篇三:信守品质是企业命脉(2)
字数:2358 加入书签
现在,优衣库的制品,有约九成是中国大陆生产的。在优衣库委托的中国大陆工厂中,绝大多数是受到欧美精品名牌委托的一流工厂。只是这些工厂数量有限,相对之下就变得抢手,因此对于“日本来的新客人”,往往不会轻易地答应合作。
google_ad_t = "pub-7146298249870528"; google_ad_slot = "5881119442"; google_ad_idth = 300; google_ad_height = 250;
为了确保和优良工厂的合作机会,柳井正采用的战略就是“单一商品大量生产”。换句话说,柳井正在委托工厂生产时,会减少制造商品的种类,锁定单一商品一次下数万至数十万件订单,借由规模经济的优势,来提高合约的竞争力,突破欧美名牌包围的封锁线。
集中采购降低制作成本
“单一商品大量生产”的优势,还会反映在购买原材料的成本上。就像“匠计划”一样,优衣库还设有“素材企划团队”,运用企业年产4亿至5亿件的规模经济市场优势,掌握全球多数纺织企业,直接交涉原材料采购事宜的主导权。因为是用最低廉的价格,买进最好的素材,也让优衣库有更多本钱进行新商品的开发。优衣库可以长期稳定地用低价推出牛仔服饰系列,和百分之百羊毛的克什米尔服饰,都归功于“单一商品大量生产”的策略。
有日本财经记者指出,“在百货公司出专柜的时尚品牌业者,单一商品在每季一般只下单5万至10万件”。不过优衣库最有名的商品“fleece服饰(摇粒绒服饰)”,在1998年下单200万件、2000年更一口气生产2600万件的巨量。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规模经济,自然能在控制成本上获得回馈,也让优衣库不管用多么低的价格销售fleece服饰,还是能够获得利润。
力求卖完为止的决心
优衣库的“单一商品大量生产”战略,还有一个不得不注意的地方,就是优衣库会完全买进生产商品。因为完全买进生产商品,意味着没有退货的空间,一旦出现滞销情形,所有的成本和风险,就转嫁到企业自己身上。正因为赌注下得大,所以能够完全实行这种战略的企业少之又少。优衣库通过完全买进商品,让委托生产的工厂不用承担被退货的风险,也因此他们在生产交涉时,能够大幅度地杀价,削减掉更多生产成本。
现在优衣库的商品数量,撇开颜色与尺寸不谈,单季推出的商品是350至400款,这样的数量和其他休闲服饰品牌相比,大概只有别人1/3至1/5的水平。即使如此,企业还是能持续成长,这都得归功于“单一商品大量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柳井正在谈到“单一商品大量生产”经营手法时表示,“以单一商品质量的提升和大量生产销售作为基础,达到从商品企划、生产、物流到销售这一连串体系的精致化,优衣库已经确实地完成基础准备”。换句话说,在柳井正眼中,优衣库已经通过“单一商品大量生产”,把spa经营模式最大的利基点完全发挥了出来。
除了生产面外,优衣库为了减少单一季节内的大量亏损,会在季节中随时进行修正,包括追加或减少生产数量,或是销售体制的强化等,这当然也是非得spa模式才能办得到。
举例来说,把优衣库推上日本国民品牌的畅销商品“fleece服饰”,在1998年卖了200万件,1999年卖了850万件,2000年时一口气狂销2600万件。所以优衣库必须在开季前,就先行预测商品销量,再进行制造下单。
优衣库在2000年冬季卖掉2600万件fleece服饰。事实上,在开卖前优衣库内部的评估是卖2000万件;在前1年度卖掉850万件后的预测数字,甚至只有1200万件的水平。一般来说,多数企业对于预估数字都会抱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优衣库却不这么想。
在开卖前预估可以卖掉2000万件,不过开卖后的销售数字远远超过预期,所以在季中优衣库就把预期数字往上加码到2600万件。在修正预估数字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追加或是减少生产数量,和后续的销售应对策略。优衣库最独到
的地方,就是他们一方面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另一方面还能够确保生产线能配合临时追加或减少制造数量。
简单整理,优衣库和将近60家中国第一流的生产工厂紧密配合,达到销售与生产的供给平衡,加上通过“匠计划”和“单一商品大量生产”,同时实现“高质量”与“低价格”的共存,如果不是spa经营模式,恐怕无法达到柳井正为优衣库所设定的目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