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一路向西
字数:7794 加入书签
出了京城,一路向西,直取西关。
西关在他们大尚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光因为它位于边塞,镇守着国土边防的安危,同时因为先帝曾在那里打了数年的杖,对大尚朝的长期稳定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当然,那的风景也不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形容的就是那里的景色。
对于方泠而言,除了惦记她大哥之外,她比较在意的,就是那边有啥野味可以吃的。
四人骑着四匹快马,日夜兼程。
嵘城到西关,路途有点远,而且他们没有走官道,担心路上遇到莫连城设下的埋伏。
林间小道走起来崎岖些,但也有趣些。
方泠一路上,已经打了几只飞鸟,抓了几只野兔,吃得相当欢乐。
第一个晚上,他们路过一家农庄,借宿住了一晚。
第二天没有那么幸运,路上没遇到人家,他们找了一处山洞,点上篝火,凑合着过了。
把马拴好,李央负责喂马,李玫负责打理山洞,方泠和莫长庚到附近转一转。
山里山鸡不少,手脚还灵活,方泠费了点劲才把它们拿下。
“要是狗三在就好了,这些野功夫,他最在行。”
方泠手里抓着一只鸡,见它垂死挣扎,一把拧断了它的脖子。
莫长庚闷哼了一声:“我正纳闷你这野性子打哪来的,敢情跟那人学的?”
方泠啧了一声:“他可没那么大的本事,我打小就跟着我祖父在外头玩儿了。我的一身功夫,都是他给教的。”
莫长庚嘴角绷得老直:“那你也离他远一点,我见着他不怎么上道,当心别受骗了。”
方泠悄悄翻了个白眼,到底谁骗我骗得多?
回到山洞,替山鸡除了毛,方泠从包袱里掏出瓶瓶罐罐的调味料,把晚餐档次再次拔高。
莫长庚和李央两人吃得还算放得开,就李玫,故作矜持,非要啃家里带来的干粮,明明闻着这烤肉香,意志不大坚定了,嘴巴上还逞能:“一点儿形象都没有了。”
她看着方泠大咧咧的吃相,很是嫌弃。
方泠自始自终都没有理会她片刻,有好吃的,我何必浪费时间搭理你呢?
而且你在这里美,美给谁看啊?
李玫见着自己被无视,于是觉得无趣,吃了几口干巴巴的干粮,咽不下去了,只好出去走走。
方泠啃完一个鸡腿,正要啃鸡翅,见着李玫慌慌张张地跑回来:“好,好像来了人!”
他们三人一警惕,便拿起了武器。
方泠不舍地将鸡翅先放下:“我出去看看。”
起身背着弓走了,莫长庚拿起长剑跟上,剩下李央兄妹俩收拾行囊,以便随时可以撤走。
山洞在半山腰,这座山原本不高,往下一望,就能看到绕着山脚的一条山路。
除非来人刻意上山,否则他们把篝火一灭,不闹腾出什么动静,是不会被人轻易发现的。
方泠两人躲在一块岩石后往下望,不出多久,就看到几个男人骑着马走在前头,身后陆陆续续跟着一批士兵,然后有几辆马车。
那马车规格不一,其中有一辆装饰较为华丽,帘帐的四角挂着流苏,布上绣着大朵的牡丹,旁边走着几个小丫鬟,不免让人会想,马车上到底坐着什么人。
见他们陆续走远了,方泠说道:“走着这样的小道,他们这架势,算很高调了。”
莫长庚点头:“队伍里应该有不少高手。”
“依这阵仗不走官道,必定有鬼。”方泠拍了拍手,打算折回去,她还惦记着没吃完的鸡翅。
“这条道上一般没什么人,”李央分析,“他们怕是在往前赶路,前面有处客栈,我想他们是去那里住了。”
莫长庚拿起一根树枝,撩了撩火焰,重新点上的篝火渐渐旺了起来,火光映着山洞,四人的影子随着火焰摇曳,像山林里的野鬼。
“他们先去了也好,我们今儿没往前赶,明天正好在那过夜,遇不上,便少了一些麻烦。”
夜间,李玫先躺下休息,李央守在旁边,拿起树枝当笔,在地上勾画接下去几天的路线。
方泠吃得有点儿撑,坐不住,又不愿躺下,从包袱里捡出一件薄袄,披着到外头放风。
今夜月光如水,她坐在一处岩石上,觉得石头有点儿冰凉,她不住地挪动身子。
“方姑娘,有没想家?”
莫长庚从她身后走过来,看着她略显单薄的身影,被月光勾了一层银边,甚是好看。
方泠呲声一笑:“你当我三岁孩童呢?”
莫长庚背着月光,嘴角勾着:“你可去过西关?”
“没去过,我哥来信,说着那里的好,我便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她远眺西关的方向,想着方旭信中跟她描绘的场景,在那儿,不论男女老少,不管出身尊卑,所有的人,均与马为伍,挥着长鞭,驰骋在烈日下,风沙中。
“听你的语气,你去过?”她回了一句。
莫长庚仰了仰头:“我父皇在那打了多年的杖,我虽没去过,却也听说不少。”
方泠起身拍了拍裙摆,歪着头看他:“既然你也没去过,到了那里,你便听我的罢!”
莫长庚:?
“为何?”
方泠扬扬眉:“我大哥在那啊。”
我有大哥罩着呢!
“那我好害怕。”
天一亮,他们四人不急着往前赶,想着让那批人先走,再过去。
客栈过后,不好找到住的地方,他们打算在那里住一晚,顺带补充一点行路用的行装。
可人算不如天算,前一日还艳阳高照,月朗星稀,他们出发没多久,便遇到了大雨。
四个人在雨中走得狼狈,赶到了客栈时,更是发现那些人还没走,恐怕是为了避雨。
方泠和莫长庚牵马到可马棚里,看到几个士兵懒散地蹲在一边,天南地北不着边际地聊着闲话,一点儿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恐怕今晚他们是不会走了,”莫长庚抬头看了眼天空,那雨水断了弦一般下个不停,“我们几个当心点儿,别暴露了身份。”
方泠点头答应。
回到客栈,方泠看到李央满脸愁容。
“怎么?出了事?”她问道。
“倒也没有,”李央说,“不巧今日下雨,别的方向也来了点人,客栈里住满了,我们只拿到了两间房。”
方泠不以为意,她在外头并没有那么讲究,有个落脚的地方便满足了。
莫长庚则说:“也好,人多,就不会有人太注意着我们了。”
李央皱眉:“就是,这房如何分配?”
莫长庚不明白,还用问?男女分开啊,他挑了挑眉,等李央继续。
李央回头看了眼李玫:“家妹坚持跟我住一屋……”
方泠轻声道了一个哦字,她一点也不意外,她早就猜到李玫打死都不会愿意跟她一屋,那女的有被害妄想症,一整晚都不会睡得踏实。
“那你俩一屋便是了。”
方泠云淡风轻道,然后看了眼莫长庚,一指:“我跟他一屋。”
莫长庚把房门一关上,就觉得不太习惯了。
荒山野岭的,跟一姑娘同睡一屋,难免让他生出别的想法。
谁睡床,谁睡地板?
他想都没多想,把自己行囊往椅子上一放:“方姑娘大可放心,本公子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的,你安心睡床吧。”
方泠眨了眨眼睛:“那莫公子你也放心吧,本姑娘也正直得很,绝不会对你动歪脑筋。”
莫长庚:……
她的话,听着不太对啊?
一路上遇着雨,他们两形象早被雨水给淋没了。
莫长庚放好东西,端着盆要去打水,被方泠一把拦住。
“还是我去吧,你别到处引人耳目了,这里要是打起来,跑去了别的地方,也没个舒坦的地方睡。”
莫长庚无话可说,他堂堂七尺男儿,竟让一姑娘家照顾,觉得好没面子。
方泠端着盆一走,他便卷了卷袖子,看看这屋里有啥他能做的。
可这屋子打扫得很干净,不用再做什么,直接躺地板上都成。
他只好叹声气,坐着等方泠把一盆温水打了回来。
“外面挺热闹。”莫长庚见到方泠推门进来,顺口问了一句。
方泠把盆放下:“客栈里来了波胡商,他们见着外头下雨,躲在屋里又闷,于是三三两两的拿起胡琴,在楼下大厅玩了起来。”
那胡琴声嘹亮,胡人打着节拍,载歌载舞,好是热闹,那喧嚣声即便关了房门,都想方设法地钻进来。
莫长庚没好意思先洗,他让方泠先用水,完事后自己才拿着布巾沾了点水,往脸上一抹。
这一抹真不得了,那水里带有些方泠身上的胭脂味,闻着很香,撩人得很,他一下子就受不住了,只好装着没事坐下,手上故作镇定地跟着打起节拍来,一下一下地轻敲桌子,把方泠给逗乐了。
她拿出一根红绳,把头发重新盘起,换了点简单的首饰,笑道:“你要是那么喜欢外面的热闹,不如到下面去看看?那些胡人可热情了。”
莫长庚连忙摆摆手,不是你想的那样……
他还得假装解释:“我不方便下去吧,你喜欢的话,去玩玩也好。”
方泠眨了眨眼,眼睛就像开了两朵桃花,把莫长庚看得心里慌乱。
她说:“我以前学过胡人舞,好久没跳了,我下去凑凑热闹。”
出去前,为了装神秘,她特意用一条粉色丝巾遮住脸。
莫长庚看得眼都直了,犹抱琵琶半遮面,那双勾人的眼睛朝他一笑。
“我下去了。”
胡人们此刻已经玩得尽兴。
不论男女,往大厅中央一站,便跟着胡乐起舞,流转的长裙,跳动的珠串,还有那热情的脚步,旁边观看的人端起一碗又一碗的美酒,一饮而尽。
莫长庚推开了窗户的一角,往下一望,看到方泠已经成了舞池中的主角,其他胡人围着她转,看到这,他嘴角不由得翘了起来,这个姑娘,在哪都有办法引人注意。
隔壁房的李央兄妹也在围观,李央看得有些痴了,那李玫,看到方泠如此出风头,心里嫉妒得很,没多看几眼就躲回屋里闷闷不乐。
莫长庚视线一直停留在方泠身上,直到她退出舞池。
“……”
方姑娘,你这胡舞跳得有点没边际了,披头散发的,跟疯了似的。
方泠自个儿倒没觉得有什么,出了舞池,拿起碗跟几个胡人怼了几次,豪放得很。
莫长庚微微握紧拳头,玩得差不多就得了啊,该回来了。
而这时,他不经意间看到一个妙龄的女子,打扮高贵,气质高冷,从对面的房间走出来。
这女子不是胡人,她同样用丝巾遮脸,可那双丹凤眼莫长庚一看便认了出来。
他立刻把窗户掩上,碰见方泠也回来了。
方泠推开门,侧目道:“看就看了,还躲什么?”
莫长庚咳了一声:“你把头发理一下。”
方泠随手撩起头发,露出白皙的颈脖,侧过脸去,勾出一条动人的弧线。
莫长庚咽了咽口水:“刚才我关窗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人。”
方泠眨眼看他,谁?
莫长庚微微推开窗户,瞥了一眼外头,没再见到那女子了。
“永乐公主,没想到她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