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 34 章

字数:11874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现如今端王是一看到卢济川就心情大好。今次见到他也是高兴的连连的问他可有什么需求没有。

    端王现在可是意气风发的很, 盐田的收入已经开始见到了, 柳先组织的漕帮第一批也成功到达了, 河道现在正在有条不紊的开挖之中。最重要的,流民也安置好了。这桩桩件件都有卢济川的功劳。

    手头有钱的感觉就是不错,再不像之前做个什么都要想办法去求人要银子的。

    手头颇是宽裕的端王见到卢济川就忙忙的跟他说, 要给他换个大点的宅子云云。端王说完,本想这卢济川肯定又是要推脱的,正想劝劝他的, 谁知,今次他一说完, 卢济川就爽快的答应了。这可颇是让端王意外的。

    卢济川笑着接受了端王的好意后,也对端王解释道:“实不相瞒,我还正要跟殿下说起此事呢。托殿下的福,我的名气是打了出去了。说实在的,家人现在在梁州我很是不放心,所以,我准备过年前将她们接过来。”

    一听卢济川这话, 端王当即轻拍了案几道:“对对对, 正是这样的, 我前儿个还想提醒你来着,结果给混忘了。行,这个我马上让人去安排。”

    一旁在坐的庄亦也是点头赞同, 不过, 他也提醒道:“卢公子, 你们现在还在孝期,如果现在举家搬迁,估计难免会有人非议,为此可得做好准备才是。”

    庄亦这个提醒不是无的放矢,先前端王为卢济川请恩赦之时,朝堂上就为卢济川在守孝期间竟然出来做事作为攻讦。

    最后被叶文升他们用是端王叫卢济川辅佐的,因此是尊不让卑的理由搪了过去,何况人卢济川是为国为民做事,又不是为自己,算起来是大孝大顺。

    因着此,庄亦特地提醒。卢济川笑着谢过,摇头道:“此事也没有完全之策,不管我怎么做,总是有人攻讦的。现在家人的安危为上,其它的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见卢济川跟庄亦都皱着眉头,端王却是笑道:“这有何难,我让人去你家传道谕令,让你们家人搬过就是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最好再想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好。

    卢济川想了想道:“殿下这个主意好。这样,就以殿下久在渭州,思念京中亲人,将崔老夫人请过来,以稍解对太皇太后的思念之情。”

    听完卢济川这个主意,庄亦拊掌笑道:“卢公子这主意很好,就用这个。”这可不是好么,既能让卢济川用尊不让卑的理由来应对可能的攻讦,又能体现出端王的思念亲人之意。这适当的示弱表露亲情,也好引起皇上、太皇太后他们的怜惜之情。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家事议完,卢济川谨慎的扫视了书房一遍,再目光闪烁的看向了端王。现在端王跟卢济川可算是很有默契了,一看卢济川这眼神,就知道他是要事要说。

    端王屏退左右,问卢济川道:“卢卿可是有事要跟我说。”

    卢济川起身近前,对着端王低声说道:“殿下,我下面要说的可是重大至极,殿下如果要跟人商议,也请千万谨慎。”

    见到卢济川这郑重其事的样子,端王点点头道:“嗯,我知道,卢卿你说吧。”

    听完卢济川的话,端王当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目光如电的锁定卢济川道:“当真?!”

    卢济川稳稳的点头道:“千真万确。”说完,卢济川从怀中取出了祖父的信递了过去:“这信殿下请过目。不过,看过之后,还请殿下在事情没有摊牌前万勿让第二人知道。”

    端王深吸一口气,对着卢济川郑重承诺道:“济川既然如此信任与我,我当是不会将济川你置于险地的。”

    端王接过信,看完,目光淬火一般看着卢济川道:“这是你祖父的亲笔信?”

    卢济川肯定的点头。端王闭了闭目,稳了稳了心思,对卢济川道:“可有证据?”

    卢济川摇摇头道:“暂时还没有实据。不过,我想祖父既然留下这封信,那必是有他的用意的。”

    端王在书房中疾走了几步,兴奋的道:“对对对,你说的对。就算没有,我们也要找出来。”

    端王走了两圈,顿住脚步问卢济川道:“依你看,此事可能让皇上知晓?”

    这个问题卢济川早已经在肚子过了几圈了。听得端王这个问话也不意外,不过,他没有先回答,而是问了回去:“殿下可是有把握只是让皇上知道,而不会有丝毫的泄露?”

    端王摇摇头,这个操作太高难度了,目前以他们的能力是根本做不到万全的。

    卢济川垂了眼眸,须臾抬眸对端王道:“既然如此,目前就只能借助我们自己的力量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我们不能将此事泄露出去。”

    说到这里,卢济川看着端王沉沉道:“如果此事一旦上了皇上的案头,就代表我们跟武镗的决战开始了。”

    端王重重点点头:“你说的很对。现在武镗的势力就是父皇也不敢有丝毫怠慢的,我们此时就一封书信上去,估计父皇就是心有疑虑也不能贸然下手的。到时说不得,还能让武镗狗急跳墙的,这对我们太不利了。”

    端王分析的很是在理,且卢济川还明白端王还有一个顾虑没有说出来,那就,他们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送上这封信,就算皇上对瑞王那边心有疑虑,但估计也容易想到党争上面去,到时怕是对此事的推动会大打折扣。

    最重要的说不得,还会让皇上疑心端王为了扳倒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的。现在瑞王最大的倚仗就是皇上的怜惜恩宠,可是不能让其现在就有了裂痕。

    卢济川二人商议半天过后,最后决定,端王动用心腹之人慢慢搜寻证据。皇上那边先不能惊动。不过,这边搜寻也是要将各点揉碎了一点点的揭,万不可让武镗有所警觉的。

    时间倏倏而过,转眼就到了年底。卢济川这些时日忙的很,忙着搬家。

    端王给了他一套三进的宅子,除了房契外,还给了五千两安家银子。这些,卢济川可是理直气壮的收了下来。

    见到卢济川这痛快的样子,端王也很是高兴,笑着打趣了两句后,就赞道:“我就喜欢你这种爽快劲儿。老夫人她们到时我再送上一份儿表礼。”

    有银子拿,卢济川是来者不拒,赶紧点头道:“行,到时你要是不记得,我可是会上门讨要的。”

    端王听得笑得不行,一旁的幕僚们纷纷打趣卢济川:“看你这听到银子就两眼放光的样子。你还小,这么早就存老婆本儿干什么?”

    卢济川却是不害羞道:“存老婆本儿可不是得要早些么?这钱少了,怕以后岳母不肯将女儿嫁给我啊。”

    众人哈哈大笑,就连端王也忍不住轻踹了卢济川一下:“真是不害臊,你才多大,就想这事儿了。”

    看着众人好笑的神情,卢济川内里却是嘀咕不已,这存老婆本儿是真的要趁早啊。这古往今来,房子都硬道理,日后他肯定是要回京的,看看京城那房价,钱少了是想都不要想的,现在可不得多存点的么?

    为着卢济川的安全故,端王没有放卢济川回去接家人。而是亲自安排了一队人马前去溪之乡接人。

    因为卢济川早就去信给了家里人说明搬家的事儿,见到端王来人的信符,崔老夫人她们也欣然而往了。

    知道家人马上就要进渭城了,卢济川早早的就去到城门口等候。

    时近中午,远远的看到一对车马过来,陪卢济川一同前来的王府管事,赶紧对卢济川道:“卢公子,前面那车队想必就是令祖她们来了。”

    卢济川赶紧大步迎了过去。母亲王氏早听得外面的人呢说卢济川来了,赶紧掀开帘子,果然见到大步朝自己走过来的儿子。

    看着长身玉立的儿子从冬日的暖阳下朝自己走来,王氏忍不住激动的朝卢济川挥手道:“川儿。”

    看到母亲急切的笑容,卢济川脸上的笑容更深了,赶紧跑了过去.

    王氏拉着儿子手直道:“瘦了瘦了。”

    一旁卢济秀这时却是拆台了:“我说二婶儿,你记错了吧?我看济川不但没瘦,还长高了不少。”说着,卢济秀还重重的点点头道:“嗯,没错,我看还长开了,更好看了。”

    卢济秀这一打岔,伤感的气息顿时少了好些。大伯母刘氏嗔笑着轻轻拍打了一下卢济秀:“就你多嘴。”

    卢济秀却是不怕的,朝中王氏笑道:“二婶儿可别生气,我是实话实说,免得你们老是担心济川在外面受苦可怜什么的。看看,济川现在气色多好。这走出去不知道要迷倒多少人呢。”

    被卢济秀这么一说,王氏的伤感早就抛却了。忍不住也点着卢济秀的额头道:“你这孩子,就是这么鬼灵精。”

    看着现在言笑盈盈,娇俏动人的五姐,卢济川也从心底里高兴,看来,五姐是真从阴霾中走出来了。这样可真是好。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到了鹿家巷的家里,这可是端王命人精心挑选的。宅子不错,一共三进,住起来幽静,但要逛街什么的也很方便,拐上两个弯就到了大街了。而且离端王府也不远。

    卢家女眷都是有见识的,看着这个宅子,都是点头夸赞。

    看着她们刚刚进屋,就有训练有素的丫头婆子过来伺候。崔老夫人看看这些人的进退,就问卢济川道:“这些都是王府的人?”

    卢济川答道:“是的,因为祖母你们要来,端王知道我手边没什么人,所以就遣了这些人来。不过,端王本来说是要送我的,被我拒绝了。我想着,等祖母来了后,我们自己将人置办好了,就让他们回王府。”

    崔氏点头道:“你做的对,当是要如此。这些人都是王府之人,平白让人家从王府沦落到我们家,对人对己都不好。”

    对此,卢济川深以为然。让人从王府奴仆成为他一介布衣的奴仆,难免怕人心生怨怼。如此,还不如让人有回去的门路呢。

    怕祖母她们着急的,卢济川赶紧补道:“不过,虽然她们是要回王府的,但也不用那么急的,等我们将人置办齐了,再让他们回去也不迟。”

    崔氏点点头,看了一眼乖巧坐着听他们说话的卢济秀道:“这样也好,刚好也借此机会让秀儿好好历练一下,之前因着是老小我们也没多上心的。现在可是要好好学学这些中馈之事才好。”

    说完,崔氏话中有话的嘉奖了卢济川一句:“嗯,此事你做的很好。来了这渭城,也好给秀儿看看。”

    卢济川闻言咧嘴一笑,看什么?当然是给五姐相看人家了。五姐出孝就十八了,可是得赶紧在孝期将人看好,最好出孝就成亲。

    其实,这也是这次崔氏她们如此爽快的答应搬过来的重要原因。家中的情形一天好似一日,济川眼看已然打开了缺口,日后前程也不是不可期的。这时候来端王的地盘相端人,总能有一二好人家的。

    卢济川举家来渭城的消息传出来后,端王亲自登门送礼相贺,尔后端王府长史赵晋携夫人吕氏也来相贺。

    现在卢济川在渭城俨然就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一般。他举家来渭城安家,也算是渭城的一件事儿了。很快,渭城的头面人物纷纷或亲自登门或遣家人前来相贺。

    迎来送往了几天,才堪堪安静了一点。因着卢家还在孝期,不能宴饮,卢济川还特地回了帖子说明,各位厚谊待日后再备酒相答云云。

    不过,虽然没有宴饮,这次来卢家的家眷可是不少,见过卢济秀的女眷也是不少。别的人家不说,亲端王一系的人看到卢济秀还是很有想法的。尤其是家中有适龄儿郎的,可是玩笑着试探了不少。

    虽然因着是孝期,卢家人大好出门的,可是不碍于热心人登门来见的。毕竟,虽说酒水不便招待,素斋淡饭却也是可以请人吃上一吃的。

    知道卢家才来渭城,诸事不熟的。好些个端王府的幕僚家眷可是时常登门卢家,介绍下渭城的人文俗事,这样一来,也让王氏她们迅速融入了渭城夫人圈儿了。

    这其中来的最勤的就是端王府长史夫人吕氏,她可是受了自家丈夫的授意,务必要好生相待卢家家眷。赵晋自成了端王府长史,这一生的兴衰荣辱基本上就紧寄于端王一身了。

    卢济川现在在端王面前的分量有多重,他也是看在眼里的。早些接善缘,他日万一从龙成功,这也是一笔重要的政治资源。

    吕氏作为贤内助当然是要紧跟夫君脚步的。卢家现在一群孤儿寡母的,卢济川虽然已经算是将门户撑起来了,可他们家现在还有一桩难事呢。

    卢济秀被人退亲的事,她是早就听闻了。但是,这退亲是怎么回事,大家心知肚明。不过是那退亲人家没有仁义而已,这可跟人家姑娘本身无关。

    且吕氏这些时日跟着卢家常来常往,这卢济秀人品相貌皆是上乘,找个好儿郎那不是理所当然的事的。于是,这些日子她来卢家跑的勤快的很。

    不光是将自己知道的适龄儿郎在心里过好后,也跟卢家科普这些日子在卢家人面前露口风的人家儿郎的品性容貌。对此热心之人,卢家现在真是求之不得。

    她们现在可是不好出门的,有人这样先自介绍也很好。这天,吕氏又兴冲冲的上门来了,看着她这一脸兴奋的神情,卢家女眷心思也被吊了起来了。

    吕氏果然没让人失望的,兴冲冲的说道:“唉呀,我昨儿个在尹同知家里见到他家的小公子,那模样相貌可真是上乘,今年年方十七,这年龄也正好相当。而且啊,听说尹公子读书也上进的很,尹同知夫人可是说了日后啊,他家那小儿子就走科举道呢。”

    这些天,卢家女眷听了不少这家儿郎,那家儿郎的,真是心思活泛的不得了。现在听得此人,也是心里希冀不已,谁不希望自家女儿配个四角俱全的男儿呢。

    不过,大伯母刘氏却是有顾虑:“尹同知家的小公子啊?怕是身份高了些。”说到这个,刘氏心里酸涩不已,要是当日卢家没败落前,这区区同知家的公子算什么,就是配王侯将相那也是使得的。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自家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尽知。虽然说济川现在已然有了崛起之势,但毕竟那也是日后之事了。

    现在还是务实的好。找准自家定位,将姿态放好。反正他家现在也不是要靠女儿联姻,经此大变,刘氏现在也没有多的想法,就是只要家人过的好就行。

    对于刘氏的顾虑,吕氏笑道:“这有什么,济秀如此人品样貌,就是王侯公子也配得的。”

    这是别人的客套话,自家人听听也就算了,可是不能当真的。崔氏笑道:“吕夫人过奖了。”

    不过,虽然卢家人客气,可也猜到,既然吕氏能来开这个口,那想必就是那尹家也是有意的。

    这些天来,大家介绍的人,现在看来,也就这尹公子最为上乘。虽然嘴上客气,但其实刘氏她们也很是意动。家世好,长个好的人,人又上进的哪有人不喜欢的。

    之前别人介绍的,卢济川他们仔细筛选过后,锁定了几个,然后逐一去探查的,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不如意之处。

    今日晚课过后,卢济川就被崔氏叫了过去。

    “尹召云?尹同知的小儿子?这个人我不熟。明日我去打听一下。”听得祖母说了这人后,卢济川立马决定去探查一番。他可是希望自家这个五姐有个好归宿的。卢济川现在对卢济秀的事情很是热心,真是不亚于开河道的大事了。

    现在开河道进度不错,尤其是清河跟沱河之间那道叫灵弯的小山脉,工程已经进行了大半了。上半部已经夷平,就余下半部分了。现在天已经上冻,工程暂停。待开年春上河道解冻后再继续。

    现在已经时进腊月,今年诸事基本已定,盘点一番,都算是不错。现在,卢济川也能腾出时间来好好张罗五姐的亲事了。

    翌日,卢济川上完早课,就又来到端王府。

    “你来了。今天是要查探哪家公子?”现在端王一看到卢济川就调侃他。

    从现代而来的卢济川哪会将这点调侃放在眼里。当即不客气的答道:“正是,今天我来就是想向殿下打探一下的......”

    “哦,你问尹志青的小儿子啊。那小子我见过几面,确实长的不错。不过,读书怎么样我却是不大清楚的。要不,我找个人过来给你问问?”端王听完卢济川的话,痞笑着摸着下巴说道。

    卢济川大蛇随棍:“那敢情好。多谢王爷了。”

    端王有点后悔了:“早就知道你小子这么不客气,我该摆摆谱儿的。”端王也是个不肯吃亏的主儿,赶紧补道:“我跟你说,这事儿要是成了,你可得给我谢媒红包。”

    有求于人,当然是要态度好的,卢济川赶紧答道:“那是当然,如果真成了,殿下这份儿红包肯定是少不了的。”

    敲定红包的事儿,端王果真命人去查探去了。端王出手当然是不凡的,很快消息传了回来,吕夫人说的虽有夸大之处,但大致也是差不多的。

    尹公子的秉性脾性说的差不多,来报信的人还特别八卦了一句:“那尹公子平日里在外读书,可因着快过年了,现在刚好在家。我今天去打听的时候,他刚好在清渭茶楼跟人喝茶呢。”

    年青人对这男女相看之事总是好奇热心的,听了这话,端王诞笑道:“既然大家都说还好,我看你家可以相看。哎,我说,要不要让我帮忙让你五姐偷看一下那尹公子?”

    卢济川现在跟端王说话可是随意的很,闻言,不客气的切了回去:“这个就不劳殿下费心了。”说完,也不再多说,起身就要走。

    端王叫住他道:“嗬嗬,你这走的也太快了些吧。这都还没走到河边呢,要拆桥也太早了点儿吧?”

    卢济川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说道:“我不去看看,还怎么到河边?”

    端王大笑着挥手:“哈哈哈,你去吧,去吧,我还等着你的谢媒红包呢。”

    卢济川也不是说着玩的,果真直接往清渭茶楼去了。

    清渭茶楼是渭城最有名气茶楼,临近清河,在茶楼二楼,清河的美景尽收眼底。

    尹同知的公子在此宴客,小二必是知道的。一进茶楼,王忠就忙忙的塞了把钱给小二打听到了,尹召云正在二楼跟几个书生模样的人说话呢。

    卢济川带着王忠上了二楼,扫视一圈,中间靠河边窗子那儿坐了几个书生打扮的人,看来,那必是尹召云一行人了。

    卢济川捡了个靠近他们的桌子坐下。很快,从那些人的称呼中,锁定了尹召云。只见这人确实长的不错,真可称的上是玉面公子的。

    几人正在高谈阔论,许是卢济川的眼光太具有穿透力了,有人看了过来,见到卢济川也俨然是书生打扮。就热情的招呼一起过来坐坐。卢济川欣然了走过去。

    见卢济川气质模样不凡,几人很是好奇,纷纷打听卢济川来历。卢济川也不隐瞒,直接报出姓名:“在下梁州卢济川。”

    一听卢济川报出家门,瞬时静了静。接着方才招呼卢济川过来坐的爱笑公子,一把搂过卢济川的肩膀笑道:“啊,啊,你就是卢济川啊。真是久闻大名,可惜一直未有见到,今日可是得好好吃上几杯酒了。”

    卢济川含笑客套:“这位兄台客气了,久闻大名可是不敢当的。”

    那公子松开卢济川,又一把拍了过来:“哈哈哈,你可别客气了。不用叫我兄台了,我叫王东阳,你就叫我东阳好了。”

    还不等卢济川再拱手见礼的,那王东阳又对拉过卢济川道:“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到尹召云时,尹召云看着卢济川眼光一动,稳稳的拱了拱手。

    挨着他的那衣衫颇是黯旧的武生打扮的公子,见王东阳介绍到自己面前,也是不卑不亢的沉稳的拱了拱手道:“在下戚家安,见过卢公子。”

    一圈见礼过后,大家想让着坐下。因着卢济川在渭城的作为,当然的成了大家好奇的对象。

    卢济川被大家的问话问的颇是手足无措的。王忠自跟着卢济川后,还从未见到自家公子如此情形,真是有点瞠目结舌。

    王东阳见状赶紧相护:“大家有话慢慢问好了,这么急干嘛,看将济川兄弟问的。”听得王东阳这样称呼自己,卢济川心道这还真是个自来熟的人,才刚刚知道名字就是兄弟了。不过,面上,卢济川还是坐立不安的样子。

    见到卢济川这局促不安的样子,尹召云却是看向卢济川的目光更是沉稳了。

    王东阳解围,大家问了几句也不再围着问了。几人继续高谈阔论起来,期间又吟诗作赋。

    对于诗赋一道,卢济川确实不大在行,毫不谦虚的先自说自己不会。王东阳还不信,试了一下,发觉卢济川还真是不会。

    见卢济川真不会,尹召云静静的仿似不经意的扫了眼卢济川。其他人也不多话,旋即撂开了去。这本来就是大家玩儿的,既然不会,也就不勉强了。

    在座唯一一个武生打扮的戚家安对此道更是不会,对此,大家倒是深信不疑,很是爽快的放过了他。

    作为唯二的两个不会诗赋的,卢济川慢慢的跟戚家安聊了起来。

    本来是为了不冷场而聊的天,谁知一聊之下,两人却是越来越投机了。

    随着二人对话的推进,卢济川越听越有兴味,看来,今天这一趟是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