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42章

字数:14607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此为防盗章  人都散了,曹恒重新走进了孔明祠内, 曹福跟着去, 打量诸葛亮的塑像道:“陛下喜欢的就是这样的人?”

    听到曹福疑问的曹恒转头看了曹福一眼, 曹福百无禁忌地道:“要是真人跟塑像一般,长得可真俊。”

    “真人比塑像俊多了。”曹恒说了一句。

    “真的?不对, 殿下你又没有见过他,怎么知道他真人比塑像还俊?”曹福像是捉住了曹恒的漏洞一般, 急忙的捅破。

    曹恒看着诸葛亮的塑像,“我自然是见过的。”

    “啊, 见过吗?怎么会见过?”曹福绞尽脑汁地想曹恒是什么时候见过的诸葛亮。

    “当年陛下兵出益州,也带了殿下一道出征,想必殿下就是在那个时候见过孔明先生的。”夏侯珉代曹恒回答了曹福,曹福被他一提也想起这事,“对,对, 对, 那一战打得可激烈了,差点陛下就输了。”

    ……也就只有曹氏的宗亲敢这么肆无忌惮地说这话,杨嚣在一旁听着差点把舌头给咬了。

    瞟了曹恒一眼,曹恒却浑不在意一般,突然扬声,“什么人?”

    话音落下, 曹恒的鞭已挥出, 赤心也在同一时间闪身往塑像的侧室跑去, 腰中的双剑同时伴着曹恒的鞭刺向躲在侧室的人,那人也有些本事,面对两面夹击竟然闪身躲开了,在他身后,一剑挥出,一招便将赤心打退了。

    曹恒一看待要再出招,一个声音已经道:“瞻无冒犯殿下之意,还请公主殿下切莫误会。”

    一个瞻字出,曹恒已经知道此人的身边。诸葛亮的养子诸葛瞻。

    “见过殿下。”十五六岁的郎君,正是最意气风发的年华,一身白衣淡漠如水似君子,这是杨嚣对诸葛瞻的印象,不禁在想那能让他们的女帝陛下倾心之人风采必甚于此子,想到女帝的行事坦荡一如君子,又有些明白了为何曹盼会喜欢那样的一个人。

    “你在此处多久了?”曹恒转对诸葛瞻,目光更多落在他身边的老仆身上,此人的剑法有曹盼的路数。

    那老仆与曹恒恭敬地作一揖,露出一抹亲切的笑容,曹恒与他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

    诸葛瞻笑得眉飞色舞地道:“听闻殿下要来祭奠家父,瞻想亲眼看一看。”

    也就是说,在曹恒没来之前他就已经在了,只是先前人太多,气息太乱,曹恒一时没有察觉。

    赤心听着脸上闪过了懊恼,她竟然完全没有发现这里藏了这样两个人,若非他们无意伤害曹恒,曹恒不知会是什么情况。

    越想赤心这心里更类油煎一般,只恨自己的本事不够精深。

    而曹恒在听到诸葛瞻的话后,轻蔑地扫过,转身离开,诸葛瞻原是笑容满面的,在曹恒这般的眼神扫过后,笑意一僵。

    曹恒就要跨出孔明祠,诸葛瞻唤道:“等等。”

    不想曹恒脚步未顿,诸葛瞻不得不往前跃去,待要挡在曹恒的面前,曹恒连一丝犹豫都没有地一脚踢出,诸葛瞻回脚想将曹恒的脚扣住,不料曹恒直接将他反扣,双手灵动如蛇的将诸葛瞻的手扣住,诸葛瞻想要反扣,另一只手同时攻向曹恒,却叫曹恒牢牢锁住,饶是诸葛瞻想要挣扎,如何能挣扎得开。

    “没有人告诉你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曹恒的脸上有着毫不掩饰的不耐和不喜,无论是杨嚣也好,夏侯珉与曹福曹庆这些从小与曹恒一块长大的伙伴也罢,都是第一次看见曹恒情绪如此外露。

    不耐,不喜!诸葛瞻万万没有想到。而他脑子里闪过多年前女帝曾跟他说过的话,“不要出现在阿恒面前。”

    知女莫如母。曹盼是最了解曹恒的人,曹恒的喜什么,不喜什么,没人比她更清楚。

    可是诸葛瞻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不明白,诸葛瞻便问了出来,“为何?”

    “我如果是你,三代之内我都不会让诸葛家的人出仕。”曹恒答非所问,诸葛瞻一顿,曹恒松开了他,“想要扬名立万?想要名垂千古?想要证明你是诸葛孔明的儿子?”

    诸葛瞻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曹恒一字一句地道:“你,连他一分都不及。”

    这个他指的是谁?杨嚣已经竖长了耳朵的听,但是还是没能弄明白,曹恒所指的这个他究竟是谁?

    旁人不明白的,曹恒与诸葛瞻清楚着。

    诸葛瞻想到了多年前,也是在成都,当时是在成都城外,他们第一次见面,后来回了城,父亲曾经一语评价他们,“瞻儿,你不如她。”

    他长了曹恒四岁,初见曹恒的时候曹恒是被曹盼带着策马而来。第一次见到威严日盛的女帝,他很紧张,但曹恒面对诸葛亮甚至当时的所有人打量的目光显得沉静,落落大方。纵不多言,打量诸葛亮半点不曾避讳。倒是他只看了女帝一眼,便再也不敢多瞧。

    那一句他不如她,他牢牢地记着,这些年来他不断地努力,就是想着将来有一天,他能胜了曹恒,证明自己绝不像父亲说的那样,不如她!

    诸葛瞻死死地盯着曹恒,曹恒看出来了,看出来了他想要学得跟诸葛亮一模一样,结果落在曹恒的眼里,他连诸葛亮一分都不及。

    “殿下以为自己比之女帝如何?”诸葛瞻心里难受,借用曹恒的话反问一句。

    “我不如母皇,也不如他。”曹恒很坦然地承认,就好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诸葛瞻本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没想到曹恒根本不在乎。诸葛瞻皱起眉头,曹恒道:“连自己的优劣都不明白,狂妄自大,自视甚高,你怎么敢出现在我的面前?”

    明明很平淡的一句问话,听在诸葛瞻的耳朵却险些让诸葛瞻想要动手,还是他身后的老仆出声道:“小公子!”

    一唤的同时也表露了要阻止诸葛瞻动手的意思,诸葛瞻一眼看了回去,老仆道:“此处是公子的祠前。”

    这句话总算是让诸葛瞻清醒了,他竟然在诸葛亮的塑像前如此失礼,懊恼的皱起眉头。

    曹恒见他不再纠缠,抬脚就要走。那老仆与曹恒作一揖道:“长青不懂太多事,不过益州世族因早年夫人,不,女帝陛下之故,颇是同气同声,殿下想要动益州需得多加小心。”

    老仆唤着夫人那叫一个自然而然,见老仆对曹恒的态度,杨嚣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难道,莫不是,曹恒的生父就是女帝陛下唯一承认的夫君,诸葛亮?

    念头一起又连忙甩开了,怎么可能。诸葛亮一心匡扶汉室,无嗣传承的意义诸葛亮会不知道于大魏意味着什么?

    他一生忠于汉室,为了匡复汉室,与曹盼几次交手,计谋层出,要不是曹盼本事不比他差,这天下如今姓什么就未必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允许自己的血脉得这江山天下。

    “我知。”老仆一片好心提醒曹恒收下了,这一次她是真走了。

    诸葛瞻本来有满腹的话想跟曹恒说,结果一照面被曹恒的不耐与不喜闹得心中郁结,老仆道:“小公子,我们还是回南阳吧。”

    “不,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比父亲,还有她以为的要强。”如果说一开始诸葛瞻只是想来试试,适才曹恒的态度却让他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老仆听着轻轻地一叹,目光看向曹恒离去的方向,其实他也觉得诸葛瞻不该离开南阳的。可是有些话,他不知该如何说。

    “瞻儿。”老仆垂下头沉思之际,一道声音从侧边传来,诸葛瞻恢复了刚刚的笑脸,与来人作一揖,“三叔。”

    “派人盯着诸葛瞻。”曹恒与赤心吩咐,赤心没有一丝犹豫地应声去办。

    夏侯珉走到曹恒的身侧,“殿下对那诸葛瞻怎么如此重视?”

    除了不解,其中还有别的什么只有夏侯珉自己清楚。

    “重视吗?不过是不想让他自作聪明坏了我的事罢了。”曹恒这样的回答让夏侯珉的眼睛一亮。

    曹恒道:“账本的事都弄好了?”

    夏侯珉被问到立刻点头,“殿下放心,贿赂的钱财几何,谁人拿了多少,全都记得一清二楚的。可是殿下,凭一纸账本要定他们的罪很难。”

    曹恒道:“我知道。所以我不是已经放饵了?”

    想要问个清楚的夏侯珉被折回来的夏侯薇与魏止打断了,夏侯薇与曹恒作一揖,“殿下,所有的人都已经关进了大牢。”

    “臣已经派了兵马守着,保证任何人都别想跑。”魏止已经自然而然地接过夏侯薇的话,证明自己是非常有用的,“另外……”

    这些话,魏止附到曹恒的耳朵耳语,只叫曹恒一人听到,曹恒点了点头,“办得好,让承之那边做是像样点。另外巴县里的人也要给我守好了。”

    刚刚守在外头,曹恒出来才跟上来的庞山民一听答应道:“殿下放心,臣都已经安排好了,保证万无一失。”

    之后李严大病了一场,听闻险些命悬一线,虽然死里逃生,这些年一直静养。

    益州变成了什么模样,益州的人比任何人都要清楚,李严虽是小人,这样的小人却一敬重诸葛亮这样的君子,小人,纵不如君子,那也比那些伪君子要可靠得多。

    “我即去见李严。益州的事诸葛司马多与夏侯刺使配合。”夏侯薇是在李邈辞官后由曹盼放到益州的刺使。

    这样说,作为一个外来人,还明摆了是大魏女帝的人,她能在益州活到现在,这原本就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她已经成了益州的人。

    不过这个可能,曹恒先给否了,既因自己的观察,也是因为益州的情形,好不容易放个人到益州,曹盼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放。心智谋略,哪一样都不可能缺。

    “殿下以为夏侯刺使可信?”没想到听到曹恒的一句,诸葛瑾竟问出这样的一句话。莫说是曹恒了,几乎所有人都露出了诧异之色。

    “何意?”曹恒并不是偏听偏信的人,但既然诸葛瑾说了这样的话,曹恒当然要听听他这话从何而起。

    诸葛瑾道:“至少益州的官吏对夏侯刺使比对臣要客气有礼得多了。”

    微蹙了蹙眉,就凭这一点?凭这一点可以说是诸葛瑾小气了。但是诸葛瑾是什么人,先前于孙权的帐下亦是一方封疆大吏,昭宁三年,曹盼与诸葛亮兵出江东,双方出兵合而围取江东,后孙权诈降,于鄱阳湖设伏欲杀曹盼,被曹盼识破。

    孙权于鄱阳湖一战大败,与鲁肃自焚而死,陆逊被曹盼所杀,诸葛瑾被俘,身为诸葛亮的亲哥哥,亲弟弟自然是以招降为主。

    诸葛瑾降了蜀汉,随后与诸葛亮返回益州,其即有才有能,于益州也是身居高位。

    诸葛亮病逝于宜都,益州百姓感念诸葛亮为益州兴修水利,安民抚恤,于益州为诸葛亮自建祠庙,孔明祠遍布益州之内,诸葛家在益州的地位随着诸葛亮死而高涨。诸葛氏出了一个诸葛孔明,知人善用,益州多少官吏是诸葛亮提拔起来的?哪怕对诸葛瑾不会像对诸葛亮一样言听计从,亦免不得礼让诸葛氏三分,尤其还是诸葛瑾这样一个作为眼下代表诸葛氏的人。

    夏侯薇才来益州一年,诸葛瑾竟然说益州的官吏对夏侯薇比经营益州多年,还有诸葛亮留下的余荫庇护的诸葛瑾更恭敬,这就非比寻常了。可是,谁又能证明诸葛瑾说的是真话?曹恒回想这两日与夏侯薇的相处……

    “我知道了。你的意思我也明白,那就做好你份内的事。”曹恒现在没有时间去印证夏侯薇跟诸葛瑾,目光沉了沉,曹恒知道自己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所以打发了诸葛瑾。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曹恒的神情让诸葛瑾无法确定他刚刚说的话曹恒是听进去还是没有听进去?

    “殿下。”诸葛瑾唤了一声想要再说什么,曹恒将手指点在唇上,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诸葛瑾就被这么一个动作给安抚得什么话都不说了。

    “回去。”曹恒再吐了这两个字,诸葛瑾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刚刚曹恒连话都不愿意听他说的模样,连忙作一揖,“臣告退,还请殿下保重。”

    曹恒是个极有主见的人,有时候吧,有主见的人极好,但也有不好的时候,就现在来说,诸葛瑾是极恨曹恒这样的有主见。

    再恨再怨,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敢再说,主要是说了曹恒不一定听,甚至可能以后都不会给你机会说给她听。诸葛瑾想到了诸葛瞻与他说的话,还有长青的默认,吐了一口气,万不敢跟曹恒犟。

    作一揖就要告退,曹恒已经带着人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诸葛瑾抬头看了一眼,早就已经没有曹恒的身影。

    诸葛瑾沉下了脸,以前他觉得这世上再没有比曹盼更可恶的人,因她搅乱了诸葛亮的一生,让他这一辈子都因为她而背上污点,一个一生忠于汉室的人,却娶了一个窃汉室江山的女子为妻。

    诸葛瑾这辈子劝过诸葛亮无数次,哪怕不是为安天下人的心,至少也该为诸葛家的血脉着想,另娶她人。可是不管他怎么劝,哪怕在最难的时候,诸葛亮面对着整个益州世族甚至是刘备的质疑,让他表露忠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娶另的女人,他也从不松口。

    千怪万怪,诸葛瑾纵恼诸葛亮,更怪的还是曹盼,怪她迷得诸葛亮鬼迷心窍,死认了这样的一个人。如今诸葛瑾见着曹恒,想法不足为外人道也,只是觉得比起曹盼来,曹恒还要可恶。

    曹恒不在意诸葛瑾怎么想的,眼下她要做的事太多,每一件都迫在眉睫。

    赤心已经在前面引路,带着曹恒往李严所在的地方走去。曹恒一边走一边问了羊祜,“益州的事你怎么看?”

    羊祜刚刚听了曹恒与诸葛瑾谈话的始末,让曹恒回头利用诸葛瑾还是他出的主意,此时曹恒问起益州之事,羊祜的心一紧,但还是如实地回答道:“益州之事错综复杂,只怕牵连的不仅仅是益州。”

    话音落下即能感觉到曹恒的目光扫来,羊祜绷紧了身体。

    “不必紧张。你与此事无关,何以畏之。”曹恒放轻了声音地说,羊祜一听也是,只要心中坦荡,他又没参与益州乱七八糟的事,为什么要怕曹恒问。

    知道就知道,有什么发现就只管说,眼下曹恒做的一切都仅仅是为了益州,为了益州的百姓,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既然是一致的,没什么是不能说的。

    羊祜想明白了,整个人又恢复了原本的模样,“殿下,祜以为烧城之事,虽然伤于百姓,于殿下而言也是个好机会。”

    什么是真正的聪明人?真正的聪明人就是善于将危机变成利于自己的契机。羊祜说完,曹恒站定了,羊祜本来说出了这一句,接着还想该怎么整理他的想法跟曹恒说。

    “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字一句地告诉巴县的百姓。”曹恒这般地说,羊祜眼睛一亮,忙不迭的点头,“正是,正是!殿下想想上庸郡是如何成为大魏的典范,陛下能做到的事,殿下也同样能做到。”

    提到上庸郡,作为一个从小听着曹盼的的辉煌战迹长大的公主殿下,教她的先生们几乎都是跟着她亲娘一道打江山的人,曹盼是怎么样运用民心,将上庸郡这样一个原本穷苦而又多临兵灾的郡变成天下郡城之典范,无论是军事、粮草、商业皆是大魏之首,哪怕是洛阳都比不上的计策,每个人的见解皆不一样,曹恒更是听到了她亲娘不为外人所知的用意。

    “人都会有私心,都会希望自己能够太太平平,衣食无忧。但是人活在世上,怎么可能太太平平,安安乐乐。磨难无法避免,而磨难同样可以利用,它会是最快让你得到旁人的认可机会。绵上添花易,雪中送添难。老百姓心里清楚什么叫世态炎凉。所以当你在他们最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和他们同甘共苦,他们就会对你心存感激。当然,最重要的是解决他们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身陷泥潭的人,最希望的是有人能拉他出来。虽然在拉人的时候,你也会面临陷入泥潭的可能,但如果你不把人拉出来,与他齐心协力,你会掉入更大的泥潭中,你会犹豫吗?”

    “救人救己,世上之事最难得的就是互惠互利。想要双赢,从来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

    欲取之,必先予之!曹恒脑子里闪过曹盼说的所有话,最后只剩下那七个字。

    “见完李严之后,我会赶往巴县。”曹恒早就已经想好事情该如何一步一步解决。羊祜适才的一番话,不过是让曹恒提前将自己的打算说出来。羊祜一听总算是露出了一个笑容,“殿下,是祜误会了殿下。”

    他急急忙忙的抢着来报信,未尝没有生怕曹恒丢下巴县的百姓不管。再受重创的巴县百姓,如果曹恒弃之不理,他们将会面临更大的磨难。

    “我是大魏的公主,我绝不会弃大魏的子民于不顾。”为君者当有一种仁心,天下是由百姓撑起的,你连撑起你天下的人都不爱,你还能爱谁?

    曹盼说的话,再次浮现在曹恒的脑海,赤心道:“殿下,到了!”

    死了死了,妥妥是惹了女帝不喜!那人毫不犹豫地跪下了,“臣知错了。”

    认怂认得实在是快,曹盼道:“错在何处?”

    已经很多年没有被那么揪着问话不放了,曹盼觉得一个个是不是觉得天下太平了,有时间跟她斗心眼了,所以想来试试手?试就试,她斗不过他们?

    嘴角的冷笑让人看得更是战战兢兢的!

    跪得认怂极其干脆的人被曹盼揪着不放问到底的意思,抖了抖,“臣不该人云亦云。”

    “朕记得早在昭宁元年朕就对御史立过一个规矩,昭宁九年朕再次重申,至今不过六年,当御史参人需要做什么,身为御使的你们都不知道?挂在御史台上的御史式都是摆设?”曹盼质问的话一丢出来,满朝的臣子都成了鹌鹑!

    本以为认错干脆,而且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的人,认了错,这事也就揭过去了!可是他是不是忘了女帝陛下是什么样的人?

    想要揭过去,没忘了先前他要对付的人是谁吧!既是曹恒,也是曹盼自己。

    放着好好的日子不想过的人,一天到晚没事找事,曹盼会由着他轻轻放下?别逗了好吧!

    曹盼依然冷笑着,对于一群欠怼欠教训的人,她从来不客气。“御史大夫,御史台由你来管,你说,连参人最基本的证据都没有却敢乱参的,该如何处置?”

    御史大夫总掌御史台,这位四十来岁的年纪,笑语盈盈的,听到曹盼这么一问,答曰,“回陛下,失职之责,罢官。”

    失职二字一丢出去,哪怕是跪着认错极快的人都被吓傻了。

    “那还等什么。”失职革职,理所当然,曹盼赏了御史大夫一个干得漂亮的眼色。

    守在门外的侍卫听到曹盼的话,立刻进来架着那位离开,那位哪里甘心就这样被拖下去,连忙与曹盼叩首请罪,“陛下,陛下臣知错了,求陛下网开一面。”

    “网开一面?不说你对益州的事情知道多少,阿恒去益州是朕下的令,你是觉得益州现在很好,巴望着益州一直这样下去?只要益州的世族们好,百姓死啊活的都无所谓?你无所谓,朕有所谓得很。从前朕不动益州,是为益州百姓安居,眼下朕要动益州,也只能是因为百姓。益州出了事,你只顾当官的死活,不管百姓,就这样的你,朕岂容你。”曹盼把话一放出去,想要求情的人果断地把脚缩了回去。

    谁都清楚曹盼素来爱民,但凡是想要伤百姓的官,曹盼是碰着一个捋一个。

    想帮忙求情,曹盼要是接着扣下一顶,你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觉得百姓死啊活的都无所谓的?再用同样的理由把你官给捋了,申冤无门的绝对!

    一想通,本来对曹盼就悚得紧的人,这下更是不说话了。

    “夏侯薇有没有说巴县的百姓如何安抚?”直问其名!曹盼唤得无人敢挑刺。

    “并无!”墨问拿到这样的奏折也奇怪,但是夏侯薇确实是什么都没说!

    曹盼听到并无二字,突然讽了一句,“益州这样地方,难道真是谁去了都会变成一样的?”

    所有朝臣都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上座的曹盼一眼,拿不准女帝此时此刻的想法,曹盼道:“罢了,阿恒既然奉命去益州,此事若她不知该如何办,朕就如你们所愿。”

    如你们所愿?这个你们指的是谁?好些人跟不上曹盼的脑回路,也确实是女帝陛下的心思太难猜了,他们实在是摸不着,猜不透。

    “陛下,那巴县百姓需不需救济?”杨修询问了一句,曹盼道:“再等等。”

    杨修瞄了曹盼一眼,等一等,女帝是要等什么?曹盼没有要跟他们解释的意思,而是继续地道:“好了,都散了吧。”

    今日的朝会随着曹盼叫退,周不疑等作一揖,“恭送陛下。”

    曹盼起身退回了后殿,周不疑即叫人给包围住了,杨修道:“陛下等什么?等益州那些世族再进一步,还是夏侯薇出手?”

    周不疑被问得过于直接,迟疑了半响答道:“等殿下。”

    杨修也不是蠢的,听着撩起眼皮看了周不疑,周不疑道:“殿下是大魏公主殿下,是陛下唯一的子嗣。”

    唯一的子嗣,也是唯一的继承人。但就算是唯一的,因为这个唯一,就什么事都帮着曹恒办好,什么事都不需要曹恒费脑去解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让曹恒将来能担起大魏的天下,最好的办法是让曹恒自己明白治理一个天下,平衡各方面的关系需要做什么,益州,正是大魏天下的缩影,而益州存在的问题又是各州之最,曹恒如果能将益州的问题都解决了,将来必能治理好大魏。

    周不疑吐了一口气,露出了一抹笑容,他相信曹恒一定可以做好的。哪怕一开始曹盼就将这些问题摊开摆在曹恒的面前,曹恒或许在接手的时候手足无措,但她总会明白什么是关键,也一定会解决益州存在的问题。

    曹盼将告状的人官位都给捋了,完全表明了她的态度。想参曹恒可以,想要她处置曹恒也可以,拿出真凭实据来,证明曹恒触犯了乾清律或是其他的格令,她绝不包庇。反之,没有证据的都给她闭嘴,不以诬告而处之,已经算她手下留情了。

    益州那头,曹恒已经带了粮食药材,还有兵马回到了巴县,巴县的百姓在见到粮食跟药材时,不住地欢呼,“公主殿下万岁,万岁!”

    巴县的一场大火,不知烧毁了多少人的希望,他们以为这一次必死无疑,没想到曹恒会回来,不仅回来,还给他们劈开了一条路,告诉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粮草借来,即要谢交州刺使,也要谢交州的百姓。不过,借来的粮食往后要还,借据是我打下的,这是要我还,还是你们自己还?”曹恒这么地问了一句,巴县百姓异口同声地道:“粮食是殿下帮我们借的,已经让殿下劳累了,要还当然是我们来还,不敢让殿下费心!”

    曹恒拿出了一张借据,“如此,这是所有的粮食字据,大家伙都来瞧一瞧,核一核数量对不对。”

    货讫两清,将来要还的是他们,数量这些东西自然让他们自己来核。

    “殿下歇会儿,我们自己来核数量。那什么,我是交州护送粮食来的人,这是我们交州的司马,奉我们交州刺使之令管粮食的事,大家找他对。”鲁贞打头阵,带着兵马给曹恒当下手,眼下粮食送到了,对数的事就交给文官好了,曹恒一路风尘奔波的,还是让曹恒歇歇吧。

    崔承之也走到曹恒的面前,“殿下,洛阳来信了。”

    洛阳来信!曹恒道:“所有的大夫带上草药,去伤者的家里救人,识字知数的留下核数。”

    “殿下且忙,我去帮忙。”夏侯珉虽然跟着曹恒一路奔波,回来了还是忙里忙外的要去帮忙。曹恒微颔首,事情交给夏侯珉去办。

    崔承之请了曹恒往一旁的屋里去,将洛阳传来的信递到曹恒的手里,曹恒将信拆开了看,眼中流露出了笑意,到最后又慢慢变得凝重了。

    信看完了,曹恒有一下没一下的敲打在手背上,崔承之道:“殿下接下打算怎么办?”

    “滔和与李严有没有信传来?”曹恒反问一句,崔承之顿了半响道:“倒是诸葛瞻送了一份东西来,承之并未打开。”

    应着崔承之的话,有人将东西给曹恒奉了上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盒子,并未上锁。

    曹恒不曾犹豫地将盒子打开了,上面竟然是好几本已经显得老旧的账本,下面压着的竟然还有供词以及血书。

    神情一凝,曹恒立刻将账本下的供词拿了出来翻看,越看曹恒的心越是悬了起来,崔承之看着从来不会情绪外泄的曹恒越来越冷的脸,唤了一声殿下。

    曹恒道:“你瞧瞧。”

    将供词给了崔承之一起看,崔承之没有犹豫,接过后一看,他那震惊毫不掩饰,“殿下,这竟然涉及各州的权贵。”

    “若非如此,你道一个益州怎么敢如此肆意妄为,层层剥削,叫百姓求告无门?”曹恒并没觉得意外,只怕她的母皇也有所怀疑。但是,益州的事她能全权处置,这是曹盼给她的权利,一但涉及太多的人……

    曹恒在思索着将来如何,崔承之关心的是现在,“有了这些证据殿下就可以拿下益州的官吏了,可是查益州牵扯到了各州的人,再查下去,牵连的人会更多。”

    “我现在要做的是整顿益州。”曹恒这样说了一句,将来的事将来再说。

    “那殿下打算?”

    “我在等滔和跟李严。”动手的话,必须要一网打尽,凭诸葛瞻送来的这些东西还不够,物证有了,人证更关键。

    “殿下,杨公子和李公来了。”想什么来什么,曹恒估摸时间也差不多,立刻扬声道:“快请!”

    曹恒三日后要祭奠诸葛亮,夏侯薇不敢怠慢,迅速准备起来。同时也将消息散出去。

    所有刚刚被曹恒早已抵达益州的消息给惊得不轻的益州官吏在得知曹恒竟然还有这样的打算后,也顾不上管曹恒现在到底在哪儿,思量着在曹恒祭奠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行动?

    揣着这个念头的人不少,都是荣辱与共的人,立刻凑到了一起,合计着事情该怎么办。

    在他们一个个合计着怎么对付曹恒时,曹恒已经在巴县里跟一群百姓合计起来事情到底是应该怎么办。

    大胡子的命要保住,要是保不住,巴县的百姓只怕都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