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蹊跷

字数:2274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时六月十六,圆月当空,圣上谕召新科士子宴于普泽殿,尽君臣同欢之仪。

    陶景早早来到皇城外候着,新月疏星,满地清辉。

    立在城门边的角落里,只见受召士子三三两两陆续赶到,一眼望过去老少皆有,或锦袍罗袖,或布衫巾纶,莫不面带喜色。

    只是,如何搜寻都不见吴念丘的踪影。

    陶景揉了揉额心,几夜未眠的后遗症涌上来。

    自科考结束那日起,吴念丘便完全不见了踪影。

    科考结束那日,他走出国子监,哼哧哼哧好不容易挤出人群在角落空地立定。

    背后一棵柳树,眼前却视野大好,轻易便能看到一波波走出国子监黑沉高门的士子们。不过半盏茶的时间,他远远望见吴念丘的身影,便高声唤他。吴念丘回过身,在人流中勉强立住身。

    陶景揽着广袖招招手示意他过来。谁知吴念丘秀气俊俏的脸在拥挤的人群中晃了几晃,转眼便转身向相反的方向走了开去。

    他垂下手,呆怔半晌。若他未看错,方才念丘面容冷漠憔悴,是他从未在念丘身上见过的模样,念丘性格温和,面上亦一直带着春风化雨般的笑意,令人如沐春风。

    等远处的青白色背影晃没了影,他才徒然的张了张嘴,惊才绝艳的脑袋被疑惑搅成了浆糊。

    午后回到客栈,竟发现内厅中念丘的衣物书卷全部不见了。此时他益觉事情蹊跷。

    问过掌柜,掌柜回说念丘午时便收拾行李离开了,未曾言明去了哪里。

    直到放榜前一日,他仍暗自思量,念丘是否考试不甚顺利,心情郁卒,故独自一人到僻静处消闷解愁去了。而这个猜想源于一篇闲话。

    彼时吴念丘已是失去音讯六日,陶景寻了他六日。第七日中午,陶景在揽月居大堂狼吞虎咽吃着饭,要了两碟小菜,掌柜送了一碗白饭。

    揽月居生意不错,楼上雅座客满,大堂里亦挤满了人。陶景右后方坐了一男一女。

    男的说:“小月,此次我怕是难逃名落孙山,实在辜负你对小生的期许。”

    女的说:“刘郎,莫要灰心。刘郎才高八斗,总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声音温柔细如春风。

    男的感动道:“小生定悬梁刺股精进学识,下次科考金榜题名,方不负小月待我之情。”

    女的细语道:“刘郎万不可灰心丧气,小月…小月还等刘郎金榜题名之时,来我家提亲呐。”羞怯溢于言表。

    男的亦动情道:“若非小月你,小生此时怕已羞于见人愧而投罗汨江而死了。”

    女的连忙道:“刘郎竟生过如此念头吗?你切不可学那些士子,只一次落榜便要死要活。”

    男的安抚道:“不会不会…”

    女的接着道:“也不许你学那些软心的人,躲在僻静处不见人,只自个自怨自艾,也算不得好男儿。”

    听到此处,嘴里包着饭的陶景惊了一下,一口饭噎在喉咙里。

    他,念丘他,莫不是寻思自己考的不好,因此躲着不见人吧?

    各种不好的念头几天间在陶景脑子里过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念丘若郁结于心,不好好吃饭,身体如何受得了?

    念丘不胜酒力,若学别人借酒浇愁岂不是要糟蹋坏了脾胃?

    念丘,没人开导于他,他…他若投了罗汨江…可…可如何是好…

    ……

    但到放榜当日他才知晓,一切只是自己多虑了。

    艳红的放榜纸上,第三行,探花,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