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
字数:5671 加入书签
商茗接到顾念之来信,快马加鞭赶到天山时,已是七日之后。
幸而飞羽阁据点甚多,与当地的驿站更是关系良好,商茗人未到,回信却先已送到了顾念之手中。
顾念之读完信,随手挑了挑灯芯,双指夹着纸条在烛火上一燃,火舌于瞬间环绕而上,将墨迹尽数吞灭。
段逸推门进来时,鼻尖忍不住微微抽动,闻到了一股焦味:“你在烧东西?”
顾念之及时露出一抹无辜的笑意:“写废的诗作罢了。外头情况如何?”
段逸摇摇头:“不容乐观。万先生私下里找了趟二十四庄,回来同我说,这次对方怕是准备要撕破脸皮了。”
这几日,人心惶惶。赵大公子回家后,赵家处处挂白,大办丧事。
在父亲的灵柩前,赵大公子哀恸难以自制,当场摔杯立誓,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赵家人也曾来段府闹过几次,开头段逸还颇有耐心,和和气气地解释了一番,连说带打地将人劝了回去。可次数多了,他也有些不耐烦,再有上门挑衅者,一律让下属出面,打服了再送回去。
只是如此一来,阴阳教更像是坐实了杀人心虚的罪名。
昨日,城门口又死了位卖花姑娘,种种线索皆指向阴阳教。据暗线回报,已有不少江湖人私下里与赵家接触,商议讨伐邪教之事。
入夜,万阴山就此事上山与二十四庄两位庄主见了一面,一为探口风,二为自证清白。只是从结果上看,二十四庄似乎并没有相信。
万阴山与二十四庄的旧情,可追溯到数十年前。彼时万阴山还只是位不涉江湖事的富家公子哥,神采昂扬,意气风发,因几趟生意与卫夫子结识成了好友。
而后万阴山家道中落,卫夫子还私下里接济过万家。只是待万阴山加入邪教,两方来往才渐渐少了些。
之前二十四庄显露对阴阳教不太明显的支持态度,一是由于事情真相尚未明了,二是借了这份私交。而如今,卫夫子虽然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万阴山,态度却着实冷了不少,因而万先生才说了句“要撕破脸皮”。
心烦意乱时,品茶最能让人平静。
顾念之熟练地拿出整套茶具,点起一只小炉子,煮水、洗杯、泡茶,一连串的动作行云流水,自带一种慵懒的美感。
段逸目光专注地看着他泡茶,心中戾气消去不少,缓缓道:“我调了几个人跟在你身边。”
顾念之不怎么惊讶:“嗯。”
他自己轻功卓绝,本就是个跟踪人的好手,自然也就对暗处的视线分外敏感。段逸派人来的第一日,他便已经察觉到了。
“入夜后便待在房里,你在我隔壁,出事了才好照应。”
顾念之抬头笑笑:“段少爷不去担心案情,反而关心起在下的人身安全来。顾某不甚感动,无以为报,怕是只能卖身偿恩了。”
段逸理所当然道:“你本就签了卖身契。爷的人,尚且轮不到旁人来欺负。”
顾念之垂下眼,藏去目光中的一点落寞。
一片沉静中,顾念之为对方倒了杯茶,动作甚是舒缓。热雾慢腾腾地笼住了顾念之,段逸眼中,他的五官变淡了些,也敛去了那些原本就不明显的情绪。
顾念之轻叹一声:“段少爷可知这次是得罪了谁?二十四庄里没有蠢人,你在天山杀这些人并无好处,他们为何会信?”
段逸:“背后是谁我不清楚,但外界所传的理由,确实是我来的目的。”
顾念之侧耳倾听:“愿闻其详。”
段逸浅浅抿了口茶:“我去杏花阁,是因为二十年前,家父曾与名叫湘儿的女子也算有过一段露水情缘。家父途经此地,见湘儿年纪轻轻便被亲舅卖入青楼,生了恻隐之心,离去前将破风刀送给她赎身。”
顾念之轻笑:“破风刀在江湖刀谱中排名第三,价值千金,怕是十个湘儿都值不上这个价钱。段大侠如此怜香惜玉,你娘亲竟不吃醋?”
段逸无奈地露出一点笑意:“自然是吃醋的。但人无完人,父亲只不过有见到漂亮女子便走不动路的毛病,并不会真的做什么。吃醋归吃醋,家母拿鸡毛掸子打一顿出出气也就罢了。”
顾念之点头:“怪不得你那日去逛了青楼。只是顾家青楼并不强求良女,那女子若是想走,也不必等段大侠赎身。”
段逸:“此事我也是近日才知道,那日我问了湘儿,她说是对父亲一见钟情,破风刀只是想留下做个纪念罢了。”
顾念之沉吟片刻:“看你如今这样子,破风刀应当已不在楼里了吧?”
“是,”段逸坦然应道,“湘儿说,后来她又与一位恩客情投意合,后来恩客病重,她便将这把刀当了出去,换钱买了药。如今破风刀究竟去了何处,她也不知。”
顾念之听到此处,突然心中生出些不详的预感,哑着嗓子问:“你是从哪儿知道破风刀的消息?”
段逸莫名瞧了他一眼:“飞羽阁。”
顾念之心里咯噔了一下。
完了,飞羽阁在他心中怕是已经毫无信誉可言。
顾念之有苦难言,绞尽脑汁地替飞羽阁说了句好话:“唔,天下事有千千万,变化无端,飞羽阁怕是也不能尽知。”
段逸倒是很平静:“我总共才向飞羽阁买过两次消息。”
顾念之心里更悲催了,然而世间事有如此巧合,便是他也找不出替飞羽阁辩解的理由来。
段逸见顾念之面色不佳,贴心地转移话题道:“对了,我看顾九根骨不太好,你可要找些药材替他补补?”
顾念之将心头的郁闷暂且压下,摇头道:“此事我早已知晓。顾九筋脉弱,以后承不了过深的内力;骨相不佳,旁人一遍就能学会的招式他非得练个半个月。除了身子轻适合轻功外,于武学上他毫无天赋。”
讲到此处,顾念之也忍不住叹道:“只是但凡能重塑经脉的药物,大多性烈,于身体有害,且需忍受骨肉打破后重生之苦。如今虽成不了绝世高手,但做个普通的一流打手,却也够了。既能好好过日子,又何须去受这些苦?”
段逸微微点头,赞同了他这番话:“我倒是忘了问,你从哪儿收的他?”
谈到此事,顾念之忍不住咧出一口白牙:“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是个小乞丐,想偷我钱袋却被我抓住了。那时候哟,他就那么小小一只,手腕握着比木棍子还细,可是那双眼却贼亮,圆溜溜地瞪着你……”
室内顾念之和段逸谈得兴起,一室的其乐融融。
室外的顾九却全身僵硬地站在门口,一手拿着师父送他的银蛇剑,一手放在门上将推未推。无意间听到的一番话,却豁然点明了他多年的困惑。
飞羽阁到了顾念之这代,就只收了他这一个弟子。顾九他从小跟在顾念之身边学文学武,并无其他人可以比较,若是一次学不成,师父便让他学第二遍、第三遍……练个十遍八遍,总也会了。
自顾九入门以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未偷懒,从未停歇。师父亦曾教他,武学之道,唯勤奋二字,从无捷径。
而后顾九下山历练,他的武功若放眼整个江湖,自然算不得好,可是在同龄人中,他却也可算得上是数一数二。
久而久之,顾九便以为大家都同他一样。所谓天道酬勤,若是他打不过别人,也只能是花的苦功不够。
只是原来,比勤奋更重要的,还有天赋二字吗?
顾九此时是茫然的。若自己资质这么差,为何师父还要选他做徒弟?
幸而此时在房内,段逸替他问出了这个问题:“既然资质不好,为何还要让他练武?”
“为什么啊……”顾念之半是感慨,半是回忆,“其实最初的时候,我只想着稚子无辜,我既有能力,顺手教他保住命便好。”
最初那一瞬间的怜悯,只不过是源于他的寂寞罢了。彼时师父仙逝,师兄弃剑走天涯,偌大的飞羽阁便只剩下了顾念之一个人。
捡到顾九的时候,顾念之心想,大不了当养了只小动物。自己再不济,也能给他一口吃的。
教他读书认字,教他执剑练武,都不过是顺手之劳。
直到有一次……
顾念之一双桃花眼里笑意盈盈:“有一日,我瞧见他半夜从被窝里起来,偷偷去打木桩。那时他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人还没有木头桩子高。我教了他一套拳法,他白日里练得不好,便趁着晚上继续练,手都打肿了,还不肯休息。”
顾念之叹道:“我儿时练轻功,头一次就能飞上树去。我借着天赋二字混到现在,谈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差。只是人活一遭,我也想看看没有所谓的资质,人能走到哪一步。”
虽然比起一些武功大成者,顾念之这身三脚猫的功夫根本不够看,但归其原因,是由于他从小不肯老实练功的缘故。实际上,顾念之在武学上的天分颇高,很多招式只看一遍便能融会贯通,奇经八脉更是与生俱来的韧道。
大概是轻易得到的都不会懂得珍惜,在遇到顾九之前,顾惜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幸运,对于什么“勤能补拙”之类的废话更是不屑一顾。可当他看着顾九,一遍遍笨拙地重复着那些简单的动作。那一刻,顾念之的心情复杂地一塌糊涂。
段逸恍然大悟:“你这么一说,他倒确实是从小就招人疼。我原本以为顾九二字不过是你懒得费心,便随口择了两字,如今看来倒是冤枉你了。”
顾念之笑着倒茶。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九字,取其无穷无尽变化之意。
自家师父的多年苦心就这么□□地摊在他面前,顾九倚着门,心绪起伏难平。
半响,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