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阅读

字数:10235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稻盛和夫充满真情地说:〃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神秘预言',人生与心意一致,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第16节:解放中国企业人心灵的十个心智

    解放中国企业人心灵的十个心智

    读企业家的自传,特别解渴。提供稻盛和夫发现的智慧之井,给了我无限的启迪。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本书的最初成因。京瓷公司驻北京首席代表山田君,在媒体上看到我研究稻盛和夫的系列文章,深感诧异。他问我:〃中国企业界和管理专家几乎都转向了欧美大企业,为什么你对稻盛和夫情有独钟呢〃我笑笑回答说,因为稻盛和夫摸索出的一整套做法和价值,可以解放中国企业人的心灵。

    一如炼金术士在寻找金子的过程中,发现了火药、医药,甚至大自然的规律,在企业人通过劳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内在真正的财富:灵感、思维与精神明辨力。

    一如炼金术士在寻找金子的过程中,发现了火药、医药,甚至大自然的规律,在企业人通过劳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们也发现了内在真正的财富:灵感、思维与精神明辨力。与企业家进行年深月久的晤对,对企业史进行冷静全然的觉察,使得我这个有着十几年经历的企业人,得以窥见稻盛和夫发现的智慧之井。为启迪企业人,开挖智慧之井,释放无限睿智,特归结出解放企业人心灵的十个心智:

    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

    心智二:自觉,我是一切的根源;

    心智三:求索人,就可以求索长青基业;

    心智四:成见是最难战胜的敌人;

    心智五:宽恕,创造有意义的未来;

    心智六:谦卑,不以自己的现有能力来框定未来;

    心智七:专注,做企业就是做细节;

    心智八:整体人:人人需要帮助,也需要帮助别人;

    心智九:发现本真,择人任势;

    心智十:敬天爱人,带着爱去做事和做企业。

    第17节: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1

    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

    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

    真实,认识自己

    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始。提供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了解恐惧的本质和结构,才能在心理上终止恐惧。

    我们的恐惧太多了。我们恐惧死亡、恐惧黑暗、恐惧失业、恐惧危险、恐惧匮乏、恐惧没人爱、恐惧孤独、恐惧不成功、恐惧孩子不成材,等等。当人有了某种需求,而还没有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和技能时,恐惧就产生了。太想成为什么,太想拥有什么,太想保住什么,而现实又有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人就不可能排除恐惧。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的心理活动状态,是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必要的恐惧和敬畏,使一个人处于被动的警醒状态,是一个人生存很必要的东西。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松下幸之助发明了危机经营,比尔盖茨持有微软还有18个月就会破产的警惕,安迪格罗夫更断言〃惶者生存〃。

    恐惧带来黑暗,黑暗带来迟钝和误读,误读带来行为的扭曲。

    然而,当恐惧由生理和意识上的恐惧进一步传导而形成内心深处的恐惧时,恐惧就会成为一个人行为或者生活的主宰力量,就会使一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出现很大的偏差。恐惧带来黑暗,黑暗带来迟钝和误读,误读带来行为的扭曲。而且,深深的恐惧摧毁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丑恶起来。

    企业家多恐惧

    人们在没有多少财富或清贫的时候,多有一种达观,财富只是被当做通往幸福的工具。

    人们在没有多少财富或清贫的时候,多有一种达观,财富只是被当做通往幸福的工具。可是一旦积累起相当规模的财富,先前面对财富的轻松消失了,一种巨大的恐惧感却深深统摄了富人们的内心。人们没有像原本期望的那样成为财富的主人,反而成了财富的奴隶。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成功企业家身上。他们曾经影响了数不胜数的事件,荣誉、秘籍、成功、果断、进取等光环加身,让他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也落下了置身于人群中的孤独与落寞。在公众眼里无所不能的企业家,内心深处便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紧张与焦虑。他们寝食难安,对人性的恶有着百倍的恐惧。〃制度就是对人的不信任〃,就是企业家们时常挂在嘴边的箴言。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信奉〃不用聪明人〃的堤义明可以说是一直被〃恐惧〃所奴役并且最终被击败的日本前首富。

    第18节: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2

    最聪明的人,反而在普通人没有困难的地方无影无踪了。提供一直谨记中国荀子〃性本恶〃之告诫,严承父亲〃不交朋友〃之遗训的堤义明,接掌西武集团40年,把西武集团发展成为一个经营铁道、连锁饭店、百货商场、消闲设施,购买了日本16的土地,拥有了一流职业棒球团队的企业王国。他孤独决断,历经惊涛骇浪,躲过层层劫难,甚至那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未伤到他。可是2005年3月3日,堤义明却因高管举报其虚报母公司持股比例而被捕入狱。

    没有人了解真实的堤义明。父亲〃不交朋友〃的遗训和中国先哲荀子〃性本恶〃的教义,把堤义明武装成一个商人中的哲人。他把人性恶作为了管理公司的基点,对任何人都处于深深的猜疑之中。他对人性猜疑的专注,终于培养起了不忠诚的团队。一生用尽心机提防着阴谋,最后却偏偏在习以为常、自作聪明的套路中折戟,最终败在了内部人性的诡诈上。

    一如孤独无援的堤义明,企业家不会像常人那样可以随意向人诉说苦闷,从而得以化解掉一层层危险。企业家面对任何苦闷和无奈时,只有自己消化,很少有人可以为之缓解或分担。久而久之,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袭来,形成他们怀疑一切人的心理机制。他们没有倾诉对象,甚至佛或上帝也不与他们同在,所有的难题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化解。于是,他们或日夜由生猛的保镖护卫,或一味将繁杂的业务缠于一身,或进入不知为谁忙乱的债滚债的泥沼,或干脆就患上抑郁症,陷入了深深的生存危机据中国企业发展报告称,近20年中,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走上了自杀之路。至于非正常死亡的数目,更为惊人。

    商业只有在关系中开拓道路。而正是如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的关系,却成了企业家们恐惧的根源。

    商业只有在关系中开拓道路。而正是如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的关系,却成了企业家们恐惧的根源,这是自人类存在以来就一直延续下来的古老的恐惧。以至于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宗教,借人们对地狱之火的恐惧,把人们拉回到了最基本的人道价值上来。

    恐惧统摄了宗庆后与达能,使他们不敢面对真实

    当1987年的一个校办工厂,被宗庆后办成了一个规模企业后,恐惧开始袭向了宗庆后。他怕巨大的财产不再姓宗,于是引进达能,为的是转换国企经理人的身份实现mbo。个人股份落到了实处,并没有丝毫减轻他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所以把自己一家人都转换了国籍。这种不安全感同时弥漫在公司经营上。娃哈哈系几个主体一套班子,董事长与总经理他一个人做,而且不设副总经理。合资公司的经理全部由宗庆后一个人委任。内部职工持有的股份,也没有明确的协议,而是由宗庆后最后确定。宗庆后见惯了背叛与阴谋,他已经预测到公司大的波折和起伏,他只能相信自己,他不能不牢牢地掌握控制权。宗庆后是被一种内在恐惧统摄或拘押的典型。

    第19节: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3

    不安全感和恐惧感也统摄了达能。1996年,达能明知中国法规不允许外资对民族商标取得控制权地位,还要与娃哈哈签下〃阴阳合同〃。借帮宗庆后mbo过桥之机,无偿取得娃哈哈商标使用权。自此也埋下了达能恐惧的种子。合资以来,达能接受宗庆后的一系列苛刻条件,比如,董事长总经理一个人当,不干涉经营事务,公司只能设宗庆后一个总经理,不设副总经理,以保证宗庆后的绝对权威,达能派出的技术员与销售策划师也被赶出了合资公司。可是,眼瞅着该往〃钱柜子〃装的钱滚滚流进了非合资企业,达能不干了。资本噬血的本性,使得达能孤注一掷。为博取公众舆论的支持和对宗庆后施加压力,不惜大揭宗的一系列隐私,包括在美国起诉宗氏离岸公司,并冻结其全部资产,撕开宗庆后一直标榜的为民族品牌和正义而战的全副武装。

    韦尔奇早就发现,〃缺乏诚信是商业最卑劣的秘密〃。

    韦尔奇早就发现,〃缺乏诚信是商业最卑劣的秘密〃。达能与宗庆后都曾经是这个不诚信秘密的一个部分。十几年的文字、言论和行动,都摆在那里。同流合污了十几年,翻身借揭对方的短,而证明自己本来没有的长,有点掩耳盗铃的滑稽。这幕滑稽戏,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相矛盾、扭曲、向不同方向拉扯的贪婪,造成了怎样的痛苦、混乱、焦虑和肆无忌惮。在与欲望无休止的战争中,双方已经把商业冲动扭曲得不成样子了,已经面目全非。

    攫取更大利益的欲望就在那里,不停地看着、等待着、驱使着当事人。可是当事人却偏偏任意地曲解它、塑造它、控制它、操纵它、压抑它。它一会儿被打扮成〃民族品牌和正义〃,一会儿又被装扮成国际〃商业价值和市场规则〃,唯独没有人还原它的本真。他们一个想借此合同控制娃哈哈商标,另一个想借此转变身份。双方都实现了目标,可惜在后期分账中发生了分歧,于是诉诸法律,相互揭短,让我们看到了商业合同背后的阴谋与那种统摄双方的根深蒂固的恐惧。双方已经失去了商人的本真,断然宣布超越了商业利益而去寻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真实不管你承认与否都要按其自身的逻辑来开辟道路。如果当初达能和宗庆后能够按一下暂停按钮,认清真实,绝对不会开展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都是因为恐惧让双方各自乱了方寸。

    恐惧使人们由主人沦为奴隶

    第20节: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4

    恐惧使人们由主人沦为奴隶。提供唐太宗李世民一次点评隋文帝的恐惧,意味深远。

    唐太宗李世民问近臣萧裕如何评价隋文帝。萧裕说,隋文帝励精图治成就了一番霸业,可惜生性多疑,对人太过苛刻,以致没有一批能臣所用。李世民笑笑说,萧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汉以后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帝王,隋朝是封建制集大成者,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改善。此外,隋朝还存有38万册古书,是盛唐所不能匹敌的。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唐朝是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都是照搬隋朝的。就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没有达到隋朝一统后的版图。

    李世民对隋文帝的评价,却很独到:〃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就是说,隋文帝对人性悟得太透彻,知道人心叵测,千奇百怪。他是通过篡夺了女婿的皇位而建立了隋朝,难免有人觊觎他的皇位。于是他谁也不能信任。他居高临下,看到的到处是不负责任的讳过与贪婪的钻营。他把自己放在了什么都懂的位置上,不得不事必躬亲,励精图治。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哪怕是一天处理十件事,判断对了五件,也是不小的成就,可是拿错了的判断下去就是滔天恶浪。上台之始不见得有多么正大光明,硬是要给人以果断明快的印象,必得乾纲独断,而内力不逮,只能是刚愎自用。日久,旁边的人也不多言,只拣喜欢听的说,故此也没有什么高招。表面上能与大臣们对谈,实际上什么也听不进去。最后被妻儿所弑。

    李世民认为,隋文帝的智慧和能力远远超过他。同样有十件事出来,隋文帝的远见卓识,一下子就能拍对六件,而李世民则只能拍对两件。所不同的是,李世民虽然只对两件事有准确的判断,但是他可以把自己判断不清的事,交给他信任的大臣去议论或争论,他在一边坐山观虎斗,支持论据最充分的一方。这样,十件事可能全对。而隋文帝却没有这样幸运,他没有可信赖的大臣去争议。他判断错了的那四件事,就没有了更正的机会,贯彻下去就是灾难。

    把李世民对隋文帝的这个评价,抹去一些特定的词汇,放到今天的企业家族群中去,可谓准确地反映了当今企业家的心态。造成隋文帝悲剧的原因众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人性深深的恐惧和无与伦比的能力,使他不能相信也看不上任何一个人,最终使自己沦为自己的奴隶。

    第21节: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5

    深深地了解自己,才是摆脱被恐惧奴役的路径

    当代大儒梁漱溟曾经给出了摆脱被恐惧奴役的药方。他说:〃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于受制于他自己。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大师的话朴实,也很深刻,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恐惧。

    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于受制于他自己。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

    中国企业家创业之初,专注使他们精力充沛、目光敏锐、善于捕捉机遇。专注是一切能量的精髓所在。专注意味着将一个人的心智、心肠、心理的能量用于一件事情,用这种能量面对那件事情,知觉那个事情。可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大,选择机会的增多,他们却忘记了专注是他们能力的根本所在。把专注过程中的一些副产品,比如经验、概念、模式、个人英雄主义等等当做了能力本身。要呼唤〃心明〃这位〃主人〃出来当家做主,聪明才会变成〃睿智〃。通常企业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都做了自己能力的奴隶。

    初步的成功可以靠个人能力,但持续的成功必须靠人格凝聚的团队。

    初步的成功可以靠个人能力,但持续的成功必须靠人格凝聚的团队。多数企业家对自己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却不懂得驾驭他人和他的团队。到处充斥着的背叛与不经济,使得企业家不得不把一切运作统揽于一身。短期的压强可以奏效,长期的超常支出,极大地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和精神。他们也想实现转化,苦于没有可信赖的人交接。他们太有才了,很容易看出别人的荒唐和不尽心。跟随身边打拼多年的人都显露出不可信的品质,他们怎么去相信只是看着他的功名利禄来的人呢

    在这些企业家看来,把他们从〃主人〃驱赶为〃奴隶〃的,是缺乏诚信的社会。而在我看来,所以沦为奴隶,是他们缺乏自知的一种结果。是他们错把真实过程的副产品当做了成功的秘密,是他们自己的经验欺骗了他们自己。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始,也是恐惧的结束。

    恐惧不会被免除或抗拒。无论怎样的抗拒,都无法免除恐惧。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了解恐惧的整个本质和结构,才能在心理上终止恐惧。了解恐惧和学习恐惧,意指学懂恐惧,注视恐惧,直接与恐惧接触。

    第22节:心智一:了解恐惧,接受真实,认识自己6

    学习恐惧之为恐惧,是现在之事,新鲜之事。如果我要学习,只有我的心是新鲜的、新颖的,才有可能。这是我们的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是用联想、记忆、经验、意外来面对恐惧。所有这一切都妨碍我们用新鲜的眼光看恐惧,学习恐惧。

    我们时常被那些已有的经验和套路所左右,面对真实的存在还没有开始发挥作用,就已经被我们给判决了。

    我们时常被那些已有的经验和套路所左右,面对真实的存在还没有开始发挥作用,就已经被我们给判决了。判决那些我们不会被判决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像呼吸那么自然。这样我们就无法达到自知。

    自知就是在与周边关系中觉察你当下的情绪和能量,就是了解你的每一个词、每一个情绪、每一种感觉、每一个关系,而不是超越真实去寻找那个灵魂深处的革命,去寻找那个至高的理想或者大我。脱离开真实,并不存在那个大我。只有在人际关系之镜中觉知自己时,才产生自知。如果一个人能够在这种不被歪曲的特殊关系之镜中看到自己,并且用全部注意力来观察这面镜子,实事求是地看清真实存在,他也就从形形色色的制约中摆脱出来了。不作解释,没有谴责,不作论证,如其所是的一刻接一刻地觉知真实,无疑就是智慧的开始。

    自知是没有终点的你无法达到一种成功,你无法达到一个结论,这是一条无尽的河流,当一个人越来越深入的时候,他就会找到安宁。〃一种内心富有创造性的空〃,就会被发现和体验。没有方向,没有框框,没有成见,没有执著,没有概念。那里只有欢乐,只有惊喜,只有对真实一刻接一刻地体察或觉察。这样一种状态,就是空的状态。没有成见,也就没有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左右他的行为,他就不是过去的奴隶,而是当下的主人。这种超越时间的洞见,带来一种深刻的变化。

    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做自己的主人,只因为我们还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与恐惧。

    我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做自己的主人,只因为我们还无法免除自己的傲慢、贪求与恐惧。

    第23节:心智二:自觉,我是一切的根源1

    心智二:自觉,我是一切的根源

    心智二:自觉,我是一切的根源

    所有令人或难堪或兴奋的景象,根本原因都在自己身上。唯有〃反求诸己〃,才能找到生命的原动力。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纳穆提认为,人们的心灵通常是受着有形和无形的制约,宗教、制度、传统、意识形态、腐败、暴行、知识、技能等等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形成扭曲的因素。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静心。静心就是清空所有过往,才能使心灵变得非常敏锐。一个摆脱奴役的心灵,会调动耳朵、鼻子、手掌、胳膊、腿、第六感觉以及周身的每一个器官来觉知当下的发生和力量。在那种全然的敏感状态中,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人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的一生,大概经历三个阶段:〃你应〃、〃我要〃、〃我是〃。在孩童时期,我们通过依赖享受幸福;在青少年时,我们通过追求自己的愿望而实现价值;在成年时,我们则通过把我们幸福状态宣布为〃我是〃而体味喜悦。有些人〃我是〃来得比较迟。甚至一辈子,也没有脱离〃你应〃,有些人一直处于〃我要〃的状态,有些人则很早就开始了〃我是〃的征程,在他们那里,〃我是一切的根源〃。

    人们习惯于〃井底之蛙〃、〃坐井观天〃之类的说法,可是毛泽东19岁时的一首咏蛙诗则一反常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青蛙作为主人的状态: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像一只老虎一样威风八面地蹲坐在池塘旁边,一会儿闭起眼睛来养精神,一会儿又环顾四周,不怒而威。春天有了雨水,青蛙总是最先欢快地开叫,使得它的叫声就代表了春天的来临。从中我们看出,青蛙并不是故弄玄虚,学老虎蹲坐唬人。而是有一种判断在其中:春天来了先开叫。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年轻的毛泽东,当时进入湖南省第一师范,沉浸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之中,他历经蹉跎,善于做出独立判断,成为学生们的主心骨,并能够把为社会的改造与中国之未来而兴奋莫名的追求,宣布为作为主人的状态。

    创业家的〃我是〃

    做企业是从已知到未知。特别需要少年毛泽东所表现出来的〃我是〃。2004年2月号的时代杂志,将一位酷酷的中国少女作家春树搬上封面,被作为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来与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2007年7月8日泰晤士报以被〃圈养的一代〃1977年1999年出生这个词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