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
字数:7446 加入书签
秦琼说:“贤弟啊,我听说老王爷是有个义子的。”
上官狄说:“哦?秦大哥听谁说的?倒是这么个干殿下,不过也没多亲,逢年过节来封信送点年礼,偶尔来磕个头。生的真是漂亮,不过人家是真正金枝玉叶,北平王膝下独子——也不知道罗王爷怎么想的,一个儿子四五个爹——王爷对他也就是个情面,好不好人家亲爹在那儿。秦大哥是听谁说有此人的?啊,我倒是忘了,秦大哥当年在北平府,可是在那里见过这位少保千岁?”
秦琼点点头:“贤弟也见过他么?”
“见过两次,不过少千岁眼界高身份尊贵,想来是不至于记得我们这种无名小卒。”
兄弟俩正说着话,前面有人传令下来:“王爷传中军官。”
上官狄催马上前,到了杨林马侧,原来几日行程已近长安,杨林命上官狄和罗方、薛亮一道先去长安城内递交奏表。上官狄心中不快,却难违将令。行路间听得薛亮夹枪带棒嘲弄秦琼,忍了又忍,终究没忍住:“我秦大哥顶天立地,二太保未免度君子之腹了。”
薛亮顿时大怒:“好个大哥贤弟,果然情深义重。中军官果然了解王爷,找这么位来不容易吧?还又是化妆又是救难的,想来王爷百年之后,这靠山王府可就是中军官的天下了。”
上官狄气的浑身哆嗦,一时竟说不出话。罗方听了也觉得过了:“二弟休得胡言。王爷的打算岂有我等并无置喙的道理!上官兄莫要见怪。”
薛亮沉着脸不说话,三人一路无话。到了长安城内递交了奏表,杨广宣叔父入城歇息,由于杨林久在登州,长安城内并无居所,因此暂居于越王杨素府中。秦琼想起年前来长安送寿礼,兄弟几人大闹长安城一事不免感慨万千,心说不知我那伯当贤弟和谢贤弟如今可好,不要辜负为兄一番苦心才是。正想着,上官狄来找秦琼:“秦大哥,王爷今夜在府中设宴,一路风尘,我已命人准备了热水巾皂,大哥还请先洗浴更衣,以免失仪。”
晚宴之上,有之女张紫嫣卖身为奴为父鸣冤,老杨林一生敬重的的是忠臣孝子,当场将张紫嫣认作义女,各家太保纷纷替老王爷庆贺。杨林大喜之下,多喝了点酒,看着窗外月色如洗,便让众太保吟诗做歌以助酒兴。
二太保薛亮抢先举杯做歌:“明月皎皎兮临华庭,华庭流光兮生玉树。……”杨林听完,嗯,不错,当场赏了薛亮金花一朵,彩缎一匹。众太保见杨林高兴,也纷纷凑趣。秦琼可急坏了,他哪里会作诗啊,头上的汗蹭蹭的往外冒。正无法可想的时候,突然听到上官狄念道:“……登州白帝子,何须谢东山?”原来杨林天生白子,上官狄却是将他比作东晋谢安,扶持朝堂。
秦琼知道谢安,灵机一动,有了主意。轮到他时,就听得秦琼念道:“严霜结千里,井水未曾冰。高台得明月,如何不相思?”他这四句念完,堂上热闹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杨林听了,见秦琼神色寥落,在心底将后两句反复念了几遍,心中一动,烛光之中见秦琼便恍然便是当年那人。那人明明是武将,却偏好文士打扮,私下相会时,那人总是广袖纶巾,踩一双木屐,拎一坛好酒。那人从不和他谈论天下军策,只吟风弄月,樽前花下。那人伏在他身上,说自己折桂登蟾,唤他玉蟾宫,明月奴,念诗调笑,“云中弹箜篌,笑上玉蟾宫。手拈天香子,浅啜琼玉浆。”再相见时,那人金盔金甲,手执金枪,冲杀到他面前时,满是血污的脸竟然笑了一下,他看见那人嘴唇微动:“君登麒麟阁,我步望乡台。红尘不相见,黄泉长相思。”思及此处,杨林忍不住放声大哭:“茫茫河汉广,微微两星光。牛女终可见,参商不相逢。”
众人一时间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杨林哭了几声,擦擦眼泪,说:“好,好诗啊,叔宝文采斐然,武艺高超……”说着看向张紫嫣,“好一对佳儿佳妇。叔宝啊,我今日便将紫嫣指婚于你,你可高兴?”
秦琼大惊,连连摇手:“王爷啊,秦琼家中已有娇妻幼子,如何敢停妻再娶?”
杨林摆摆手:“那又如何?紫嫣是我指给你的妻子,还有人敢说三道四么?再说将来紫嫣生了孩子,便随我姓杨,也续我一脉香火。”
秦琼还想辩解,上官狄连忙拉了拉他的衣角:“秦大哥,快快磕头谢恩吧,免得王爷动怒。”秦琼心中叹了一口气,没奈何跪下磕头:“谢王爷。”
杨林点点头:“好啊好啊。来人,明日一早采办红礼,挑个良辰吉日给我的孩子把婚事办了吧。更深夜重,今夜便散了吧。”
秦琼心中苦闷,又多喝了几杯酒,摇摇晃晃往住下走去。头昏脑胀间,推开门也不点灯就往床上摸去,倒在床上就鼾声大作。上官狄认出是秦琼,又好气又好笑,推了两下见秦琼没有反应,只得起身帮秦琼脱了外衣、靴子,又取来热手巾给秦琼擦了脸,将秦琼搬上床,盖好被子。
睡到半夜秦琼觉得身上发燥,踢了被子解了衣襟,上官狄被惊醒了,叹了口气,下床取了茶杯,喂秦琼喝了几口水。秦琼昏昏沉沉之间,一睁眼看见一个穿白的人,却是心心念念的罗成。秦琼翻身搂住表弟便亲了上去。上官狄大惊之下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秦琼熟门熟路拉开衣襟从耳边一路亲下去。上官狄推了两下没有推动,听秦琼笑了两声:“表弟,别闹,再闹哥哥可就不客气了。”上官狄一时气苦,神思恍然,一时心中所想皆是不知秦琼表弟是何等人物,竟让秦琼心心念念,一时又想自从老中军高谈圣走后自己接任中军官一职,杨林对自己可以算宠信有加,更胜十二家太保一筹,也因此难免惹人嫉妒。杨林是真重视上官狄的能力,上官狄也不负所望,靠山王府一应事物,朝堂之上人情往来均打点的清清楚楚。但待得杨林百年之后,自己未免尴尬。要知道少华山下秦琼救下上官狄,上官狄便对秦琼有着十分好感。这一路行来,早已情根深重。此夜酒酣情动,耳鬓厮磨间上官狄只觉得浑身绵软,恨不得化作一滩水一团絮,随秦琼捏扁搓圆。秦琼举动间是十分的温柔缱绻,两人一夜荒唐。
半夜里两人都已沉睡,忽听得几下敲门声,秦琼骤然惊醒,披了件衣裳便拉开门。一开门便见紫嫣姑娘窄袖便服,急急问道:“上官大人,您可见到十三太保?”待得看清是秦琼,不禁“呀”了一声。原来贾柳楼众兄弟反了山东,唐璧派人追查,在一叠传单里发现了一张盟单,明明白白列着众兄弟的名字。唐璧眼见得上面有秦琼、柴绍、罗成一干人,不敢怠慢,派人连夜送往长安,交给靠山王处置。杨林见了,勃然大怒,连喊了三声“可杀!”不提防紫嫣姑娘在一旁瞅见秦琼的名字,心知不好,趁杨林酒酣沉睡之际,盗了令箭让秦琼速速离去。怎奈遍寻不见秦琼,紫嫣姑娘只得来找与秦琼交好的上官狄,不料却在此见到秦琼。紫嫣可是个聪明姑娘,见了这般情景,略一思量便知头尾,不由得脸上发热低下头去。秦琼还不知怎么回事呢,只当紫嫣姑娘害羞,等了一会儿不见姑娘开口,便问到:“紫嫣姑娘,找秦某何事?”
张紫嫣心中百味陈杂,本以为自家终身有靠,却不料秦琼与上官狄竟是这般关系,然则此时时间紧迫,不能再耽误了,紫嫣姑娘把事情给秦琼简单一讲,说完把令箭交给秦琼:“十三太保,你速速逃命去吧。”
秦琼一听十分感动:“紫嫣姑娘,那你可怎么办呢?”
张紫嫣说:“十三太保,此事关系重大,你不必管我,还是逃命要紧。”
秦琼说:“那可不行,这天大的干系,你如何担当的起?你还是和我一起走吧。”
张紫嫣坚决不同意:“十三太保,我一个姑娘家,又不会骑马,跟你一起走,图添累赘。”
两人正僵持着,这时上官狄也醒了,批了件衣裳过来:“这样吧秦大哥,紫嫣姑娘不愿走,便留下吧。我和秦大哥一起走,王爷问起令箭的事,紫嫣姑娘不妨推在我身上,就说是我见了盟单,取了令箭,你一个姑娘家的,阻拦不住。”
秦琼说不行,万一王爷问起来说他取了令箭你为什么不立刻叫醒我呢?上官狄说不妨事,说着回身取了宝剑递给张紫嫣,说:“王爷问起来,就说是我威胁你不准告诉王爷的。”
张紫嫣接过宝剑,点点头:“上官大人果然想的周到,如此甚好。天色不早,你二人赶紧走吧。”说完匆匆离去。
这边秦琼回头见上官狄身上斑斑点点,顿时如五雷轰顶,不知如何是好。上官狄连喊几声,叹了口气:“秦大哥,别的事先别想了,你我赶紧收拾东西,尽快出发。等王爷醒了就麻烦了。”
秦琼还迷怔着呢,上官狄转身去把衣服行李打好包,见了秦琼如此,将包裹塞到秦琼怀里:“拿好了我的秦大哥,别耽搁时间了,咱们赶紧走。”
秦琼方才如梦初醒,扑通一声跪下给上官狄磕了仨头:“兄弟,哥哥对不住你,今后你有什么难处但说不妨,哥哥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只求兄弟莫要……莫要……”竟是说不下去。
上官狄吓了一跳,听了秦琼此话,叹了口气连连顿足:“秦大哥莫要如此说,少华山大哥救了小弟,小弟这条命便是你的了。……秦大哥,我们快走吧,再不走怕是来不及了。”秦琼又磕了个头,二人带了包裹令箭急急出门,到马厩牵了马,向着城外飞驰而去。
到了城门处,上官狄高呼:“靠山王急令公干,速开城门!”值夜的军士不敢怠慢,喊来当班的副将,此人在入城时与上官狄有所交接,见了上官狄,验过令箭,连忙命人开闸落锁,放二人出城。
两人快马加鞭,天色微明时以来到潼关附近。上官狄累的气喘吁吁,几乎坐不稳鞍鞒:“大哥,大哥,稍稍歇歇吧。”秦琼见他面上汗如雨下,也知他身上不爽快,点点头:“也好,我们就暂且歇息一会,等开关了再出潼关。”
不料这时背后人喊马嘶,有人高喊:“秦琼我儿,你要往哪里去?!”上官狄面色一变:“不好!王爷追来了!”秦琼也是一惊:“贤弟快走,我先挡他一挡!”上官狄点点头:“好,大哥,你勿要与王爷动手,我先行一步,赚开关门。”说完勉力加上一鞭,飞驰而去。秦琼带想了想,见不远处有座小石桥,几步上了桥,带转马头,将熟铜双锏取出,静待杨林到来。
未及多时,杨林领着一彪人马赶了上来:“叔宝啊,你为何星夜出走?上官狄何在?”秦琼见杨林面色悲戚,未带兵刃,将双锏挂好,略一思索,稍稍欠身:“王爷,在下离家日久,又蒙王爷指婚,小人想还是要回家先告知家母一声才合礼数……”杨林点点头又摇摇头:“你不必瞒我了,想必是上官狄见了唐璧送来的盟单,你有恩与他,他便盗了令箭还你这个人情。只可怜我那苦命的女儿啊……”说及此处杨林老泪纵横,哽咽的说不下去了。秦琼一听,连忙问:“紫嫣姑娘她……她怎么了?”杨林擦擦眼泪:“我那好女儿丢了令箭,又羞又愧,已经自尽了。”
“啊?怎会如此?!”
杨林顿了顿,说:“叔宝啊,你别多想。唐璧送来的那张盟单上,有你,还有太原府唐国公李渊的女婿柴绍,还有我干儿子罗成。我也近来也曾听说王伯当从贼了,我料得是他有意将你们几位名字放在上面,又故意让它落入唐璧之手,要借朝廷的力量,将这几家栋梁除去。区区小计,怎能瞒得了我?叔宝啊,你且放宽心,我已经失了一个好女儿了,万万不能再失了你,与我回去吧。”
秦琼又是感动又是难过,感动的是杨林对自己信任有加,难过的是张紫嫣这么个好姑娘为了自己枉送性命,呆了半晌:“王爷,紫嫣姑娘虽已身亡,但毕竟是您给我指的妻子,还请王爷将她好好收埋,秦琼在此谢过王爷了。王爷,虽然您慧眼如炬,看出盟单有假,可唐大人未必知道。秦琼家小都在济南,母亲年事已高,万一唐大人有些个举动,使我老母受惊,反是不美。而且响马这么一闹,济南必定大乱,唐大人必然忙乱,我虽在王爷驾下,但唐大人对我有提携之恩,于情于理,我都该回转济南一趟。加上上官大人为我奔波劳累,此时已去潼关,王爷不怪罪于我,我不能不与他知会一声。”
杨林听了,点点头:“也罢,你便去吧。令箭既然在上官狄手里,便也不用归还了,你们俩拿着令箭去找唐璧,就说我说了,让唐璧仔细排查,看那盟单上是否还有无辜受牵连之人,另外要他严守城池,抚恤伤亡,剿灭响马。”
秦琼一拱手:“秦琼遵命!”说完话波转马头,扬鞭而去。
这边上官狄已经用令箭叫开潼关大门了,潼关守将魏文通亲自迎出,见了上官狄不敢怠慢,此时天光大亮,魏文通见上官狄等的有些焦躁,便备下酒宴,请上官狄入席。上官狄摆摆手:“魏将军,我公务在身,酒便免了吧。”魏文通陪着笑:“上官大人,十三太保既然随后就到,您二位不妨在此暂用些酒饭,然后再出关。”
上官狄想想也是,下了马,有兵丁上来接过马缰,带马下去饮水喂食。魏文通见上官狄行路有些不便,便问:“上官大人这是……?”
上官狄面上一红:“夜里起得匆忙,不防摔了一跤。”魏文通一听:“哦,那您路上可得悠着点。”两人正说着话,有人来报:“启禀将军,十三太保到了。”
魏文通一听,连忙迎接出来:“啊,十三太保,里面请里面请。”
秦琼在马上欠了欠身:“魏将军,上官大人何在?”
上官狄在里面说话呢:“大哥,快进来吧。”
秦琼一听,下了马就进屋。上官狄坐着可没动:“大哥,难得魏将军好心,你我兄弟且用了饭再赶路也来得及。”
秦琼也坐下了:“也好,魏将军也一起用点吧?”说话间两人风卷残云一般将桌上的饭菜吃了个干净,魏文通在一旁作陪,也吃了不少。吃饱喝足之后,魏文通命人将两人的马牵来,两人上了马,是人也精神马也活泼,辞别了魏文通,便向山东而去。
再说山东济南府,众好汉反了山东,闹了济南,在小孤山会合后,徐茂功向众家兄弟说明接下来的计划后,大家都表示同意大哥三哥的安排。众好汉护着家眷财物向着瓦岗山而去。行不了几天,徐茂功遍寻不见盟单,问了半天,单雄信一拍脑袋:“坏了,别是我不小心混着给扔出去了吧?”徐茂功脸都白了:“五弟你可想清楚了,这里面关系大着呢。”单雄信也急了:“三哥,你让我好好想想……嗨,准是混在你交给我的那一大叠纸里扔出去了。”
“啊?!糟了,那上面几家兄弟的名字……坏了,二哥还不知道呢!这要是落到唐璧手里……不行!”徐茂功拉高嗓门,“王伯当谢映登听令!你二人速往长安,找寻秦二弟,告诉他事关紧急,速回!王君可、盛延师、丁天庆听令!你二人速回历城县,将秦二弟家眷带来与我们会合!”几人不敢怠慢,领了令分头行动。
回头说杨林目送秦琼离去,手拈须髯:“好,好,好!不愧是我的十三太保,果然思虑周全。”说完率领人马回转长安。走到半路仔细想想觉得不对,王伯当知道罗成不奇怪,王伯当在朝的时候正逢着罗艺头一回带罗成去长安,罗艺能耐人,给罗成一口气找了五个干爹,杨林算头一个,接下来丁彦平,这俩老头都是一辈子没娶妻的,得了这么个干儿子疼的不得了。再下来五建章,邱瑞,这俩都是当年跟罗艺在北齐同殿称臣的,最后一个杨义臣。那几天长安城里可是热闹,谁都知道镇边北平王有这么个宝贝儿子,摸样好武艺高,皇上亲口封了燕山公,几家干爹轮流给过生日,轰动一时。知道柴绍也不奇怪,杨林知道王伯当和李密要好,如今怕是还有联系,李渊把女儿嫁给柴绍的时候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