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玲珑醉蟹与蟹八件

字数:18291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孙氏听闻不由得皱着眉, 身旁的魏嬷嬷见了低声训斥道:“华兴, 咋咋呼呼的做什么?没的规矩, 没见着贵客在此吗?”

    孙氏摆了摆手问道:“何事如此慌张?”

    华兴上气不接下气,“是大, 大……大郎君和……”

    听闻, 孙氏脸色一变,面容一派焦急,“大郎君怎么了?”

    端方慧皱着眉, “你慢点说,我大哥到底怎么了?”

    一听到此事有关自己的儿子孙氏的就坐不住了。

    华兴好不容易喘上气, 忙不迭地说道:“回大夫人和二姑娘话,大郎君和太子殿下在松林苑吃酒, 也不知怎的了,好端端的两个人突然间就腹痛难忍。”

    “什么?”刘燕时听闻不自觉提高了声线。

    华兴被刘燕时突然上扬的声调吓得晃了晃神。

    “你刚才说太子殿下怎么了?怎么好端端的就这样了呢?”刘燕时见了焦急地询问。

    华兴抖得跟个鹌鹑似的, 颤着声道:“奴才也不知。”

    孙氏见到一旁耸着脑袋的华兴就气不打一处来, 怒喝道:“杵在这儿做什么?还不快去请大夫!”

    华兴吓得缩了缩,小声道:“请, 请了大夫。”

    一听这话, 孙氏更是焦心,“真是讨债鬼!好好一个寿宴不给我整出点事儿来是不得劲是吧?”

    接着一脸凝重地对刘燕时道:“实在是让太子妃娘娘笑话, 好端端的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还累的太子殿下变成这样……”

    刘燕时正色道:“多说无益, 咱们还是先去看看情况再说吧。”孙氏连连点头, 也无心管府上寿宴的事了。安排了手下的魏嬷嬷在厨房这里看着, 便带着端方慧和刘燕时她们加快脚步前往松林苑。

    一群人行色匆匆, 今日府上宾客众多难免遇上几个熟人,再加上身旁还跟着一个刘燕时就更加扎眼了。孙氏耐着性子应付完这些人便借口有要事先行一步。

    好不容易赶到松林苑,就见院子里头石桌上放着两个酒杯和几盘吃剩的下酒菜。

    孙氏没见到人便急冲冲地抓着一个院外的扫洒丫鬟询问:“太子殿下和大郎君人呢?”

    那丫鬟冷不丁地被孙氏吓了一跳,颤了颤身躯,指着正屋道:“回夫人话,都,都在屋里头。”

    孙氏一拍脑袋,真是急糊涂了,便提裙进了屋子。外头的小丫头见着世子夫人风风火火地进了屋便又把王太医来了的话又给咽了下去。

    刘燕时随意扫视了一眼桌子上的那堆残渣,满头黑线地想,这群人也是个心大的,这样乱吃,肚子不疼才怪。

    想了想,她便招了那个粗使丫头过来,吩咐了几句便跟着进了屋。

    孙氏一进屋就发现太子殿下躺在自家儿子的床榻上,脸色发白地捂着肚子。面前正坐着一位胡子发白的大夫,仔细一看,不是王太医又是谁?

    她又看了看不远处的软椅,发现自家儿子正好端端的坐在那里,看上去像是一点事都没有的样子。

    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齐舟腹痛难忍吗?

    “你没事?”孙氏上下打量了他一眼,眼神怀疑。

    “我没事啊。”端齐舟面上一派轻松,问道:“娘,您怎么来了?”

    “你还有脸说!太子殿下在咱们府上出事了我能不来吗?”孙氏狠狠地瞪了端齐舟一眼,接着又快步走了过去,轻声询问道:“王太医,太子殿下这是……”

    王太医见状叹了口气,“殿下这是中毒。”

    “中毒?”孙氏听闻,心突突的一跳,吓得差点没晕过去,要不是身后的春分托住就只怕要出洋相了。

    孙氏此时只觉着仿若有一道惊雷劈中天灵盖,眼前一片黑。

    完了!完了!

    太子殿下来镇国公府参加个寿宴,好端端的就中了毒。这要是让陛下知道,这镇国公府上下不得人头不保啊!

    孙氏急的上了头,眼前仿佛看见了未来全家上断头台的场面,一时间情绪激动,哀嚎:“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哎!”

    一旁端方慧见状连忙拉住她,小声劝阻,“娘,您小声点儿,先听听王太医怎么说。”

    女儿的这番话提醒了孙氏。王太医还在这儿呢,若是太子殿下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恐怕他也坐不住。

    她忙掏出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抱着一丝期望小心翼翼地问道:“太子殿下这毒严重吗?”说着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王太医。

    王太医摆了摆手,“说是中毒其实也不尽然,确切来说不过是食物相克罢了。太子殿下这是吃了螺蛳和花蛤吃多了,这才引起腹痛。”

    孙氏听闻不自觉地舒了口气,但又瞅到床榻上气若游丝的秦世安,内心忐忑,“那为何殿下看上去……”

    王太医见状接着解释道:“这两者都属于寒凉食物,同时食用对肠胃刺激会很大,再加上殿下前些日子肠胃不适,也难怪反应大了些。”

    “那可有什么解毒之法?”

    “吃点胡荽就好了。”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个清脆的嗓音自外头传来。

    只见刘燕时手捧着一个碗走了进来,里头绿油油的正是煮熟了的胡荽。

    王太医见状一时有些惊讶,摸着胡子笑道:“想不到太子妃娘娘竟也知道解毒之法。不错,这胡荽正可解此毒。”

    就在众人惊喜寻到解决办法的时候,就听到一个有气无力的低哑声音:“拿……拿走。孤不吃胡荽。”

    刘燕时见状,放下手中的碗,转身对着孙氏和王太医轻声说道:“世子夫人,王太医,可否允许本宫和太子殿下单独说几句?”

    “太子妃娘娘言重了。”说着,孙氏就带着端方慧离开,临走前还把在一旁老神在在想要看热闹的儿子揪走。

    王太医笑而不语,负手起身也离开了屋子。走的时候还体贴地把门给关上了。

    端齐舟被他娘这样拉出了屋,则是一脸不解。“娘,你这是做什么?”

    “你问我做什么,我倒还想问你呢!”孙氏瞅了一眼不远处的王太医,将人拉到一旁压低声音咬牙切齿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旁的端方慧见了拉了拉她的袖子,示意她稍安勿躁。转头对着端齐舟道:“刚刚华兴急匆匆地跑过来说大哥和太子殿下突然间腹痛难忍,我和娘得到消息马上便赶来了。”

    端方慧说着都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哪知道来了竟发现你一点事都没有,反倒是太子殿下病卧在床。今日府中事务繁忙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竟然还闹出这种事,害的娘白白为你担心。”

    端齐舟听闻一脸歉疚,“是孩儿不好,让娘担心了。不过我并非无事,先前华兴去寻你们的时候,我也确实是腹痛难忍。”

    孙氏听后看了看他,表情有些难以置信,“那你……怎么会?”看上去跟个没事人似的?

    端齐舟笑道:“其实你们来之前,王太医就说了。‘要想解毒止痛只得吃胡荽。’然后我就让人赶紧洗了一把胡荽直接嚼了吃。”

    “那殿下怎么……”

    “殿下?”端齐舟一想起秦世安,嘴角就忍不住地上扬,有些幸灾乐祸,“殿下极度讨厌胡荽,怎么样都不肯吃,所以才会如此狼狈。”

    “啊?竟有这种事。”

    还不等孙氏和端方慧惊异完,就听端齐舟问:“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母女二人这才反应过来。“糟了!寿宴!”

    孙氏看了看仍旧紧闭的屋门,便嘱咐春分留下让她在此地留着听候太子妃差遣。又跟王太医那边打了声招呼,自个儿便带着一双儿女急匆匆地赶往宴席。

    刘燕时手捧着一碗香菜,皮笑肉不笑地盯着秦世安,“殿下,不要任性了。快起来把这胡荽给吃了。”

    秦世安见着那一碗绿油油的香菜,本就白皙的脸此时更显苍白,他珉着唇偏过头道:“不吃,孤绝对不吃!”

    刘燕时原先也不是没遇到过讨厌香菜的人,但讨厌香菜讨厌到如此地步的人她还是第一次见。按理说,人在受到生命和生理威胁的时候,总会向不喜欢的事物妥协的,毕竟比起一些外的东西还是命比较重要。

    但秦世安就是一个奇葩,都疼成这样了也不肯吃。

    这特么简直是在用生命抗争啊!

    刘燕时眼角抽了抽,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两句。深呼吸,微微一笑,语气尽量平和地说道:“殿下,您就当是吃药,一口闷不就行了?”

    秦世安冷冷地瞥了她手里的碗一眼,面容扭曲,“你那是一口吗?”

    明明是一碗!

    刘燕时见他如此抗拒,顿时束手无策。见他明明难受地要死却死活不肯松口的样子,一时觉得头疼。她放下碗,问道:“殿下为何如此讨厌胡荽?”

    秦世安拧着眉,“这气味简直跟臭虫一样,怎么能吃呢?”话音刚落就听见了一串咕噜声,他脸色一变,“快扶孤起来!”

    刘燕时被秦世安这反应吓了一跳,连忙扶他下床。他一言不发一手扶着她,一手捂着肚子艰难地往净房挪动。

    眼见他进了净房,刘燕时也不好跟过去,只得在外头询问:“殿下,您要不要紧啊?”

    然而里头的秦世安并没有理她,刘燕时悻悻的撇了撇嘴,安静地在外面等着。

    过了许久,就见秦世安捂着肚子面色苍白地从净房里头出来。那样子活像是一朵被摧残的小白花,弱小可怜又无助。

    刘燕时见状连忙捧上了那碗已经变温了的香菜,有些纠结,“殿下,为了您的肚子着想,您还是吃了吧。”

    “就算您不为自己的身子考虑,也得为妾身还有身边的其他人考虑啊。”说着,她悄悄地瞥了一眼他的肚子,心中不由得想到,他要是不吃,待会回去的半路上万一他又想如厕那可怎么办?

    这要是找得到茅房倒还好,要是找不到……

    简直太可怕了!

    刘燕时定了定神,一脸殷切地看着他。

    秦世安死死地盯着她碗里的东西,苍白着脸,声音寒得像结了霜。“孤不吃,快把这东西拿走!”

    刘燕时还想再劝说几句,却听见秦时安狠狠地瞪着她,“到底要孤说几遍?孤说不吃拿走!你聋了吗?”

    这劈头盖脸的一番责骂,把刘燕时给骂懵了。在过神的一瞬间,她突然就有了一种想要把碗扣他头上的冲动。

    她握了握拳,在心里骂了句王八蛋,接着强挤出笑脸,“臣妾没聋,臣妾听见了。殿下说是什么就是什么。”说着就端着碗推门出了屋子。

    王太医正坐在院子里头喝着茶,却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吱呀”一声。只见刘燕时沉着脸,端着碗走了出来。他连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即询问道:“太子妃娘娘,太子殿下他……”

    刘燕时深深地呼出一口郁气,平复心情道:“殿下怎么样都不肯吃。您看这碗还是满的。”

    王太医见了叹了口气道:“殿下这厌恶胡荽的毛病还是一如既往的严重啊。罢了,不吃也没什么大不了,最多不过是腹泻个几日。期间慢慢调理就行了。

    只是以殿下现在的状况怕是不能继续参加寿宴了。这筵席上的吃食多且杂,肉食又不好克化,殿下若是继续食用,怕是对身体不益啊。”

    刘燕时点了点头,“本宫知晓了,有劳王太医了。”

    王太医摆了摆手,“太子妃娘娘若是无要事,那下官就先行告退了。”

    今日王太医原先是来参加老镇国公寿宴的,在前院好端端地坐着就被国公府里的仆役请了过来。到地方一瞧端家大郎君和太子殿下吃坏了肚子,腹痛难忍。本也不是什么严重的急症,只是太子殿下一直不肯服用胡荽,这么一来的就耽搁了不少时间,也没赶上国公府开宴。

    送走了王太医后,她又招来春分跟她交代了几句,便转身进屋去寻秦世安。

    将刚才王太医交代事项告诉他后,刘燕时小心翼翼地询问,“殿下是否还要留在国公府赴宴?”

    他坐在桌边手撑着桌子,氤氲不清的黝黑眸子半阖,一言不发辨不清情绪。

    就在刘燕时以为他会这样一直沉默下去的时候,便听道:“既然如此,那便回宫吧。”

    听到他的应答刘燕时瞬间松了口气。还好在这种事情上,他倒是没作妖。

    刘燕时点了点头,随即命人备好车马,又差人跟孙氏打了声招呼便搀扶着脚步虚浮的秦世安离开。

    大抵是因为肚子疼的缘故,这一路上秦世安都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看着他这一副惨兮兮的样子,她也就不再计较这人刚刚骂她的事。

    回到宫中已是下午,秦世安一下马车便由于礼扶着回去休息。

    刘燕时看着不远处弯腰佝偻着背的秦世安,竟生出了一丝同情。这人前些日子胃积食刚好,今日又贪吃海鲜河鲜吃坏了肚子。她该说是他喜欢作死呢还是他运道背呢?

    跟在刘燕时身旁的喜鹊不免有些奇怪,“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这上午出发的时候还好好的呢。

    “殿下这是吃坏了肚子,腹胀腹泻呢。”刘燕时叹了口气吩咐含露,“取一个林檎果来,连皮带核切小块,放在水中小火煮半刻钟,煮的时候别加糖,待温后给太子殿下送去。”

    她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熟苹果能止腹泻。每日两到三次,吃个三五日就好了。含露得令连忙下去按照刘燕时说的准备了。

    随后刘燕时又回屋换了身轻便的衣裳便前往小厨房替秦世安张罗晚膳。

    腹泻之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也不可吃生冷之物,面条和粥之类易消化的食物便不错。

    刘燕时扫视了一下小厨房,发现灶上炖着一盅粳米粥,除此之外还有山药、豆腐之类的食材。

    山药又名淮山药,可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而粳米具有健脾胃、固肠止泻的作用。

    看了看厨房里头的其他食材,刘燕时的心里便有了成算。

    命小厨房里的宫人将扁豆摘去筋,洗净放入热油锅内炒黄,又将山药洗净去皮切片。将山药片和炒好的扁豆加入粳米粥中,加入少许盐调味,用盖上盖子用文火煨煮。

    趁着这功夫,刘燕时则在一旁捣着豆腐。含霜在旁边见了有些好奇,“娘娘,您把这豆腐碾成泥是要做什么呀?”

    刘燕时手上动作不停,神秘笑道:“莲蓬豆腐。”

    莲蓬豆腐,那是什么?含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一旁默默打着下手。

    这一厢豆腐已经全部撵成泥,刘燕时又在里头加盐、蛋清和生粉调味,搅拌均匀后放在一旁备用。接着又剁了些香菇碎和葱末加盐调味。

    待做好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刘燕时又命喜鹊去取了几个圆形的酒盅来。在盅内抹上熟猪油,先放入一层调好的豆腐泥压实。再放入调好的香菇葱末馅,接着往上盖豆腐泥,然后在上面摆上几颗青豆做点缀。最后命人把酒盅放入蒸笼里上锅蒸。

    其实传统的莲蓬豆腐里面是要装肉的,但是因为秦世安吃坏了肚子,肉食不好消化这才改成全素的。

    这边蒸着豆腐,另一边刘燕时又命人去东宫的荷花池里摘一片新鲜的荷叶过来。将洗净的荷叶放在盘子里头。

    一刻钟后又吩咐人将蒸笼里的酒盅取出。将豆腐倒出,面朝上排叠到汤碗内。翠绿的青菜叶衬出形如莲蓬的白嫩豆腐,倒真有几分莲叶何田田的意味。

    含霜见了不由得咋舌,这也太好看了吧。

    灶上的粳米粥已经煨地差不多了,刘燕拿了柄长勺搅了搅便舀入小盅里。锅里还蒸了些煮粥用剩的山药,这会儿拿出来碾成泥,用之前做月饼的模具扣成形状,再浇上桂花蜜。

    不一会儿,秦世安的特制晚膳便准备好了。刘燕时擦了擦手,便让人将这几样吃食装好便亲自送往偏殿。

    秦世安用过几口熟苹果,便让人撤了下去。

    这东西卖相看上去也不是很好,甜不甜酸不酸的,实在不合他的口味。若不是含露说这是刘燕时特意送来的能治腹泻,他连尝都不愿尝。

    秦世安躺在床榻上半靠着,眯着眸子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于礼手持拂尘躬身站在一旁,悄悄觑了他一眼,心中只觉奇怪,殿下去镇国公府祝寿到底是吃了什么,竟然搞得如此狼狈。回宫到现在,殿下已经跑了好几趟净房了。

    这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了三声响。

    只听一个脆糯的嗓音唤道,“殿下。”刘燕时小声问道,“臣妾可以进来吗?”

    秦世安缓缓睁开眼顿了顿,开口道:“进来吧。”

    门“吱呀”的一声被推开,刘燕时双手提着食盒,小心翼翼地跨过了门槛。秦世安不动声色地扫了她一眼。

    此时的她换掉了上午那身繁复的衣裙,穿了一件浅粉色的上襦,下着碧青色的襦裙,轻轻浅浅的如一朵绽放在水面的菡萏。

    轻轻关上门,刘燕时将食盒放在桌子上,走到床榻边停下,轻声道:“殿下,用膳吧。”

    秦世安坐直身子,看着她一副笑意浅浅的样子不由得蹙了蹙眉。今日他因那胡荽的事对她发了火,可她为何还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对着他笑出来?

    见他并没有要下床榻挪地方的意思,刘燕时又唤了他一声。“殿下?”

    秦世安看了看她的眼,没有回答,只是掀开被褥作势要下床。于礼刚想上前搀扶,就见刘燕时已经抢先一步。

    他瞥了一眼搀扶着他的纤细手臂,顿了顿没有甩开。于礼拿着件外袍想要伺候他穿上。刘燕时见了连忙伸出手,笑道:“我来吧。”

    于礼微微一滞,瞅了瞅身旁的太子殿下,见他伸开双臂,并没有制止,这才将衣服递上。

    刘燕时接过外袍,抖开后绕到秦世安身后,踮起脚尖替他穿上。期间,秦世安竟意外地配合,这让她松了口气。

    她不大会穿男子的衣服,在一番不慎熟练的操作之后,总算是将带子系上了。

    接着,她拿起腰带走到他面前,双手环过他的腰际。两人靠的很近,她脸几乎贴到了他的胸膛,鼻间传来了一股清冷又熟悉的寒梅香。

    以往总把他当成未成年的熊孩子,如今在这样的情况下贴近,刘燕时竟不自觉地脸颊发烫起来。明明只是在替他系腰带,怎么却觉得这样暧昧呢。

    秦世安看着她头顶的发旋,轻抿薄唇。

    “好了”

    刘燕时松开手,偏过头极力装作镇定的样子,“入秋了,晚上天气凉,饭菜冷得快,殿下快些用膳吧。”

    于礼早就在二人说话期间就将食盒里的饭菜一道一道地拿了出来。

    刘燕时打开小盅的盖子,递上了汤匙和筷子,“这是扁豆淮山粳米粥,在灶上煨了些时辰已经炖的软烂,殿下先趁热喝些吧。”

    秦世安点了点头,又看到桌上的山药泥和莲蓬豆腐,皱了皱眉,“怎么又是豆腐又是山药的?”这又白又绿的看着倒也真是寡淡。

    刘燕时笑了笑道,“以殿下现在的身体状况还是吃的清淡些好,在您的身体好起来之前只能委屈吃些清淡的粥和面了。”

    秦世安不言,拿起调羹舀了一勺粳米粥,晾凉一会儿送入口中。粳米炖的稀烂浓稠,其中还混着扁豆和山药的香气。

    热热的粥进入胃里,温暖得让人感到熨帖舒适。

    接着,他又夹了一个莲蓬豆腐咬了一口,嚼了两下,鲜香适口,里头竟然还有香菇馅,一点也不如表面上看的那样寡淡,意外地不难吃。

    他又夹了一筷子山药泥。软糯细腻,清甜适口。

    好吃。

    刘燕时在一旁候着。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秦世安用完晚膳,接过于礼递来的漱口茶漱了漱口。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似的,抬了抬眼问道:“你吃过了?”

    刘燕时笑眼弯弯,“臣妾还不饿。”说着便让人收拾碗筷将东西撤下。

    秦世安睨了她一眼,“上次你说不饿却一个人吃独食。”话音刚落,他蓦的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又住了嘴,耳根隐隐发红。

    “上次?”刘燕时不解,她什么时候吃独食了。

    还不等她细细思考,就听他轻咳了一声,“孤要休息了,太子妃自便吧。”

    刘燕时哪能听不出这番逐客令,虽不解他刚刚那番话的含义但也只是含笑告退。

    待出了殿门,她才突然想起上次他胃积食,怕他消化不下,她特意给他饭食减半。那些剩下的菜她便自己解决了。

    之后,她在洗澡,秦世安却突然怒气冲冲地闯进净房来……

    刘燕时不由得满头黑线,难道那日他以为自己吃独食,所以特意跑过来找她算账的吗?

    真是幼稚!

    这日上午,刘燕时用过朝食后在花园里散步消食,突然听闻东宫外有人求见。差人一看原来是御膳房的人,说是宫里新进到了一批螃蟹,特意请她过去掌掌眼。

    一听这消息,刘燕时乐的眉开眼笑,她急急忙忙地带着喜鹊和含露跟着去了御膳房。

    御膳房里,摞着一个个木箱子,刘燕时扫了一眼心中便有了猜测,这估计就是装螃蟹的箱子。

    张大海早就在那里恭候多时了,见刘燕时来了便笑着迎了上来,“太子妃娘娘,今个儿宫里刚运过来的河蟹,您瞧瞧可有看的上眼的。”

    说着就打开了那一排木箱的盖子。一只只被草绳捆好的螃蟹整整齐齐地码在箱子里。

    有句俗话说的好,“无蟹不成秋”,螃蟹最肥美的时候就是入秋以后。刘燕时看了看蟹壳,壳背呈黑青色,带有亮光,螯足上绒毛丛生。

    她只手拎起一只螃蟹,一旁的喜鹊见了忍不住惊呼。张大海笑着说道,“这些螃蟹都是捆好的,不会夹人手,喜鹊姑娘放心。”

    刘燕时将螃蟹翻了个个,看了看肚脐,雌蟹,肚子还是凸出来的,应该挺肥。

    古代就这点好,不会有无良商家以次充好在螃蟹肚子里灌水装作膏肥脂满的样子。

    “这螃蟹倒还不错,挺肥的。”说着她又转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张大海,“可以多拿一些吗?”

    这里的螃蟹那么多,她多拿一些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张大海诚惶诚恐地说道,“那当然,太子妃娘娘请便。”

    刘燕时满意地点点头,“给本宫拿个装螃蟹的篓子来。”

    底下人手脚麻利地给她备好了篓子。刘燕时东挑挑西捡捡,不一会儿就拿了十七八只。

    喜鹊在一旁伸长脖子好奇地问道,“娘娘,您这拿了这么多螃蟹是要做什么菜啊?”

    只见她神秘一笑,“玲珑醉蟹。”

    喜鹊和含露一人提着一篓子的的螃蟹跟在刘燕时的身后好奇问道:“这玲珑醉蟹是何物?”

    “等做出来了你们就知道了。”她卖了个关子。

    这道菜是她在网上看一个美食博主做的。当时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也照样子做了一份,没想到味道竟然意想不到的还不错。

    秋季丹桂飘香。在回去的路上,几人途径御花园。刘燕时见到那满树的桂花后深吸一口气,问道:“这御花园的花儿能采摘吗?”

    话音刚落就听到了身后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嫂嫂要摘花儿吗?”

    刘燕时扭头一望只见康平穿着一条百蝶穿花的百褶裙俏生生地站在那里含笑看着她。

    “是啊。”刘燕时指了指这棵桂花树,“我想要摘点桂花回去做吃食。”

    康平一听眼珠子蹭的一下就亮了,她提溜一下跑到燕时身边亲亲热热地挽住刘燕时的胳膊,“嫂嫂又要做什么好吃的了?”

    看到康平眨巴着眼睛一副等待投喂的样子,刘燕时不由得失笑道:“你个小馋猫。”说着又指了指喜鹊手里的笼子,“做螃蟹。”

    康平直起身假意咳嗽了两声,“原本这御花园里的花是不能随意动的。不过有我在,嫂嫂就放心地摘吧!”

    刘燕时哪会不知道她的小九九,笑道,“那嫂嫂就谢过康平啦。等醉蟹做完后再给你送一份去。”

    康平听闻笑容更深了,更加来劲地帮着摘桂花。

    回去后,刘燕时并没有马上去做厨房而是去了书房画了一张图。画完后,她就差人将这图送去造办处,命他们按照这图纸上画的做出几副一模一样的工具来。

    喜鹊见了不免有些好奇,“娘娘,您这画的是什么啊?”

    “蟹八件。”刘燕时笑了笑道,“用来吃蟹的工具。”说着便换了身请便的常服去了厨房。

    这吃蟹还有工具?喜鹊只觉得闻所未闻。

    将水烧开后,嫩姜洗净切片连同糖、桂皮、八角、香叶放入砂锅中。在蒸笼里铺上姜片和葱,将洗干净的螃蟹放进蒸笼里上锅蒸。

    姜汤水煮好后晾凉。接着刘燕时开始准备泡醉蟹的汤料。

    将柠檬切片连同橙子皮还有乌梅干一起放入姜汤水中,加入花雕酒同白酒、洗净的桂花以及少许的盐和酱油,将汤料搅匀。

    刘燕时估摸着蒸笼里的螃蟹差不多都熟了,掀开蒸笼,一股浓郁的蟹黄的香气便扑面而来。这香气顺着小厨房的窗口飘到了屋外。东宫内不少宫人闻到了都忍不住往小厨房门口凑。

    紧接着她拿着筷子小心翼翼地将蒸笼里的螃蟹一个个夹了出来。然后将螃蟹放入调好的汤料里浸泡。一大锅的汤料里浸泡着满满十八只蟹。

    刘燕时擦了擦手道,“就这样泡它个一天一夜的就成了。”

    一旁的小团见状不由得赞叹,“原来螃蟹还能有这种做法啊,奴婢今日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螃蟹的香气早就传到了屋外头,不少小宫女小太监都往窗口巴望着。喜鹊她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每当太子妃娘娘做吃食的时候,这小厨房外头总是会有那么一群人过来看。

    于礼见小厨房外围着一群人不由得奇怪,他上前说道,“你们这一个个的不干活都围在这儿干嘛呢?”

    一群人见到于礼都吓了一跳,纷纷低头唤道,“于公公。”

    “都在看什么呢?一个个的都想挨板子吗?”于礼扳着个脸。

    听闻众人纷纷作鸟兽散,留于礼一人站在原地嘀咕,“有什么好看的。”说着他也好奇地往厨房里头望了一眼。

    刚一看就正对上了刘燕时的眼睛,于礼的心不由得颤了颤。

    刘燕时见了他笑着问道,“于公公,你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事吗?”

    偷看恰好被抓了个正着于礼也有些尴尬,只得睁眼说瞎话道,“回太子妃娘娘的话,太子殿下唤奴才办些事儿,奴才只是恰好路过。”说着又有意无意地瞥了她手上的螃蟹一眼,“娘娘这是?”

    “本宫在做醉蟹。”刘燕时笑了笑道,“既然公公身怀要事,那便赶快去吧。别误了殿下的正事儿。”

    于礼恋恋不舍地把眼睛从螃蟹那挪开,连声称是。转过身时心道,这次太子妃娘娘怎么就不顺手赏他一只螃蟹了?

    书房内秦世安正看着公文,喝了口茶漫不经心地问道:“都看见了什么呀?”

    于礼低声道:“奴才刚刚去小厨房那头晃了一圈。刚听底下人说太子妃娘娘今日去了趟御膳房拎了两笼螃蟹回来,还与康平公主在御花园采摘桂花,说是要做什么醉蟹。”

    “醉蟹?”他脸黑了黑,“她倒是过的潇洒。”他这边还病着,吃不了河鲜海鲜,每日就只能吃些熟苹果和粥。她倒好,做醉蟹?

    明知道他吃不了却还做。她这是又要吃独食吗?

    于礼觑了觑秦世安,发现他的面色愈发阴沉,心中暗道不好,殿下怎的又置气了?

    他从头想了想刚才进门开始说的话,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太子殿下这是因为腹泻吃不了螃蟹所以心情不悦了?

    越想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

    殿下最爱吃的除了甜食就是这些海味河鲜。而这河鲜中最爱的就是蟹了。如今殿下因为腹泻之症用不了这些寒凉的食物,而娘娘却偏偏做了这些,殿下可不得生气吗?

    秦世安不知道于礼此时心中的弯弯绕绕,他虽身在书房,可心早就飞到小厨房去了。

    醉蟹啊,那女人做的一定很好吃吧。

    许是因为腹泻还未好全,又或许是因为惦念着螃蟹,这一整日秦世安都没吃下多少东西,晚膳草草地用了几口便让人撤下了。

    第二日,刘燕时拿着新鲜出炉的蟹八件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感叹皇宫里的工匠效率高。她那副不算美观的蟹八件图纸才送过去才不过一日,他们就把成品送来了。

    因为是工匠们连夜赶制出来的,所以这套蟹八件造的不算特别精细。刘燕时也不在意,反正也只是个试验品,先凑合用着,日后再花时间打套更好的。

    经过一晚上的泡制,刘燕时满怀期待地捞出了昨晚泡下去的醉蟹。

    把螃蟹放在桌子上,用剪刀逐一剪下两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去掉肚脐,将蟹壳剥开,去掉蟹腮和蟹胃,之后拿钎子将产出金黄油亮的蟹黄和乳白胶粘的蟹膏。接着又拿出蟹针一个个地钩出蟹腿里的肉。

    这一件件的工具轮番使用,吃起螃蟹来的动作可谓是赏心悦目。

    喜鹊这时才明白刘燕时为何要打造这种工具,小团还有含露在一旁见得是目瞪口呆。她们怎么也想不到还有这种吃螃蟹的方法。

    刘燕时心想,这老祖宗的东西果然还是比较有用的。虽然这蟹八件在当时是附庸风雅的一种象征但架不住实在好用啊。以前还不知道有蟹八件的时候吃起螃蟹来那是可费劲了。

    待刘燕时将整只螃蟹的肉剔完也是花了一炷香的时间。所有剔除的肉全放在蟹壳上,看着那满满的蟹肉,她莫名地有一种满足感。

    拿起勺子,挖了一口蟹肉,真是美味。柠檬的酸甜与橙子皮的香气混合着花雕的酒气还有各类调料香料的味道,实在的难以忘怀的鲜美。

    看着刘燕时吃地那么投入,身后的几人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刘燕时吃完擦了擦嘴和手,心里盘算着,十八只蟹被她吃掉一只。剩下的送给康平两只,皇后与武康帝那里各送两只,太后那里送两只。秦世安因为腹泻不能吃,还剩下九只蟹,就留着他们院子里的人自个儿分。

    想着,刘燕时便说道,“都别愣着啊,过来吃啊。”

    听闻,几个小宫女们这才反应过来忙不迭地说,“谢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