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一念执着

字数:3392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是夜,追命跃入汴粱城的那一刻,便收敛了身形,直奔城北商户萧家。

    灵动的轻功,停驻在一处幽暗的小巷,只有朦胧的月色。

    “何方朋友,不妨现身一叙。”衣袖中却扣紧了作为随身兵器的折扇。

    “四大名捕声动京师,在下实在佩服,只是四位名捕大人所善之长,却并不像诸葛神侯的亲传。在下,今日只为解惑。故会惊扰追命神捕。”黑暗里出现了两道黑衣身影。

    “四大名捕之师唯有诸葛神侯一人,不过是我与三位师兄,均在拜师之前,已有家传。此解,这位朋友可否满意?”追命眸色暗沉,半分没有传言的飞扬跳脱。

    “世人皆知,追命神捕原名崔略商。崔家世代为文臣清流,令尊令堂为劝平摆夷之乱,殒命南疆,视为英烈。当年,神捕未及七岁,依理,崔家并无武学相传。”

    “神侯府中武学众多,恩师择我辈所长而教之习之,有何不可?”追命轻笑一下。

    “本无奇特之处,但神捕之轻功并非千里神行一技,还有仁宗年间,展南侠的三绝之一,燕子三朝水,世间人不识,盖以燕子飞称呼。我与南侠有旧,一别多年不见,所闻故人功法尚存,故来一求,南侠归处。”

    “原是江湖前辈,追命这一身轻功皆出自神侯府藏书楼中所藏功法,倒也知燕子飞一说,许是南侠遗笔,也未可知。”扣紧折扇,言语却是轻描淡写,“南侠隐退江湖多年,略商年幼,更无缘得见南侠英姿。只闻,昔年,襄阳案后不久,南侠自请上了辽宋战场,而后再无音讯。前辈不妨北三关一行,想来军中许还有南侠遗踪一二。倘若前辈不弃,也可拜访六扇门与神侯府,家师或与前辈尚可一叙。”

    “那便有劳神捕代禀诸葛大人,在下三日后会拜访神侯府。”黑衣人隐入黑暗之中,气息消失得极为干净。

    追命合眼片刻,爹爹所传当真是燕子飞吗?那这个故人又是什么来头?开封府的旧人不是大多留在庐州了吗?看来要向大哥求教了。

    凌厉的转身,赶往萧家。

    夜色朦胧,城北,萧家的宅院,却被六扇门和神侯府人马包围。

    追命冲进大门的时候,无情正面对着一间书房,犹豫不决。

    “大师兄!”

    “追命师弟,你去查看一下那间书房罢。你轻功上佳,可以不破坏证据。据言,萧老爷子是被利器割喉而亡的。”无情的双手缠绕着千机线,轮椅迅速转向了萧家的花园子。

    “大师兄。”铁手大步走来,将无情推至萧宅门外,低声交谈,“我走访了萧宅附近的人家,看上去萧家是不错的商贾,而且还小有善名。但萧老爷子在江南关外都养了外室子息众多,能进这萧宅的,只有嫡出的一子一女,并一个庶子。不过,依照手中证据,嫡庶二子均无作案的可能,反倒是后院机会高几分。”

    “怎么说?”无情将双手置于膝上。

    “萧家的嫡长子,名唤萧然,年过而立,早已承继父业,在关外江南各地跑商,离家已经一年多了,如今人在西夏地界,尚未得家中消息。那庶子萧言,正是及冠,为人纨绔放荡,也不常在家里,秦楼楚馆为居,六扇门在红纱楼找到的人,有花魁鸨母作证,人在那呆了快大半个月了。长子嫡出,家大业大,无需夺/权,庶子有父贴补,放荡不羁,无心家业,都不像会弑父之人。不知师兄,是何评判?”铁手有几分犹豫。

    “铁手师弟忽略了一点,萧家不是简单的商户人家,萧老爷子,乃是辽国萧太后的嫡亲子侄,本名萧良佑,入我宋京更名萧良。昔年,仁宗老皇爷在位,辽国内乱,这位萧老爷子,不爱政局,偏爱金银黄白之物,便借颜老大人的那次出使,为质京中,一晃快五十年了。如今惨案,便不只是一桩家财人命之说了,稍有不慎,便是战端所起。官家已限十五日破案,不论是有意家产,还是欲起战事,神侯府与六扇门必须抓住凶手,依法惩办。”无情转动自己的轮椅,靠近萧宅的石狮子,言语平淡。

    “不是吧,师兄,这萧家,也太复杂了点。”追命落地,不住扶额,“本来后院前宅一大堆人就不好排嫌疑,现在还要算上一堆旁的,官家只给十五天,也太小气了吧。”

    “官家只是要一个妥善的交代罢了。追命神捕是有什么不满吗?”急促的马蹄声响起,身披纯黑斗篷,内里却着了素银官服的定平侯爷到了,如今却要称一声六扇门代门主,言语中有一丝戏谑。

    “官家赐下十五日之期,想来定平侯爷是打算率领六扇门,与神侯府抛却前嫌,精诚合作了。”追命看向来人,目光流转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交流。

    “本侯只是代理几日,官家很快便会选出新的六扇门主的。只不过,萧家这桩案子,怕是,要看,无情神捕对案卷的考量之能,和追命神捕的速度了。本侯,自当竭力相助。”定平侯爷,自马背翻身而落,将一大摞卷宗抛出,“这是六扇门中所存早年开封府涉辽案卷,可以划定萧老爷子仇家范围。至于家眷与经年事故,就看神侯府的了。”

    “多谢,侯爷相助。”无情勾起千机线,接过卷宗。

    萧宅,正堂已经被四大名捕借住,放置着四摞卷宗。

    “大师兄,找到了。萧氏良佑,出身辽国大姓萧氏,其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颇有魏晋风骨,偏好商贾之事,甚少结仇于人。仁宗十六年,萧氏子请愿于辽主太后,质子我大宋。提及因由,仁宗十五年初,礼部尚书携五位学士出使辽国,借调开封府下两位护卫同行,席间遭辽主无礼,当时随行的颜老大人,挺身而出,忠心耿耿,萧氏子慕颜相风骨,亦求两国安定,决意入宋。仁宗皇爷赐微兰郡主为其夫人,可惜天妒红颜,郡主五年后,难产而亡,遗一子萧烨。萧良独身八年,抚育长子,后萧烨稚龄走失,辽国送三位贵女入宋和亲,萧良求娶族妹瑶蘅县主萧氏。此后一年,生次子萧然,又五年,生女萧莲雅。再者,便是二十年前,打江南带回庶子萧言。”追命一手拎出了泛黄的案卷,一手掩住困意。

    “如今府中,萧老夫人便是当年的瑶蘅县主,府中再无老一辈女眷,小一辈里,萧小姐德才兼备,嫁与颜家五公子已有三载,远在江南颜家老宅定居;再有便是两位萧少夫人,大少夫人颜氏,亦出颜家,与颜五公子正是同胞姐弟,妇德容功极好;二少夫人,唐氏出自蜀中人家,似乎会些武艺,是萧二少两年前在外招惹是非,被硬逼着娶下的,夫妻不合已久,但萧宅中人却多少都接纳了唐氏。再小一辈,就只有颜夫人所出的两位小公子,今年一个四岁,名唤萧文,一个两岁,名唤萧痕。”铁手握了握自己的兵器,用铁的寒意,提醒自己清醒。

    “萧家有三子,颜家,唐氏重要。”冷血惜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