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使命

字数:7159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上官婉儿回到寝宫后内心甚是感慨,脸上仍有武曌双手留下的温度,宛如初恋少女,内心竟有一丝慌张憧憬。武曌与其完全不同,唤来怜雪,询问东宫事宜。

    “怜雪,派到东宫的人最近可有回话?”

    “回天后娘娘,上官婉儿与太子殿下感情甚好。”

    “悄悄命人告诉她本宫要见她。”

    “是,天后。”

    武曌听了怜雪的回话,心中有了盘算,婉儿,你既说会帮本宫,本宫便要试一试你。

    一周后,二人相见于大明宫莲花池,池中花开正好,只她二人立于四角方亭下,好似从画中走出,惊为天下人。

    “妾身参见天后,天后万安。”上官婉儿略施粉黛,芙蓉出水,甜美可人。

    武曌蹙眉道:“本宫再重申最后一遍,在本宫面前唤自己婉儿。若让本宫再从婉儿口中听到一声‘妾身’,本宫可要实施惩罚了。”

    “婉儿知罪,请天后责罚。”上官婉儿微微抬起头来看向武曌的眸子,目光没有了最初的惶恐,还是有些期待地看着高高在上的人。

    “婉儿起来吧,”武曌弯下腰去将她扶起:“看婉儿稚嫩动人,本宫还真有些不舍。”

    “天后莫要取笑婉儿了。”梨窝浅浅,淡然恬静。

    “婉儿可知本宫此次找你来所为何事?”

    “婉儿不知,但凭天后吩咐。”上官婉儿一言看似奉承,实为表示衷心,她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使命,更是期待早日回到天后身边。

    “婉儿现在和贤儿感情如何?”武曌看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天后放心,婉儿是天后指给太子的人。”上官婉儿的眸十分清澈,充满无邪。

    “好,”武曌看着面前的人,道:“本宫现在告诉你,太子对本宫不敬,在朝堂上屡次犯上,本宫实是失望。”

    “天后需要婉儿怎么做?”

    “本宫要你送两本书给他,”武曌道:“稍后惜风会给你拿去的。”

    “是。婉儿一定不负天后所望。”

    武曌转过身去看向远处的落叶,之后回过头来怜爱地看着面前的人,缓缓道“秋天到了,婉儿自己当心些,别惹上风寒。”

    “谢天后关心,婉儿会注意的。”上官婉儿笑了,看上去是那样甜,那样美。

    两个时辰后,惜风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送至上官婉儿寝宫。

    “上官昭容,这是天后让奴婢交给您的。”

    “劳烦姑娘了。”上官婉儿从惜风手中接过两本书,看到书名与自己的猜测八九不离十,是时候行动,自己这颗棋子要上场了。上官婉儿知道,这两本书一旦送出,自己与太子的关系将万劫不复,天后走了一步好棋:太子若爱自己,定会有些失望;太子若不爱自己,因为天后的原因也无法责罚。自己本是一颗棋,她又怎么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快乐呢?

    “上官昭容若需要通报便告诉你宫门口那个叫‘映离’的宫女。”

    “她是天后的人?”

    “是,她已经在东宫探秘三年之久了。”

    “请姑娘告诉天后,让她放心。”

    “昭容保重。”

    一个时辰后,上官婉儿见太子来到其寝宫正殿,走上前去,盈盈一拜:“妾身见过太子殿下。”

    “婉儿快起。”李贤扶起面前的人,笑道:“几日不见,婉儿愈发迷人了。”

    “太子说笑了。”上官婉儿看向他,笑容的背后不知藏着怎样的阴谋。她不知道天后说的是真是假,只能一味地服从。

    “如今看看,本宫可真要感谢母后将婉儿这一等一的美人赐予本宫。”

    李贤走到桌边坐了下来,端起了茶盅。

    “本宫听说婉儿今日见到母后了?”

    “太子殿下的消息甚是灵通。”上官婉儿无可否认,只能默许。

    “她和你说什么了?”

    上官婉儿只是淡淡笑了笑,不语。

    “婉儿应该知道本宫的心意,”李贤站了起来,走到婉儿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道:“你在掖庭的时候,本宫就和你说过了,没想到母后先一步接你出来……不过婉儿放心,本宫会好好待你的,但本宫希望,你和她不要再联系了。”

    “太子……”婉儿刚开口就被李贤打断。

    “婉儿你太单纯,你不知道大哥是怎么死的,深宫险恶,母后并不像你看到的那样。”

    “太子殿下,您……”

    “婉儿,本宫真的很爱你,所以本宫愿意告诉你这些,本宫知道你有可能是母后安插在本宫身边的眼线,但本宫……”

    “太子殿下,您不必说了,您既怀疑婉儿,婉儿便愿以死证明衷心清白。”上官婉儿突然跪下拔下头上的发簪向颈部刺去。

    李贤见此情形连忙冲上前去抓住她的手,将簪子仍在地上:“是本宫糊涂,错怪婉儿了,婉儿别恨本宫。”

    “婉儿有罪,不能为太子分忧解难。”上官婉儿垂下眸子,娇弱模样楚楚可怜:“天后找到婉儿,婉儿无可奈何啊。”

    说到这里,上官婉儿从袖口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两本书籍,将它们攥在手里后掉起了眼泪。

    “婉儿,这是怎么了?”李贤有些不解。

    “太子……你不是问婉儿今日天后说了什么吗?”上官婉儿泪眼婆娑,将两本书塞到太子手里:“这是天后逼婉儿给你的。”

    太子看向手里的《孝子传》和《少阳政范》,眉头皱了皱。上官婉儿见此情形不给他喘息反应的机会立刻扑到李贤怀里哭了起来。

    “太子,怎么办,婉儿不怕死,但婉儿担心殿下的安危。”上官婉儿带着哭腔,声音微微颤抖,让他人的保护欲油然而生。

    “婉儿别怕,本宫会保护你的。本宫答应你,我们都不会有事。”说罢将两本书撕碎后仍在地上。

    “太子……”婉儿一脸不可置信。

    “本宫不相信那个女人能将本宫怎么样。”李贤轻轻抚摸上官婉儿的脸颊,道:“婉儿放心,过不了多久,婉儿就不必怕她了。”

    上官婉儿听了这话心下暗暗盘算,不寒而栗,依旧笑靥如花,看向李贤的眼神满含柔情。

    “好了,本宫还有些要事待处理,婉儿好好休息,本宫过几日再来看你。”

    “恭送殿下。”

    李贤离开后,上官婉儿深知自己的信任度大大降低,身边定少不了眼线,缓缓捡起地上被撕碎的书,带至后院准备烧毁。转至火炉旁,复从广袖内处取出另外两本书扔进火中毁灭代之,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被撕碎的《孝子传》和《少阳政范》带回内室。

    果不其然,半个时辰后,李贤就收到了上官婉儿为其善后毁灭证据一事,心下更是内疚,撤回了探子,决心自此付诸真心。

    一周后,李贤带着皇宫内院地图来到上官婉儿寝室。

    “婉儿,本宫已经想好计策,是时候行动了。”

    “行动?”上官婉儿有些不解。

    李贤将地图在红木桌案上展开:“这是皇城内宫的路线图,本宫已经算好时辰,母后巳时下朝,途经御花园回大明宫凤鸾殿,本宫会派人埋伏四周,既时抓捕她即可。”

    “太子哪来兵戎?”

    “本宫自有打算,已在后院仓库备好,婉儿不必担心。”

    “只是婉儿担心殿下的安危,如果失败,殿下定会……”

    “本宫知道婉儿的心思,婉儿放心,本宫的计划万无一失,待本宫夺得天下,定许婉儿高位,与婉儿共享繁华。”

    “那,婉儿便等殿下的好消息了。”

    次日清晨,上官婉儿将太子密谋造反一事记下塞在食盒中,命映离将其带给怜雪。不出意料,三日后,上官婉儿在寝宫内便收到了通传声称太子殿下欲意谋反被捕,现处太极宫,被天皇天后提审。上官婉儿连忙取出上锁的匣子里被撕碎的两本书,乘上轿攆,赶往太极宫。

    “禀天皇天后,上官昭容求见。”

    太极宫里一片静寂,李贤跪在大殿里,文武百官跪于两侧,一言不发。那些日常里弹劾太子的人看到这一幕自是在心中偷笑,而□□的政客只能紧皱眉头,祈求不要殃及鱼池。

    “宣。”

    太监的声音掷地有声,十分洪亮,在宫殿里回响。上官婉儿在众人的瞩目中缓缓走上前,跪在地上:“昭容上官氏拜见天皇天后。”

    “起来吧。”

    李贤看到上官婉儿就如见到救星一样,他相信婉儿的能力,如今除了她,也无人能够依靠:“婉儿你快说,这个女人当初是如何居心不良,让你陷害本太子的。”李贤的情绪有些激动,言语混乱偏激。

    “太子说笑了,天后心怀天下,为百姓存亡生计忧心,而你谋逆犯上,不敬嫡母,妾身也无能为力。”上官婉儿淡淡道出一席话,让李贤心如死灰。

    之后上官婉儿将被撕碎的《孝子传》和《少阳政范》呈上去,道:“太子殿下曾在婉儿面前撕碎天后著作并赐予太子的两书撕碎,且语出批判,诋毁天后名声。”

    “上官婉儿,此话当真?”李治有些不敢相信。

    “妾身愿以性命担保今日所讲句句是太子原话,”婉儿顿了顿复言道:“太子说今日要起兵造反,还扬言得天下后许婉儿高位,婉儿恐太子幼稚行径引天下大乱,这才前来告诉天皇天后,以免心怀不轨之人乘此机会谋反,危及我大唐。”

    李贤听了这话大叫起来:“上官婉儿,你根本就是那个毒妇安插在本太子身边的眼线,父皇,儿臣是您亲立的皇太子啊,您要相信儿臣,儿臣真的是冤枉的。”

    “禀天皇,当日太子府中的宫人都有闻太子之言,陛下可以传他们前来问话。太子先前曾告知妾身在东宫后院已备好兵马,就待今日攻城,陛下若不信,大可前去一探究竟。”

    李治挥挥手,身边的太监连忙小碎步跑向东宫。李贤见此情形明白死期将至,跌坐在地上,眼神里充满不甘,放声咆哮:“父皇,儿臣是被迫无奈啊,您身边这个女人害死了大哥,现在又想毒害儿臣,父皇千万别被她迷惑啊。”

    “放肆!”李治猛得一拍桌子:“一派胡言!弘儿的死本是天灾,岂容你肆意杜撰污蔑。如今你出口狂妄,目无尊长,朕不废你,难堵天下悠悠众口。”之后他又看向武曌:“天后可有意见?”

    武曌面色不改:“太子今日言行臣妾也颇为痛惜,陛下处置便是。”

    “传朕旨意,太子李贤蓄意谋反,不敬双亲,亲昵群小,善无微而不背,恶无大而不及,狗马之娱,盘游无度。今废黜太子,贬为庶人,褫夺姓氏,下放巴州,没收其土地银粮。朕永鉴前载,无忘正嫡,恕其瑕衅,倍加训诱。选名德以为师保,择端士以任宫僚。”

    这一刻,两个女人会心一笑,因为同一件事,却是不同的缘由。

    “陛下,”武曌开口道:“可否看在上官昭容揭露太子恶行有功的份上免了她的罪罚?”

    “这……”毕竟从无前例,李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是臣妾看走了眼,赐错了人,上官昭容德贤具备,倒是本宫有罪啊。”

    李治闻武曌所言连忙道:“媚娘言重了,上官昭容揭发有功,何罪之有?至于后事,媚娘处置罢了。”

    “谢陛下。”

    “谢天皇天后赦免,昭容上官氏无以为报。”

    “都退下吧。”

    “是。”

    武曌走下高台,经过上官婉儿身边,轻声说了一句:“今晚就回来吧。”

    公元680,调露二年,太子李贤谋逆犯上,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