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暗潮汹涌

字数:8665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贞观元年六月初一,位居右仆射密明公的封德彝“病逝”,在雪泪隐的帮助下,封德彝带着独女封敏姗,去往领国高句丽的一个偏远城镇。

    封德彝不曾想过自己会见到李承道,李承明和李承度,想到当初雪泪隐的话“只是在没有‘病逝’之前封老千万不要去看锦囊,否则所有太子旧人都将大祸临头”,更是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出来迎接他的正是寒佐和冰佑,李建成的贴身侍卫,封德彝不禁抱有一分期望,“公子呢?”

    寒佐听后只是摇了摇头,冰佑见此只能开口解释,“公子若是安好夫人也不会在皇宫了,少爷他们也是夫人托人救出来的。夫人说了,不能让众位少爷在那人的有生之年踏出高句丽,必要时候可以对少爷们使用武力,甚至软禁他们。”

    封德彝再次想到雪泪隐说过“到了那边那边封卿自然就知道该做些什么了”,再看眼前的状况,便什么都明白了,不由得感慨道,“夫人好计谋啊!”

    李承道年岁最长,清晰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仇恨的种子种在了小小的心里,若不是有寒佐,冰佑等人看着,只怕早就生出事端了。

    封德彝老来得女,对年仅八岁的封敏姗宝贝得很,而封敏姗也承袭了其父的老谋深算,年纪虽小但鬼点子多。其在看到被仇恨包围的李承道时两眼发光,像是饿狼见到了小羊。

    两年后,李承道终于在封敏姗不懈努力的纠缠下,渐渐打开了心结。直到那时,他才拿到当初陈侧妃留给他的信,

    “阿道,当你看到这封信时,阿娘相信你已经开始放下了。生在皇家,朝夕祸福难清。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你阿爹太重情,所以他注定守不住那个位置的。

    你见惯了阿娘的飞扬跋扈,虽然你不说什么,但阿娘知道你不喜欢。只是生在那样一个地方,你别无选择。同是为长,你的姐姐婉颖可以离开,但你却不可以,所以阿娘只能严格地要求你,挑最好的师傅教导你,树一定的敌人来警醒你,让你能学着保护自己。

    你自小便乖巧懂事,这也算是阿娘的一大安慰。只是同样的,你也太重情。所以能记事的你,一定会想着替你阿爹报仇雪恨。

    阿道,你且记着,你阿爹的仇与债,是我们上一代人的恩怨,我们自己能解决。身为母亲,阿娘只希望你能平平凡凡地过日子,照顾好你的弟弟阿明,好好地活着便好!阿娘绝笔”

    看完信,李承道泪流满面,封敏姗陪在一边,站起身来,拍拍衣服上的灰尘,然后用小手摸摸他的头,“阿道,想哭就哭吧!只是你看你阿娘也说了,上一代的恩怨他们自己会解决的,所以你还是跟我走吧!”

    小小的人儿给了李承道莫大的安慰,李承道抱着封敏姗哭了良久,总算把心里的怨与恨发泄出来了。

    让封德彝惊讶的是在那里还遇到了平阳昭公主李宁阳,但她似乎失去了记忆,行为举止像五六岁的孩童一般,任谁都看不出来这是曾经率“娘子军”东征西讨,为其父李渊建立唐朝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巾帼女将。

    李宁阳非常粘寒佐,总能听到她叫“佐佐”的声音,而寒佐对李宁阳也非常耐心,愿意被她拉着乱跑。封德彝站在远处看着李宁阳与寒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是吗?”冰佑对于封德彝惊讶的表情微微一笑,“习惯就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封德彝问道。

    “当初平阳公主身中剧毒,拼了最后一口气将柴家小少爷生下来后就停止呼吸了,医官把脉后发现没有生命迹象,便宣告平阳公主已薨,上皇只能忍痛为她举行葬礼。公子见识过夫人的医术,又听闻雪家二公子医术更是精湛,自然觉得尚药局医官火候不到家,又不敢肯定,就带着夫人去公主的灵堂转了一圈,随后就差寒将公主掉包换出来。夫人为公主护住心脉后就传信给雪家二公子,然后寒带着公主去与雪家二公子汇合。但雪家二公子说公主中毒加生产,消耗了过量的元神,要完全恢复是不可能了,至于能不能醒过来也要看状况。后来,雪家二公子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用了很多珍贵的药物,公主才醒过来,但就成了你现在看到的样子。或许是公主醒过来时看到的第一个人是寒,从此后她就缠着寒,寒也从一开始地想尽办法甩开,到后来的习惯,再到现在那样宠着她。”冰佑将李宁阳的事情娓娓道来。

    封德彝听后不由地感慨道,“其实平阳公主现在应该是最幸福的。”

    雪泪隐会让花碧每个月一次与封德彝等人通信,了解一些那边的状况,顺便告知一些朝中事宜。

    一年的时间,玄武门的血腥渐渐淡去,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渊退位,他那时代的重臣也一个个该功成身退了,李世民登基后,原□□的幕僚走到台前,成了新一朝的肱骨之臣,其中居功首位的自然就是长孙无忌。

    仔细算来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算得上是布衣之交,在李氏一族还在太原时两人关系便很好,同为世家子弟,活动的圈子自然也相似,两人同进同出,胜似亲兄弟,长孙馨会嫁给李世民与此也不无关系。

    再者,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事变前后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李世民对他非常信任,为其它大臣所不能及。

    李世民即位后多次想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长孙馨坚决反对,并着人去书给长孙无忌,让他自己也请辞。

    但李世民对这位国舅兼好友也十分坚持,于贞观元年七月,授长孙无忌为右仆射。

    李建成在太子之位上八年,之前又随着李渊打天下,自然也有自己阵营的人,只是一朝政变,成王败寇。

    李世民登位时大唐的政局并未完全稳定,同时他又深知李建成的手下不乏能人异士,所以他能“不计前嫌”地接受魏徵、封德彝等人。封德彝病逝之后,魏徵一如既往地扮演着他倔驴子的角色。

    京都的政局过渡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混乱,但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却不是那么好与了。欲为李建成李元吉报仇的有,不愿与新朝为敌的也有,李世民与众臣商量,决定派一人前去安抚,无疑,身居尚书右丞的魏徵是众望所归。

    “陛下,微臣人轻言微,恐难当大任!”魏徵当朝反驳,不肯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李世民本已被搞得焦头烂额,魏徵却又不识时务,当下盛怒,拍案而起,“魏玄成,你别以为朕不敢杀你。”

    魏徵不急不缓地跪下请罪,“微臣不敢,请陛下保重龙体,只是世人皆知魏某原是息王的人,今日陛下要求之事,无论成与不成,都能引人闲话,所以......”

    李世民也是聪明人,盛怒过后冷静一下,自然知道魏徵的话外之音了,甩甩袖子冷冷地“哼”了一声,坐下开口许诺,“只要将事情办好,朕赐你便宜行事之权。”

    “陛下所言当真?只是口说无凭,微臣怕下面的人不信,还请陛下明文下旨才是。”魏徵抬头回道,满朝文武无不倒吸一口冷气,连长孙无忌心里都有一瞬间的佩服,普天之下,估计没有第二个臣子敢这么跟李世民说话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才没让自己说出“拖出去斩立决”的话,在桌案下揉了揉拍疼的手,咬牙切齿地说出四个字,“君无戏言”。

    “微臣领旨,谢恩!”不待李世民说话,魏徵顾自起身,归列,李世民又是深呼吸好几个回合才将自己的怒意压下。

    回到后宫,李世民依旧不忘向长孙馨“诉苦”,“该死的魏驴子,总有一天朕让你好看!”

    “陛下息怒,妾身倒以为,魏公如此行事是替陛下考虑周全。”长孙馨是个聪明的女人,更是知道什么是李世民想听的话。

    果然,李世民的怒气降了不少,“噢,馨儿此话何解?”

    长孙馨过去挽住李世民的手臂,娓娓道来,“陛下您想啊,您虽然有心当个仁君,赦免那些人,但陛下手下也许会有人会错意,觉得斩草除根方是上策,魏公让陛下明文下旨,那是将陛下的意思公告天下;再者,陛下仁慈,非人人所知,魏公此举,是替陛下树威信,拢人心。”

    李世民听了很受用,但还有些面子上过不去,“哼,如此说来朕倒要好好感谢那头倔驴子了!”

    “替君分忧是为人臣的本分,陛下莫要盛怒之下处置魏公就是。”长孙馨笑着回道。

    傍晚时分,长孙馨着内侍以李世民的名义给魏徵送去一对三国时期的青瓷花瓶,一套笔墨纸砚,其中笔是以天山的和阗墨玉为笔管的紫毫笔;墨是被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的“韦诞墨”,相传其制作方法是“参以真珠、麝香,捣细合烟下铁臼,捣三万杵”;纸是时下贵族之中盛行的绢帛;砚是后来发展成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

    尽管是以李世民的名义赠送的,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长孙馨的意思,当时魏徵已不在府中,其在领旨后就立刻出发赶往河北一带去了。故而代为接旨的是魏徵长子魏叔玉。

    “魏大少爷,这......恐怕不合适吧?”内侍掂了掂手中的银子,做出欲还回去的样子,但两眼的光亮出卖了其最真的想法。

    “怎会,”魏叔玉挡住内侍的手,笑着回道,“公公劳苦功高,这点小意思抽空打打牙祭即可,本少可从未见过这一锭银子。”

    内侍听后心里乐开了花,自然不再客气,笑呵呵地收进自己的腰包,“如此便多谢大少了。”

    “公公放心,皇后娘娘的美意本少爷一定会转告给父亲大人知晓的,只是家父这性子......哎,”魏叔玉叹了一口气,“以后还得请娘娘多关照才是。”

    “大少放心,娘娘惜才,她一直称赞魏公是国之栋梁。”那内侍离去之前还不忘再拍个马屁。

    正厅里,魏徵的夫人裴氏看着那赏赐频频皱眉,见到魏叔玉进来立刻上前问道,“叔玉,以你父亲的性子,这......”

    “母亲放心,这次父亲肯定不会说什么!”魏叔玉保证道,心底不忘加一句,这是夫人的意思。

    有了魏叔玉的保证,裴氏如吃了定心丸,不再过问赏赐的事。

    魏徵星夜赶路,在河北边境一带迎面遇上了押解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的军队,囚车里的两人衣衫褴褛,还有斑驳的血迹,不知道是反抗时受伤的,还是被人私下动刑了。

    “谁来告诉本官这是怎么回事?”魏徵心中怒火丛生,但面上不动声色。

    那厢押解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一个看似是领头的人站出来回话,“魏尚书,下官潘友德,负责此次押解,此二人乃乱......”

    “咳”,另一个人打断了潘友德的话,“魏尚书,潘校尉的意思是我等奉命押送这二位故人上京。”

    “噢,既是故人,怎地不见一点旧情!”尽管只是简单的话,但魏徵的不满任谁都听得出。

    潘友德等人冷汗直流,心中只能叫苦,但这种时候,撞上了就只能自认倒霉,“魏...魏...魏尚书,这...这...这...”

    “行了,别在这儿魏啊这啊的,还不赶紧将两位故人请出来。”魏徵有意咬重“请”这个字。

    潘友德看了看魏徵,又看了看囚车里的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尚存犹豫,“可...可是...”

    潘友德话还没说完,魏徵气得将手中的马鞭摔倒潘友德面前,“可什么可,叔琬,将圣旨请上来让潘校尉瞧仔细了。”

    魏徵第二子——魏叔琬,下马走向潘友德,取出随身携带的圣旨,“潘校尉,睁大眼睛看仔细了,陛下令魏尚书全权处理安抚事宜。”

    “是是是,全凭魏尚书做主。”潘友德哪敢真的去看圣旨上的字,一见明黄色的圣旨绢帛,立刻点头称是。

    “如此,那就按陛下所说的,李志安、李思行官居原职,本官先带他们回去疗伤了。”魏徵

    命魏叔琬带人接过李志安,李思行。

    潘友德巴不得丢了这两个烫手山芋,魏徵肯接过他是求之不得。

    李志安和李思行的官复原职才算让河北的太子旧属相信李世民是真的愿意赦免他们,一场风波总算平静下来了。

    同年八月,王美人产下七皇子——李恽,即后来的蒋王。

    九月,贤妃燕氏产下八皇子——李贞,最后的封号是越敬王。

    转眼就是一年了,新元将至,这是李世民改年号后的首个新元,宫内自然隆重了一些。李世民见到李恪后不由得想起杨倾瑕,心中思念更甚,对李恪的心疼也更深了。

    腊月十八,李世民夜宿承情殿,同雪泪隐李恪一道用完晚膳后,雪泪隐回内殿招呼李淑姐弟,而李世民和李恪父子二人则前往书房交流父子感情。每见一次李恪,李世民心中对杨倾瑕的思念更甚,对李恪的心疼也更深了。

    “蕾儿,朕欲改封恪儿为吴王,领扬州大都督如何?”

    雪泪隐微微叹了一口气,递上一杯热参茶,“陛下,雪姬知道您想念姐姐,可相信您也明白,恪儿的血统和雪姬的身份有多少双眼睛盯着。陛下可知,无论是对恪儿还是对淑儿姐弟来说,陛下的厚待,有时候会变成一把伤人甚至是杀人于无形的刀。”

    李世民举着参茶,沉默不语。

    雪泪隐见此便又开口说道,“陛下,或许益州——于恪儿而言是个好地方。”

    李世民听后轻轻地皱了皱眉,“益州偏远又荒芜,倾瑕走了,朕本欲将恪儿留在身边的,但如今看来,却是——”

    “陛下,蜀道天险众多,恪儿也并非吃不得苦,这益州,对恪儿来说是一层保障,于朝中众臣而言,却是一剂定心良药,眼下也没有即刻迁往封地,所以......”话还没说完,刘兴便进来了,满脸的焦急。

    “陛下,娘娘,立政殿来人说是皇后娘娘刚刚昏厥了,请陛下赶紧过去一趟!”

    一听长孙馨晕过去了,李世民也待不住了,匆忙赶过去。

    第二日,喜讯便传遍了后宫,皇后再度有孕。

    “娘娘,立政殿那儿不比一般,您看看这礼够不够?”花碧将手中的紫檀木托盘放到一边桌案上,揭开黄绸,是一尊紫金打造的送子观音。

    “紫金确实是罕见之物,于承情殿而言不显张扬即可,趁着医官请平安脉时送过去即可。”雪泪隐忽然转移了话题,“对了,本宫记得四殿下十分聪颖,甚得圣恩,只是他出生没多久便由太上皇下旨嗣从卫王,可有这回事?”。

    “确实如此,娘娘的意思是?”花碧大致上知道雪泪隐的言下之意了。

    雪泪隐轻轻地点了一下头,“没错,托人跟魏公打声招呼,让他好好提点一下国舅,权当是回报当日立政殿的赏赐。”

    “是!”花碧上前,将刚刚揭掉黄绸又盖上,出门往立政殿方向而去。

    位极荣宠总容易遭人闲话,就算贵为国舅也难免,加上长孙无忌的儿子都是典型的官家子弟,难免有些骄奢,因此有些风言风语便传到了李世民和长孙馨的耳里。

    有人称长孙无忌权宠太盛,妹为中宫,侄为东宫,居心堪疑,如此大帽扣下来,长孙无忌也不免担心,长孙馨听到消息后更是立刻前往李世民所在的政事堂向其请罪。

    李世民虽然不信长孙无忌有不轨之心,但为君者难免多疑,那些闲话自然也在李世民的心底留下了疙瘩。如今看到长孙馨怀着身孕跪在下面不肯起身,这让李世民一时之间很是感动,也生出了一些负疚,毕竟眼前这个女人是一路陪着自己走过来的。

    无论是当年的起兵反隋,还是后来的逼宫夺位,若是没有长孙馨的支持,恐怕李世民未必能走到那一步,这也是为什么他尽管心中另有所爱,但登位后却不曾动摇过立长孙馨为皇后的心思的原因所在。

    一来不忍拒绝长孙馨的请求,二来考虑到长孙无忌确实风头过甚了,如此不仅会危及长孙府上下,对宫中的太子和卫王也不利,李世民遂同意除去长孙无忌的右仆射之位,转而授以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但同时给了长孙家和长孙馨很多金银绸缎一类的赏赐,也算是一种弥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