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
字数:4837 加入书签
郭峰有两个兴趣,第一个是做扑克,第二个是摆弄扑克。
郭峰觉得美国当时为了追捕恐怖分子,把恐怖分子的画像印成扑克牌的做法很有意思,制作的时候对情报的筛选和提炼,决定了情报是否准确和扼要;言简意赅的摘要随附在扑克上,既可以强化对目标的记忆,也便于随时对目标进行快速画像和分析。
他现在在摆弄自己最近才做出来的一副新扑克。
方块2:秦小强,男,26岁,入伍2年,秦大强的弟弟,华南军区核生化防护部队1营3连4排2班班长,发现黑桃a的第一人。
方块3:秦大强,男,28岁,入伍4年,秦小强的哥哥,华南军区核生化防护部队1营营长,方块2发现黑桃a之后的第一联系人。
草花a:罗韧,男,30岁,入伍12年,华南军区核生化防护部队4级军士长,是他首先对黑桃a进行了体检。
红桃a:乔宇,男,34岁,81475所现任所长。保密级别,甲等一级。
红桃k:王启明,70岁,81475所前任所长。保密级别,甲等一级。
红桃5:王婷,28岁,王启明的孙女,81475所职员,保密级别,甲等一级。
黑桃a:苏磊,男,36岁,81475所外勤组甲组组长,爆炸中心唯一的活人,且活得非常健康完整。保密级别,甲等一级。
小王:81475所,成立于1969年。禁区。
“搞飞机啊。”郭峰心里还是忍不住冒出这句话。
同花顺,四条,同花、顺子、葫芦,两对,一对,高牌。排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牌,剩下的牌,郭峰已经玩不出花样了,还是没有头绪。
方块和草花那边一溜的标兵骨干,又红又专的典型,背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红桃那边一溜的甲等一级,跟国家元首一个保密级别,除了名字性别和长相,什么都不给查。黑桃那边,也是甲等一级不说,一贯的独来独往,除了只和81475所打交道还是只和81475所打交道,就一个a,什么2、3、4、5、6、7、8、9、10、j、q、k统统不出现。
“你们总得有个妈把你们生出来吧。”郭峰忍不住,尽管这话早冒许多遍了。
作为1号机器人的1号操作手,秦小强遥控探测机器人第一个进入爆炸中心(1号机器人和1号操作手,以及被分配探测爆炸中心这三个因素这是不是某种刻意的关联郭峰已经想过和调查过了。1号本来就只给最红最专的人,至于安排1号到爆炸中心,最危险的任务不安排给最红最专的人那安排给谁?),同连的其他机器人被分配探测其他坐标。
郭峰记得秦小强的是这样说的。
“看到那个赤条条的尸体动的时候,我差点没把遥控器扔了。”
“我确认了三次位置读数,同时目测线缆放出去的方向和长度,都证明位置没错。”
“我当时就给我哥,不,营长报告了,他当时是任务的前线指挥。”
“所有的探测视频都实时上传到指挥部,营长和其他人也都看到了。”
秦大强的说法。
“7月2号上午11点07分,我们接到紧急任务,当时不知道去哪里。”
“我们12点29分到达现场,才知道任务是什么。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10分钟。”
“1号操作手呼叫我的时候,我已经注意到了屏幕上不对的地方。我记得时间,是13点51分。”
“是一个人。当时我们都以为是死的,结果没想到他动了一下。”
“我先和1号操作手检查了位置,然后让他近距离观察,确认那人是不是活的,是不是在动弹。”
“为了避免是机器故障,我把最近的5号机和12号机也调了过去。同时向指挥部说明了情况。”
“虽然我们是用24台机器从外圈同时朝里推进,但因为有盲区,所以我不敢确定那人是从外面进去的还是本来就在。”
“你问我个人意见?我倾向他是从外面进去的,你知道,我们事前没有时间准备,有快一半的机器调试不通过,所以盲区很多。”
罗韧的说法。
“我在临时营部指挥所待命。从安全考虑,综合当时现场的情况,在咨询了上级专家的意见后,指挥所建在在离爆炸中心1500千米的地方。”
“我从接到命令开始,到到达事发地点,用了4分20秒。”
“我连续5年军区野战负重跑第一名。”
“不带装备?没试过,我只喜欢真正有意义的事,对奥运没兴趣。”
“肯定是从外面进去的,因为这个人体征正常。”
“对,战时检查报告是我写的,毛发完整的意思就是没受到任何烧灼。□□爆炸,再小的当量,这个人只要在现场就不会活下来,残骸都不会剩下。”
“我不是核物理学家,我不知道这么小当量的□□是不是能被制造出来。”
“不确定,大部分符合,但有一个关键点不符合。”
“因为没有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的痕迹,是一枚完完全全干净的□□。”
“我不是核物理学家,我知道不用□□引爆的□□是有可能,但……应该还远不到实用阶段。”
苏磊呢?
“我正在执行所里的任务,突然‘轰’的一下,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我醒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坑里,有一个探测机器人的摄像头在我面前晃来晃去。”
“这个我没办法告诉你,你也是做情报工作的,知道保密是怎么回事。具体情况,你得联系所里。”
81475所呢?在哪里,是干什么的,郭峰到现在都没查出来,所有的资料都是绝密。除了这个苏磊,81475所的人更是没见到一个。只是送来一份文件,证明了苏磊身份的真实性,李局跟着文件过来,口头嘱咐:放人。
“我到底是要查什么?”郭峰把面前的扑克搅乱,索性不去看它。
从卫星图像看,像是□□爆炸。郭峰后来得到了确切通知,这是一次湮灭,但真的是反物质袭击吗?本来郭峰确定无疑是一次袭击,但在调查了这么久、汇总了手上的情报之后,即使抛开他还不了解的当今粒子物理学,也越看越不像是袭击。81475所虽然自己无法接触,但国家建立这座研究所的目的应该不会反过来危害国家自己吧。
但郭峰的工作决定了他必须从袭击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谁干的,想达到什么目的,还会不会有,怎么制止,他都必须搞清楚。
反物质这个定性虽然前所未有,但从情报筛选上帮了郭峰大忙。爆炸发生后,需要把过去的、未来的和潜在的威胁类情报都重新过滤一遍,把普通和生化威胁被滤掉之后,就剔除了99%无关情报。否则从cia、kgb(郭峰更喜欢继续使用这个旧名字,因为强权也意味着高效)、mi6、摩萨德、dgse等等蜂拥而至的情报,光是全世界粒子物理学家和研究机构的筛查,就不亚于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量。人口普查还有各级政府配合,调用全国的人力资源,而自己只有不到20个人。
趁这个当口,也有各种恐怖组织争先恐后的宣布自己对该次袭击负责。毕竟,在一个能把接近100%的袭击遏止的国家成功制造了核袭击的恐怖组织,简直就是恐怖组织世界顶礼膜拜的对象。但他们现在的表演,比小丑跳梁还不堪。不过,就算明白这些组织没这个能力又能怎么样(他们连爆炸性质都搞错了!),一旦这样的信息进来,郭峰还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查。
“该死的科技!”
郭峰现在还经常冒出这句话。顺便他有了个新想法,等完成手上工作再着手开始——提交一份报告:论对利用新科技造成突发和不可预料性事件的预防机制的建立。
不过正因为这个定性,上面也没有追究情报缺失和侦察不力的所谓工作失误,而是命令全力找出真相和拿出解决方案,这让郭峰松了一口气——为国家鞠躬尽瘁也需要乌纱先在啊。
整个反应小组都在郭峰的隔壁房间里组建了临时中心,除了分局的人,也有总局和其他分局派遣过来的菁英,名义上归最熟悉华南地区的郭峰指挥,但郭峰知道此次自己是如履薄冰,每一步都必须比以往更加仔细和小心。
有人敲门。张卫在门外说:“郭科,李局在等你了。”
“好!就来。”郭峰一边应着,一边拿起公文包。今天一定要让李局在保密级别的事上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