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国不平
字数:5620 加入书签
那一日,余氏族人灰溜溜地走了。
正远镖局派了镖师傅守着安平巷的余家小院。日子似乎终于恢复了宁静。
第二日,罗德远派人把余秀英请到镖局。于是余秀英一大早吃过早饭,就去了正远镖局。
看到眼前的儒雅大叔,余秀英忍不住小心肝颤抖了几下。长眉入鬓,眼若繁星,身量颀长,头戴纶巾增添了几分儒雅,放在后世这就是妥妥的“美大叔”啊!
余秀英打量罗德远时,罗德远也打量着余秀英。
在罗德远印象中,余秀才是个隽秀书生,和边城的那些粗犷汉子很不相同,余秀英长相倒是挺像余秀才的,然而身上的那股气质,却与秀气小巧的身材十分不搭。那种英姿勃勃的神气合该出现在女战士身上才对。
如此,也好。
罗德远笑着示意余秀英坐下,一个妖娆的小娘子给两人上了茶。那玲珑挺翘的身段让前世一马平川的余秀英流着口水看了又看。
罗德远轻咳一声,余秀英回过神来,有些不好意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罗德远先开了口:“英娘儿昨夜睡得可好?”
“这么些日子来睡得最好的一夜了,多谢了罗总镖头。”余秀英心想,能说睡得不好吗?几个陌生人在家中院子里守着,即使说是护着她们的镖师,她也是放心不下安稳睡觉的。幸好多年的军旅生涯让她学会了快速入眠的同时保持警醒,这才不至于眼眶乌黑让人看出来。不过面子上的话,总是要往好处了说。
但对上罗德远的目光,她还是有种被看穿的感觉。
罗德远不置一词,只是摇摇手中的蒲扇,微叹一口气:“这世道啊,越发乱了。人心浮动,在生存面前人伦什么的都是被抛弃的。”
余秀英微微一笑:“谁说不是呢?就是不知在哪里能寻得一片安宁?”
从昨日罗德远给她下帖子开始,她就开始琢磨对方所为何事、她们三姐弟接下来要怎么生存。
所谓约定,其实靠的是双方的自觉。她之所以把当年的狮子山之约兑现成正远镖局一年的守护,而不是七年、八年甚至一辈子,也是想在罗总镖头的面前落个“懂事”的印象。她们不能总指望着靠谁来护着自己,反而得想办法让自己成为能保护自己的人。
“旁的不说,这沁县已不再安全了,英娘儿何不带着一双弟妹到更安全的地方生活?”罗德远起身走到一旁,指着沁县,一路向南,到达都城洛阳。
大礼朝的版图和中国的版图不尽相同,但还是能看出一些熟悉的痕迹,比如洛阳、比如桂林郡。
余秀英也起身走近挂在墙上的这幅地图,从沁县所在的大成郡看到桂林郡,眼眶微热。
“我也正有此意。”不论如何,一双弟妹还小,在这随时可能打仗的边城小县里,安危都保不住。原先是因为余家父母自小长在这里,对这里有感情,可与她而言,这里有不计人伦亲情的宗族,有过河拆桥泼污水的未婚夫一家,还有一触即发的战争,带着一双年幼弟妹的她又何苦挨在这里?
只能离开。再辛苦也要先保住命。
她没有说的是,她的最终目的不是都城洛阳,这就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了。
--------------------------
余秀英带着一双弟妹开始收拾家里。倒不是马上就要出发离乡,但他们的父母去世得太突然,他们三人对于余家的家底都并不清楚,干脆趁着这个机会把家中的细软田地理一理。
余父是个极为勤俭的人,原先一家五口也就是请了一对老夫妻来帮着守家门、看顾菜园子、兼顾着做些其他的活计,做饭都是余母亲自做的。现在有镖局的人守在院子里,余秀英又是打算悄悄离开的,再留二人在家就不合适了,于是给了二两银子,让两个老人家去了。
“姐,刘婆婆走了,谁来做饭给我们吃呀?”自从余家父母过世后,刘婆婆就主动肩起了做饭的活计,虽然手艺算不上好吃,但若是没有人做饭可怎么办啊?
余秀英瞄他一眼:“谁做?咱们三个轮流来啊。”
余秀英也知道两个孩子小小的,让他们做饭是不容易,但就是因为这样,才要学。
于是第一天,就是余秀英来做,两个小的在一旁仔细的看。
在前世时,她曾经为了追击毒贩,在丛林里呆了大半个月,身上的干粮吃得差不多了,有时候为了不打草惊蛇,她甚至把抓来的野鸡直接捉来拔毛剥皮吃生肉,也曾因为误食毒蘑菇有过短暂的晕厥。这会儿的生火做饭在她看来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最后出来的成品卖相就不怎么样了。麻婆豆腐里豆腐都碎了,成了麻婆豆腐汤;没掌握好火候,一碟青菜肉沫变成了黑菜肉沫;懒得洗锅,清清水水的蘑菇汤也泛着莫名的黑色……唯一成功的就是米饭,尤其是煮出来余秀英最爱吃的锅巴……
姐弟妹三个人对着这几碟菜,余秀英还是挺坦然的,毕竟是第一次,也没有哪样不熟的,不错了。
余日新看着这几碟“不一般”的菜,突然想到了爹娘。娘亲曾给他做过一双鞋子,做的小了,他穿着难受,于是他就说给娘听,没想到娘当夜就掉了金豆豆,后来爹爹教育他,娘是出于疼爱之心给他做的鞋子,这样直白的话会使娘受伤的,要“避其锋芒”。那对姐姐要不要这样呢?
余秀英夹一口青菜试了试,别说,样子黑乎乎的,其实还挺好吃的嘛。
然后一看左边就发现弟弟在掉金豆豆……
余日新呜咽一声,也夹一口青菜吃进嘴里,扒一口饭,含糊不清地说:“还好还有姐姐给我们做饭吃,真好。”
再看右边,余秀珍也跟着哭了……
好吧……额,只要不是因为饭菜太难吃而哭就好了……
余日新、余秀珍:娘,我们特别特别想你……
三人吃过午饭,余秀英让一双弟妹去房间里休息,自己则到主卧旁余父原先的小书房中,拿出宣纸开始画画。
不多时,一把后世的兵工铲就跃然纸上。一说到要背井离乡的到都城生活,她第一个反应就是要给三人做点路上护身的武器,而小巧万能的兵工铲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就是不知道现在的技艺能不能做出来,但总要是试试。
她毕竟不是没见过真正的兵工铲是怎么造出来的,只能尽量把那些拆分的零件的细节画出来,即使不能折叠收缩,至少也要能实现它挖、砍、锯的功能。
又过了两天,余秀英揣着兵工铲的图纸又去找罗德远了。
想来想去,这靠近边境的小县城里做兵器做的最好的人是谁她不好一家家去问,但罗总镖头总该认识吧。
没想到仔细看完了图纸,听余秀英分析这把铲子的一二三好处之后,罗德远忍不住激动地把罗大嗓叫来:“去,把冈山找来!”
他看看图纸,再看看眼前清秀的女子,心中叹一声“聪慧的女子!”
斧子、刀、铲子这些都常见,可谁也没有想过把他们组合在一起!而且看着图纸上的意思,这所谓的“兵工铲”还能撬东西、做盾牌,模样又小,若能用在行军路上,必定大有可为!
罗德远会激动,余秀英已经预料到了,但他会那么激动,余秀英就没想到了。这会儿,她当作看不出来罗德远激动似的,还在吧嗒吧嗒地介绍:“……我就想啊,万一某一天赶不上进程,咱们就能用这铲子来挖地瓜,用另一边来切菜做饭,或是砍树来生火……再做一副皮套来包着,拿起来也方便啊……”
就在这时,冈山来了。冈山是一个高壮的男子,满脸胡子,头发乱糟糟的,满脸的红,就是那种常年被热气熏着的红。
他也是个大嗓门,一进屋就嚷嚷:“罗总镖头,叫我作甚啊?刚炼了把刀,加了些磁石在里头,可有些意思了,等炼好了拿给你使使!”
罗德远因着有人在,好歹忍住了翻白眼的冲动。这冈山炼铁造刀的技艺一流,只一个毛病:健忘。主要是和刀没关系的事情他都经常弄混、搞忘记,比如他罗德远用剑、罗大嗓用刀这件事,永远记不清楚。
“快来看看这个图纸”,罗德远把他招过来:“看看这个,你可能做成?”
冈山拿起图纸看得仔细,一会儿震惊一会儿皱眉,不时嘴里发出“嘚嘚嘚”的怪声,半晌才点着头说:“能做是能做的,就是要花些力气,这头头太细致了,这大礼朝还没有能做出来的人呢。”
“那就做成固定的!”余秀英满心期待,折叠这一点她也预料到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是说不到的,只是强迫症使然,总要把东西按照实际的样子画出来才舒服罢了。
罗德远让冈山做出几把来试用,给余家姐弟防身,余秀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把图纸留在了正远镖局。
嗯,如果这个能用在军队上,也是不错的。
别问她为什么能猜出正远镖局和军队有关。记忆中的父亲是那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若只是普通人在深山老林里遇到了叫他拿着东西就跑,他父亲哪里敢?除非有某样东西他看的比自己生命还重要,才能解释这一切。而她的父亲,尝“心存不忿、忧国思民”。
----------------------------
解决了防身武器的问题,余秀英便从库房中母亲陪嫁里的布料里选了好几匹出来,都是颜色暗沉耐用的料子,依着三人的身形每人各做两身衣服,都是男人的款式,连余秀珍都不例外。
余秀珍第一次穿上和哥哥一样的衣服时,有些害羞,一开始真是不习惯小裙子换成了小裤子,但很快她就发现这样真是方便多了。哥哥爬树去摘果子,她也能爬了。
余秀英在树底下看着弟妹二人一挪一挪地往上爬,丝毫没有阻止的意思。两个小家伙还不知道,很快他们就要每天都练习“爬树跳坑”了。先开心着吧!
每日忙碌的生活,让两个小孩没多少时间来为父母的离世哭泣,余秀英陪着他们一块睡,每到夜半时分,还是说隐隐听到两个小家伙的呓语,只能抱紧了一双弟妹,像护仔的母鸡,把幼儿放在羽翼下温暖,两个小家伙才渐渐又沉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