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镇上
字数:4039 加入书签
村口有一牛姓人家,有牛有车,父子三人专做接送的活。从秋水村到镇上一个时辰,每天寅正(6:00)出发,末初(15:00)而归。
一趟拉一车人,一人两文钱。若一趟只有一人,也只算两文。
到城里满打满算两天的路程,到京城则需十天。进城二钱,进京一两。
牛大伯专拉秋水村的人,两个儿子跑别村。
寅初,天蒙蒙亮,苏辛止便已起身。打了水洗脸,水凉却不寒,十分清爽。
梳个双蝶髻,簪两朵鹅黄绢花。珊瑚色对襟上襦,下罩一条薄花色(蓝色的一种,略微偏暗)齐胸襦裙,裙底绣苔色团圆纹。这套襦裙是去年做的,没穿过几次,还新得很,像是今年新裁制的。
捡好要卖的菇和笋放进竹筐,苏万年今日要进山,剩下的一只野鸡两只兔子,一并由苏辛止拿去卖了。
看天色还早,就到厨房下了米,煮一锅粥,等阿爹阿娘起来,粥也不烫,刚好能吃。
刚出了院子就见萧玉翠,喊了声“翠儿姐”,便两步作一步走赶上她。
萧玉翠听见有人唤,一偏头见是苏辛止
一偏头见是苏辛止,停下等她,待她走到跟前:“阿止,你也去镇上啊?”
“是咧,卖些菇换钱。”到了跟前,苏辛止才瞧仔细了,萧玉翠今日梳了个垂鬟髻,两支银制的花簪各垂下三条小银珠。月白的对襟上襦,空色的齐腰襦裙,裙头系一条蓝色飘带。抹胸绣了桃色大牡丹。“翠儿姐穿得这么好可是要去哪?”
“把绣的帕子卖了,再扯几尺布,顺道去李家的肉铺。”
“去李家的肉铺?”苏辛止笑盈盈地看着她,重复她刚才的话。
“买条猪肉。”
“买条猪肉?”苏辛止笑容更深了。
“明日给吕家的贺礼。”萧玉翠越说脸越红。
“明日给吕家的贺礼?”
看着苏辛止满脸似懂非懂的笑容,萧玉翠知道自己上了套了。心道:这臭丫头长本事了,等我找到机会…
同村卖猪肉的李家有个儿子叫李荣,与萧玉翠是青梅竹马。
两姑娘说说笑笑就到了村口,还未上车,就听到一声尖嗓:“喲,萧大小姐穿这么漂亮是要去见哪家公子啊?”说话的是王氏,丈夫在邻镇一富贵人家做活,长期不在家中。王氏的尖酸刻薄那是十里八乡都出了名的。
萧玉翠的娘月氏本着穷养儿富养女的理念,萧玉翠长这么大从未下过地上过山,粗活也是一点不沾的。整日在家做绣活,养的白白的。月氏还喜欢拿银子给她打簪子,裁了布做漂亮裙子。却从未有什么把女儿嫁去高门,攀龙附凤的心思,倒叫有些人眼红了。
没人跟王氏搭话,等上了车,苏辛止好奇地看着王氏:“王婶子的衣裳真好看!咦?还是缎子的呀!咱们穿的都是麻布棉布,婶子这段子可真漂亮!”
王氏听了这话得意地摸了摸身上的缎子。那是,这缎子可是镇上的老爷赏的。刚要开口,就听见苏辛止一句:“这是要见哪家公子呀?”
看着苏辛止天真的笑容,王氏轻咳了一声:“婶子去西街的肉铺。”
“去西街肉铺?”苏辛止笑盈盈的看着她。
王氏看着这笑,觉得有点慎得慌,不知怎么的就说了一句:“买猪肉。”
“买猪肉啊?”苏辛止又带了一脸似懂非懂的笑容重复她的话。
话音刚落,车上的妇人姑娘们都笑掩嘴而笑。
西街的肉铺老板都三十好几了,还是个光棍,王氏的丈夫又长期不在家……
王氏才觉得苏辛止这是挖了坑给自己跳啊,去肉铺本来就是要买肉啊,自己这一解释就引人飞入想入非非了,王氏心里恼却发作不得,苏辛止只是重复她的话,并没有说什么,若是发作岂不是坐实了他们心中的想法,只能作罢,憋了一肚子气。
萧玉翠用手肘轻轻撞了下苏辛止,两人相视而笑。这秋水村谁人不知。苏家大姑娘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聪明的很呢。
镇上街道虽宽,但两边都摆了摊子,只剩下一辆牛车宽了。到村口下了牛车,苏辛止就拉着萧玉翠一直走,两边还有许多空余的地方,却不见苏辛止停下。萧玉翠忍不住问:“啊止,不先把东西卖了吗?我看重的很。”
“去十里香。”
“十里香是大酒楼会收咱们的东西吗?”
“看你不常出门吧,你不知道十里香收笋,我刚好挖了笋,其他的东西也一并卖了。”
“啊,还有酒楼收笋?”萧玉翠听了苏辛止这话,眉头都皱到一起去了,光想想就知道有多苦了。笋有苦味,再穷的人家断不会吃笋的。
“我也奇怪呢,笋子苦,却有酒楼收,你看客人这么多,想来味道也是不差的。”说着说着便走到了十里香。味道饭点人却不少,进去的人疾走夺步,出来的人摸须捂腹,无不欢喜。
十里香不讲究贵贱,未有小二拦人。
进了酒楼,直径走至柜台,一位四十多岁的大伯在拨弄着算盘,两姑娘问了声好:“杜掌柜万福。”
杜掌柜抬头看了一眼,召开小二。苏辛止把笋和肥菇拿出来。
杜掌柜拨着算盘:“笋十斤六两,一斤12文共127文;肥菇八斤二两,一斤8文共68文。统共195文,算你200文吧。姑娘是要银子还是铜钱?”
苏辛止又行一礼:“多谢杜掌柜,掌柜给铜钱吧,使着方便。”
刚把钱装进荷包,又想起一事:“掌柜,我可否买些笋?”
杜掌柜正写着账,并未停下:“姑娘要清炒、干煸、笋汤还是同其他食材一起炒?”
苏辛止有些不好意思了,脸红红的:“这…我想买些生笋。”
“这位姐姐好奇怪,自己刚卖了笋,现在却要买回笋。”未等杜掌柜开口,就听见一姑娘声音。不知这姑娘站了多久,竟一直未发现。
看那姑娘也是十四岁的模样,胸前垂着两条麻花辫,身上的衣裙有些褪色。瘦瘦的看起来营养不良,身后也背了个大竹筐,上头用树叶盖着,也不知放了什么。
杜掌柜也奇怪为何苏辛止要买生笋,也未开口。
那姑娘一说话,苏辛止脸更红了:“笋有苦味,我想买些店里不苦的生笋尝尝,我回家自己煮…”
“是这样啊!用盐水泡过或者热水烫过就不苦了!”姑娘一脸笑意地看着苏辛止,却没发现杜掌柜黑了一脸。
“小二,把这位姑娘请出去!”杜掌柜看了周围,索性除了他们几人并未有其他人听见姑娘刚才的活。
是了,整个镇上只有这一家酒楼会做笋,这等赚钱的发展怎能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