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字数:3001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秋水村有一条浅河,清澈见底。

    这才寅正,太阳就微微露了脸。下游几位少女妇人正洗着衣裳,聚在一起聊着家常,也不论年龄辈分,你一句我一句的好不热闹。

    说哪家嫁娶哪家生娃啦,这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常事见得多了也没什么意思。又说镇上哪家权贵哪家霸贼;又闻皇上新得一妃子,那模样真真是天女下凡。嘿,庄户人家有多少读过书的?在他们眼里,“天女下凡”就是对容貌的最高评价了。

    要说大伙都高兴的事嘛,科考院试放榜啦,村里的吕家小子吕平安榜上有名呐。一个村里出了秀才那可是全村的光荣,说出去脸上都有光呢!何况还是第一案首。

    秋水村上一次出秀才那是七年前,也是第一案首:萧家的笙哥儿。萧笙年有十八,这会已离家参加乡试。萧笙资质不错,就连镇上的王举人都十分赞赏。十一岁考了秀才,却等了七年才参加乡试,他也只说了积攒学问一路上京。是个有志气的。

    苏辛止不是个话多的,只偶尔插上几句。苏家人口简单,啊爹苏万年,啊娘江氏,八岁的弟弟苏玉斓。衣服少,洗着也快,跟婶子妹子们道一句,便捧着洗好的衣裳回家。

    苏万年善猎,十四年前进山,猎了头大虎,皮毛啊肉啊能卖不少钱。正逢那天女儿出生,便取名叫“辛止”。留了条大腿,腊成干,也吃了好几年,剩下的骨,现挂在苏家堂上。

    苏辛止是萧笙带大的。萧笙五岁考了童生,在苏辛止心里,他就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弟弟出生时,苏辛止哭着闹着要萧笙取名,才有了苏玉斓这个名字。小名春竹。

    回到家中,苏辛止把洗好的衣裳晾在树荫下。庄户人家一件衣裳十几年了也能穿,晒在太阳下,日子久了就泛白了。

    解下围布擦了擦手,挂在廊下。一进屋就看到一妇人正与母亲谈笑,甜甜地唤了声:“萧婶子。”萧婶子是萧笙的娘月氏,月氏指着苏辛止笑道:“你看,正说着她,她就来了!”看啊娘笑得眼睛都成缝了,苏辛止嘟着小嘴:“啊娘又说我什么坏话呢!”

    又引了两妇人一阵笑。笑完了,月氏才开口:“好事呢,你笙哥儿过几日便参加乡试,镇上的几位举人老爷都十分看好。”晃了晃手里的信,脸上带着满满的笑意。

    “笙哥哥定能考状元。”苏辛止也是十分高兴的。这一番话又让月氏笑起来:“你懂什么,考状元还要参加会试殿试,哪就有这么容易了。”话是这样说的,月氏也觉得儿子定能考状元回来,秋水村男女老少都觉得笙哥儿定能看状元。

    苏辛止迎了她一笑脸:“笙哥儿是西玄顶聪明顶聪明的人。”两妇人又笑了一阵,苏辛止想了想又说:“春竹去河上抓鱼了吗?”

    话音刚落,就叫院外走进一个八岁的男孩,怀里抱着妇女拳头粗的大黑鱼。春竹把鱼放进廊下的大水缸,冲屋里喊了声:“啊娘,中午煮鱼汤咧!”

    月氏又笑:“刚说到他他便来了,果然是不能再背后说人的。”苏玉斓听见屋里有笑声,走进去看,原来是萧婶子,也乖乖喊了人。月氏又与江氏说了几句,便说要回去做活了。

    月氏走后,苏辛止又跟江氏说:“啊娘,刚才我回来,见着几个人,衣料子都是好的,一书生模样的小哥唤了我一声‘止儿妹妹’我才想起原来是吕家的平安哥。”

    “吕家搬到镇上六年了,也难怪你认不出了。”江氏手里还绣着花。啊娘没什么兴趣,苏辛止却是高兴的:“我听说平安哥考了秀才,第一案首。”江氏手里的活顿了下:“吕家小子也是聪明的,想来是回来做宴的,该是这两日了,也要备些贺礼。”江氏说得平平淡淡,眉头却是皱了一下,又叹了口气:“吕家日子过得好,搬到镇上住,做点小生意,村里的田地都租出去,每年进项都是不少的。住在镇上呐,青砖大瓦房的。”

    苏玉斓扯了扯江氏的衣角:“啊娘,我也想到镇上住。”江氏停下手中的活,揉了揉他的头,笑盈盈地说:“好,啊娘等着春竹考取功名也带啊娘到镇上住。”苏玉斓不高兴了,双手捧脸,如小妇哀怨状:“春竹脑子笨,啊娘怕是等不到了。”又过一会,似想起什么,眼睛发光:“啊娘,咱俩不是也有十几亩地嘛,能换不少钱吧。”

    江氏皱了眉:“后山那块啊?荒地,种不出食,没人要的。”

    苏家共十八亩地,有十五亩在后山前。说来也怪,后山郁郁葱葱,上千种草树,山外有一小圈林子,偏就前面一点有一大片地,什么都不长,只长杂草,一年四季不见绿,十几年不腐。这地是祖上传下来的,刚建国时,国家鼓励开荒,也没花钱,划了这十几亩地,。起初几年还能种东西,产量却是极少的,后来种什么都死,就荒置了。

    苏辛止对那十五亩地十分好奇:“什么都种不出吗?树呢?或者其它什么的?”江氏摇头:“种不出,只长枯草。”“那造鱼塘呢?”苏辛止不死心。江氏无奈地叹了口气:“鱼汤造价高,咱家也没那个闲钱。”

    十几亩地,挖起来很费人力,河离得远,还得引水过去,那地也不一定存得住水。这些都得花钱请人做,造了塘还得买鱼苗,确实没这么多钱。

    苏辛止只能放弃,到厨房拿了两个大饼,背个大竹筐:“明日逢集,我到山上看看有什么能还钱的。”

    “在外山看看就好,别进了深山。”江氏看到她拿了两个大饼又道:“午饭不回了?”

    “不回了。”随机又想到什么,对屋里两人咧了个大大的笑:“鱼等晚饭再炖吧!”苏玉斓不高兴了,突然坏坏地笑:“啊姐~我跟你去。”“不成!乘着平安哥这几日在家,你去跟他好好学学,啊娘还等着你考秀才呢。”

    苏玉斓一跺脚说了声“啊姐坏!”就跑去看去了,对着鱼缸又是一脸怨妇状。

    苏辛止觉得自家这弟弟是不是有点太娘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