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方秀计划
字数:5778 加入书签
这半年来,司一冉几乎每天都窝在研究院13小时以上,如果不在办公室,那就是在检测室,或者冷库研究室。每天都是这样,围绕着那个叫方秀的冷冻样本忙前忙后。
而且几乎隔周,就得召开会议,有时是研讨会,有时是向投资人作进度报告。这周是阶段性的大会议,从各方面来说,都是该司一冉主讲。她虽然不喜欢在一群人前滔滔不绝,但也还没到让人头痛的地步。
“呃,报告第22号……”司一冉推推鼻梁上的眼镜,顺便打开手中的投影,向会议室里的十个人作着报告。
“……到目前为止,我们终于初步建立了相应温度区间细胞性状的数据库,虽然还有很多细节有待完善……”司一冉用力眯眼瞄了瞄刚切换出来的图表。
一副看不太清的样子,估计是近视又深了。
“……这只是初步的数据库,在脑细胞方面,灰质层……”
司一冉的音调又平缓又冷淡,虽然咬字清楚,却一点起伏都没有,搭配着这种毫无趣味的内容,简直比促进睡眠的香薰更有效!古芝蓝眼见着司一冉抬手指着某个曲线上的数值——白色的衬衣,还是那件有咖啡渍的——眼前和脑中都一片迷糊,然后就睡了过去。
这很稀奇,因为古芝蓝从来没试过上课睡觉,再枯燥的课都没有。当然,也从来没在下属做报告的时候打过瞌睡。
如果下属的报告过于冗长,她会直接打断——只是今天她还没来得及作出什么反应,就已经瞌睡起来。
当然,这也是事出有因。如果不是这几天都在四处奔波,晚上还有各种饭局酒局应酬各路关系人物,像在开会中睡着这种极其有损职业形象的事情,决不会发生在古芝蓝身上。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司一冉讲述报告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只保留在了刚好能听到的音量上。相关的研究员都围在桌旁,聚精会神地听她讲着关键点,倒是没有人发现坐在后排的古小姐睡着了。
林叔叔和另外两个研究员间或会抽根烟,研究院里的人嘛,总有那么几个是烟不离手的,都是熬夜给熬出来的习惯。不过幸好整个办公楼里的空气进化系统很跟得上潮流——15分钟内绝对完成除烟净化。
如你所想,这套系统就是古芝蓝创办的“古诚”公司所提供的。就是因为得到了大范围的订单,才会成为古芝蓝的第一桶金。
也如你所想,虽说靠着私人关系,但古诚确实是白手起家的新企业,再怎么厉害,终归也是底子薄。有点风吹草动或者自身大动作,对整个公司影响都非常大,为此古芝蓝这几年来,一心都放在公司上,并没有多少容许她放松的时间。
在司一冉那只刚好能听到的音量中,大家都不免有点昏昏欲睡起来。报告临近尾声时,何荷允也点了根烟。合上打火机时,她手一甩——“嗒!”打火机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特别响亮。
在其他人不满地斜眼看她时,她做了个“很抱歉手滑了”的动作和表情,大家也没太介意。
倒是这一声脆响,把古芝蓝从瞌睡中弄醒了——没有人留意到。
于是古芝蓝听到了报告的收尾部分:
“……数据库的完善,即使乐观估计也还得3到6个月。不过就算数据库建好了,也才是刚刚开始。刚才我就说过了,最大的问题在于-60c到-5c之间,性状各异的体细胞都会相继被破坏,最终所有体细胞都会破裂而坏死。常规的想法是越过这个区间,然而目前并没有解决方案……”
3到6个月……古芝蓝有点头疼。
这段时间有个不大不小的股东由于意见不合而恶意退股,顺便还挖走了部分客户。这事对公司的影响也不大不小,但也足够她古芝蓝焦头烂额一段时间。
更令人头疼的是,从这场报告的情况看来,这个项目的进度实在让人堪忧。
至于,这项目跟古芝蓝有什么关系?这事得从7个月前说起。
···
7个月前,那个叫方秀的样本被从喜马拉雅山带回来,一周之后的某天傍晚,古芝蓝在回家的路上收到何荷允信息,说有点事要找她。
她有点惊讶于何荷允居然会主动找自己。
在公寓楼下的大门外等了约莫5分钟,就见到有辆白色的小摩托车往这边开来。小摩托车开得很快,转眼就来到她面前,小小地甩了半圈尾,准确地停在她面前,干脆利落,技术一流。
明明是一辆普通的民用小破车,居然能开出这样的速度和水准!
车上的人就是何荷允。
当然,那辆小破摩托车其实是司一冉的,古芝蓝是以后才知道的这事。
“hey.”何荷允摘下头盔跟她打招呼。
“什么事?”古芝蓝没有笑,尽量控制着以一副平常的冷脸应她。
“想找你谈个项目。”
“嗯?”
“他们检测过了,方秀体内大部分细胞都处于休眠状态,血氧饱和度很高,就像在深度冬眠。而且你也看过了,她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一样。”
这么长的句子一点口吃的没有,古芝蓝知道何荷允这是在说很认真的事,虽然眼前的人看起来跟平常一样,一副很轻松的模样。
“所以?”
“如果送去美国亚利桑那就太浪费了。阿林他们也不想。”
“关亚利桑那什么事?”
“那里有个阿尔科基金会,是全球最集中也是最早的人体冷冻中心。”何荷允说着拿出手机给古芝蓝发送了点资料,“相关资料在这里。”
古芝蓝快速浏览完,又问:“你的意思是?”
“这么完整又典型的急速休眠样本,贸然解剖了简直是浪费!你就不想看看她双眼睁开会有什么样的眼神么?”
然后古芝蓝就明白了她的意思——这个何荷允,竟然想把人解冻并且救活!这是科幻小说看多了才会有的想法吧?这跟异想天开有什么差别?想看双眼睁开会有什么眼神?这也太浪漫主义了吧。
据古芝蓝了解,这类型的项目发展了快一百年了,也没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于是她又反问:
“想又怎样,不想又怎样?”
何荷允就自信地笑了:“罕见样本的价值,得在被研究时才能体现出来,对不?”
古芝蓝当然认为对,就像她认为“商学院的价值应该在商场上体现出来”一样。不过她没表态,反正她表不表态何荷允都会继续说下去:
“院里驳回了立项。但这样的人,可能一辈子才能遇上一个哦,放胆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可是爆炸性的。”何荷允笑着轻轻倚在摩托车上,“我们俩合作的话,估计成功率还能增加。”
这种严重论据不足的话从何荷允嘴里说出来,居然像是,非常诱人的冒险。
“成功率预计有多少?”
“我问过一冉了,她说10%-20%吧。”
“那就是很低,风险极高。”
何荷允倒不是这样看。
“一冉这么谨慎的人都说有10%-20%,在我看来,实际成功率可能更高呢。”
“她估算的凭据是什么?”
“这个我也准备好了。”何荷允又发过来一些资料,“这是一些相关资料。这一块的研究很少,可参考的不多。所以预计的成功率也非常保守。”
研究很少的意思,就是说,这是一块仍未被充分开发的空地,等着人去占领。古芝蓝有点被说动了。她又问:
“那伦理方面的问题呢?那可是一个人。”
“我调查过。方秀遇难的时间是27年前,遇难年龄24岁。社会关系很单薄,没查到任何亲友。”
听起来是很合适的背景。
“媒体和舆论可不是那么好对付。”
“我们俩合作的话,会有办法解决的,不是么?”何荷允还是倚着白色的小摩托,笑着说道。
“找我爸立项不是更好?”
“被驳回了,因为成功率太低。所以我才来找的你。”
“司一冉怎么说?”
“她说每天看着冷库的监控有点害怕。”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古芝蓝只问司一冉怎么说,而没有问林叔叔或何叔叔怎么说。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何荷允会接了这么一个不搭调的回答。也许只有她们俩这种这种智商的人能听懂。
并且,古芝蓝最终接受了这个成功率低、投入高、风险高,充满了未知的项目邀请。
···
“那我走咯,明天见。”
何荷允发动车子,单脚撑地向外转了个180度的弯,麻利地往来时的路开去。
天气已经回暖了,天边的晚霞一大片一大片的,预兆着明天也是一个晴天。路边的灯亮起来,天色还没暗下去,让人毫无知觉。
——居然连个晚餐都不邀请一下,真应该拖几天再答应她的项目。
回想着自己答应时,何荷允眼中那星星点点的光芒,古芝蓝这样想着。
···
第二天下午,古芝蓝就到了她爸爸的办公室。3个小时后,整体解冻的项目就立了起来。研究院出资20%,古诚公司出资40%,古芝蓝个人出资40%。
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是林叔叔,第二负责人何荷允,第三负责人司一冉。
至于项目的名号,非常直接——方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