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7

字数:6570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但事实上,那段时间里,她只感觉到了紧张和疲惫。她蜕变了,成长了,也渐渐能游刃有余的处理种种事物。但黛玉失望的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家。

    而到过了刘家之后,她问自己,倘若将这个地方当做自己未来的家,如何?

    是喜欢的。

    但黛玉反倒更别扭了。因为她发现这种想法其实对刘定川并不公平,他想要的是能与他心心相印之人,但自己心里却只想要一个家。诚然她并不讨厌刘定川,却已不可能给出如他那般纯粹的感情。那些本该属于这个花季韶龄的情思似乎都已经淡了,不知该如何重拾。

    两种不同的念头在黛玉心中纠结,所以才会说出“我又不是刘家人”这种话。

    刘定川并不知道她这种复杂的心思,还在一个劲儿的介绍,似乎希望黛玉能够对刘家的家风产生好感,从而移情到他身上。如果他知道黛玉越喜欢刘家,就越觉得对不起他,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一路行至门外,登车时,黛玉忽然回转身来,低声道,“刘公子,请回吧。不必送我了。”

    “林姑娘这是何意?”刘定川连忙道,“我正要去拜访……”

    “我知道没什么拜访。”黛玉道,“刘公子,再过几日,我就回扬州了。”

    “这却又是为何?”刘定川听出了她话中的拒绝之意,顿时大惊,连忙伸手拉住马缰绳,“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惹得林姑娘不快?还是母亲说了什么让林姑娘为难?若是……”

    黛玉忙打断他的话,“并非如此。我十分倾慕夫人,说句僭越的话,只可惜我没福分做夫人的女儿。”

    这叫什么话?刘定川急切之间,只抓住了一个讯息:林姑娘十分钦慕母亲,只见了一面便想做她的女儿。于是他脱口道,“林姑娘,不做刘家的女儿,也有别的身份能留下来!”

    第144章 凤求凰(七)

    黛玉一听这句话, 立刻摔帘子进了马车里。

    刘定川便转到车厢一侧,继续道,“林姑娘,我接下来的话诚心诚意,并没有唐突你的意思, 却是不吐不快。我自从第一次见到林姑娘, 便已留心。知道姑娘会随同柏兄和薛兄前来江南, 不知多么欣喜, 这小半年来,日日翘首以盼。只有亲眼见你安好,我这心里才能放下。倘若因为我,惹得姑娘不快, 那我便是万死难赎了。只是我的一片心意, 姑娘不可不查。我方才的话说得混账, 却也是真心实意。——只要你点点头,我明日就请母亲上门提亲。”

    “公子何必说这样的痴话?我原不配做郡主的女儿,方才只是口出不逊, 刘公子若当真,那便真是要我死了。”黛玉道。

    刘定川难掩失落,但却没有任何退缩的意思, “我知道林姑娘心中有许多顾虑,然而我之诚心,姑娘总该相信。只求姑娘说一声,究竟是我哪里不好, 让你恼了我?”

    “刘公子没有不好的地方,只是我父母双亡,前路缥缈,没有婚假的心思,平白耽搁了公子。以贵府的门楣,想来公子能遇到比我好千百倍,且对公子痴心之人。当是时,我也唯有遥祝公子琴瑟和鸣。”

    “怕是不能了。”刘定川听到黛玉这番话,竟是两两人撇得一清二楚,全没有昨日那种动摇之意,心下着急,竟也顾不得什么君子之道,直接伸手先开了车壁小窗上的帘子,看向黛玉,“本该委婉些,只是姑娘这番话着实令人生气,所以我也就直说了。今生今世,我的妻子只会姓林,只会是一个人。姑娘若不信,且等着便是。”

    说完之后,放下帘子转身就走。

    这似是负气的话让黛玉心头震动,回过神来揭开帘子时,已经只能看到刘定川的背影了。

    她心中越发乱了。

    本来只是要让刘定川死心,谁知反激起了他的心性,怕是更不能善了了。

    只是他既生气了,放下的狠话也让人哭笑不得。什么叫今生今世的妻子只会姓林?听着着实不伦不类,仿佛小孩子赌气。

    然而这句话本身的内容,却又让黛玉不能不在意。

    一生一世一双人。哪怕只是句气话,也让人心动神往。刘定川外表潇洒随性,行事不羁,竟也是这样的痴人。然而痴人多伤心,自古如此。

    另一个声音忽然出现在心底:你应了他,他就不会伤心了。

    黛玉几乎要以为是另一个人在自己耳边说话,但她很快明白,那不过是自己一点些微的侥幸罢了。侥幸的以为自己可以拥有那般美好的婚姻与未来。

    她就这么心思复杂的回到了住处,就连柏杨和薛蟠关切的眼神,也无力去应对,又把自己关起来了。这件事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更没办法总结,自然也就不知道该怎么说。既然如此,不如不说。

    柏杨在门口问了几句话,见黛玉没有交流的意思,只得离开。

    然而第二天一早,黛玉就被紫鹃带来的消息惊住,“姑娘,清河郡主一大早就带着媒人和厚礼登门,这会儿正在外头和两位大爷说话呢。”

    她本来在梳头,闻言扯断了一根头发,吃痛的皱眉。唐嬷嬷见状,便对紫鹃道,“姑娘跟前,大呼小叫的做什么?这等事自然有爷们去应对,快取了衣裳过来给姑娘换上要紧。”

    黛玉缓过来,心里又好气又好笑,昨儿刘定川说,只要她点了头,就让媒人上门。结果她没点头,媒人也一样来了。

    这是欺她不能与他对质么?

    然而心中又不免生出些别的烦忧来。

    倘若郡主果真是提亲来的,那么柏杨会怎么想?他必定不会擅作主张,要问过自己的意思。那自己的意思呢?

    要拒绝吗?可若这一次拒绝了,便如之前她对柏杨说的,恐怕只能立刻回扬州去,往后都不再来。毕竟拂了郡主的脸面,虽然她老人家不至于做什么,但心情不快是可以想象的,自然不能留在她眼前触霉头。

    和刘定川,自然也不会再见面。哪怕他再来探访两位兄长,也必须与自己避嫌了。

    这么想着,心中竟不知是什么滋味。

    那么……要答应么?

    这个念头一出现在脑海里,不知为何,黛玉立刻就想起了刘定川昨日那句宣誓一般的话。

    如今的自己拿什么去回报他一片痴心?

    就这么胡思乱想着,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间黛玉频频看向窗外,甚至多有让紫鹃再去打探消息的意思,但唐嬷嬷在一旁镇着,她便也不好开口,还要努力做出贞静贤淑的模样来。

    开始黛玉想做绣活儿,结果差点儿扎着手指,只得换了一本唐诗来看,只是看了半日,始终还停在那一页。

    唐嬷嬷见状,挥手让紫鹃和小丫头出去了,这才走到黛玉身侧站定,问道,“姑娘在想今日的客人?”

    黛玉吓了一跳,“嬷嬷……”

    “姑娘也该想想了。”唐嬷嬷道,“姑娘是个有主意的,老身这番话,也不过胡乱说说,我姑妄言之,姑娘姑妄听之。倘若觉得不妥,立刻忘掉便是。”

    她说话还从没有这样大篇铺垫过,黛玉下意识的端正了身子,正色道,“嬷嬷请说。”

    “姑娘的心思,柏大爷是个男子,总有疏忽的地方,我却能说中三分。我就问姑娘几个问题,姑娘自个儿想想答案吧。”唐嬷嬷道,“第一个问题,姑娘究竟愿不愿意嫁人?”

    黛玉咬着唇,眼神闪动,似乎迟疑不决。唐嬷嬷也不等她的答案,“第二个问题,以姑娘的眼光,有比眼前这一家更好的人家么?”

    没有。这个问题黛玉就能回答。

    除非这世上还有另一个柏杨,否则不可能再有更好的选择。

    “第三个问题,不提情爱之事,姑娘觉得刘公子此人如何?与他相处如何?倘若要这么长久相处下去,又如何?”

    问完了三个问题,唐嬷嬷便侍立一侧,不再说话,任由黛玉自己思考。

    黛玉自己心里正烦乱着,拿不定主意,唐嬷嬷给出了问题,她便不由自主顺着这三个问题想下去。或许只是回答自己,不需要向任何人给出答案,所以她只微微迟疑,便遵从本心做出了选择。

    如果能够遇到合适的人,她自然也是期待婚姻,期待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的。

    没有比刘家更好的人家。

    刘定川是个很好的人,与他说话相处,都令人愉快。甚至在某些方面——尤其是诗词歌赋及文学方面,他是个比柏杨更好的聊天对象,两人爱好相近,又都博学多才,每每讨论起这方面的内容,总有淋漓尽致之感。

    回答完了这三个问题,再转回去想刘家前来求亲之事,心中原本就不多的排斥之意,便更淡了。

    黛玉再回想自身,刘定川看中她什么呢?无非也就是这样三个方面——他想娶个合心意的妻子,而眼前没有比她林黛玉更合适的人选,且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若说痴情不悔,两人不过寥寥数次见面,当不至于。

    她之前被刘定川的说法吓到了,现在细细想来,倒觉得是他措辞过分夸张,或许也是因为他身为男性,自觉要担起更多责任,令人放心的缘故。

    既然如此,以这样的相处和交往为前提,她还有什么理由反对这门婚事呢?

    这已经比她从前所设想过的最好的结局,都要更好。

    这口气一松,黛玉的面色就和缓了下来,也不再那么紧张柏杨那边的进展了。一切顺其自然便是,该有结果的时候,自然便有了。

    之前等得心焦时,只觉得时间过得慢。这会儿放下心来,时间便又转瞬即逝了。没过多久,便有人来请黛玉,说是柏杨请她过去说话。

    黛玉和唐嬷嬷对视一眼,起身整顿衣裳,这才去了前头正院。

    果然柏杨要说的就是刘家来求亲之事,问问黛玉的意思。——实则他或许疑心昨日在刘家发生了什么,或者黛玉自己和刘定川商量定了,所以才会前来求亲。若不是昨日黛玉回来时的脸色实在不像是喜事,说不准已经应了。

    因此见了黛玉,他也不去想那些委婉措辞,直接将事情说了,问道,“妹妹心里究竟是什么主意,你说出来,我才好替你做主。”

    “杨哥方才是怎么打发那边的?”黛玉先没有回答问题,而是问道。

    柏杨道,“我说我妹子还小,不急着定亲。”

    黛玉闻言“噗嗤”一乐,“这话也只有杨哥说得出了。”十七岁的姑娘,无论在哪一家,也绝对算不得小。若不是柏杨做主,黛玉恐怕也免不了定下婚姻之事。

    这么想着,她又忍不住问,“那夫人……郡主娘娘又如何说?”

    柏杨道,“她说知道我们不舍得你,只是刘公子的年纪忒大,再不成亲,人家就要怀疑他有难言之隐了,所以你虽还小,但总可以先定下婚事,过一二年再成亲也可。”

    “……”不愧是清河郡主,柏杨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她也能睁着眼睛瞎说回来。

    别说,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柏杨话锋一转,看着她道,“妹妹这样问,是改主意了?”

    黛玉思量片刻,才道,“这数年来,得杨哥庇护,才有我这些安稳和乐的日子。但我总不能一直赖着杨哥,将来的日子,总要自己去过。刘公子既有诚心,杨哥又也说好,那必定就是极好的。既已很好,我还有什么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