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8

字数:7359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但无论如何,对方或许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如此,让两人见个面,认识了解一番,柏杨觉得没什么不好。在这个时代,难得家长们愿意让适婚青年男女见面,自然要抓住机会。

    反正他不会向黛玉透露出这种意思,到时候如何发展,顺其自然便是。

    到了重阳这一日,柏杨一行早早就乘马车出门。这次前往百芳园的,不但有柏杨薛蟠和黛玉,还有薛蝌宝琴兄妹。因为柏杨事后想想,觉得但是黛玉一个人去,显得太刻意了。况且毕竟有陌生外男在场,人多些也好。所以索性让赵子颐带上了宝钗,他这边带上宝琴。到时候姐妹们自在一处说话,就会好得多。

    至于薛蝌,既然要留在京城打理生意,这些交接之事在所难免,因此也一同前来。

    宝琴跟黛玉坐在后面的马车上,脸上尽是兴奋之色,拉着黛玉道,“林姐姐,你常这般跟着兄长们出门么?”

    她是宝钗的妹妹,性情又纯,长得又美,黛玉自从放开心怀,许多从前挂心的事,都已经渐渐放开。对这样一位小妹妹,心中自然只有喜欢的。况又素来同宝钗要好,对宝琴也有几分照顾之意。闻言笑道,“不过去过几次罢了。”

    心下却想着,虽只去过几次,却实在是因为她认识柏杨,不过也是数年间的事。倘若真是自个儿嫡亲的兄长,或许早已不计次数了。

    宝琴羡慕道,“几次也已极好了。从前我在家时,父亲母亲和哥哥无事不依的。便是如此,一年里能出一两次门,就让族中姐妹们歆羡已了。今日见了姐姐,方知人外有人。”

    “这又如何扯上人外有人了?”黛玉奇道。

    宝琴道,“正因大哥哥和柏大哥哥不拘俗世小节,方能时常带着姐姐们出门走动。这岂不是人外有人?”

    黛玉也跟着她笑了。宝琴一向才思敏捷,就是她和宝钗也常觉不能及,说起这种俏皮话来,更是令人会心一笑。见她满心期待,黛玉便同她说起这百芳园的典故来。

    这些东西,是她搬来薛家之后才开始接触的。

    张嬷嬷和唐嬷嬷见多识广,对于京中许多典故,都是如数家珍。她们奉旨教导未来的郡王妃,这些眼光见识都是极重要的一部分,只有牢记于心,将来才能够更好的操持王府各种人情往来。所以练习礼仪姿态的闲暇之余,便会当做闲谈一般说起。

    后来唐嬷嬷定下将来会跟着黛玉,由她养老之后,更是直接搬到了她身边居住,这些事情上的教导更为尽心。如今黛玉早不是从前眼光只放在内院,所读的书只有长辈允许的诗集经书的那个小姑娘了。

    听她将这百芳园的来历娓娓道来,甚至园中大小集会,彷如亲见,宝琴不由问,“姐姐去过百芳园么?”

    黛玉点头,“去过一次。不过杨哥说,这一回是百芳园的主人相邀,去的也不是平常游客能去之处。想来景色别有异处。”

    宝琴道,“也不知道这百芳园的主人,是个什么模样?”

    “听说是和郡王殿下的好友,又出身江州刘氏,想来亦是青年才俊。”黛玉道,“不过这些同咱们没什么关系。上回宝姐姐来家,只待了半日,没空说话。后来她家宴客,人只有更多。今日方能清清静静的说几句话。”

    说话间车已到了地方。可巧赵子颐和宝钗也才到,还没进门,两拨人便并在一处。男宾们在前头引路,女眷跟在后头。最后面又是仆人们携着东西拥着。

    进门不远,刘定川便迎了过来。

    那日在和郡王府,他只穿了一身简单的衣裳,全不像是出门做客,柏杨已觉他的性情过分洒脱。今日在自己的地方,他索性换了一件道袍。更显出尘放诞之外,也让这次聚会显得放松许多。

    他笑着同柏杨等人寒暄过,视线才转向后面的女眷。似乎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微微一顿,然后才朝宝钗行了礼,又道,“这两位想来便是王妃的妹妹,在下失礼了。”

    “你便是这百芳园的主人?”宝琴已是好奇的问道。

    刘定川微微一笑,“这园子本是皇室所有,我充其量只是个看园子的罢了。”

    宝琴噗嗤一声,掩唇笑道,“你这人倒有趣。据你这样说来,这天下人倒有大半都是看房子的。不过细细思量,竟也有几分道理。有趣、有趣。”

    《红楼》原著中说,宝琴容貌比宝钗和黛玉都更出众。据柏杨的眼光来看,应该说是更符合此时之人的审美,再加上她眼光灵动、性情活泼、妙语连珠,自然比庄重的宝钗和冷清的黛玉更容易引人瞩目。

    当然,容貌自然也必须是一等一的好。

    如今她先声夺人,同刘定川倒也算得上是相谈甚欢。而黛玉和宝钗显然都没有争风头的意思,只在一旁含笑看着。

    柏杨让宝琴一同前来,未必没有试试这刘定川的意思。三个类型不同,各有千秋的大美人站在面前,这时候他会是什么表现,视线更多的落在谁身上?更关注谁?

    虽说不一定准,但是多少能看得出来些他的偏好。如果他本人并不喜欢黛玉这一款,那什么撮合自然都不必了,只当没这回事便是。

    如今宝琴行事在预料之内,刘定川似乎也已被她吸引。但柏杨才这么想,却见刘定川转头看向宝钗和黛玉,“我也是头回在这里待客,他们几个粗人也就罢了,若有怠慢王妃和姑娘们之处,还望海涵。”

    “刘公子客气了。”宝钗道,“再没有不好的。”

    刘定川又看向黛玉,似乎非要她也给个评价。黛玉想了想,道,“便真有怠慢之处,只看这园子的份上,想来也无人会计较的。”

    “此言有理,我可以放心了。”刘定川一笑,然后才说,“那就请诸位先随我入园,坐下来叙话。”

    到了里头,众人才发现,原来刘定川到了京城,竟是住在这百芳园之中的。不过在另外的地方开了门,并不与往来的游客碰面罢了。他要宴客的地方,自然也是在他自己住的精舍之中。

    这本来没什么不妥,但如今有了女眷,他那里倒不适合去了。因此刘定川引着众人入内之后,便问,“诸位是如今就要登山,还是先去品鉴菊花?”

    赵子颐道,“你是主人,客随主便,咱们自然只听你调度安排。”

    “那就先上山吧。”刘定川想了想,道,“山顶有座候风亭。咱们一会儿就在那处登高望远,我已让人备了酒菜,上去就能用的。”

    说是登山,但实际上,这园子里营造的假山,自然不会有多高。所以哪怕是宝钗等人,爬上山顶,也不过微微喘息罢了,并不觉得艰难。倒是山顶上的风较之下头大了许多,几有鬓发被吹乱之感,慌得几位女眷连忙进了亭内避风。

    这里果然早就准备好了,众人入内之后,便有男女仆从鱼贯而入,摆上桌椅酒菜。片刻之后酒席便有了。

    这候风亭周围则遍植菊花,开得正盛。薛蟠道,“这不是有菊花?”

    刘定川请众人入席,笑道,“这些是园子里本来就种有的。我要请诸位品赏的,是这几日新得的名品。咱们且先用些酒菜,赏一番眼前之花,我让人将那几盆搬上来,省些脚力。”

    赵子颐本来就心疼宝钗方才爬山辛劳,这会儿正坐在她身边小声说话,闻言点头道,“如此甚好。”

    众人遂一一落座。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薛蟠依着柏杨坐,赵子颐挨着宝钗,宝琴和黛玉便分别坐在了刘定川两旁的位置上。

    第130章 留心

    宝琴天真烂漫,加上难得出门,心里高兴,又觉得刘定川此人有趣,因此一直在同他说话。

    都是今日的客人,刘定川自然不会冷落。况且宝琴口齿伶俐,言谈风趣,同她说话本来也令人开心。因此两人看上去颇为投契。但他也不会显得过分殷勤,甚至还有余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照顾着其他人的需要。

    期间自然也同黛玉说了几句话。但黛玉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身子微微侧过,向着宝钗,笑道,“看宝姐姐这般,我也就放心了。”

    宝钗也握了她的手道,“你放心,我如今一切都好,并不是在妈跟前报喜不报忧。你呀,快别操心我了,总要为自己打算打算才是。”

    相较经历了更多事情,将这件事看淡了的黛玉,宝钗显然还带着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独有的对婚姻和终身大事的向往与期盼。尤其是婚后,发现自己的丈夫果如她所期待的那般,又能顶天立地,又能柔情万千,自然心满意足。自己的生活幸福了,就免不了会想让别人也感受一下这种感觉。

    所以宝钗只是略提一句,已经算是克制自己了。

    黛玉淡淡一笑,并不争辩,“姐姐放心,我理会得。”

    这时赵子颐见宝钗光顾着同黛玉说话,往她碗里夹了好些菜,顺利将宝钗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然后才低声如此这般的交代。待宝钗再回过头来,看看黛玉,又看看刘定川,会心一笑,低头吃菜不再说话。

    黛玉没有察觉这个变化,倒是柏杨坐在对面,看清楚了。原来赵子颐也有撮合之意,那他就不必担心了,只需等着看结果便是。

    用了些酒菜,宝琴笑着道,“枯坐无趣,总该有个酒令才好。”

    其他人都附和,柏杨和薛蟠对视一眼,也只好赞同,但彼此眼中的无奈之意,极大的安慰了对方。——也不是自己一个人不擅长此事。薛蟠更是丝毫不以为意,反正杨哥儿并不喜欢这些,他自然也不必在这上头钻研。

    没一会儿,那边几个人定下了酒令。这山上没有所用器具,再去山下拿,就过于繁琐了。索性就选了不需要道具的那种,其中最简单的,无非就是联句。然后限唐诗,限席上所有便是。原本宝琴还要限韵,后来宝钗说了两句,才罢了。

    在才思敏捷这一项上,红楼之中,唯湘云可与宝琴媲美,这份捷才是连宝钗和黛玉都甘拜下风的。倒不是两人没有这般敏锐巧思,实际上,这些典故一说出来,两人没有不知道的。深究起来,不过是个人性情不同。

    湘云和宝琴天真烂漫,对这种出风头的事情一向并不多想,总要尽情展示自己才爽快。而黛玉多思、宝钗沉稳,除非是特殊情况,否则都不愿意轻易出尽风头、下别人的脸面。——原著中说黛玉“小性儿”,但实际上,唯有涉及到宝玉的时候,她才会使这种性子,其他时候,无不是周全妥帖的。

    所以这一场联句,柏杨和薛蟠早早饮了罚酒退场,然后是薛蝌和赵子颐认输,其次是宝钗黛玉,到最后只剩下宝琴和刘定川二人,几乎是在对方出口的瞬间就对上下一句,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渐渐甚至有了几分火气。

    到最后说出来的句子越来越偏,柏杨几乎都没有听过,刘定川才终于找到了机会,拱手道,“薛姑娘捷才,在下不能及。唯有佩服二字。”然后干脆利落的饮了罚酒。

    众人都看得出来,他是有意相让。毕竟是自家人饮酒作乐,若再继续下去,反而不妥。他是东道主,又是男子,退一步理所当然。就连宝琴自己也回过味来,脸颊烧红的坐下,“刘公子谬赞了,你才是真正的大才。方才好几次,我用的韵都极牵强,亏得你能对上来。”

    互相几句,其他人插科打诨,气氛又恢复了最初的热络。

    过了一会儿,有婢女走到刘定川身后耳语几句,刘定川这才笑着道,“重阳佳节,有酒有菊花,岂能无蟹?正好前日宫中赐下两筐阳澄湖蟹,倒是应了景儿。”说着便命人呈上。

    不一时便有仆人手捧小蒸笼鱼贯而入,在个人身侧站立,另有人上来揭开蒸笼,将里头的蟹捧出放在客人面前。每个蒸笼里不过两只,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上完了菜,摆好蟹八件,仆人们又鱼贯退出,刘定川才招呼众人享用。

    黛玉拿了工具,正要下手,又被刘定川一拦,“小心烫。”

    “多谢。”黛玉朝他点头,然后才继续自己的动作。刘定川又看了几眼,见她动作优雅娴熟,显然深谙此道,这才放心。

    赵子颐在对面朝他挤眼睛,他全然当做看不见。

    用完了一只蟹,黛玉便将手中器具放下。不等她开口,刘定川立刻问道,“林姑娘,可是这蟹不合胃口?”

    “此蟹十分美味,承刘公子之情,方能享用,自然无有不足。只是螃蟹性寒,我自由体弱,不能多用。”黛玉微笑道,“还请刘公子见谅。”

    “这倒无妨。”刘定川道,“这蟹蒸的时候就放了许多姜片紫苏,去腥驱寒,又有黄酒佐之,多用一只当无大碍。若林姑娘还不放心,我这里还备了姜茶,用完之后喝一盏便是。”

    柏杨不记得黛玉是不是喜欢吃螃蟹了,不过原著里湘云设螃蟹宴时,似乎的确是别人都吃得高兴,唯她吃了两口就放下,还觉得心口疼。便笑道,“既然刘公子这么说,我看你身子也好了许多。若喜欢,不妨再用些。”

    黛玉见众人都看自己,不由面上一红,既不好说要,也不好说不要。

    正左右为难,刘定川已经取了她面前的那只螃蟹,熟练的拆了,将蟹黄和蟹肉撇在一旁的碟子里,命身后婢女捧了奉与她。黛玉见状,只得接了。

    赵子颐笑道,“今日得见川哥儿这一手绝活,便不枉来这么一遭了。”

    宝钗忙问缘故,赵子颐道,“你且看他拆下来的螃蟹。”

    众人看时,才发现刘定川拆下来放在一旁的螃蟹壳,竟又拼成了一个螃蟹,若不仔细看,就像原本就是这么着的,竟不露丝毫破绽。

    平常众人吃蟹已是极为风雅,他却更雅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