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救赎十七:争取来的幸福一

字数:5440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猫扑中文 )    都市救赎十七:争取来的幸福(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迎来了2000年的金秋10月,同学们来上海闯滩已有1年了,同学们在为改变自己和家人穷人命运的奋斗中,都经历了各自的努力,虽经历不同,但都有不凡的行动,女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归宿。而一向有主见的张洁女,表面上且不见有任何举动。

    事实不然,1年来她在她的经理李科的安排和带引下,对上海股市和房市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李科主持的商情研讨会的研究讨论,一个炒房的计划和做茶叶生意的打算,已在她脑海中形成。

    因为她知道,自己必须,也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才能改变自己出娘胎就压在头上的“穷人”的命运。包括自己的婚姻。

    她要父母亲一起来上海商议炒房和做茶叶生意的计划。而对外可就一口咬死,因母亲想女儿,决定避开节假日和父亲一起赶来上海看望独生女儿。

    父母亲一来上海,张洁女就每天陪父亲上房产交易市场,各已建好的商品房小区,正在建的商品房小区,居民集中区、棚户区、闹市区,商业大街,去外滩、豫园、徐家汇、提篮桥、五角场、准海路、四川路、陆家咀商业金融区参观考察……。晚上二人认真研究几小时,二人各处转悠了10天。为此将母亲就交给了梅雪娟陪,梅雪娟请了几天假,陪母亲在各处看看,为家人、亲戚买了不少四季衣服。

    第10天晚上,在老城隍庙绿波廊酒家,关家为张爸、张妈饯行,同学们都来了。吃过晚饭,客人散去后,张家父女重又在101室客厅里坐下,张诘女为父母沏了壶茶。张爸说:“娃他妈,逛够没?咱出门也有时日了,咱车票也订了明天下午四点的直达车。你还有么没办完的事,赶明儿上午让洁女陪你赶紧去办。……亏得洁女每周来家一封信,每次都要写三、五张纸,我在家又托人去沈阳捎了张上海地图,我每天研看上海地图,这次逛上海,真有点象熟门熟路,收获不轻。咱不说其它,先说为你妈弄个轻松活儿做做的事,洁女出了一个倒腾茶叶的门路,我看中,这活轻,适应你妈,从利上看,好请个台型可人的姑娘媳妇什么的帮帮忙,是不是咱先对洁女拟的茶叶店方案定一定?。”

    为了做茶叶商意,张洁女没少下心思,记得,工作后不久,她一有空就跑豫园上海茶叶交易市场,走的次数多了,问的问题多了、细了、深了、广了,因而不仅结识了茶叶市场管理员,交易市场高级商务参赞老叶,他是一个比父亲还年长的老上海,2人成了熟人。经相互了解,老叶竟是自己师父娄世芳的远房表兄,而且经老叶介绍,娄世芳担保,张洁女每周一、三、五下午四点到七点,去交易市场相帮三个老年财务把财务账上计算机,几个月下来,张洁女双休日都贴上了,总算将茶叶交易市场的财务账电脑化了,也教会了老财务们上机作业。每月可支二千元工资。还免费吃顿晚饭。更主要的是,她基本上搞懂了到丹东老家经销茶叶的生意经。此事除总经理朱春芳、自己物业公司李科经理知道外,其它无人知晓。

    按老叶的说法,丹东城还没有一家个体茶叶店,是直接从上海茶叶交易市场进货的,按他的经验,为张家出了大、中、小,上、中、下九个方案,热心的老叶为九只方案都做了明细账单,还介绍了有关茶叶生产、销售、贮藏等方面的四本书。张家父女三人究讨结果,按家里目前经济实力,决定在丹东市最闹猛的中山路靠近大转盘处的大姑妈家开的小百货店边上,拦出三公尺宽三公尺深的一块店铺开茶叶店。实行小、下方案,一切从零开始。

    张爸说:“刚来上海前,我去了趟你大姑妈家,再次敲定拦铺面的事,在那寸土寸金的地段,你姑爷要了我一万一年分租金,我知道,这还便宜了一半。把你姥爷家那个空着的、你上高中时独住的小搁楼腾出来做仓库,大小足够铺张,到店里也就五分钟路。关于铺面设计、摆设、起么名什么的,洁女你有啥打算?”

    张洁女说:“老叶常说,茶是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醋、酒、茶’之一,对老百姓生活关系极大,但因他受季节地域影响大,做茶叶生意就是做期货,而且定茶叶价格永远是雾里看花,各凭感觉,没什么严格标准,主要是看产茶时节气和出茶地点而再大致商定。如春上一熟草青,是许多单位防暑降温的食品。是茶树上立夏前后的五遍叶了,不仅产量高,价廉物美,从三、四元一斤到头二、十元一斤都有,而且它沏开后照样清香可口,受人高兴。有大桶、有大箱、有小包几种包装。但你要拿到几吨、十几吨大量货,必须在每年一过元霄就要和交易市场订供销合同,认他定的价。因为我们远在北国,又是小店,没有能力直接去浙江、皖南、闽北等茶叶产地去收购,只能靠交易市场进货。”

    “上海到丹东每周五有一列直达火车,足可托运。上海这头有我,进什么货?进多少货?我听店里来的信息和茶市的规律来做,家里只管销路。虽然只是个十平方米的小铺,但销路的方向不仅是靠门市,而且主要是面向饭店、茶室、浴堂、棋牌室批量推销,向企业、周边县城、小镇零售店批发小包装。这一开头,家里就要全面动员,包括所有老亲都要请他们出面,建立了关系后,可雇青年人跑街,所以请的青年人最好是商校毕业生,会用电恼、懂财务、税务,会上火车站、汽车站、邮局办接收、送托邮手续,最好会开摩托或小卡,工资可适当定高些。可惜小弟栓柱只有小学毕业,这该死的户口害了这孩子一世人生。”

    “……店名我想好了,就叫“上海茶叶行”,爸去请我高中教语文的钱老师给写字,做只二米长店名匾,请老师的礼,我准备了上好茶叶二听,到时再配点其它时鲜果品,买二瓶好一点的酒,他平时喝一点。我有一封信,你去找他准成。钱老师是苏南常熟人,很和气的。就用这店名去工商所、税务所申请。店里的平面布置我已在电脑上规划了一下,也请教了老叶……。”

    张洁女介绍完十平方米的茶叶店规划图后,继续说:“老叶再三强调,茶叶店布置要雅,爸好古文、书画,这次好充份发挥了,中间弄一只老树椿茶桌,古色典雅茶具一放,来客就请品茗,供一幅茶圣象或什么名人饮茶图,弄一些咱丹东书画家作品,小幅也行。老叶说,茶店特点,玻璃橱式货架上部玻璃门里,只阵列装茶、置茶的各式各样的纸质,马口铁皮,塑料和其它材料的盒、罐、筒,再兼买各种茶具,煮茶电磁波炉,让人一看,满目淋琅,眼花聊乱,下部木门里放小包装。一只平面玻璃台式柜里,封盖着陈设货样,分格安置。下面放密封的大铝合金筒装散货,五个左右常用价位低的大众品种,也要备上头二、十几铁皮长颈专用茶桶,置好一点的茶。配一台真空包装机。塑料袋、纸盒、铁罐、茶具等我统一购买。爸,咱们元宵后就推销,小包装样货我过几天托运回去,力争三月头里开张,旺销一季草青,做他十几吨生意,赚他一笔!”

    张妈说:“洁女,你可别小看妈,雪梅陪我看了十几家茶叶店,豫园茶叶交易市场也去了,不说入门,也多少看出点门道,我只四十出头,还属中年,又会骑摩托,就学一学电脑,看几本茶文化书而已,没啥难度!做生意我熟门,做茶叶生意我高兴。想当年,咱家茶叶也买不起,你最会鸡蛋里挑骨头的大姑上我家时,闰女!你还记得不?我叫你到前头陆先生家讨茶叶,差点让他家养的狼狗给咬了!现在那家一年不用掉三、五斤一般茶叶!市面上开的饭店、茶室、浴堂、棋牌室不少少,中!有咱闰女在豫园茶叶交易市场里盯着,咱娘儿俩和他爷儿几个赛上一赛!我还不信弄不出个名堂来!”

    张爸笑着说:“别给个木棍就想上房,得意忘形啥?难处都思量点!”这时张爸拿出一张中国农业银行龙卡给女儿说:“闰女,这是二十万存款,密码是你生日,重复三遍。你的计划我看中!先在崂山地区吃进四到五套二手可上市房来进行炒房,这股票有盈有赚,风险委实大。”又对张妈说:“去拿出来吧!”

    张妈拿出一万一叠共五万元现金,放在张洁女面前说:“闰女,这二十五万是爸妈为你和你栓柱弟二人结婚用的钱,这几年政策好,生意不错,积下了些。这钱可言明借给你做坐意的。栓柱虽是妈在破庙里拣来的残废病娃,我将他当亲生儿!一视同仁。他生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他两手灵巧有力,身扳结实有劲,就是左腿短了一截要用拐杖,但在肉庄后一站,威风令令,挥起肉斧,如将军上阵,妈可要为你弟说份好媳妇的!”

    张爸又笑着说:“你就喜欢言语夸张,声张作势,栓柱还只有十七岁,他还要念夜校,找媳妇早了点,洁女要为他买摩托残废车,我也说等他二十一周岁再说。所以这笔钱你洁女安心运作,输盈是其次,努力是最要紧!”

    张洁女深爱自己因文革而没能好好受教育的父母,因为家里穷,自小就得想法子挣钱养家活口,且始终乐观面对贫苦的生活,而且乐善好施,二人还在菜市场门口贩菜设摊时,当时她父母还没结婚,从别人毒打下救出一个做小偷的从鸭绿江对过流浪过来的六、七岁说朝鲜语的小男孩,收做养子。二人带着小男孩一起贩菜设摊,他就是张洁女大哥张浪,父母花大钱,让张浪读完小学。

    在母亲怀上张洁女不久,父母在菜场门口摊位上听人说街道卫生院前几天收了一个三、四岁的生病小女孩,孩子父母且不知所踪,卫生院正想把孩子送福利院,但孩子有先天性心藏病,身上有皮肤病,又在发烧,一时无法送走。父母一商议,就把这叫王仪的生病小女孩认下,花了二万五千多元钱,动了心脏病手术,治好了皮肤病,把这病危女孩救了下来,当时还借了一万多元债。这就是张洁女的姐姐张仪女(王仪)。

    在张洁女六岁时,父母一清早去郊区大棚菜农家拉菜,路过破庙时,听到庙门口有初生婴儿啼哭,母亲将弃婴抱回家一看,是个左腿残废儿,才一个多月大的男婴,这就是张洁女弟弟张栓柱。因弟弟体弱多病,五岁前几次病危,父亲就将弟弟取名栓柱(栓住)。因3孩子都没户口,父母只能化大钱,让他们借读到小学毕业,中学是没有借读这一规矩,只好过早的帮父母贩买蔬菜、水果。

    现在哥、姐都结婚了,娶的嫂嫂叫丘兰,出身在一个拾荒世家,她是父母离异后而又不知他们所踪的弃儿,本来跟拾荒的祖父母一起生活,10岁时祖母病死,为了抚养丘兰,死了姥爷的姥姥,主动提出和祖父合婚,一起拾荒,二人共同负责抚养丘兰。哥、嫂结婚时,张洁女上初三,现在侄儿也五岁了,哥,嫂在父母支持下,二人一结婚,就和二个年老体弱的拾荒的没有生活来源的祖父、姥姥生活在一起,父母给哥嫂每月发工资,又在祖父、姥姥拾荒破屋地基上,造了四间朝南、二间朝东的砖瓦房,房子还算结实,只是因钱不够,造得比较窄、矮,但可以让一生从未住过象样房子的二个老人能安享晚年了。

    姐姐仪女和姐夫崔大力是张洁女高二时结的婚,崔大力当时是转业军人,一分进一家纸浆厂不久,厂因三废污染严重,被勒令关闭。他拿了一小笔安置费,报考警察没录取,招进保安公司,没三月因与某大享的司机动手而被开除。正郁郁不得意闲在家时,崔大力妈找到儿时小姐妹张洁女的大姑,大姑就把崔大力介绍给她父母打工,任务是骑摩托车帮母亲清早去屠宰厂提猪肉、背猪肉、开猪肉,帮助买猪肉。父母每月给开的工资高出保安公司一倍多,还给买衣服,每天回家吃过午饭就好休息,这工作适合崔大力做,他也很乐意做。姐姐仪女和姐夫崔大力的婚事,自然由张洁女大姑做媒,现在外甥也三岁了。但崔家没房住,只好挤住在父母家。父母家的房子也只不过和哥哥张浪的房子一个水准,只是多了三间屋。

    所以,张洁女知道,父母把一身积蓄全部投入女儿认准的生意上了,可以说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家人的发达,可全在这一博之上了。所以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再次申请签约。若不签约,我的作品受不到保护,很容易被人偷盗!请编辑再慎重考虑!猫扑中文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