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电

字数:10551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作者辛苦码字, 养家糊口, 跪求支持晋江正版,一起愉快读书  时间, 康熙十九年,公元一六八零年秋。地图,京城紫禁城毓庆宫。

    度过了炎炎夏日的小太子自觉怎么都舒服,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傍晚,小太子捧着造办处的火器研发资料聚精会神的研读。

    前一阵子小太子把皇家藏书阁里面有关火器的书都搬到了自己的书房, 《兵录》,《神器谱》, 《武备志》,《西法神机》, 《火攻挚要》,《筹海图编》, 《军器图说》, 《火龙神器阵法》等等,这些书详细记载了前朝火器的制法, 图纸以及火器的使用和其兵营如何的排兵布阵。让小太子对于目前的火器水平有个直观的了解。

    纵观前朝火器的发展史, 一开始是高速发展, 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中期停滞, 火器发展落后于西方诸国。

    末期因为周边的战争的逼迫, 从葡萄牙那里购买了他们缴获英国海船的佛郎机火炮加以仿制, 赶上了世界火器发展的尾巴。加上当时战争频繁, 火炮需求大,在生产和使用中不断地改进,有了射程五百丈的红夷大炮。也就是现在的红衣大炮的前身。

    所以前朝末期虽然在很多方面对于各种火炮,火铳和鸟铳都有所改进,也是一个发展高峰时期,但本质上没有大的进步。

    大清以前正是当时和前朝打仗的周边国家之一,切实的感受过前朝末期火器的厉害,加上现在内忧外患,连年内战,所以才大力发展火器,和装备火器的各类兵种。后来四海升平,国民富足久了,就开始和前朝中期一样,不思进取。甚至有了后来的闭关锁国。

    而那个时候,正是西方诸国工业大发展,四处吞并的开始。

    大清在最错误的时候,犯了和前朝一样的错误“国虽大,久安必亡”。

    华夏的热武器发展,从前朝中期开始,落后了西方国家500年,而落后,就要挨打。

    小太子有些迷茫,他就算可以研发出超越西方国家当前水平的火器,但是那又如何那?研发出再厉害的火器,也不能保证大清百年后,不会有闭关锁国。就好像他上辈子的祖国飞龙帝国,有着全星际最好的机甲和星际战船,和联邦军队的战争也是输一次赢一次。

    就是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思绪让小太子有点想不通,感觉自己会的好像没什么实质性的用处,婴儿肥的小胖脸皱了几天。

    康熙皇帝终于忍不住了,答应了小太子之前提的要求,带着小太子参观了宫内造办处和铁匠处和景山,也就是目前的三个火器制造的地方。回来的时候还大方的把所有的火器的备份资料,也全都给小太子打包回来。

    当然,康熙皇帝也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不能耽误功课,不能耽误休息。

    精神力高,对其他人的心思就有着类似直觉的敏感。小太子在造办处见到那些西方国家来的传教士大多都喜欢不起来。

    回来后和康熙皇帝诉说,语言总结一下就是:高傲,狭隘,排拆造办处的大清火器研发人员,可谓是恶意满满。就算对着他这个大清储君,本心上也没有半分尊重。

    两辈子了首次被人看不起,深刻的体会了一把“弱国无外交”的小太子殿下,很想尽快的找到方向,给这三个地方参与火器研发和制造的大清子民,一点引导性的可行性高的建议。以便让他们的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个质的提升,不再受外来传教士们的辖制,比如那位南怀仁传教士的恶意排挤。

    根本上讲,华夏落后的不是火器,而是自然科学的停滞和生产力的落后。首先是火-药的制造,目前黑火-药的配方研究基本已经很成熟,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不大。

    而最关键的火-药的制造,纯手工操作研磨火-药的缺点太明显,不能保证质量,不能大量生产。而此时西方国家已经有了火-药研磨机。就算是研究出金属壳来包载火-药,如何高质量生产也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是目前常用的火绳枪操作起来太慢,打火也不稳,没有后来的撞击式燧发枪和击发式鸟枪来的安全可靠,且打火更稳,生产方面也更简单。

    但是制造这两种火铳和鸟铳,需要改进整体的钢铁工艺。目前大清的钢铁水平确实高,但是量化生产的钢铁工艺还不如后来的倭国的唐刀。

    看着自己刚刚写写画画的草稿,胤礽开始意识到,他首先且主要要做的另一件事应该是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提高了,就可以直接研发生产后来的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火-药也直接奔着无烟火-药去制造。

    当然,需要先把火铳和鸟铳上的火绳先给去了,按照目前的生产能力,研发出类似撞击式燧发枪和击发式鸟枪的大清火铳,鸟铳。平定三潘的战争还没结束,这是可以快速的看见实战效果且随着战争不停的改良的。

    理清楚了思路,小太子就命令小太监去把皇家藏书阁有关诸如《天工开物》的书,墨家,鲁班,诸葛亮这些机关大家的著作都搬来。

    此时天已经快要黑了,看了看时辰,小太子觉得可以去皇阿玛那里一起用点膳,再回来做大字练习,然后休息。

    舒坦安逸的吃完晚上这顿饭后,小太子和康熙皇帝开始边逛着消食边聊天的活动。

    “资料看到哪儿了慢慢看,这个不能着急。把不懂的地方先跳过,整理在一边,找个时间,皇阿玛宣戴锌进宫给你讲解。我们的太子殿下抱着心心念念的资料,还记得来陪皇阿玛用膳,皇阿玛很欣慰。”

    “儿臣谢皇阿玛关心。回皇阿玛问话,您给的资料儿臣都已经用心看了几遍,基本制法和配方都理解。只是儿臣不熟悉实际生产,有几个地方理解的不够透彻。儿臣确实需要戴锌来讲解一番,最好是能演示一下。”

    “哦···”虽然康熙皇帝没有穿越未来,不知道啥叫自家的学霸,啥叫尬聊,但是却不阻碍康熙皇帝用一个“哦”表达自己的心情。

    有个智商碾压吾等大众凡人的儿子的心情,估计古今的父亲都是一样的心理,痛并快乐着。

    小太子眨了眨眼,不明白皇阿玛怎么了。于是继续陈述自己的研究心得:“儿臣觉得目前的□□靠纯手工碾磨,耗时长而且质量参差不一。”

    “所以今儿个还翻看了一些有关机关术的书籍。想着这几天有空,和造办处的木工师傅们一起探讨,先弄一个不需要纯手工操作,可以自动动起来的□□碾磨机,皇阿玛觉得如何?”

    康熙皇帝站起来又坐下,有站起来,想发火,想质问,可是不知道问什么。

    “皇阿玛,保成在倭黑大人府里,过得很好。就是最近听说宫了出了一些事清,保成很担心。就告诉了倭黑阿玛,您将来治理黄河洪水成功的方法,求着倭黑阿玛带保成进宫,希望能见您一面。之所以要见太子殿下,就是想能提醒他一下。”

    “保成频临死亡之时,才和这具身体融合,保成这辈子就是阿茹娜格格了。刚刚太子殿下说破保成的身份,保成一下没忍住,有点激动。”

    毕竟是做过多年储君,又以幽魂状态飘荡多年,看过大清风云变化的保成太子,刚刚的失态已经没有了,现在的情绪看起来好了很多。

    “提醒他什么?”被迫的听了半天,被迫接受了现实,康熙皇帝已经不知道应该做出什么表情。干巴巴的随着保成太子的话头问了一句话。

    实际上的儿子一副女娃儿的样子,哭的稀里哗啦的,有些心疼,想安慰,却又清楚地知道,这是倭黑家的闺女,要顾忌身份有别,顾忌男女有别。同样,这份曾经血脉相连的心疼,让康熙知道,面前的事实,没有哄骗。

    “提醒太子殿下,不要和索额图大人走的近,不要在意明珠大人和大哥的挑衅。”阿茹娜格格嘴唇抿了抿,继续道:“提醒他,皇上将来会有很多儿子,都会和他争太子之位。提醒他专心的做他想做的事情就好,这些都不要管。提醒他,他已经是大清储君了,就让兄弟们互相争斗,保住自己就好。”

    “提醒他,为了不会再有八国联军打进京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国仇家恨,为了不再有那百年国耻,我们大清必须,自己强大,国富民富,兵强马壮,尤其是,水军。”

    说着,阿茹娜格格看了一眼太子殿下,“阿茹娜知道这位太子殿下有着大智慧,能做到阿茹娜做不到的事情。阿茹娜只是想再尽尽心,帮一帮。”

    “八国联军?那个八国?” 康熙继续问,看似神色没有异常,连语气都没有起伏。

    “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美利坚,俄罗斯,倭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阿茹娜一个一个字的吐出深刻在灵魂上的国仇家恨。他永远记得那一片火光冲天,烧了三天三夜,烧光了他变成孤魂野鬼后,唯一的精神支柱。

    “你在雍正二年过世,雍正,不是你?”

    “是四弟胤禛。当时我和大哥斗的两败俱伤,四弟虽当了皇帝,却也是收拾一个破烂的摊子,更何况还有八弟他们在和四弟不停的争斗。帮着四弟的只有十三弟,却是走在了四弟前面,四弟熬不住,硬生生累死在御案上。”

    康熙皇帝听到这里只觉得,突然有一股气憋在胸口,憋的难受,真的难受,颤抖着嘴唇,想说句话,没说起来,身子一歪,就晕了过去。

    还有佟佳表妹,也是越来越不温柔体贴,越来越不善解人意了。不就是先前那段时间,拦着没让四阿哥去看他的太子二哥,使得四阿哥和她哭闹了几场吗?现在那小家伙三天两天的跑毓庆宫,甚至和大阿哥,三阿哥,一起留宿那里,朕不是也没拦着了吗?

    一个一个的,都只有遇到事儿了,才想起朕,大小都朝朕身上推。尤其那个臭小子,你偷偷的把手表造出来就好,干嘛非要宣扬的人尽皆知?净给朕找事儿做。

    康熙皇帝完全忘记了刚刚臣子们夸他家小太子的时候,他的骄傲和矜持。现在满脑子的,就是怎么把那些倚老卖老的,撒泼打滚的,跪地不起哭诉的,宗室,老臣,皇亲国戚们给打发走。

    皇阿玛啊,儿子玄烨不孝,实在是您的孙儿们太会折腾儿子。您要生气的话,今儿夜里去太子的梦里,狠狠的训斥太子一顿消气。

    “梁九功,让大家伙都散了吧,朕要先请示先帝爷。都回去自己家去,等朕的消息。”

    梁九功愣了一下,发挥了他作为乾清宫第一大总管的定力,没露出任何表情。“奴才遵旨。”

    …

    听到梁九功传的口谕,众人脸上的表情简直要龟裂,特别精彩。

    皇上,您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可以这么无赖这么不讲道理?

    皇上,您身为一国之君,这么无赖这么不讲道理,不怕先帝爷今晚找您聊天吗?

    康熙皇帝表示,朕就是这么无赖这么不讲道理,朕也不怕先帝爷来找朕聊天。

    “皇阿玛要生气的话,应该去找他的孙子们聊天消气。皇祖母,你不知道那几个臭小子多可气?只有遇到麻烦事的时候,才会想起孙儿这个皇阿玛。” 康熙皇帝愤愤不平,在太皇太后问他的时候,说话还有点咬牙切齿。

    堂堂一国之君,被一伙臣子给逼得要更衣躲避,想起来就觉得丢人。

    “皇帝,你呀,这么大了,怎么还调皮?你皇阿玛可不会舍得,去训斥他的可爱的孙孙们” 太皇太后仍是笑。想起来当年的玄烨三阿哥,也是调皮捣蛋,让长辈头疼过的。

    “皇祖母,你可是最疼过孙儿的?” 康熙不满太皇太后的偏心。

    “皇祖母也疼重孙儿们。”

    …

    “皇祖母,现在孙儿也是有点儿拿不准主意了。这次的手表可不是玻璃,精油那么简单。就看现在大家这份热切,将来这生意就会大的吓人. 您说,这世上,那个人不需要一块,抬个手腕,随时看时间的手表?我们大清,俄罗斯,甚至西方那些有怀表的贵族们,哪有不心动的道理?”

    “可不是吗?皇祖母看着《冬装》上画的手表啊,也特别喜欢,各个都想要。” 太皇太后看着皇帝那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有点不想惯着他。

    康熙皇帝摸摸鼻子,小太子折腾的这些,他也都喜欢,尤其这个手表。所以他大度的没去和围堵他的臣子们计较。谁叫他们家没有像小太子这么聪明灵慧的儿子那?

    整个京城,谁都知道这个手表好,可就只有他们皇家的小太子能造出来。

    “皇祖母,太子和倭黑家的闺女处的挺好,这次啊,少不了阿茹娜格格的一份子。”康熙皇帝自认对于小太子的性格还是了解的,宁可人负他,他绝不会负人。他自觉是占了阿茹娜的身份,就会想着补偿。

    康熙皇帝不知道,这次的手表,本来就是小太子应阿茹娜格格的要求才想起来制作的。

    “皇祖母看着那小格格也是亲切讨喜,忍不住的想疼她。模样好,性子好。大大方方的,看着就可人疼。” 太皇太后觉得既然皇帝钟意倭黑家的闺女做太子妃,他老人家就召见了钮钴禄福晋和阿茹娜格格几次。

    结果看到阿茹娜就喜欢的不得了,怎么看怎么好。

    康熙皇帝听着皇祖母说的“亲切讨喜”,在心理叹了口气。 “皇祖母,孙儿也觉得小姑娘亲切,说不得啊阿茹娜就是和我们皇家有缘分。”

    “可不是吗?过了年,太子又长大了一岁了。这孩子啊长得快着那,说不得那天啊皇帝就突然发现他们这些小阿哥们都可以娶福晋喽。”

    “孙儿知道您老人家疼那个臭小子。孙儿又怎么会不疼他?您也知道他就喜欢倒腾那些小东西,孙儿既不想强制命令他不去玩具院,也担心他的身体,就想着让他晚些时候,出阁念书。” 康熙皇帝不知道怎么和太皇太后说。

    事实上,这么长时间,他心里已经不大介意小太子的真实身份,是不是皇家人。

    毕竟,这是他和仁孝皇后的骨血,是他没有看护好那个孩子,让他得了天花,没熬过去。没能和上辈子的阿茹娜一样长大成人,让那个孩子上辈子的魂魄,阿茹娜有了附身的机会。也是阿茹娜自己个儿临阵退缩,拉着当时处于迷迷糊糊状态的小太子的魂魄附的身。

    这几年和小太子的父慈子孝,岂能没有感情?说实话,父子感情比对上辈子的儿子,阿茹娜格格还深,甚至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他们也比不上。

    他在指点四阿哥胤禛的功课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前亲自教养小太子的一幕幕。

    那个孩子,是真的赤诚孝顺。明明不喜欢这些繁琐的政事,还是因着大清储君的职责,努力的去学习适应。不懂的应付宫里的复杂关系,却是把太皇太后,皇太后,大阿哥,三阿哥尤其四阿哥他们,当亲人一样的对待。

    每天专门跑到御书房午休,陪着他吃晚膳,带着其他的阿哥们和他亲近。

    说实话,就是他亲生的儿子,又能做到什么样那?想着阿茹娜的性格行事,上辈子既然被朕给废除太子之位,肯定是在万不得已,让朕忍不可忍的情况下。

    可是,就因为这样,看着那孩子天天高高兴兴的捣鼓那些器械,他就不忍心让他这么早的出阁念书。以小太子的性格,只要他吩咐下去,他一定会努力的做到最好。

    更何况,还有小太子的身体状况,看起来确实是在好转。孙御医也说太子可以做做活动,只要不累着就行。可是只要小太子的身体没有彻底的好利索喽,跟大阿哥,三阿哥他们一样活蹦乱跳的,康熙皇帝就还是提着心,实在是小太子昏迷那三天人事不知的,太吓人。

    “皇祖母知道,皇帝和太子都是孝顺的。皇祖母老了,就希望这一家人啊都平平安安的。”

    康熙皇帝岂会不明白太皇太后的担忧,他怎么可能会忘记,阿茹娜告诉他的,上辈子儿子们之间争斗的你死我活? “皇祖母,您还要看着太子娶福晋那,您可不老。等太子的手表弄出来了,给您各个款式来一个,每天换着带。”

    “那皇祖母慢慢等着。时辰不早了,皇帝,你啊去忙你的去吧。苏沫儿估计在等着皇祖母喽,这才说一会儿话就到了做按跷的时辰了。说起来按跷加精油,效果啊是真不错。皇帝累的时候,也让他们给按按。松松筋骨。” 太皇太后表示要好好的保养她的身子骨,多看着她的这些儿孙们几年。

    康熙皇帝当然乐的太皇太后想的通透,吃嘛嘛香,保重身体。打记事起,太皇太后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保护着他,呵护着他。有她老人家在,后宫嫔妃们在怎么闹腾,他也从没担心过。

    他每次过来太皇太后这里,也不过就是想有个人听他说说话。这整个宫里头,就只有在太皇太后和小太子这两个人面前,可以让他轻轻松松的,说一会儿话啊。

    小太子不知道太皇太后又在康熙皇帝面前给他撞木钟。他啊正和黄履庄做蒸汽机研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抽气泵的重要实验。这关过了,蒸汽机就基本可以造出来了,后面就是不停的实验和不停的改进工作了。

    因此小太子最近这几天,把其他的事情都撂开手,专心致志的和黄履庄一起,不停的在失败,准备实验,再失败,再准备实验的反复循环中摸索。每天都累的到了身体的极限了,才回毓庆宫休息。

    也是奇了怪了,他这样每天累到极限,修炼的效率居然提升了,精神力对身体的压迫威胁没那么严重了。也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勉强跟着试验进度。小太子也没心思纠结,想着以后找个机会问问阿茹娜格格。

    因为小太子深切的体会到这个时代医疗条件的落后,深怕这些跟着他搞研究的宝贝人才身体出问题。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特别安排了,毓庆宫另一位小总管负责照顾这些匠人的日常生活,保证伙食,保证休息时间,如果这些人的家里有什么困难,也是第一时间给处理好。

    在这种没有后顾之忧,小太子又真心的尊重他们的情况下,大家伙儿的干劲都特别足,想着要对得起皇家和太子殿下的这份看重。

    黄履庄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蒸汽机的研制中,恨不得一天12个时辰都可以呆在这个院子里。他懂得这个蒸汽机研制出来的意义,更知道他能参与进来,研制这个蒸汽机的机会是多么难得。从他年少读书识字,接触到这些奇门巧技以来,根本不敢想,有一天,可以在宫里头,亲手研制出这么一个可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器械。

    就好像当年华夏的老祖宗发明了冶炼,印刷一样。蒸汽机的发明,也将会被写在史书上,被后人铭记。

    当然,自从认准了器械研制,黄履庄作为一个匠人,对于名利啥的都看淡了。最让他激动的是,太子殿下对于他的指导。他有预感,他现在,可以把他以前想做的做没做成的设想,轻松的做出来。

    尤其这几天,小太子每天呆在玩具院得有两个时辰,看到他们有什么疏漏或者想不通的地方,一句话,一个比划,就让他们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喝了杯茶,停顿了一会,缓了缓气息,小太子继续道:“大哥,三弟,最后一个问题,你们看着我们的大清,造火炮要靠西方传教士,修火炮还是靠西方传教士,这类状况,就没有一点儿郁闷,自省,委屈吗?”

    “你们觉得这些西传教士,是萨满大神派来无偿帮助我们的吗?你们也觉得他们比同为黑头发黑眼睛,同被黄河水养育的的汉人们,更可靠,更放心。是吗?”

    “孤一直认同这句话,弱国无外交。”

    “琉球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探,等这些西方国家的国王,终于确认,我们的火器是怎么怎么的落后,我们的矿产人文是如何如何的丰富,孤想着,那就是战争全面开始的时候了。”

    “他们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残暴的本性,杀光我们的人民,抢走我们的书籍古董,金银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