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收获

字数:11466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虽然诸鑫没感觉有多危险,回到帐篷还是被家人数落一顿,诸爸则没心没肺的叫嚷高风险高回报,被诸妈一阵狂骂赶出帐篷找人聊天去了。

    第二天一早分肉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的望着,两头野猪加起来光肉竟然有两千多斤。村委会的大叔们乐坏了,给每人分了十斤猪肉,再炖了几锅大骨汤给孕妇孩子们补身体,最后还留了两百斤猪肉备用。诸鑫一家加上猎手的那份足足拿到了两百斤肉,全家都笑得合不拢嘴,琦琦抱着一个大猪蹄晃晃悠悠的,别提多有意思了。

    新世界第二十八天,最近一直有雨,但新世界的老天爷似乎也可怜这群逃难的人们,晚间下一宿就能晴个两天,原本担心多日阴雨,爷爷奶奶年龄大会生病的诸鑫总算一块石头落地,更让人高兴的是,爷爷的眼睛好像能看见一点东西了,最近可以自己在村子里到处走走,而经过这阵子的辛劳,原本有些小肚腩的诸鑫也变成一个身姿矫健的壮汉了。

    相比诸鑫的知足,村子里的许多人有点着急了,他们家里剩下的粮食只够再吃十来天的,而土豆最早也要两周后才有收获。为了应对粮荒,村委会决定除了日常锄草的,统统去丛林边缘挖野芭蕉,出于对丛林的恐惧,村委会要成立巡逻队,保护大家安全。

    诸鑫只好停止了在河谷的开荒工作,参加巡逻队当起了队长,手底下是王班长和陈则,外加学习汉语的歌大叔。说起歌大叔诸鑫就头疼,由于大叔长期不吃饭,最多就看见他啃几个野果,在村民心中已上升至仙人的地位,诸鑫习惯性的勾肩搭背就成了众矢之的,并要求某人认真学习外星话,最恨学外语的诸鑫就彻底悲剧了。

    于是,巡逻队里王班长打头,陈则垫后,两个人在中间叽里咕噜的说外语。说了一会儿,实在没的说了诸队长就问,王班长你咋不愿意当这个队长呢,好歹也是个官呢。

    昔日的三级士官大笑,唉,我看见那两头野猪就知道了,你才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啊,还好那天没帮着胖子市长,要不然我也两段了。

    诸鑫打哈哈,我那是运气好,真打架我就不行了,从小就是乖孩子哦,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的。

    歌大叔又奇怪了,我经常听见郑老五说烟,那是什么东西?

    诸鑫挠挠头,怎么解释呢,那是国家垄断的商品,有害健康类似吸毒,我们那十个男人五个都吸这玩意儿。

    陈则接话了,我们连长也喜欢那东西,我呢,还没抽过就到外星来了。

    歌大叔又恢复高端人士的气质了,你们可以管这里叫新的家园,就像我们昆雅族一样。

    大家听了一阵疑惑,昆雅也是外来户?

    王班长突然喊着,什么人,出来?诸鑫这才发现树丛的后面有人,自己的感知看来对没有能量反应的地球人不管用。

    树边上冒出两个人,衣服脏兮兮的喊到,你们是干什么的?王班长其实最合适当队长,回话是相当有水平,我们是小溪村的巡逻分队,你们刚传送过来么?

    对面的人听到这话赶紧走过来,你们这儿情况怎么样,我传送过来都二十天了。这下诸鑫才看清楚来的是一男一女,背上的应急包也有点瘪。

    聊上了,诸鑫他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他们两夫妻都是巴蜀人在泉城打工,老公姓王,他们还有一女儿留在巴蜀也没法接到身边,还好女儿的伯伯和姑姑在老家,会帮忙照应。说到这儿王士官和陈则眼泪就下来了,他们两也是和亲人分开。

    他们介绍说,他们一伙人是第七天传送过来的,共有一百多号人,人群里有人说溪边太危险,要转移,于是他们就源着小溪朝上游走了,一路留下标记给后来的人用。

    诸鑫奇怪,我们也有标记,是朝下游走的标记。

    小王的老婆答话,是有的,我们都看见了标记,可队伍里有个恶霸。

    恶霸?王班长皱眉。

    是的,刚开始我们还以为他是好人,后面才知道他又自私又凶狠。他说下游不知道有多远,源头一般在山顶,我们住半山腰就行了。

    也有道理哦,我们老家的村子都是在半山腰的,陈则插话。

    其实这也看运气的,不过看这小溪附近的地势,下游才是比较好的选择。王班长总结了下。

    小王继续说,到了山边上已经是四天后了,路上我们跟丢了十个人,更发现那边根本没有平地,最多就能开点梯田,我们就在山谷里建起了营地,后面几天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拨人,前前后后也聚起了近千号人。

    听见路上没了十个人,大家就是叹息一下,听到近千号人,又有点瞠目结舌,包括一旁的歌大叔。

    小夫妻两个一早看到歌大叔的样子就有点害怕,看见歌大叔有表情就闭口没敢说话。

    而歌大叔则说了句有模有样的普通话,那个山谷是养不活一千多人的,除非有能力者的帮助。能力者是歌大叔发明的名词,指的是像歌大叔这样能使用源界环境中能量的人。

    小王点头,说到,那个恶霸,叫陈山,他同乡说他以前就是黑社会,刚刚从牢里面出来,开始几天还笑眯眯的,没过五六天就拉起一帮人,逼我们教保护费,一人要交两斤粮食。

    你们没人反抗么,他们能有几个人啊,你们可是个近千人的大营地啊。陈则义愤填膺的说到。

    诸鑫悠悠的说,华夏的小老百姓就像一群羊,不到要命的时候是不会反抗的,这是华夏人几千年的宿命。

    小王恨恨的说,他们太凶残了,有两家不肯交,男的被砍掉头颅挂在树上,女的被拉进他们的帐篷就就再没出来过。我们打算出去开荒,躲开他们。可刚开始开荒没多久就遇上野兽,跟我们一起开荒的有个人直接就被野兽咬死拖走了。

    接下来我们只好挖树根,采野果和粮食一起煮,可就这样他们前两天又来收保护费,眼看粮食已经不多了,我们几家就商量着离开,再想想之前在小溪边看到过你们做的标记就逃了出来,直到看到你们。

    小王的老婆抹了抹眼泪说,你们村子怎么样?

    诸鑫叹了口气,你们来的有点晚,这儿的第一波地都已经种下十多天,再有半个多月就能收获了。小夫妻原本以为眼前这位要说什么好听的拉他们入伙儿,结果却是这个答案。

    小夫妻齐声说,没关系,我们自己开荒种地,王班长疑惑的看着这两个九零后,你们会种地么,算了先带你们回村再说。

    当晚的村委会一阵争论,最后决定可以接纳小夫妻。但此批出产的土豆,他们只能获得旧村民的一部分,村里先给他们发两斤熏肉,十斤野芭蕉淀粉应应急。说起这个芭蕉淀粉,还是诸鑫爷爷的功劳,他说这芭蕉根茎就这么吃可能会拉肚子,切碎洗成粉再晒干就会好很多。果然,如此操作制成淀粉后之前拉肚子的人都好了,而且也可以大量长期保存。大伙儿发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是真有道理。

    接下来几天里陆陆续续又有四五十人逃难来到小溪村,村委会也都按小王夫妻的规矩允许他们入村,按诸爸的说法就是人家都逃到这儿了,总不能赶人家走吧。

    临近土豆收获的日子,算上逃难的人,村子里共有二百二十六口人,人多了村子也变得热闹起来,还有几户人家开始给自家盖起了房子,比如诸鑫家已经盖好了一间原木房,住不下的人则继续住在帐篷里。

    可热闹归热闹,粮食却已经开始不足,之前应急包里的粮食只有二十公斤,到这会儿人人都所剩无几了,新来的五十多人有的甚至已经饿了两三天。村委会的大叔们很担心这样下去会有人顶不住,商量来商量去,准备跟几家还有余粮的先借点挨过这段日子。

    诸爸回家跟诸鑫商量,诸鑫点点头,扛起家中剩下六袋大米中的五袋,再拿上一袋五十斤的面粉,就准备出门,诸妈有点担心:这有借有还倒没什么,就怕……

    诸鑫笑了笑,没事儿老妈,河谷里稻种育苗已经差不多了,水田我也开了二十亩出来,再开十亩我们家自个的粮食就足够吃的了,他们就是不还也没关系。

    诸鑫岳母也说到,我们带来的四只小猪和小鸡小鸭们长的很快,如果不是要育种,都可以出栏了,真要没粮食了,就把它们给宰了。屋子里的大伙儿都点点头。

    老二老五老六之前有准备粮食的各家也都把家中的余粮拿了出来,加上其他家拢共凑了数百斤米面,再配上这些日子洗出来的近千斤野芭蕉淀粉,村里就此开起了临时的集体食堂,熬出稀粥一天三顿供应给全村人,这会儿丛林边缘的野芭蕉都被挖光了,除了诸鑫一家还在开荒外都没什么重体力活,所以村民们也都还撑得住。

    早前在河谷开荒的只剩下诸鑫一家还在奋勇推进,时不时还能抓点溪鲜回去解解馋,可来到新世界一直吃不饱诸鑫这会儿是真的饿了,每天晚上一喝完三碗稀粥就闭上眼睡觉去了。

    新世界第四十一天,林大叔用锄头挖了两把,拔起一整颗土豆,开始数起根上面挂着的土豆,越数越开心,一旁的郑大叔和林大哥也一人抓了一大把在手上数。诸爸他们在旁边感叹,这地真是肥啊,丰收在望了!!几位大树互相交换意见,商量后决定后天先收十亩土豆,以缓解大家的吃饭问题。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红薯育苗成了,也许是这边日照时间长,二十多天就长出了绿油油的红薯苗,村里决定在土豆收获后直接在土豆田上种三十亩红薯地。

    看着大家伙儿的高兴劲儿,诸鑫长舒一口气,总算是脱离粮荒了。

    等待收获的日子总是那么难熬,收获的时刻却一眨眼就结束了。

    林大叔做了个大杆秤,让林浩和祝学辉轮流站在大石头上秤装满土豆的应急包。九十斤,一百零五斤,一个个数字报出,喜悦从心眼流到嗓子眼,好!诸鑫再也忍不住要喊出来,大家伙儿都被感染了,一阵阵叫好声响起。最后爆出一万四千多斤的数字,大伙儿都惊呆了。没想到每亩地只用了二十多公斤的土豆种竟然也种出了七百公斤的亩产量。

    当晚村里煮了二百斤土豆给大伙儿尝鲜,当然还有最后一锅浓稠的粥,诸爸一高兴把家里的二十斤熏肉又给贡献了出来,气的诸鑫放开肚皮大吃起来,足足吃了四大碗稀粥,三斤多土豆,诸妈啧啧称奇,地球上每顿不超过两碗饭的儿子没想到也有吃这么多的时候。

    三天后,村委会按人头发土豆,考虑到新来的也都粮食不足,给新来的每人发了三十公斤,其余每人七十五公斤,村子里留了一千公斤当储备粮,再留了三千公斤做种子。之前贡献出粮食的各家都得到了双份补偿,诸鑫家总共领了六百公斤的土豆。

    领完土豆,诸鑫家的水田也开始插秧了,三十亩地,请了几兄弟和同事们一起帮忙,一天就插完了。辛苦一天,当晚东家把家里藏着的酒和肉全贡献出来,二十几个人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旁人看的羡慕,都赶紧回河谷里开荒去了,各家开了三五亩地,满怀希望的等着秋天的到来。

    虽然诸鑫没感觉有多危险,回到帐篷还是被家人数落一顿,诸爸则没心没肺的叫嚷高风险高回报,被诸妈一阵狂骂赶出帐篷找人聊天去了。

    第二天一早分肉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的望着,两头野猪加起来光肉竟然有两千多斤。村委会的大叔们乐坏了,给每人分了十斤猪肉,再炖了几锅大骨汤给孕妇孩子们补身体,最后还留了两百斤猪肉备用。诸鑫一家加上猎手的那份足足拿到了两百斤肉,全家都笑得合不拢嘴,琦琦抱着一个大猪蹄晃晃悠悠的,别提多有意思了。

    新世界第二十八天,最近一直有雨,但新世界的老天爷似乎也可怜这群逃难的人们,晚间下一宿就能晴个两天,原本担心多日阴雨,爷爷奶奶年龄大会生病的诸鑫总算一块石头落地,更让人高兴的是,爷爷的眼睛好像能看见一点东西了,最近可以自己在村子里到处走走,而经过这阵子的辛劳,原本有些小肚腩的诸鑫也变成一个身姿矫健的壮汉了。

    相比诸鑫的知足,村子里的许多人有点着急了,他们家里剩下的粮食只够再吃十来天的,而土豆最早也要两周后才有收获。为了应对粮荒,村委会决定除了日常锄草的,统统去丛林边缘挖野芭蕉,出于对丛林的恐惧,村委会要成立巡逻队,保护大家安全。

    诸鑫只好停止了在河谷的开荒工作,参加巡逻队当起了队长,手底下是王班长和陈则,外加学习汉语的歌大叔。说起歌大叔诸鑫就头疼,由于大叔长期不吃饭,最多就看见他啃几个野果,在村民心中已上升至仙人的地位,诸鑫习惯性的勾肩搭背就成了众矢之的,并要求某人认真学习外星话,最恨学外语的诸鑫就彻底悲剧了。

    于是,巡逻队里王班长打头,陈则垫后,两个人在中间叽里咕噜的说外语。说了一会儿,实在没的说了诸队长就问,王班长你咋不愿意当这个队长呢,好歹也是个官呢。

    昔日的三级士官大笑,唉,我看见那两头野猪就知道了,你才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啊,还好那天没帮着胖子市长,要不然我也两段了。

    诸鑫打哈哈,我那是运气好,真打架我就不行了,从小就是乖孩子哦,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的。

    歌大叔又奇怪了,我经常听见郑老五说烟,那是什么东西?

    诸鑫挠挠头,怎么解释呢,那是国家垄断的商品,有害健康类似吸毒,我们那十个男人五个都吸这玩意儿。

    陈则接话了,我们连长也喜欢那东西,我呢,还没抽过就到外星来了。

    歌大叔又恢复高端人士的气质了,你们可以管这里叫新的家园,就像我们昆雅族一样。

    大家听了一阵疑惑,昆雅也是外来户?

    王班长突然喊着,什么人,出来?诸鑫这才发现树丛的后面有人,自己的感知看来对没有能量反应的地球人不管用。

    树边上冒出两个人,衣服脏兮兮的喊到,你们是干什么的?王班长其实最合适当队长,回话是相当有水平,我们是小溪村的巡逻分队,你们刚传送过来么?

    对面的人听到这话赶紧走过来,你们这儿情况怎么样,我传送过来都二十天了。这下诸鑫才看清楚来的是一男一女,背上的应急包也有点瘪。

    聊上了,诸鑫他们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他们两夫妻都是巴蜀人在泉城打工,老公姓王,他们还有一女儿留在巴蜀也没法接到身边,还好女儿的伯伯和姑姑在老家,会帮忙照应。说到这儿王士官和陈则眼泪就下来了,他们两也是和亲人分开。

    他们介绍说,他们一伙人是第七天传送过来的,共有一百多号人,人群里有人说溪边太危险,要转移,于是他们就源着小溪朝上游走了,一路留下标记给后来的人用。

    诸鑫奇怪,我们也有标记,是朝下游走的标记。

    小王的老婆答话,是有的,我们都看见了标记,可队伍里有个恶霸。

    恶霸?王班长皱眉。

    是的,刚开始我们还以为他是好人,后面才知道他又自私又凶狠。他说下游不知道有多远,源头一般在山顶,我们住半山腰就行了。

    也有道理哦,我们老家的村子都是在半山腰的,陈则插话。

    其实这也看运气的,不过看这小溪附近的地势,下游才是比较好的选择。王班长总结了下。

    小王继续说,到了山边上已经是四天后了,路上我们跟丢了十个人,更发现那边根本没有平地,最多就能开点梯田,我们就在山谷里建起了营地,后面几天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拨人,前前后后也聚起了近千号人。

    听见路上没了十个人,大家就是叹息一下,听到近千号人,又有点瞠目结舌,包括一旁的歌大叔。

    小夫妻两个一早看到歌大叔的样子就有点害怕,看见歌大叔有表情就闭口没敢说话。

    而歌大叔则说了句有模有样的普通话,那个山谷是养不活一千多人的,除非有能力者的帮助。能力者是歌大叔发明的名词,指的是像歌大叔这样能使用源界环境中能量的人。

    小王点头,说到,那个恶霸,叫陈山,他同乡说他以前就是黑社会,刚刚从牢里面出来,开始几天还笑眯眯的,没过五六天就拉起一帮人,逼我们教保护费,一人要交两斤粮食。

    你们没人反抗么,他们能有几个人啊,你们可是个近千人的大营地啊。陈则义愤填膺的说到。

    诸鑫悠悠的说,华夏的小老百姓就像一群羊,不到要命的时候是不会反抗的,这是华夏人几千年的宿命。

    小王恨恨的说,他们太凶残了,有两家不肯交,男的被砍掉头颅挂在树上,女的被拉进他们的帐篷就就再没出来过。我们打算出去开荒,躲开他们。可刚开始开荒没多久就遇上野兽,跟我们一起开荒的有个人直接就被野兽咬死拖走了。

    接下来我们只好挖树根,采野果和粮食一起煮,可就这样他们前两天又来收保护费,眼看粮食已经不多了,我们几家就商量着离开,再想想之前在小溪边看到过你们做的标记就逃了出来,直到看到你们。

    小王的老婆抹了抹眼泪说,你们村子怎么样?

    诸鑫叹了口气,你们来的有点晚,这儿的第一波地都已经种下十多天,再有半个多月就能收获了。小夫妻原本以为眼前这位要说什么好听的拉他们入伙儿,结果却是这个答案。

    小夫妻齐声说,没关系,我们自己开荒种地,王班长疑惑的看着这两个九零后,你们会种地么,算了先带你们回村再说。

    当晚的村委会一阵争论,最后决定可以接纳小夫妻。但此批出产的土豆,他们只能获得旧村民的一部分,村里先给他们发两斤熏肉,十斤野芭蕉淀粉应应急。说起这个芭蕉淀粉,还是诸鑫爷爷的功劳,他说这芭蕉根茎就这么吃可能会拉肚子,切碎洗成粉再晒干就会好很多。果然,如此操作制成淀粉后之前拉肚子的人都好了,而且也可以大量长期保存。大伙儿发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是真有道理。

    接下来几天里陆陆续续又有四五十人逃难来到小溪村,村委会也都按小王夫妻的规矩允许他们入村,按诸爸的说法就是人家都逃到这儿了,总不能赶人家走吧。

    临近土豆收获的日子,算上逃难的人,村子里共有二百二十六口人,人多了村子也变得热闹起来,还有几户人家开始给自家盖起了房子,比如诸鑫家已经盖好了一间原木房,住不下的人则继续住在帐篷里。

    可热闹归热闹,粮食却已经开始不足,之前应急包里的粮食只有二十公斤,到这会儿人人都所剩无几了,新来的五十多人有的甚至已经饿了两三天。村委会的大叔们很担心这样下去会有人顶不住,商量来商量去,准备跟几家还有余粮的先借点挨过这段日子。

    诸爸回家跟诸鑫商量,诸鑫点点头,扛起家中剩下六袋大米中的五袋,再拿上一袋五十斤的面粉,就准备出门,诸妈有点担心:这有借有还倒没什么,就怕……

    诸鑫笑了笑,没事儿老妈,河谷里稻种育苗已经差不多了,水田我也开了二十亩出来,再开十亩我们家自个的粮食就足够吃的了,他们就是不还也没关系。

    诸鑫岳母也说到,我们带来的四只小猪和小鸡小鸭们长的很快,如果不是要育种,都可以出栏了,真要没粮食了,就把它们给宰了。屋子里的大伙儿都点点头。

    老二老五老六之前有准备粮食的各家也都把家中的余粮拿了出来,加上其他家拢共凑了数百斤米面,再配上这些日子洗出来的近千斤野芭蕉淀粉,村里就此开起了临时的集体食堂,熬出稀粥一天三顿供应给全村人,这会儿丛林边缘的野芭蕉都被挖光了,除了诸鑫一家还在开荒外都没什么重体力活,所以村民们也都还撑得住。

    早前在河谷开荒的只剩下诸鑫一家还在奋勇推进,时不时还能抓点溪鲜回去解解馋,可来到新世界一直吃不饱诸鑫这会儿是真的饿了,每天晚上一喝完三碗稀粥就闭上眼睡觉去了。

    新世界第四十一天,林大叔用锄头挖了两把,拔起一整颗土豆,开始数起根上面挂着的土豆,越数越开心,一旁的郑大叔和林大哥也一人抓了一大把在手上数。诸爸他们在旁边感叹,这地真是肥啊,丰收在望了!!几位大树互相交换意见,商量后决定后天先收十亩土豆,以缓解大家的吃饭问题。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红薯育苗成了,也许是这边日照时间长,二十多天就长出了绿油油的红薯苗,村里决定在土豆收获后直接在土豆田上种三十亩红薯地。

    看着大家伙儿的高兴劲儿,诸鑫长舒一口气,总算是脱离粮荒了。

    等待收获的日子总是那么难熬,收获的时刻却一眨眼就结束了。

    林大叔做了个大杆秤,让林浩和祝学辉轮流站在大石头上秤装满土豆的应急包。九十斤,一百零五斤,一个个数字报出,喜悦从心眼流到嗓子眼,好!诸鑫再也忍不住要喊出来,大家伙儿都被感染了,一阵阵叫好声响起。最后爆出一万四千多斤的数字,大伙儿都惊呆了。没想到每亩地只用了二十多公斤的土豆种竟然也种出了七百公斤的亩产量。

    当晚村里煮了二百斤土豆给大伙儿尝鲜,当然还有最后一锅浓稠的粥,诸爸一高兴把家里的二十斤熏肉又给贡献了出来,气的诸鑫放开肚皮大吃起来,足足吃了四大碗稀粥,三斤多土豆,诸妈啧啧称奇,地球上每顿不超过两碗饭的儿子没想到也有吃这么多的时候。

    三天后,村委会按人头发土豆,考虑到新来的也都粮食不足,给新来的每人发了三十公斤,其余每人七十五公斤,村子里留了一千公斤当储备粮,再留了三千公斤做种子。之前贡献出粮食的各家都得到了双份补偿,诸鑫家总共领了六百公斤的土豆。

    领完土豆,诸鑫家的水田也开始插秧了,三十亩地,请了几兄弟和同事们一起帮忙,一天就插完了。辛苦一天,当晚东家把家里藏着的酒和肉全贡献出来,二十几个人高高兴兴的吃了一顿。旁人看的羡慕,都赶紧回河谷里开荒去了,各家开了三五亩地,满怀希望的等着秋天的到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