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志 踏破万山少年穷,卫我道来除夷魔1
字数:4695 加入书签
话说杜村斩了镇元大仙后,并吸取了镇元大仙的道果后,其修为俨然站在了天地的最顶峰。在看到三人一同离开后,隐身在暗处的两人女子才现身出来。一个女子大声嚷嚷道:“三姐,姐夫现在好厉害了,比你还厉害了。”三姐只是轻轻应了一声:“唔是啊,九妹……”心里却在思索着,那个时而疯疯癫癫,时而高深莫测的德吉罗汉究竟对自己的相公有什么企图?
九妹道:“三姐,你在想什么呢?”三姐正苦恼,顺口就说了才出来:“那日杜村被九妹你打伤后又被三极兽就走,我偷着遣一缕分神跟着他们,直跟到一座山头,确认洛神烜不会加难杜村,我才放下心来。”
九妹点了点头道:“哦……那又怎样?”三姐道:“那分神回来途中,遇到了杜村的师父,也就是德吉罗汉!”九妹“喔”了声:“他干了什么?”三姐道:“他变身作杜村的模样,要把那三个人杀了……德吉罗汉的修为精湛,那三条小虫如何逃得过,他先把那无关紧要的两人杀了,再用从李靖体内逼出的六阴焦气,废了第三人的五气,然后有意把他放走……”九妹道:“三姐,你是说,师父杀了人,故意嫁祸给徒儿?为了什么?太阴险了!”
三姐摇头道:“这里面的想法可深着呢,我也不能全部猜透。有一点是他们早已瞄准了镇元大仙,而杜村只是一个棋子,只是杜村宅心仁厚,虽然有时偏激些,但是若不叫镇元子先找杜村麻烦,杜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主动去寻镇元子麻烦的,今日这么一斩,杜村的名字天地皆知,再加上天地间实力为尊,而今杜村的名头和实力都具备,如论将来做什么,他登高一呼,自然响应云集……这样说,斩了镇元大仙,对杜村可谓是好处多多,究竟德吉罗汉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杜村的修为已经比德吉罗汉还高,德吉罗汉想要加害杜村,想来也没那么容易。”九妹道:“那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了!话说三姐我在万岁山下养的怪物成吼,养了这么多年,喂了那么多地仙,也该长大了吧,能不能放出去玩玩啊,姐?”九妹偎依着三姐并像小女孩般撒娇。
三姐弹了弹她的头道:“那个怪物,放出来,到时伤害到凡人怎么办?”九妹道:“姐你和凡人相公生活这么多年,真是越来越为凡人着想了,嘿嘿嘿。”两人这般说说笑笑,顿时不见了身影。
话说下界凡间,纷争四起,几多动荡,西夷原本蛮族,经过几代首领改革立新,逐渐强大起来,且几度扩张领土,并乘势进攻中原,而中原皇帝骄奢淫逸,人心不齐,一派主战,一派主和,朝廷如此无力,边塞的将士更加力不从心,屡屡战败,中原皇帝不得不派使者去西夷讲和。西夷倒也爽快得很,只是这条件尤为奇特,美女钱财土地全部不要,当时西夷崇尚夷佛,中原崇尚道教,西夷的条件便是,中原皇帝要下令,灭道尊佛!
如此简单的条件,中原皇帝当然巴不得,有见识的大臣劝谏:“陛下,万万不可,一来道教已根植民心,若灭道,必然会招致民怨,民怨一起,则社稷动荡,天下不宁;二来,若夷佛传入我国,则能控制民所思所想,所举所动,这是异于征战却比征战影响更为广大的入侵手段啊!若夷佛取代道教,则国之存亡,岌岌可危啊!望陛下三思!”中原皇帝哪里看得了那么远,为了眼前的安逸,不顾大臣的劝阻,下令废道教观宇,毁道祖铜像,烧道教经典,罢道教道士,强令还民,反抗者皆坑杀,致使民怨沸腾,暴民涌动。
中原皇帝一方面下令镇压屠杀百姓,使得举国之间,风声鹤唳,另一方面对西夷言听计从,大力兴建寺庙,推广夷佛,对西来的夷僧加官进爵,一时间,夷佛蔚然成风,夷僧大行其道。
在某座小山头,水村山郭之间,隐匿着一座小道观,这道观如一支酒旗般矗立着,随着大风,在数不清的日子中飘啊摇啊,但是当“灭道尊佛”这股大风刮来时,也迎来了它的灭顶之日。
一日,清朗的午后,一大批官兵包围了观宇,为首的官兵大喝道:“里面的道士出来,出来,快出来!”道观里只有一个静默的老道士和一个调皮的小道士,小道士听到这般呼喝,顿时吓呆了,小道士躲在老道士身后道:“老头,怎么外面来了那么多人?”老和尚当然比小道士知道得更多,也知道该来的还是要来,一个人的力量躲不过大势的潮水。老道士领着小道士走出观宇时,最后一次回望了观中的镀金铜像,那是本观的老祖师啊,是一个有功于天地的神。
走出观宇,面对着凶神恶煞的官兵,各种污秽的话语吐在他们身上,小道士哇的一声哭了。老道士摸着小道士的头道:“小孩,别怕,别怕!要记住,道在你心,天地消灭不了,人更加消灭不了。”老道士的话刚说完,一鞭子迎头打来,鞭子上带有倒刺,“刺啦”的把老道士身上衣服、皮肉都撕扯了下来,官兵头头大骂道:“反了反了,什么道不道的,在佛祖底下,你这老不死的还敢讲这种反话!”说着,两名官兵上来朝老道士的膝盖背一踢,老道士“咚”的一声跪在了石头铺成的地上,伴随着老道士“啊”的一声,是他的膝盖骨头如冰裂一般的蔓延。
小道士大哭了起来,他自小与老道士相依为命,虽然时常欺负老道士,但怎能忍受别人欺负他,小道士想用瘦小的身躯推开那两名官兵,但是那官兵一抬腿,踢中了小道士的肚子,把他踢得高高的,然后摔落地上,小道士哇的吐出了一口血,晕死了过去。众官兵见此,都大笑起来。这是他第一口为了“道”而流出的血。
官兵头头指着观宇道:“来人,把里面的东西都毁了,然后一把火烧了!”老道士瞪大了眼珠子,拖着血迹,爬到了官兵头头的脚下,抱着他的腿,一张长满皱纹的脸贴着他的大腿,苦苦说道:“放过这里吧,我只是老头一个,我的命可以给你,但是放过这里吧!也放过那个小孩吧!求求了!”官兵头头连老道士的道冠和头发一起抓起,道:“把这臭老头绑在观宇前的石柱上,等会儿一起烧死他!”
两名官兵听令过来,把老道士拖走,用皮鞭把老道士绑在了石柱上。其余的官兵闹哄哄地冲进了观宇,值钱的东西一盖拿走,铜像外层的镀金,也被他们刮走,看看再没有什么可以搜刮后,一把火,点燃了道观,轰烈的火光四起,热浪灼醒了小道士,他稚嫩的眼睛无法相信眼前这一切,自打被老道士从山里捡回来后,他就一直住在这观里,与老道士相依为命。小道士咬牙切齿,这些人,为何要毁掉他的家!再看老道士,他被绑在石柱上,浓黑的烟火把他熏得奄奄一息,只是口中还喃喃自语念叨着什么。
眼前的这般情景,让才九岁的小道士,就这样了解了道,了解了残酷。小道士哭得用额头磕着石头地,磕得森森的鲜血直流,猛地他像是想起了什么,藏经阁里有一个箱子,箱子是锁着的,老道士说里面锁着一些很厉害的经书,经书上有着很厉害的法术。小道士想,如果用这些法术,能不能救下观宇,救下老头……小道士想到就做,他忍着痛,咬咬牙,冲进了红炎滔滔的火场里,官兵们见此也不拦住,一个小东西,自己去送死,那就由他去吧。
观宇里,小道士闭着眼睛都能找得到藏经阁,只是大火烧得处处都是惊险,浓密的毒烟,掉落的渣滓,逼仄的热浪,小道士几番险些丧命,才爬到了藏经阁。在一片火光与混乱中,小道士摸到了那个锁着的箱子,锁很结实,只是箱子是木头做的,小道士想也没想,抄起一根燃着的木头,试着把箱子点燃,并烧出一个洞。如伸手进火圈一样,小道士把手伸进烧开的洞洞里,摸到了一捆毛皮做成的卷轴。小道士拿到就往观宇的后门跑,他想着后门的官兵最少,让他有时间研读卷轴上的经文,袖子上沾有的火苗他只能匆匆忙忙拍掉。
几近丧命,小道士终于跑出了着火的观宇,谢天谢地,可恶的官兵们全都聚集在观宇的前面。小道士赶紧摊开卷轴,铺在地上,研读了起来,上面写有的都是些歪歪扭扭的文字,小道士哪里看得懂,直看到最后,才见到画了几幅图,图上画了几个人儿,在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
没时间了,小道士当机立断,模仿着小图扭动身体,又是仰天,又是伏地,又是比剑,又是自尽,突然间直觉地动山摇,地上裂开了一个大缝,一个罗刹鬼从缝隙中钻了出来,长着宽大的黑色骨头翅膀,头上顶着牛一般的两只角,全身乌黑麻漆,单膝向小道士跪下,左手持着一个叉,右拳顶着心口,似乎要对小道士效忠。
小道士管不了那么多,冲到观宇的前面,指指那些官兵,做了个自尽的动作,那罗刹鬼倒也明白,宽大的翅膀一震,在场的官兵立刻死了一大半,罗刹鬼又用手中的叉虚空一划,剩下的官兵也都死掉了,罗刹鬼又对小道士做了个效忠的姿势,小道士赶紧指了指观宇,但是他不懂灭火的意思怎么表达,胡乱比划了一通,罗刹鬼向来只懂毁灭,这一回它以为主人是要它毁了这观宇,便用手中的叉对准观宇一扫,观宇立刻崩塌下来,变成一团灰烬。这一回,罗刹鬼不再对小道士作出效忠的姿势,而是用手中的长叉,震裂大地,然后消失在缝隙之中。
见到一切都完结了,小道士没有力气地跌坐在地上,忽然又想起老道士,惊得爬了起来,从废墟中挖出老道士,老道士尚存最后一口气,只听得他最后念道:“阿玛尼呀!”最后对小道士一瞪眼,便一名呜呼了。小道士见此,抱着老道士的尸体,对天长哭,右边是伏尸的官兵,左边是观宇的废墟,怀里还抱着老道士的尸体,小道士只觉天地间最孤独的莫过于此。
到了夜里,小道士把老道士埋了,想起老道士被绑起来到他死的时候,不知道一直在叨念什么,只听得最后几个字是“阿玛尼呀”,小道想想不知道卷轴里能不能找到答案,于是他摊开了卷轴,生了点火,借着微弱的火光和星光,他一下子看到了“阿玛尼呀”这几个字,这几个简单的字他是认识的,那一条法术咒语里其他字都乱七八糟,但这几个字他认识,阿玛尼呀!咒语的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字,那几个字他也认识——转运咒!
小道士看到这几个字,突然就笑起来了,笑着笑着,他就哭了,老头,你哪怕快要死了,也依然为我着想,怕我以后给别人欺负,怕我多灾多难,所以想用转运咒赐给我好运气,老头啊,你一辈子都在修持,怎么可能不会其他咒语,你有生的机会,却把这生的机会,变做希望赐给了我!小道士心里如此想着,老道士对自己的恩情,怎能报得完啊!
(第二志送上,请品读!喜欢这种文风,喜欢这个故事,请收藏,请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