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字数:2511 加入书签
后岗街是敬玄最早熟悉的应天街道。十二年前为了杀袁家他独自在这个街道上晃荡了一个下午。那个下午的阳光是浓重的蜡黄色,把这条小街照得很温暖,甚至让敬玄想起了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之类的诗句。
不过当敬玄重新来到应天之后就不愿来这里了,当然也很少有机会劳动他的大驾来到这样小的街道。
当敬玄又来到这条街道时,他发现这里什么都没有变化,和十二年前一模一样,只是此时的太阳不知道躲在哪片云后了。十二年好像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痕迹,这让敬玄感叹不已,觉得人的一生真是短暂如瞬息。
循着记忆的路线他来到一个小门外。门上的漆皮像枯死的树皮,正在一点点地脱落。透过门缝往里看,满园的杂草无所顾忌地疯长着,已经有一人多高了。草后的二层小楼已经破败不堪,房顶上的瓦松像小塔一样矗立着,房顶的一角已经低垂下来。看起来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荒园。
巷口有一个茶摊,用两根木棍支着一块白布算作帐子。敬玄要了一碗茶,问是什么茶,卖茶的老太太说是渤海茶。老太太的方言很重,敬玄没有听清,他低头喝了一口茶,在嘴里品了一下,说是薄荷茶。(本章节由网网友上传)
老太太说,你不是本地人吧?你的口音是京师的。
敬玄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口音是京师的?
老太太就说,我们巷子里的袁老爷就是在京师做官的,他的口音就是你说的样子,我听过的。
敬玄故意问,袁老爷呢?
老太太压低声音说,死了,回来两天就被歹人杀了,好惨的,杀了人还放火烧了房子,我们扑了好半天才扑灭,丧尽天良的,断子绝孙。
老太太说起这些就像发生在昨天,说着她抹起眼泪来。敬玄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想起自己的母亲来,好像是母亲在教训自己,他的脸火辣辣的。
起身往回走,敬玄心里在想老太太的话。那夜他杀了袁氏一家,可是他没有放火,那么他家的火又是怎么回事呢?是谁放了火呢?放火是为什么呢?
一连串的问题在敬脑中盘旋,不断敲击着他的脑壳。
敬玄铁青着脸来到提刑司,这是他半个月来首次出现在提刑司。衙役看见他都露出吃惊的表情,好像不认识他一样。敬玄无暇顾及这些,直奔提刑司的文牒室。在一堆案卷中他翻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一个衙役正好进来,看见敬玄趴在地上满头大汗地翻东西,遂怯生生地说,大人,您找什么?
我找以前的卷宗。敬玄没好声气地说。
衙役紧张地说,以前的卷宗都处理掉了,每三年处理一次。
怎么不早说?敬玄彻底发怒了。
衙役委屈地看着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敬玄摔门而出。
出门之后,他来到齐晖的房间,可是齐晖不在。小捕快倒是会献殷勤,忙着召唤他。他想起王捕快是提刑司的老人,也许他知道些什么,他让小捕快去叫王捕快。
王捕快是个老油条,在提刑司混了大半辈子,虽说毫无建树,可对提刑司的人和事倒是蛮熟悉的。王捕快听说是敬玄找很快就出现在敬玄面前,而且脸上带着惯常的谄笑。
你知道十二年前的袁家灭门案吗?敬玄问。
袁家灭门案?王捕快抹着肥脸上的汗,他的小眼睛滴溜溜转起来。
当初我们衙门肯定管过这个案子,是谁经手的?敬玄迫不及待地问。
哦,我想起来了,是刘大人,刘子平。王捕快说。
刘子平,他人在哪里?敬玄问。
王捕快笑了,说他死了,死于闹鬼案,你忘了吗大人?
哦,我想起来了,之前有三个人死于闹鬼案,其中就有一个叫刘子平。敬玄终于想起来了。
刘子平是应天的举人,曾经在多个衙门任职,在提刑司期间他就经手了袁家一案,可是他没有查出什么,最后得出了谋财害命的结论,袁氏案子就这样不了了之。
王捕快絮絮叨叨说了他了解的袁氏一案。敬玄坐在桌子后面,望着窗外暗淡的天光发呆。他想起了蓝长青的话,闹鬼案是袁氏后人所为。刘子平死于闹鬼案会不会是袁氏后人的复仇之举?
拖着疲惫的步伐敬玄回到家里,一头倒在床上,想起自己年轻时犯的错误,他的头昏昏的,有点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