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 47 章
字数:4981 加入书签
赵麒记得赵满仓和赵五奶帮他的人情,便把分给他和赵明, 赵宝儿的六七亩地交给了赵满仓的大儿子种, 每年只要给他们兄妹八百斤的小麦, 五十斤的花生油就成了。
当然了这也只是两家私下里说定的, 对外一致都说是帮赵麒兄妹仨种的, 毕竟现在才刚开始土地承包,人们对政策还是理解的不是多到位,传出去了, 免不了又会惹起一些麻烦。
地的事处理好了后,赵麒便带着弟弟, 妹妹搬到了县城,两小的也在附近的中学, 小学重新开始上课了。
现在政策已经松动了,城里做小买卖的也多了起来。赵麒为了方便照顾弟弟, 妹妹, 也没有往远的跑, 把自家院子临街的房子改成了三间门面房。
两间小点的租了出去,一间大的跟当初他在黑市上认识的朋友一起合伙,开了县里第一家的私人粮,油, 干货店。
随后又再县里的其他地方又开了三家。
虽然挣不了啥大钱, 但养活他们兄妹三个, 供两小的上学, 学特长啥的是足够了, 每个月还能有不少的盈利。
来到县城后,赵麒也没再藏着掖着,家里的自行车,电视机,电风扇也置办起来了。
这两天正琢磨的找人看能不能再弄上台洗衣机和冰箱。
家里总算是有了一些除了手电筒之外的电器了。
赵明已经长大了,每天都是跟班上的同学上下学来回的跑。
赵宝儿年龄还小又是个女孩子,赵麒很是不放心,每天都得用自行车接送。
“赵大哥,又来送妹妹上学啊。”赵麒刚把妹妹放下来,看着她蹦蹦跳跳的进了校园,身后便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
赵麒回头一看,原来是赵宝儿班上的老师王嫣。
“王老师,早啊。今天早读是您的课啊,真是辛苦了……”赵麒连忙笑着打招呼,说好听的,毕竟自家宝妹儿在人手里,跟人搞好关系,没坏处。
王嫣脸色微红的笑着说:“没什么的,你们家长也辛苦,我这一周也就三节早读,你们这每天都得风雨无阻的接送……”
赵麒跟王嫣说了几句话,看了眼腕上的手表,笑着说:“哎呀,快上课了,我就不耽误王老师时间了,我店里刚进了一批新货,王老师看家里缺啥,说一声,我安排人给你送家里去。”
“不……不用……那好吧,谢谢啊,赵大哥。”王嫣心里有些矛盾的应下了。
她不想自家占赵麒家的偏宜,想拒绝,可转念又想和赵麒再多接触一些,只好红着脸应下了。
赵麒笑着说:“没事,我一般上午都在店里。”
赵麒走后,王嫣看着他骑车的背影,直到拐过了街角,这才轻轻拍了拍有些发热的脸颊,裙摆翻飞,步伐轻快的走进了校门。
王嫣家就是县城的,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高中毕业后,就进了小学当老师,这学期刚好带赵宝儿她们班,当班主任。
赵宝儿刚到了一个新环境,难免有些不适应,于是王嫣便去做了次家访。知道只有赵麒这个当哥哥的带着一对弟弟,妹妹生活后,难免便会多关注了一些。
慢慢的跟赵麒也熟了,发现他虽然上学不多,但懂的却很多,也很聪明。对弟弟,妹妹很好,店里接人待物,也很圆滑。
再加上赵麒长得也很不错,身材也是高大挺拔,还挺会收拾自个的,这么一来二去的,心里就有了这个人的影子……
赵麒这边呢,刚开始也没多想。妹妹的老师,只要人家对他妹妹好,负责,他这就恨不能把人给供起来。
等到熟悉了后,赵麒也对这个善良,热心的姑娘有了好感。
再加上赵宝儿和王嫣相处的很也好。
有这个机灵的小丫头在中间穿针引线的当小红娘,慢慢的赵麒和王嫣便走到了一起。
王嫣的家人刚开始在知道赵麒没有正式工作,还带着一对弟弟,妹妹时其实并不赞同两人的事。
但架不住王嫣的态度坚决,赵麒在有了女朋友后,也改变了许多。
双方接触过一段时间后,王嫣的家人也就接受了赵麒和赵明,赵宝儿兄妹。
一年后,赵麒和王嫣在县城举行婚礼,这时村里人和赵家的其他人才知道赵麒居然闷不吭声的就在县里置办了一份家业。
现在也娶了个县里的姑娘,还是一个老师。日子过得比起他们,那真是强了不止一腥半点。
当初觉得人娶不上媳妇,只能将就的人,这会坐在饭店里,只觉得脸上隐约的有些发热。
张二红更是嫉妒的眼都红了,回去就开始挑唆赵中秋来管赵麒要生活费。
赵中秋其实心里也赞同,于是便找了赵麒的店里,吭炕哧哧的刚开口说了他的意思,就被赵麒给怼回去了:”国家都是五十五岁才退休呢,你这刚过四十就来要生活费,想啥呢?
明和宝妹儿现在还没年,按说你还得给我们生活费呐。
当初咱们说好的是给八年的一半工分,现在可还短着两呢,虽说现在地都归个人,没有工分了,但你也不能赖帐吧。”
赵中秋要钱不成,反被赵麒给将住了,老脸一红,蹲在那不吭声了,半天才说了句:“那,那总不能你住这么好的房子,吃香的喝辣的,都当上了城里人,还让我这当爹的在乡下吃糠咽菜,住土屋吧。”
赵麒冷笑着瞥了他一眼:“想吃香喝辣的,不住土屋也行啊,你和张二红离婚,我把村里的房子,地处理了。就把你接来。”
赵中秋一听就急了:“这,这怎么能行啊……”
赵中秋话还没说完,赵麒便冷笑着打断了他:“怎么不行?!”
赵中秋瞪着眼刚嚷了句:“你弟弟还小……”就对上了赵麒清冷的目光,顿时有些气虚了:“我,我……”
赵麒故意装了个没听懂赵中秋话里的意思:“弟弟?我弟都十六了,不小了。你放心,你要是离婚,他肯定举双手赞成!”
赵中秋老脸通红,底气不足的说道:“不,不是明,是根旺,你小弟弟……”
“呵”赵麒冷笑了一声说:“赵根旺啊,这弟弟我可要不起,他不是都跟人说他是独生子吗?都独生子了,那来的哥啊?
行啦,咱爷俩也别废话了,想让我养老,你要么和张二红离婚,让她带着她的小崽子滚蛋!要么过了五十五岁后再来!”
赵麒现如今正是年轻力壮的好时侯,赵中秋实在惹不起,最后只能那来的回那去了。
赵中秋啥也没捞着就回去了,张二红不甘心,可又不敢惹赵麒,于是便开始在村里传闲话,说什么赵麒过得多好,多好,却不赡养老人怎么怎么的。
这有些人吧,有的时侯的是非观真的很奇怪,无论事非曲直,只要双方实力的差距大一些,就总有人不管对错的就站在弱者那一边。
当年赵家的事附近几个村基本上都知道。可如今两边一对比,赵中秋很明显就是弱者了。
于是便有人开的劝赵麒,什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犯再大的错那也是你们亲爹”。
“你那么有钱,给他点能咋地?”。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他都糙磨成那样了,你还跟他计较个啥?” 。
“这越有钱越扣门,好歹也是他也是你亲爹,再坏又能坏到那去?……
一个个好像如果赵麒不搭理赵中秋,不给他钱就是多么冷血,自私似的,都选择性的遗忘了当初只有十三四岁的赵麒一人带着十岁的弟弟,六岁的妹单独过的那些日子。
也忘了农村的老人们基本上都是七老八十了,不能动了,才会让儿女们给养老,而赵中秋他才四十多岁不到五十岁,按说还只是个中年人,连个中老年都算不上。
赵麒也懒得跟这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废话,直接去找了赵满仓,当着赵家的长辈和村干部的面把赵中秋养老的事给定了下来。
等赵中秋六十岁后干不动话需要养老了,赵麒便随着村里当时的行情给他粮食和钱养老,至于张二红她又没养过三兄妹一天,也有自个的亲生儿子,那就由自个儿子养老。
写好字据好,双方又签字,按了手印。
赵麒心里明白这东西其实并不顶啥用,可没办法,村里人都信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