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二十五章
字数:7453 加入书签
永宁殿的殿门被咚咚地拍得山响。
——这力道, 肯定不是小黄门了。
柳珩连忙小跑着过去开门,发现来人原来是何太后。
他不由神色一凛, 顿时觉得右边脸颊又开始隐隐作痛了。这何太后不是甩了他一耳光之后, 就气冲冲地走了吗?怎么又跑来了?
柳珩往永宁殿外瞥了一眼,发现大将军何进果然也一起来了,正默默地站在外面的院子里。
何太后冷着一张脸走了进来,瞥了他一眼, 将一张写了字的缣帛拍在案上,“传国玉玺拿来,给我在圣旨上盖个玺印。”
柳珩面无表情地走了过去, 就着龙纹青铜油灯的光亮细细察看内容。
只见缣帛上写着这样几行大字,“董太皇太后原系藩妃, 不宜久居宫中。况先帝晏驾之后,更无滞留内宫之理。着其仍迁往原封地安置, 限令日下立即迁往河间。”
……
他自登基以来,才仅仅过了三天,也就是四月二十六日。
而历史上何太后发难的时间,本应是五月初六。
——这时间, 竟然比历史进程上的日期提前了不少!
看来他这只蝴蝶, 还是改变了不少东西。
比如利用垂帘听政的董太后贪财这一特征, 弄到尚书令和荆州牧这两个不低的官职。而且还坑了何进五千万钱,并且为了尚书令、态度强硬地顶撞了何太后。
想必这也让何太后有所不安吧。
但是, 这个玺印他绝对不能盖!
本来董太后、何太后、何进这三方势力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而这圣旨一旦颁布下去, 董太后的势力便会摧枯拉朽地垮台。
平衡会立即被打破。
再加上洛阳城内最大的世家袁氏又专出傻逼……该不会立即把董卓召进来吧?
柳珩实在不敢想象平衡被打破之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他这边还什么都没布置好呢!
“母后,为何如此之晚来永宁殿?”他看过圣旨的内容,抬头,不动声色地问道。
“还不是那老虔婆不识抬举?”何太后哼笑一声,“也敢垂帘听政,就凭她?”
“若所料不错,垂帘听政应是十常侍的主意。”柳珩看着她,冷冷道,“十常侍祸乱朝廷,母后何不首先除了十常侍?”
“此事与十常侍又有何关?辩儿能继承大位,还不是因为十常侍当初曾有恩于我?”
何太后怒道,“辩儿怎也糊涂了?当初先帝要为王美人而废我后位,若非十常侍在先帝那儿美言几句,我被废后,辩儿就不是嫡长子了!”
“就因为美言的那几句,就否认十常侍祸乱朝纲吗?”柳珩也冷笑道。
“都说了此事和十常侍无关!”何太后大怒,“那老虔婆每日垂帘听政,就是与我何家为敌!不把她弄下来,我怎么甘心!”
“哦?”柳珩看了看她,又瞥了一眼站在门口的何进。
“方才我在宫中设宴,请了那老虔婆过来,劝她少管朝廷之事。”
何太后气哼哼地说,“我好言相告,我与她皆是妇人,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日吕后因握有重权,干预朝政,其宗族一千余口皆被诛杀,遭灭门之祸。如今她应当身居内宫,颐养天年。朝中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这便是国家之大幸了。希望她能听进去。结果呢?那老虔婆颇不识抬举!还说要令骠骑将军董重取我兄妹之命!我以好言相劝,她却如此不通情理!”
“那么,母后是想杀了太皇太后吗?”柳珩抬起眸子,看着何太后定定地说。
“我怎敢杀她?那岂非不忠不孝。”何太后哼笑一声,“充其量也就是杀猪罢了。快把玉玺拿给我!”
“玉玺不在我永宁殿。”柳珩不动声色地后退了一步。
其实自从他把玉玺当做玄学道具带进芥子空间之后,就没想到要拿出来。它现在应该还好端端地放在文叔的书房里。
——自然也不可能在永宁殿内找到。
“辩儿拿出来吧。”何太后按捺住自己的脾气,好言道,“我都问过玺印郎官和小黄门了。他们都说玉玺被辩儿拿走了。”
“真不在永宁殿。”柳珩从案边站起身来,无所谓地摊手道,“君无戏言。”
总之,他是绝对不可能把传国玉玺拿给何太后的。
柳珩心里很清楚,今日若是拿出来了,就再也不可能要回来了。虽然董太后被赶出宫外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但这不是还不到时间么?
想到文叔刚才的布置,他还想多拖几日再说。
何太后强忍怒气瞪了他一眼,也不再多言。
她一挥手,从殿外呼呼啦啦地一下子进来了二十几个宫人。
“给我搜!”她大声命令道。
柳珩冷眼站在一旁,看着这些宫人把永宁殿彻底翻了个底朝天。
榻上的被子被拆开,枕头也被拆开。担心柜子里有夹层,柜子被一块块地砸成木屑,连青铜制的烛台都被拆了。几个大力气的宦官抬开了他睡觉用的榻,趴在地上,仔细地用指节一块一块地敲击着青石板的地砖。
不一会儿,整个永宁殿就犹如狂风过境一般。
“启禀太后,没有找到。”
最后,那宦官无可奈何地禀报。
没有找到玉玺,何太后终于暴怒了。
她一个箭步冲上前来,双手扯住柳珩的衣领吼道,“辩儿把玉玺藏哪儿去了!我知道就在这儿!小黄门说中午玉玺还在桌案上!快说啊,藏哪儿去了?!”
柳珩感到她那双手犹如钢铁钳子一般,紧紧地掐住了自己脖颈,顿时感觉呼吸困难。他使劲儿挣扎着,依旧挣不脱。
这十四岁单薄的少年身体,果然在力道上不如那杀猪的手劲。
他被何太后恶狠狠地掐了半晌,几乎快要窒息。
柳珩双手向上,紧握着何太后掐住他的手腕,绝望地感觉自己仿佛蚍蜉撼树。
他声嘶力竭地喊道,“这不是刚搜过么?什么都被砸了!哪儿还有藏东西的地方?我能把玉玺藏哪儿去?都说了不在永宁殿!”
“也就是说,藏在别的地方咯?”何太后审视着他的眼睛,判断他是否说谎,“辩儿还是拿出来吧!不要让我失望!”
“都说了不知道啊!”他被勒得生痛,大声吼了过去。
“你这个孽子!你还是我生的么?!”
何太后终于情绪失控了。她一把将少年推到地上,随手拿起案几上的镇纸,朝着他劈头盖脸地打过去。“快把玉玺交出来!”
“没有!”
柳珩用双臂护住头,连滚带爬地在青石地砖上狼狈地躲着,还是被状若疯魔的何太后砸得浑身痛。膝盖肯定是磨破皮了。
痛得眼泪就要飙出来,又生生给忍了回去。
他想到文叔之前所说的,大汉天子的尊严。无论怎样,也不能流泪!
周围的宦官宫女们皆沉默地站着,一言不发,状若木偶。
何进也是默默地站在门边看着,没有进来。
柳珩狠狠地咬着嘴唇,直到咬出了血。
他在心中默默地数着数,忍受着镇纸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身上。
这次没有荀令君在一旁护着他了,文叔也不在身边。
他只能自己默默承受着。
……
无论如何!
都不能交出传国玉玺!
何太后举着镇纸打了半天,自己也打累了。
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恶狠狠地痛骂,“我何家竟生出了你这么个孽子!”
“我不姓何!”
身形单薄的少年从地上艰难地爬了起来,倔强地挺直着脊背,终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姓、刘!!!”
这三个字,在空荡荡的永宁殿中一遍遍回响着,振聋发聩。
何太后定定地看着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儿子无比陌生。她曾经乖巧的辩儿,在当上皇帝之后,不知何时竟然变了。
任何人当上皇帝之后都会变的。看来,她的辩儿也不例外。
这皇位果然如同魔咒一般……
“辩儿有本事,就一直藏着玉玺罢。别让我给找到!” 何太后眼神复杂地看了他一眼,转身挥手,“回宫罢!”
一声令下之后,那涌进永宁殿的二十几个宫人如潮水一般,呼啦啦全地跟着走了。
大将军何进,自始至终都没有进来。
——当然不会让你找到!不然就白挨这一顿了。
柳珩盯着她的背影,努力地站直了身体,恨恨想到。
***
永宁殿内一片狼藉。
青石板的地面上,到处都是木屑和撕碎的布帛碎片。
连那张榻都裂了。
“……陛下,您不要紧吧?”负责永宁殿的小黄门战战兢兢地走了进来,连声音都是抖的。
“滚出去!” 柳珩忍着浑身的痛,暴怒地指着门口。
就是这厮把玉玺的事儿告知了何太后,他刚才挨打的时候,还一言不发地站在旁边看!
“是,是!”小黄门忙不迭地滚了出去,还顺手关上了殿门。
殿内终于恢复了一片宁静。
柳珩用手背抹了一把脸,摸到一手冰冷的濡湿。
他深深地吸气,再呼气,尽可能地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内心一片寒凉,那种彻骨的冷,如同至身于冰天雪地的雪原一般。
忽然有些头晕,他不由身形一晃……却意外地落入到一个温暖的怀抱里。
柳珩扭头一看,却对上了文叔那双沉静而幽深的黑眸。
鹩哥站在他肩上,小声道,“小珩珩,你看,我把文叔给叫过来啦!”
“……文叔。”柳珩终于忍不住,转身,死死抱住文叔,埋头嚎啕大哭起来。
心中的眼泪,怎么都流不尽。
他一个人的时候,尚且可以咬着牙强忍着。
但当如父亲一般的文叔出现之后,他却怎么都控制不住了,只想把心中所有的委屈都倾泻出来。
文叔沉默地揽着他,一下又一下地抚摸着他的头发,无声地安慰着。
半晌,他的呜咽声终于小了下去。
少年埋着头,带着浓浓的鼻音,极小声地说了一句,“文叔,抱抱我吧。”
顿时,那只按在头上的大手停了下来。
柳珩感到一双有力的双臂搂紧了自己,是那样的温暖,又那样的安心。
——那是一个父亲般的拥抱。仿佛是寒冷冬夜里,唯一的救赎。
文叔轻轻地抱着他,犹如抱着受尽委屈的小儿子。
半晌,他凑近少年的耳边,柔声说,“做得不错,玉玺确实不能给出去 。也不愧是我……”
文叔柔和的声音顿了一下,“姓刘,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