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巡视

字数:6007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第二天一早, 赵苏见到了钱娘子一家, 钱娘子挽着简单的发髻,不论面容还是衣着,俱是干净整洁。

    拜见公子时, 一度有些激动,但应答得体, 说话条理分明。果如水娘所言,是个利索干净的妇人。

    钱娘子的丈夫当了多年的庄头, 说起农事来,也头头是道。

    “是,今日就是个艳阳天, 过不了几日,土地就能解冻, 该烧草梗要烧起来,该翻地的也该翻起来。”

    “今日你们一家都随我出门,好好看看新村的工地,还有工坊。有些新制的农具,你需先上手,以后也好教人。”

    赵苏对他们夫妻很是满意, 都是他现在急需的人手。

    钱庄头还有两个儿子,长子出生在秋天, 名曰钱麦收, 次子出生在春天, 名曰钱春发。

    两个年轻人都已经二十多岁, 不仅成了家,还都有了孩子,而钱娘子听说跟水娘的年纪相仿,还不到四十岁。

    赵苏心想,难怪水娘私下念叨了几回,说他一把年纪还没娶亲,娘娘在地下不知会有多担心。当时他还反驳来着,十七岁叫什么一把年纪。后世三十七岁没结婚,都敢自称还年轻,没玩够呢。

    现在想想,三十七岁可以当祖母的朝代,十七岁的确已经算得上大龄青年。

    随口问了一句,又有惊喜。

    钱麦收会饲养大牲口,以前在庄子里,牛马猪这些都是归他照顾的。

    而钱春发从小送出去当学徒,识字算帐到了十六七岁就开始当上帐房先生,庄子里的帐都是他做的。

    赵苏大手一挥,带上他们,一起去新村巡视。蒙殊在屋里写名单写的烦了,听说外出,也跟着要去。公子白则是跟谁都没打招呼,直接就抱住赵苏的大腿不松手。

    钱娘子上前抱住公子白,“公子跟我们一起坐牛车,好不好。”

    大概是钱娘子的气场和水娘太过相像,公子白身子一僵,还没想好怎么反对,已经被钱娘子抱上了牛车。

    一行人一路慢慢吞吞指点着一千五百亩的地界,一边听着公子说自己的计划。

    走到一半,韩阳大概是接到了信,骑马迎了出来。

    半路上,赵苏都能看到工坊街上的砖窑,水泥坊和炼铁坊冒出来的青烟,出声问道:“不是说让把这三家工坊挪到山脚下的吗?怎么没动。”

    韩阳赶紧答道:“怎敢不遵公子的要求,只是这三家工坊的工量极大,断一天都有可能影响到住宅的工期,农具坊也会没活可干。所以堂兄让他们先不停工,而同时在山脚下修建公子所说的工厂。”

    “目前三家工厂刚刚完工,今天已经有一部分工人搬进去试火,若是没有问题,这两天便会搬迁到山脚下。”

    赵苏这才点头,“住宅区的工期进度如何?”

    韩阳也是在这里呆了很久,才慢慢适应公子不时冒出来的新词。不过别说,这些新词,咋一听别扭,但听长了,还挺有韵味。

    “按公子分划的三个阶段,已经进入到第三阶段,浇上屋顶,平整地面,便可交付。”

    “公子先去哪一家巡视,家家都盼着公子去呢。能被公子第一个巡视的,事后能让掌事得意许久。”韩阳学着堂兄平时回话的模样,仔细应答的同时,也观察着公子的表情是否满意。

    赵苏再次大笑,“这回先去皂坊。”

    韩阳愣了一下,皂坊根本没有开张,不过他看了一眼公子身后不远处的牛车,赶紧道:“是,钥匙就在我身上,天天派人打扫的,随时可以进人。”

    皂坊很大,而且前头的铺子和后头的工坊直接用一道月亮门隔开,门一关,便是两个世界。前头铺子里进了多少人,也走不到后头的工坊里。

    赵苏等韩阳开了门,叫钱家人一起进来看。

    “铺子要隔断一下,留一部分摆放成品,剩下的隔成雅间,来了大客户直接进雅间谈生意即可。”赵苏一吩咐,韩阳就赶紧唱喏,表示一会儿就派人来改。

    推开月亮门,后头的工坊才是皂坊的灵魂,“你先看看,等人到了,你自己规划清楚,要怎么安排。最要紧的是,都是女子,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顾忌,周围又都是工人,你自己注意看看怎么让你的人感觉到安全,放下不必要的担心,专心工作。”

    “住的地方公子准备如何安排。”钱娘开口问道。

    “住宅区修好之后,会划一个回字楼给你们,只住女工。”赵苏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钱娘子松了口气,“那便简单了,专门抽出人来管理,上工的时候关闭月亮门和后门。下工的时候,打开后门,直接进回字楼。”

    赵苏想了想,这不是跟坐牢一样了吗?

    “公子是严禁他们与旁人接触吗?”钱娘子目光闪了一下,她初到公子跟前听用,还在摸索公子的性情,故而有什么话,也不敢说的太明白。

    “他们要是愿意嫁人,最好不过,但必须自愿,不许任何人强迫。”

    赵苏倒是明白了钱娘子的意思,心想我看上去难道象个荒淫无度的暴君。

    他是宁愿这些女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人嫁出去,一旦嫁人,便更加安稳,生下的孩子以后也是劳动力,增加人口的好事,他怎么会不愿意。

    钱娘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福身一礼,“妾身初来乍到,公子原谅则个。”

    没想到,竟是个挺爽快的人,有错立刻就认。

    赵苏也笑了,“无需放在心上,有话可以直接问,不用怕得罪人。”

    等从皂坊出来,无视其他工坊翘首以盼的目光,带着一行人去了农具坊。

    钱庄头对公子口中的新式农具,并没抱多大期望。多少代的春耕秋播,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农具是那么好发明的吗?有些东西看着好,用起来还不一定是怎么回事呢。

    看着眼前几乎挂满了一面墙的农具,哪怕钱庄头并不看好这些农具的作用,也被震撼了。

    赵苏兴致很高的吩咐人取来曲辕犁,把牛车上的牛换下来,“难得来个老把式,亲自试试,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合用的地方,改还来得及。”

    钱庄头没奈何的将牛赶到田里,套上曲辕犁。他不是没见过犁头,但是没见过这么复杂的犁头,心里嘀咕着,扶住犁头。

    他已经想好了,一会儿要是不好使,就说土地还未解冻,犁不动是应该的,过几日便好了。等真正春耕的时候,他用不用公子也不可能知道。新生事物有什么好,还是自己用惯了的老东西才好使。

    刚刚想好敷衍之词,还觉得自己是在维护公子的面子。结果自己手下一空,低头一看,老牛已经闷着头往前走,后头跟着没人扶,而显得有些歪斜的犁头。

    钱庄头赶紧跑了几步,扶住犁头,看着脚底下哗哗翻出来的土地。忍不住蹲下去,用手去试深度。

    “太厉害了,爹,我来吧。”钱麦收看到象浪花一样哗哗往两边滚动的浮土,手痒的厉害。

    就连钱春发也忍不住跟着下去扶了一段犁头,农家长大的孩子,不管平时忙活什么,农忙的时候都得下地抢天时。

    “公子,这是宝贝啊。”钱麦收第一个跑过来,想要再试试其他的农具。

    不管试用哪一种,都是一声接一声的欢呼。

    “公子,有了这些宝贝,人力可大大减少。”钱庄头一时心服口服,同时发现,按原来的计划,减少一半人手,都足够了。

    “不用,人手多多益善,宁多不少。”赵苏直接反对,开什么玩笑,他整天想的都是增加人口,现在跟他说减少,想都别想。

    钱庄头没想到公子的反应这么大,有些委屈道:“少一半人口,可以省下不少的口粮。”

    赵苏知道有这样的想法怪不了钱庄头,这个世界上的人,大抵都是这么想的。

    “我不需要节省口粮,人口多多益善。”好在别人怎么想都没关系,这个世界对他友好的地方在于,身份让他拥有了一定程度为所欲为的权利。

    他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别人理解,他的决定就是最终的决定。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蒙殊,此时才有点了解扶苏平时在做些什么。

    “你连这些都懂啊。”

    耕田什么的,对于蒙殊来说,陌生的像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至于农具,他一样都不认得。

    “除非你打算一辈子呆在咸阳城当个纨绔,不然你也得懂。如今的晋升之途,要么从军,你的两个堂兄已经在九郡驻守。要么入仕处理政事,你的三个哥哥都在下头郡县,哪一个不是从县令一级往上做。春耕秋收,徭役水利,工坊制造,商人买卖,天灾人祸,一样处置不当就有可能酿成大祸。若是事事不通,不是治下百姓倒霉被你祸害,就是你被人家糊弄当成猴耍。你说说看,你需不需要懂。”

    赵苏其实也不知道,秦朝时候的县令到底是如何当官的,他只能按自己的想像张口就给蒙殊来了一通学前教育。

    蒙殊目瞪口呆半天,竟然一点没有怀疑,反而还在埋怨自己的三个哥哥,“都没人提醒我一声,到时候真要我去上任,什么都不懂,可怎么办啊。”

    韩阳在旁边憋着笑,公子的这位大舅哥,可真是好骗。真到那个时候,蒙家自然有无数可用的旁支族人,供他挑选带着一起上任。还有蒙大人,也自会提点他该注意的事情。他的三个哥哥,肯定也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谁敢打扰公子忽悠自己的大舅哥,只能保持微笑。

    “这些农具,你们家可以派人来学。做好了给你三个哥哥送一套实物加一个会制作的匠人,等你上任的时候,他们要不给你派几个得用的人手,怎么说得过去。有了人手,加上在新村学习的内容,你就是上天边去当县令,也不用怕。”

    蒙殊眼睛一亮,“真的啊,你真的肯让人来学。”

    “肯,怎么不肯。”不光让蒙府派人来学,他马上就要将农具摆进咸阳城的奇物坊,还要给秦王送去一套。

    民间和官府一同发力,最好让这些农具普及到秦国的每一寸领土上。

    事不宜迟,蒙殊拟定好了关于肥皂和甘油的邀请名单,亲自回咸阳城发出请柬。又带着家中的匠人,赶回新村,学习制作农具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