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没有外资也要干(8)
字数:2322 加入书签
难就难在共产国际并没有明令禁止暴动,只是提出停止暴动的条件。按照字面的解释,在“暴动毫无胜利希望”的情况下“则不如不进行暴动”,可谁又敢说“暴动毫无胜利希望”?当初“四一二”事变的时候,上海工人纠察队与蒋介石的军队发生对峙,共产国际给中央的电令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指示上海工人纠察队于必要时,可将枪支藏起,保全实力以图再举。结果没有武装抵抗,陈独秀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
暴动究竟有没有胜利的希望,由谁来判断,又是根据什么判断呢?南浔路暴动已经如箭在弦,周恩来、李立三等大批中央领导已经到达指挥位置,此时若停止暴动,不仅对贺龙是个极大的打击,而且在张发奎军中的力量也必将在随后的清党中损失殆尽,这可是所剩不多的本钱。
年轻的领袖们左右为难。看来只有把加伦的意见和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直接通知前线的周恩来等人,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好了。
可是,派谁去九江和南昌传达最新指示呢?
大家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张国焘。
4
张国焘是中央五人常委之一。他不仅资格老,而且能言善辩,组织能力强,这是公认的。再者说张国焘老家在江西,熟悉本地情况,不派他去,又是谁去合适呢?
张国焘早已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但他十分不情愿去充当这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于是抢先发言,推荐江西省委负责人王一飞前去,并夸赞王一飞定@ 能完成这项使命,而张国焘自己则找了一个理由:不久之后中央即将召开扩大会议(即筹划中的“八七会议”),自己最好还是不离开中央。
在座的十有都能听出来张国焘是推托之词,因为王一飞此时并不在武汉。罗明纳兹对张国焘的推三阻四明显表示出不悦,他反问道:“今晚就必须动身起程前往九江和南昌,现在到哪里去找到一飞同志呢?”
罗明纳兹语气严厉,带着责难,就连樊克等人都不敢表示意见了。
瞿秋白和罗迈也对张国焘说:“还是你去一趟吧!你的责任不单是送信,还要去看看情形,参与决定呢!”
难就难在共产国际并没有明令禁止暴动,只是提出停止暴动的条件。按照字面的解释,在“暴动毫无胜利希望”的情况下“则不如不进行暴动”,可谁又敢说“暴动毫无胜利希望”?当初“四一二”事变的时候,上海工人纠察队与蒋介石的军队发生对峙,共产国际给中央的电令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指示上海工人纠察队于必要时,可将枪支藏起,保全实力以图再举。结果没有武装抵抗,陈独秀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
暴动究竟有没有胜利的希望,由谁来判断,又是根据什么判断呢?南浔路暴动已经如箭在弦,周恩来、李立三等大批中央领导已经到达指挥位置,此时若停止暴动,不仅对贺龙是个极大的打击,而且在张发奎军中的力量也必将在随后的清党中损失殆尽,这可是所剩不多的本钱。
年轻的领袖们左右为难。看来只有把加伦的意见和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直接通知前线的周恩来等人,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好了。
可是,派谁去九江和南昌传达最新指示呢?
大家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张国焘。
4
张国焘是中央五人常委之一。他不仅资格老,而且能言善辩,组织能力强,这是公认的。再者说张国焘老家在江西,熟悉本地情况,不派他去,又是谁去合适呢?
张国焘早已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但他十分不情愿去充当这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于是抢先发言,推荐江西省委负责人王一飞前去,并夸赞王一飞定@ 能完成这项使命,而张国焘自己则找了一个理由:不久之后中央即将召开扩大会议(即筹划中的“八七会议”),自己最好还是不离开中央。
在座的十有都能听出来张国焘是推托之词,因为王一飞此时并不在武汉。罗明纳兹对张国焘的推三阻四明显表示出不悦,他反问道:“今晚就必须动身起程前往九江和南昌,现在到哪里去找到一飞同志呢?”
罗明纳兹语气严厉,带着责难,就连樊克等人都不敢表示意见了。
瞿秋白和罗迈也对张国焘说:“还是你去一趟吧!你的责任不单是送信,还要去看看情形,参与决定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