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没有外资也要干(2)
字数:2410 加入书签
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恽代英、聂荣臻等纷纷前往九江,筹划暴动。为了增加成功的把握,中央还决定增派一些暴动专家前往九江,其中包括一名苏联顾问,据说此人对城市暴动有着丰富经验。
九江南开陆道,途通五岭,北守长江,来商纳贾,史称七省通衢,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未来暴动所依仗的两支骨干力量——叶挺的第十一军和贺龙的暂编第二十军也将进驻九江地区。北伐结束之后,按照计划下一部是东征讨蒋,叶挺的第十一军集中在德安一线,贺龙的第二十军随后跟进,张发奎的二方面军总部设在九江,准备沿长江两岸向南京方向发动进攻。
在暴动时间的选择上,脾气火暴的李立三主张立即动手。他是五人常委中第一个到达九江的,部队中的骨干已经知道了暴动的消息,李立三担心迟则生变。
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明确反对马上暴动,理由是暴动准备工作仍未妥当,何时动手必须等中央的命令。前敌军委化名“钱第筠”(“前敌军”的谐音),是给前敌委员会打前站的,聂荣臻的顶头上司是前委书记周恩来,他还没有到达九江,暴动自然不能轻易发动。
听了聂荣臻的话,李立三便有些不悦,言谈之中指责聂荣臻是“奴隶主义”、“胆小鬼”。其他中央委员也附和李立三的意见,主张事急从权,不必非要等待中央的命令。
聂@ 荣臻对“胆小鬼”可以不在意,但“奴隶主义”这顶帽子却无论如何不肯戴的。他不能不表态:“临来的时候,恩来同志交代得清清楚楚,必须有中央的命令,否则不能自由行动。”
李立三马上抓到把柄,因为在九江有好几位中央委员,这些人观点与自己相近,于是要聂荣臻服从中央委员。谁知聂荣臻并不买账,他反问道:“都是中央委员,我听哪位中央委员的?中央委员也得听中央的!”
周恩来是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其他人毕竟不是专负其责。李立三虽然指挥过安源大罢工,但周恩来指挥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李立三还是要买周恩来的账。
看来只有周恩来才能决定暴动的时间了,大家都盼他早日到来。
2
聂荣臻说“必须有中央命令”,这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恽代英、聂荣臻等纷纷前往九江,筹划暴动。为了增加成功的把握,中央还决定增派一些暴动专家前往九江,其中包括一名苏联顾问,据说此人对城市暴动有着丰富经验。
九江南开陆道,途通五岭,北守长江,来商纳贾,史称七省通衢,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未来暴动所依仗的两支骨干力量——叶挺的第十一军和贺龙的暂编第二十军也将进驻九江地区。北伐结束之后,按照计划下一部是东征讨蒋,叶挺的第十一军集中在德安一线,贺龙的第二十军随后跟进,张发奎的二方面军总部设在九江,准备沿长江两岸向南京方向发动进攻。
在暴动时间的选择上,脾气火暴的李立三主张立即动手。他是五人常委中第一个到达九江的,部队中的骨干已经知道了暴动的消息,李立三担心迟则生变。
前敌军委书记聂荣臻明确反对马上暴动,理由是暴动准备工作仍未妥当,何时动手必须等中央的命令。前敌军委化名“钱第筠”(“前敌军”的谐音),是给前敌委员会打前站的,聂荣臻的顶头上司是前委书记周恩来,他还没有到达九江,暴动自然不能轻易发动。
听了聂荣臻的话,李立三便有些不悦,言谈之中指责聂荣臻是“奴隶主义”、“胆小鬼”。其他中央委员也附和李立三的意见,主张事急从权,不必非要等待中央的命令。
聂@ 荣臻对“胆小鬼”可以不在意,但“奴隶主义”这顶帽子却无论如何不肯戴的。他不能不表态:“临来的时候,恩来同志交代得清清楚楚,必须有中央的命令,否则不能自由行动。”
李立三马上抓到把柄,因为在九江有好几位中央委员,这些人观点与自己相近,于是要聂荣臻服从中央委员。谁知聂荣臻并不买账,他反问道:“都是中央委员,我听哪位中央委员的?中央委员也得听中央的!”
周恩来是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其他人毕竟不是专负其责。李立三虽然指挥过安源大罢工,但周恩来指挥过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李立三还是要买周恩来的账。
看来只有周恩来才能决定暴动的时间了,大家都盼他早日到来。
2
聂荣臻说“必须有中央命令”,这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