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遗失的美好”(3)

字数:911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英国现代历史学先驱伯林布鲁克认为,当纸质史书与亲历的口述史发生冲突时,口述史有着可信任的优先权。

    因此,上述这段史料我们无疑是不能忽视的,该文的撰文者万鸿年,当时是大众书店的编辑,后来担任过农工党北京市宣武区工委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文中所提到的季方后来担任了大陆的政协副主席,是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孙炳文与任锐的女儿则是话剧表演艺术家金山的妻子、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而杨允鸿却是国民政府的政治犯,有过被当局拘押的经历,属于当时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需要说明的是,万鸿年所提到的另一位主编

    “丁丁”并非名为

    “丁夜莺”。因此,笔者在这里对于他的生平不再赘述。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们学术界所关注的却是

    “第三个张资平”——即1937年参加

    “兴亚建国会”并担任中日文化协会出版组主任的

    “变节者”张资平。而他变节投敌则是好友郁达夫在1940年4月19日《星洲日报晨星》上揭发的,郁达夫在文章中训斥其为

    “丧尽天良的行为”,继而领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又对其点名批判,使得张资平文化汉奸之名扬名海内外,成为众矢之的。

    以至于抗战结束后,胡适、陈立夫均拒绝为其说情,他险些身陷囹圄,几乎成为流落上海滩的流浪汉,但是1949年之后没多久,他旋即因

    “汉奸罪”被投入监狱,最后死于狱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