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应梦求贤

字数:3740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刘备回到住处,回想起今天遭遇,甚是惊奇。问子龙看法,子龙道:“黄巾乱国,妖道之言不可信。”

    刘备捋着胡子道:“黄巾乱国?乱国者非张角等辈,何进、董卓郭汜、李傕,那个不是乱国之贼?”在刘备心里,曹操虽是窃国之贼,但曹操有功与天下,虽不利社稷,却是平乱救民之英雄。

    “主公既然信之,何不往卧龙岗一探究竟。”

    “我意如此……”

    两人正商量,却有人来报,说:刘表病危!

    刘备赶紧去见刘表,只见刘表躺在榻上,双目紧闭。听人报刘备来访,这才把眼睛睁了一条缝,让人扶着坐起来。

    刘表道:“咳,我已如风中残烛,没几日活头。可怜我儿还小,难当大任,该如何?”

    刘备道:“兄多虑了!您身体强健,怎能说这般丧气的话。弟观兄神色,应是劳累所致,细心调养才是。”

    “你呀!就会说话安慰我,我的身子骨我还不清楚。”刘表让人拿来一个盒子,里面竟然是荆州牧的大印。

    刘表道:“皇上仁德之名远播,天下贤士敬仰。这荆州交于贤弟之手我自当放心。”

    刘备赶紧跪地道:“兄如此抬举备,备惶恐。刘备在此立誓,不论将来谁接了这荆州大印,备都尽心尽力扶持,不付兄之所望。”

    刘表听后甚是安慰。

    二人出了刘表府,回到住处,赵云问刘备:“主公,刘表欲让荆州于主公,主公为何推让。”

    刘备开门看了几眼,又关上,才道:“刘表为人少谋多疑,耳根子又软,他的话怎么能信?

    他叹自己儿子年幼,大公子刘琦在江夏独掌一面,人人敬仰,何来年幼?这分明是他有废长立幼之心。

    而我素来与大公子交好,他这是在试探我的态度。

    你速速派几个可信去江夏,我有封信要交于大公子。”

    赵云应道:“喏!”心中却纳闷:送一封书信何须几个人?

    赵云找来十个可靠之人,刘备拿出三份书信,将人分成三组道:“你们分三路去往江夏,将此信交于公子。若到了江夏还遇不见公子,就立刻将信毁掉。急着,书信只可交于公子!”

    刘备吩咐完这些,天色已晚,那些送信的连夜乔装出城,分三路往江夏而去。

    这边,刘备行在山中,忽遇到一条大白蛇,蛇眼如两个红灯笼,甚是下人。

    刘备后退几步,跌倒在地,那蛇突然开口道:“白年之仇,今日得报!”

    忽张开血盆大口,欲吞掉刘备,刘备连滚带爬却逃不掉。危机之时,一条金龙自东北而来,与大蛇厮缠,一龙一蛇从山上斗到水里,从水里斗到天上,在从天上跌落在地上……

    刘备从梦中惊醒,再无睡意。又是东北方向,那道士去的也是东北方,莫非东北方有真有大贤。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刘备带着赵云往东北方寻去,在南阳的一个小山村遇到一位老丈。

    老丈手握龙头拐杖,鹤发童颜,很有仙风道骨。一边走一边唱歌,歌词朗朗上口,意蕴深厚。

    刘备上前拱手道:“仙人何往?”

    老丈回礼道:“在此得遇皇叔真是老汉的福气,若不嫌弃小屋简陋,请进屋一叙。”

    刘备沿着老丈指的方向,看到一茅屋,“不胜荣幸!”这老汉何以知他是皇叔,会不会又是昨天那个疯疯癫癫之人。

    三人行至老汉家中,这破烂的茅屋内面另有乾坤。老汉拿出茶点来招待刘备,刘备却手持书简放不下。这书中记载的都是救世之道,他一定能学到平定天下之法。

    老汉笑道:“高祖武得天下,不是看这些书简,是他会用张良韩信等人。皇叔是高祖嫡亲血脉,心怀天下,更要知王者之道。”

    赵云心想,这老汉为何如此放肆!

    刘备却一点不介意,问道:“昨日梦中忽然惊醒,心神不宁,敢问老先生可会解梦?”

    刘备觉得自己刚才确实失礼,人家把自己邀请进来,自己却只顾看书。

    老汉道:“略知一二,皇叔说来听听。”

    刘备将昨夜之梦细细说来,老汉略微沉思道:“那白蛇与金龙谁胜出?”

    “几番厮打,比不出个高低,不知谁胜谁败?”

    “唉——”老汉叹气道,“当年高祖斩杀白蛇得天下,恐怕那畜生不忘旧恨,特来寻高祖后人报仇,才搅得天下腥风血雨。

    那条金龙应该是皇叔命中的贵人,皇叔应梦寻贤,日后必有大作为。”

    刘备又问“卧龙岗”一事,老汉笑道:“皇叔也知卧龙岗!卧龙岗上住着一位卧龙先生,皇叔若是能得此人,必能助皇叔成就大业。只是此人隐居世外,从不愿插手凡尘之事,寻他还不如寻凤雏。”

    “凤雏老仙人也知晓?望先生细细告知。”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卧龙隐于乱世,不愿出山。凤雏则不同,他游历四方,寻救世之道,先在何处,老朽也是不知。”

    一番话后,刘备、赵云起身告辞。刘备几次邀请老者出山相助,老者只说年岁大了,帮不了什么忙,让他去寻济世的大贤。命运才能改写,否则肯能就没有机会喽。

    刘备决定先访卧龙岗,有老丈之路,很快找到了孔明的居所。孔明算出刘备来意,怪那老丈多事,这天下兴亡与他何干?这样自在逍遥的过日子不好吗?再说,何人规定有济世只能就得为君王鞍前马后,呕心沥血?

    刘备寻贤不遇,并不死心,过了几日又来。诸葛亮还是避而不见。

    赵云道:“上次说你家先生去采药,要几日后回来。今日又说你家先生出游,不知归期。我主诚心来访,你家主人何以推三阻四。”

    刘备拦住赵云,“你为难他一个小孩子干嘛?我等改日再来,劳烦小哥告诉你家主人。”

    刘备走后,童子告知自家主人,孔明郁闷的灌下一杯酒,黄月英见了问道:“夫君若是想要出山,不如就随了这刘皇叔。”

    孔明却道:“夫人不知,为夫的好日子到头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