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枫南小镇
字数:7042 加入书签
于是,两日之后,知秋便欢天喜地的跟着沈叶上了马车。
马车中,知秋左瞧右看的,脸上满是欢喜,完全不似来闲月山庄时在车上的丧气样子,对面沈叶轻扇着折扇,不由得暗中观察她。
现在的她,衣着打扮不似在京城初见时的那般艳丽,相比之下,多了许多简单朴素的江湖儿女气,不过想起在汴梁时的她,言谈举止间总是过于礼貌,总让人觉得有些距离感,两人也常常无话可谈,现在离了汴梁城,与她接触的日子也多了些,渐渐地,她同他说的话也越来越多,想到这儿,沈叶不自觉的笑了笑。
或许现在的她,才更真实吧。
知秋打开窗子观望了半天,回过头时发现沈叶正笑着看她,于是便也冲着他笑了一笑,沈叶一愣,正在这时,马车突然颠簸起来,知秋手还搭在窗子上,一时没有坐稳,身体也随着马车狠狠的晃了一下。
怕是与这马车有仇,怎么每次坐马车都会摔?知秋心想,无奈的撇了撇嘴。
“小心些。”待知秋刚又坐稳,就听到对面沈叶冷声说道。
他这一句声音不小,语气中似是带着些责怪之意,知秋正欲回沈叶,可外面的易阳和陶陶比她早一步说道:“是,公子。”
原来他竟不是在同自己说话?
知秋看了眼沈叶,沈叶扇着扇子不可置否,知秋也就没再说话。
马车停在了“天香居”的门前,这天香居虽然不比汴梁的璞玉楼,但却是枫南镇上最出名的酒楼,这些年来,天香居做的有模有样,已在许多城镇开了不少分店,而天香居能有现在这般成就,都是因得了沈叶的助力。所以当闲月山庄的马车一到,门口眼尖的伙计看到便速速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便瞧见天香居的钱老板亲自出来相迎。
“沈公子,欢迎欢迎啊!”等沈叶和知秋一下车,钱老板满脸笑容的走过来向沈叶说道。
“钱老板,许久不见,天香居可是越来越好了?”沈叶有礼的回钱老板道。
“那是当然,沈公子放心,当年若不是公子,就没有现在的天香居,钱某绝不会辜负了公子的相助之恩,这天香居只会越办越好啊!”钱老板一边说一边向里面请沈叶道,“公子快里面请,都已经为公子安排好了。”
“多谢钱老板。”沈叶拱手笑着说道。
待沈叶和知秋走进了天香居的里间后,钱老板便急着招呼沈叶落座,但沈叶仍然站着,众人见他侧身对只顾着四下好奇的知秋说道:“洛姑娘坐。”
“哦,好。”知秋点点头,也没管那么多,便坐了下来。等到知秋坐下后,沈叶才不慌不忙的落座,易阳和陶陶分别站到了沈叶和知秋的身后。
那钱老板是何等眼色,他一下意识到了沈叶身边的这位姑娘定是不一般,于是开口问沈叶道:“沈公子,不知这位姑娘是?”
“这位姑娘是沈某的贵客。”沈叶向钱老板说道,“钱老板,我们还要再等一个人,您不用光顾着我们这里,先去忙吧。”
“是是,那公子自便,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他们。”钱老板点头笑着说道,嘱咐了几个伙计几句,便去外面招呼客人了。
沈叶看了眼心不在焉的知秋,心中合计了一番说道:“姑娘若是觉得无趣,便让陶陶跟着,出去转转吧。”等一会儿章迟过来,她在这儿也确实不太方便,皇家的事,她知道的越少越好。
沈叶的话正合知秋的意,知秋刚乐嘻嘻的站起身,却又听沈叶说道:“姑娘注意些安全,不可走的太远。”
“知道了,知道了。”知秋随意回了沈叶几句,带着陶陶一溜儿烟的便跑出了天香居。
知秋走后,沈叶想了想仍是觉得有些不放心,于是对易阳说道:“易阳,去调几个人暗中保护着洛姑娘。”
“是,公子。”
另一边,知秋刚一出天香居便拽着陶陶问道:“陶陶,你上次买栗粽的地方离得可远?”
“不远,姑娘,”陶陶说道,“要不陶陶带着您去?”
“嗯嗯。”知秋直点头,她垂涎那栗粽已久,今天终于有机会出来,怎能不亲自过去尝尝?
可是知秋并未注意到,除了沈叶派去暗中保护她的几个人,还有一双眼睛,正直直的盯着她。
“公子,章迟到了。”易阳刚说完,只见从身后走出一人,正是章迟。章迟一身风尘仆仆,见到沈叶便拱手说道:“章迟见过沈公子。”
“章迟远道而来,辛苦了。”沈叶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说道,“快坐,易阳看茶。”
章迟看样子是累坏了,一屁股坐了下来,连喝了好几杯茶,用袖子擦了擦嘴,说道:“公子可知,契丹犯乱,我家王爷领了皇上的令,前几日已到达边疆。”
“听说了。”沈叶开门见山说道,“王爷是想让在下做什么?”
“王爷想先问问公子,您是如何看待此事?”章迟想了想问道。
“皇上本就不喜王爷在朝中的势力,就连沈某与王爷有些交情,现在却还要这般小心见面,”沈叶扇着扇子说道,“要是按皇上心中所想,王爷现在怕已经是得了朝堂与江湖的两方势力之人,若是再得军中势力...”
听着沈叶的分析,章迟赞同的点头说道:“这也是章迟心中不解之处,圣上明知如此,为何还要让王爷前去?”
“王爷如何说?”沈叶问道。
“王爷只说了一句,此战只能胜,不能败。”章迟微微蹙眉说道。
“是,”沈叶心中了然,笑着说道,“看来王爷心中早有打算。”
章迟看上去一头雾水,易阳只好帮着他问道:“公子,王爷此话又是何意?”
“皇上这是给王爷下了一个难题啊,”沈叶看了看不解的易阳和章迟,缓缓解释道,“如今,皇上给了王爷兵权,让王爷去平乱,若是此番,王爷成功平了战乱,乃是大功一件,可若是失败,皇上便有了理由,定王爷的罪,轻者,把王爷在朝堂和江湖上的势力一举除掉,重者,危及到性命,也不是不可能。”
易阳和章迟恍然大悟,沈叶接着说道:“所以王爷此言,只能胜,不能败,便是此意。可是话又说回来,若是此战胜了,皇上无法定罪,反倒会让皇上不悦,对王爷也没有好处。”
“啊?”易阳担心道,“那,那这该如何是好?”
沈叶摇摇头,端起茶杯说道:“现下来看,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当务之急,是王爷能够顺利平乱,只有这样,百姓不用受苦,王爷也性命无忧。”
枫南镇上,知秋手里拿着两串冰糖葫芦,而一旁的陶陶手中拎着一大包栗粽,两人在街上走着,陶陶时不时的跟知秋说着这枫南镇上的民俗风情,还有一些闻名的小店,知秋听的不亦乐乎。
两人走着走着,忽然迎着面走过来了一个“大头娃娃”,那“大头娃娃”走路歪歪扭扭横冲直撞的,行走的过程中还碰掉了不少街边小摊上的东西,小摊的伙计将东西捡回,嘴里不耐烦的说着:“这谁啊!搞什么!”
这“大头娃娃”停到了知秋的面前,这时知秋才看见,这娃娃的手里拿了一堆绣品,只见这“大头娃娃”将绣品放在知秋眼前,意思是让她看一看,知秋便拿起来看了几眼,不明所以,随后,那娃娃就向知秋伸出手,知秋还是不大明白,在一边的陶陶好似明白了,小声对知秋说道:“姑娘,它莫不是在向您要钱?”
知秋看了眼这“大头娃娃”,心想,什么人卖个东西还不露面的?莫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于是故意开口道:“这绣品看着做工也不怎么样啊!”
“你胡说!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绣品了!”从“大头娃娃”的“大头”中传出了一个细微的声音,声音不大,但还是被知秋听到了。
知秋轻轻一笑,问道:“那这绣品怎么卖啊?”只见那“大头娃娃”在知秋面前竖起五个手指头。
“五两银子!你这是狮子大开口!”陶陶气愤的说道。
可知秋想了一想,点点头说道:“行,成交!”于是从身上掏出钱袋子,将它直接递给“大头娃娃”。
“姑娘!”陶陶想阻止,但知秋向她递了递眼色,示意她别担心。
那“大头娃娃”伸手来接,眼看那银子就要落到娃娃的手上,就在一刹那,知秋突然伸手握住那“大头娃娃”的胳膊,向下往地下拽去,同时还大声喊道:“小贼!光天化日之下就敢骗人钱财!看我不收拾你!”
知秋觉得自己没使多大力,但那“大头娃娃”却直接四仰八叉的摔到了地上,知秋茫然的看了看自己的手,心中惊叹,正在这时,陶陶突然叫起来,说道:“姑娘姑娘,你快看!”
知秋向地上的“大头娃娃”看去,只见从那大头里,钻出了一个小脑袋。
怎么竟还是个小孩子?!知秋看到连忙上前去扶,陶陶也过去帮忙。
“小弟弟,你没事吧?”知秋一边问着,一边检查看这孩子身上有没有伤到哪里。
“噗,姑娘你看,”陶陶指了指这孩子的脚说道,“我说刚才他怎么看着和咱们差不多高,原来是踩着高跷呢!”陶陶说完又故意笑着问那孩子说:“小弟弟,你小小年纪怎么学大人呢!你看,摔了吧!”
知秋也忍不住笑了一下,小男孩一撇嘴,满脸的不开心,知秋便赶紧说道:“好了好了,陶陶你别说了。”然后又笑着拍了拍小男孩身上的尘土,对他说道:“小弟弟,你没事就好,以后不能这样了,你看你自己一个人出来,身边也没个大人陪着,要是碰到了坏人可怎么办?”
“我也不想的,”那小男孩说着说着突然掉下了眼泪,“奶奶病着,要是这些绣品再卖不出去,就没有钱给奶奶看病,也没有钱买吃的给弟弟妹妹。”
“小弟弟,你是说你奶奶病了?”知秋问道,“那你爹你娘呢?”
“我没有爹娘。”小男孩哽咽的说道。
知秋与陶陶对视一眼,又问男孩道:“小弟弟,你叫什么名字?”
“我...我叫豆子。”
“好,豆子,”知秋将豆子扶起来站好说道,“你愿不愿意带姐姐去看看你奶奶?”
“好。”
豆子领着知秋和陶陶在镇上钻来钻去,终于走到了一个老宅子附近,豆子推开了一个斑驳的木门,直直跑进了屋子。
知秋走进门内,环顾四周,只见这院中破败不堪,仅有一口水井。院内满地的落叶,因着可能长时间的不清理,地上堆着的落叶有的已经腐烂,散发出难闻的味道。知秋走进屋内,发现屋中的陈设也十分简陋,知秋让陶陶将提前买好的糕点放到屋里的桌子上,又让她到附近去找个大夫来,之后便放轻脚步,走到里屋去。
“是谁啊?”知秋刚进来,就听到一个虚弱的苍老的声音响起。知秋连忙走近,看到豆子正端着一个小碗,给床上的人喂水。
“奶奶您好,我叫知秋,”知秋看着床上的老人,慢声说道:“今日在街上碰到豆子,听说您病的厉害,我就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豆子,”床上的老奶奶听完知秋的话,语气突然严肃起来,“你又不听奶奶的话,又跑到街上去了?!”
“奶奶,”豆子大哭着说道,“奶奶您生病了,家里没有钱,豆子想给您治病,只好拿一些绣品出去卖,这样您的病就会好,弟弟妹妹也不会饿了。”
在豆子说话的功夫,知秋又观察了一下这里屋,却在回身时吓了一跳,她刚才进来时没发现,这一转身,突然发现后面还有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面黄肌瘦的,一动不动的盯着她。
真真是可怜。知秋心想。
“姑娘,”陶陶走进屋内,“大夫来了。”知秋点点头移了移步子,大夫上前给老奶奶把起了脉。
趁着大夫给老奶奶瞧病,知秋把豆子叫过来,对他说道:“豆子,带着弟弟妹妹们,去到外面吃糕点。”豆子点点头,带着其他的两个孩子出去了。
“大夫,怎么样?”知秋问道。
“姑娘放心,老夫人无碍,”大夫把完脉,说道,“只是外感风寒,吃几服药便能痊愈。”
“劳烦大夫了,”知秋点头说道,“陶陶,去跟着大夫抓药。”
“是,姑娘。”陶陶说道。
“老身谢谢姑娘了。”陶陶和大夫走后,老奶奶欲起身,被知秋拦下,知秋坐到床边笑着说道:“奶奶莫要谢,这都是知秋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