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一章 电影博弈
字数:2985 加入书签
夜,洛杉矶。
距奥斯卡颁奖礼已经过去了24个小时,好莱坞又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势力洗牌。而在天使城的某间私人俱乐部门口,一个东方男子携着女伴上了一辆林肯车,另有位白人亲自给关上车门,然后对司机嘱咐几句,看着车子离开。
褚青两口子参加完奥斯卡,决定在美国盘桓数日,一是看看《超脱》的初剪版,二是接了很多邀请。今晚,便是出目的了:希望在批片交易上,达成一份长期合作。
什么叫批片?现在,国内进口片主要有三种类型:
1,每年20部的分账大片,其中又有细分,14部为美国片,6部为非美国片。而这14部中,基本由八大巨头把持,可以分到13的票房利润。
2,每年30部左右的批片,就是买断版权,拿到国内来放。价格低,往往跟批发一样,国外公司不参与分红。
3,今年初才公布的决定,部分3d和ix电影不占分账比例,以“特种片”身份进口。
相对于分账片,批片市场一向很烂。比如,一家民营公司买了部电影版权,先要送总局过审,再送中影,拿到放映许可证,档期还不能自己定,得中影安排。
这些影片质量参差不齐,关卡太多,买家保证不了利益,所以非常忽视。
但是去年,在国内拿下21亿票房的《敢死队》,就是一部货真价实的批片。50万美元的买断价,21亿的票房,让很多人都动了心思,似乎看到了捡漏方向。
果然,那哥们就以《敢死队》为例,以增加谈判成功的几率。
然后呢,褚青就呵呵了,老外真是不懂国情。
《敢死队》是特例啊,有杰特李在背后操盘呢!当然了,凭他自己还不够看,但别忘了,他跟马爸爸的关系众所周知,俩人在08年就签订了一份合作计划,又一起拜会王大师巴拉巴拉……啊,我什么都不知道!
可老外不明白啊,他以为赚钱就是赚钱了。,范小爷也很高兴,又随口道:“哈,美国佬也挺傻啊,上赶着给我们送钱。”
“呵,那帮人就是……”
他猛地一怔,下半截堵在嗓子眼里,媳妇儿这句话提醒了,谁特么也不傻,尤其是生意人。
“你先起来。”
他把媳妇儿抱过去,随手撕了张便签,一二三四点的列好,然后就盯着看。
这是褚青的思考习惯,把最基本的规则写下来,再从中找到蛛丝马迹。范小爷都习惯了,乖乖的去玩手机。
按照电影市场规律,当一条路子热了,通常是买家先动。他敢肯定,不出半年,国内那些公司就会疯炒批片,以前10万美元,以后可能会飙到100万。
但现在,是卖家主动联系,这就有点问题了。
他用笔尖点着纸面,低声自语:“20部分账,30部批片,特种片,特种片……部分3d,和ix,部分……啪!”
褚青把笔一摔,差点跳起来。
全世界的电影人都清楚,3d是未来的大趋势,这种东西竟然没有具体数据,而是模糊不清的“部分”。
官方不会在这件事上出纰漏,那只有一个解释:具体数据在后面!
话说,从1994年的首部分账片《亡命天涯》算,直到2000年为止,中国的引进片份额始终是10部。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电影市场被迫开放,由10部增加到20部。
这期间,两国一直在掰扯,好莱坞要入侵国内市场,官方坚决抵制。之前,国内市场疲软,好莱坞也没太在乎,现在就不同了,大蛋糕谁不想吃?
更何况,咱们还有致命伤,世贸的15年保护期快到了,届时你不开放也得开放。而决定局正在今年,经过多次谈判,双方将于明年初签订《中美电影谅解备忘录》。
其中明确:
在20部分账片的基础上,增加14部特种片(全部为美国片),好莱坞中小公司也将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发行机会。
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
增加中国民营公司发行进口片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份期限只有五年,也就是说到2017年,双方势必再次谈判。美国的目标不是“扩大配额”,而是“取消配额”。
想当年,台湾市场全面开放,院线皆被好莱坞占据,连拷贝数都没有限制。结果短短数年,湾湾电影彻底挂掉。
不过我们还是挺有纲的,取消配额绝对不可能,进一步放开却无法挽救。34部可能变成44部,或者更多,批片市场也更加火爆——甚至《钢铁侠3》这样的电影,都会以批片发行。
褚青预见不到,也确实不了解这段历史,但他凭借这么多年的经验和对好莱坞的熟悉,较为明确的有了个概念:好莱坞肯定有大动作,而且是上升到资本、政治层面的那种。
如此一琢磨,思路就理顺了。
顶峰、望远镜等公司的主动结交,必是为了将来铺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