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圳(3)

字数:3002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高雄凤山县至今仍水流有声的曹公圳与一个人有关,就是道光年间凤山知县曹谨。

    (曹谨图片18.曹謹繪像(鄭溫乾翻攝))曹谨是河南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他年逾五十之时,由福建闽县知县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任上,调台湾凤山县任知县。

    那年春天台湾大旱,饥民遍地,盗贼四起。

    “弭盗莫如足食,足食莫如兴水利”,这是曹谨到任巡察后得出的结论。

    按当时台湾知府熊一本在亲撰的《曹公圳记》中所述,曹谨为了开圳,

    “不辞老瘁,不惜厚资,历二载而如一日”,终于带领凤山百姓掘出44条、长130余千米的水渠,将高屏溪之水汩汩引进千家万户与万顷田野。

    水圳修成后,知府熊一本前往勘查,不免大悦,他提议索性将水圳取名为

    “曹公圳”。(9.1曹公圳土溝原貌(鄭溫乾攝)、9.3曹公圳作為山護城河的一段(鄭溫乾攝)、9.4曹公圳流入村落的一段(鄭溫乾攝)、9.6曹公圳紀念碑(鄭溫乾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凤山县又现旱情,那时曹谨虽已经调任淡水厅同知,不在凤山知县任上,却还是筹资又开掘了一渠,称为

    “曹公新圳”。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写道,曹公圳筑成,凤山

    “收谷倍旧,民乐厥业,家有盖藏,盗贼不生”。曹谨在台任职时间不短,前后共8年,从凤山知县到淡水厅同知,再到台湾候任知府,卸任后回归故里,死后葬入沁阳市南关村曹氏祖坟。

    (img_3975玉山之子-曹族(源自嘉義縣立文化中心《嘉義風華-嘉義縣老照片精選集》))曹谨在老家的知名度似乎并不太高,《河内县志》中对曹谨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有10个字:“曹谨,清嘉庆丁卯科解元。”但他在台湾凤山,却一直是家喻户晓的名人。

    “曹公路”、

    “曹公里”、

    “曹公祠”^56书库、

    “曹公树”、

    “曹公国小”,一座不大的城市,却密布了这么多

    “曹”字头的名字,让人在抬头低头间,思维蓦然间就会回到了100多年前。

    (18.日據時期曹公祠(鄭溫乾翻攝自高雄州要覽))曹公祠修建于咸丰十年(1861年),那时曹谨逝去已经12年了。

    祭拜曹谨的寺庙不仅凤山县这一处,另有一处在新竹县的城隍庙里。

    高雄凤山县至今仍水流有声的曹公圳与一个人有关,就是道光年间凤山知县曹谨。

    (曹谨图片18.曹謹繪像(鄭溫乾翻攝))曹谨是河南人,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他年逾五十之时,由福建闽县知县兼署福州府海防同知任上,调台湾凤山县任知县。

    那年春天台湾大旱,饥民遍地,盗贼四起。

    “弭盗莫如足食,足食莫如兴水利”,这是曹谨到任巡察后得出的结论。

    按当时台湾知府熊一本在亲撰的《曹公圳记》中所述,曹谨为了开圳,

    “不辞老瘁,不惜厚资,历二载而如一日”,终于带领凤山百姓掘出44条、长130余千米的水渠,将高屏溪之水汩汩引进千家万户与万顷田野。

    水圳修成后,知府熊一本前往勘查,不免大悦,他提议索性将水圳取名为

    “曹公圳”。(9.1曹公圳土溝原貌(鄭溫乾攝)、9.3曹公圳作為山護城河的一段(鄭溫乾攝)、9.4曹公圳流入村落的一段(鄭溫乾攝)、9.6曹公圳紀念碑(鄭溫乾攝))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凤山县又现旱情,那时曹谨虽已经调任淡水厅同知,不在凤山知县任上,却还是筹资又开掘了一渠,称为

    “曹公新圳”。连横在《台湾通史》中写道,曹公圳筑成,凤山

    “收谷倍旧,民乐厥业,家有盖藏,盗贼不生”。曹谨在台任职时间不短,前后共8年,从凤山知县到淡水厅同知,再到台湾候任知府,卸任后回归故里,死后葬入沁阳市南关村曹氏祖坟。

    (img_3975玉山之子-曹族(源自嘉義縣立文化中心《嘉義風華-嘉義縣老照片精選集》))曹谨在老家的知名度似乎并不太高,《河内县志》中对曹谨的记载非常简略,只有10个字:“曹谨,清嘉庆丁卯科解元。”但他在台湾凤山,却一直是家喻户晓的名人。

    “曹公路”、

    “曹公里”、

    “曹公祠”^56书库、

    “曹公树”、

    “曹公国小”,一座不大的城市,却密布了这么多

    “曹”字头的名字,让人在抬头低头间,思维蓦然间就会回到了100多年前。

    (18.日據時期曹公祠(鄭溫乾翻攝自高雄州要覽))曹公祠修建于咸丰十年(1861年),那时曹谨逝去已经12年了。

    祭拜曹谨的寺庙不仅凤山县这一处,另有一处在新竹县的城隍庙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