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平台(9)

字数:2456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据说澎湖大捷后,他也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派飞骑日夜兼程奔往北京报喜。

    不料紧赶慢赶,还是比施琅的信使迟了两日抵京。没他戏了,展阅来自前线的捷报,龙颜早为施琅大悦过了,慷慨把一个

    “靖海侯”晋封过去,而且还

    “世袭罔替”,让施琅拥有空前的极荣盛宠。而他姚圣启,却一无所获,获得的仅是庙堂江湖上明里暗里的种种议论。

    十一月三十日,即施琅回到大陆的第三天,姚启圣在福州总督府里逝去,终年59岁。

    大学士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说到姚启圣时,使用了这样的描述:“不数月,遂气忿疽发背而死。^56书库”22天后,施琅向康熙上呈了一个折子——《恭陈台湾弃留疏》。

    其观点其实与姚启圣的《为舆图既广请立洪远规模事》是相似的,只是施琅很有耐性,为了能将弃台的弊端与留台的益处说到康熙的心坎上,共用了1800多个字,甚至就日后如何管理台湾也有详尽建议。

    施琅的建议没有被康熙斥为

    “虚妄”,也没有

    “皆不准”。施琅去过台湾,以羸老之躯为台湾征战过,满朝文武大臣没有哪一位能够比他更了解这个岛屿。

    1684年四月十四日,在是弃是留争吵了8个月后,康熙皇帝终于下了决心,他接受施琅的观点,发布谕旨,将台湾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之中,设立一府三县,即台湾府与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闽台合治,这个建议也是施琅在《恭陈台湾弃留疏》这个折子中最初提出来的。

    (7.凤山郡役所图片)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后人题在福建泉州晋江施琅纪念馆里的一副对联。

    300多年过后,两人间的恩恩怨怨其实已被大多数人所遗忘,能够记住的,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为了将东南海面上的这座岛屿收归中华,这两个才情相当、胆略类似的男人,都曾经赴汤蹈火。

    据说澎湖大捷后,他也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派飞骑日夜兼程奔往北京报喜。

    不料紧赶慢赶,还是比施琅的信使迟了两日抵京。没他戏了,展阅来自前线的捷报,龙颜早为施琅大悦过了,慷慨把一个

    “靖海侯”晋封过去,而且还

    “世袭罔替”,让施琅拥有空前的极荣盛宠。而他姚圣启,却一无所获,获得的仅是庙堂江湖上明里暗里的种种议论。

    十一月三十日,即施琅回到大陆的第三天,姚启圣在福州总督府里逝去,终年59岁。

    大学士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说到姚启圣时,使用了这样的描述:“不数月,遂气忿疽发背而死。^56书库”22天后,施琅向康熙上呈了一个折子——《恭陈台湾弃留疏》。

    其观点其实与姚启圣的《为舆图既广请立洪远规模事》是相似的,只是施琅很有耐性,为了能将弃台的弊端与留台的益处说到康熙的心坎上,共用了1800多个字,甚至就日后如何管理台湾也有详尽建议。

    施琅的建议没有被康熙斥为

    “虚妄”,也没有

    “皆不准”。施琅去过台湾,以羸老之躯为台湾征战过,满朝文武大臣没有哪一位能够比他更了解这个岛屿。

    1684年四月十四日,在是弃是留争吵了8个月后,康熙皇帝终于下了决心,他接受施琅的观点,发布谕旨,将台湾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之中,设立一府三县,即台湾府与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隶属福建省管辖。

    闽台合治,这个建议也是施琅在《恭陈台湾弃留疏》这个折子中最初提出来的。

    (7.凤山郡役所图片)

    “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这是后人题在福建泉州晋江施琅纪念馆里的一副对联。

    300多年过后,两人间的恩恩怨怨其实已被大多数人所遗忘,能够记住的,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岁月里,为了将东南海面上的这座岛屿收归中华,这两个才情相当、胆略类似的男人,都曾经赴汤蹈火。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