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六 里应外合
字数:3827 加入书签
沈家卿家离都城不远。
家中只余下七十老母和年轻的媳妇。
我同小白赶到时那老人和媳妇正在吃饭,饭是很简单的玉米粥加上干干硬硬的饼。
看样子生活很是清贫。
我走上前,对着那年轻女子开口:“我们二人是兵部的。来查你相公的死因。”
那女子怔了一下,面色有点沉,“人都死了,查什么!我相公的死就是自己身体的事,跟别人无关!”
我轻笑,“你相公可能是被人谋杀的。即便如此,他的死因你也不想查出来?”
女子脸色又是一变,刚欲开口说些什么,却是又被一旁坐着的老太太打断,“若是如此,还恳请公子小姐彻查!”
小白看了我一眼,微微蹙着眉,微不可见地摇了摇头。
我眨眼示意收到,便佯装极其高兴地开口,“那便需要您二人的配合了。”
女子还是未曾开口,只是老人淡淡地应了一句,“一定。”
“小白,你勘探地形最好,快看一看,这里情况有没有什么不一样?”我忽然转头看了他一眼。
“好。”
小白点点头,便走出了大门。
我转头眉开眼笑地问老太太话,“首先,您儿子可曾有过交流甚频繁的人?”
老太太想了半天,终欲开口时却听到小白在外面叫了我一声。
“阿宁,快来。”
“好!”顿了顿,“奶奶您等一等啊。”
那老人点点头。
我起身走出大门,却见小白眼眸含笑地望着我,“别说话。”
我踩了两块石头爬上墙去向里头望——却意外看见了那媳妇与老人的眼神交流。
盛气凌人。
那女子的眼神带着说不尽的傲气,冷冷地盯着一旁的老人。似是告诫,又似是笃定。
小白拍拍我,示意我可以进去了。
我扶着他的肩膀跳下去,他及时用手稳住我的胳膊,那姿势似是把整个人圈进怀里去一般。
我忽地一怔。
有一个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只是它来的快去的也快,我却是没有捕捉到分毫。
整理好皱的衣服,我同小白对视了一眼,慢腾腾地向里面走去。
那老人抬头看我,却没了之前的明亮,反而黯淡了许多。
我若无其事地打量一下旁边站着的女子。
她依旧站在原地,面上却已经没了表情,却是隐隐有些不耐,挽了挽袖子,想到了什么,又放了下来。
“小姐。你方才问的那问题……老身也不太清楚。卿儿他同官场上的人来往,老身也不认识 。”
我眨眨眼,回头看了一眼后面缓缓走来的小白,复又转头看着她,“那您还记得清长相么?”
老人一怔,紧接着摇摇头,“记不得了。”
“他可曾在家说过什么话?”
“没有。”
我颇有些失落地点头,“那我们再去查。绝对要查出您儿子的死因。”
年轻女子没说话,脸上还是没有任何表情。
老人神色些许黯然地点头,“多谢姑娘。”
我同小白一前一后地走出沈家大门。
终于是没憋住,我转头看着小白一脸兴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啊!”
他轻轻笑了一下,转头看着我,“细节。”
“沈家卿去世已有一年。这一年间,本来两人的生活应是愈来愈差,因为那女子没有谋生的条件。可是,这房子虽然旧,却是有不久前修葺过的痕迹。衣服也是中上的锦绸。再有,我看见地上余落着几粒大米,还是很好的粳米。绝不便宜的粳米。而两人就算买来大米改善伙食,也一定不会买粳米。因为贵,数量不多。而吃的那些,不过是我们看到的假象。说明有人通知她们。”
我点点头,同时开口,“我是从她的表情看出来的。知道我们要查她相公的死因,却是一脸抵触和不耐。怎么可能?”看向小白,“况且,既然都那么清贫,那女子腕上竟还带了一个金镯。期间看她扭动了两次那金镯,想是带了不久,至今仍觉别扭罢。所以可以判定那镯子并非祖传。”
小白抿起嘴角笑,眼眸里隐隐约约跳动着点点星光。
好看的令人发指。
我颇有些不自在地别开眼,“原是里应外合。”
“对。”
语罢,小白闲闲地侧眸瞥我一眼,“明日将那女子引出去,或许就能问出来些什么。”
我点头,“说的是。”
——
第二日,小白同我在外面守了半天,终是等到王宁,即沈家卿的妻子,挎着一个篮子出了门。
为了防止她中途返回,小白特地装了翩翩公子的样子将王宁引了去。
我待他二人走远,才悄悄地从隐蔽处摸了出来,潜进了老人的小院。
整个过程与江洋大盗犯案无异。
那老人看见我,似是长长舒了一口气,呆了几时,复又蹙起眉头。
我陪着笑脸,轻声询问,“老人家,是真的……没有么?”
老人怔了怔,半晌,低着头喃喃起来。
我不开口,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最后,那老人抬眼看了看我,默默叹了一口气,“人死不能复生。你若真想缅怀他,我便将他生前临摹的一副字给你罢。”
说罢,转身进了屋。
不多时,竟真的拿出一副字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