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五十七章

字数:12002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爹, 奶叫吃饭了。”三蛋小胖手拿了一个白面馍馍啃着进来了。

    说话间, 一手抱着郭旭的大腿,小心翼翼的抬头看着一旁白面无须, 有些阴柔的男子。

    北方人高大,尤其是农村的汉子更是简单粗犷, 三蛋见惯了族里那些粗鲁的叔叔伯伯, 头一次见到李耀庭这样的有些好奇,同时也有些害怕。

    郭旭拍了拍三蛋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好哩,你先去和奶奶说, 爹马上就来。”

    “好哩,爹可得快点,奶今天弄了好吃的。”三蛋嗯呐道, 然后就迈着小腿, 小心的跨过一尺多的门槛就跑出去了。

    接着,郭旭抬头笑着问道:“两人远道而来, 看病的事先放在一边,要不现在家里吃顿便饭,就是不知道两位吃惯了山珍海味, 粗茶淡饭就不知道能不能入口哩。”

    “呵呵,郭大夫说得哪里话, 我也是伺候人的奴才命, 想当年家里穷的连麦麸都吃不上, 要不然怎么进了宫呢。”李耀庭尖着嗓子笑道。

    既然是来替主子请郭旭看病的, 李耀庭的身份自然忙不过的,虽说太监的名声不怎么好,哪有什么办法呢。

    好在李耀庭现在也熬出头而来,成了管事的大太监,虽然出了宫,没了帝制什么的,可是到底跟着逊帝后面的日子也不难过。

    郭旭听了笑了笑没有说话。

    中古自古太监就是贪财,陷害忠良,人人唾弃的奸宦,可是到底也是被那些坏透了的太监给连累了。

    不能一竿子打翻一圈人,也终有好的,例如三宝太监等等,虽然这样有能力的不多,可是巨大多也是平常之辈。

    尤其这个李耀庭中国最后一位太监,郭旭还是挺同情的,由于消息闭塞,不知道清朝灭亡的消息。

    受到家乡出宫养老的太监刺激,一直一位进了宫当了太监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不用再忍饥挨饿的,于是就在家割了净了身。

    也是命大,居然没有死,可是这时候传来清朝灭亡,以后在也不需要太监了,这真是天大的闹剧。

    几经周折,终于还是进了宫,给还居住在宫里的溥仪和一众太妃等人服务。

    后世人的思想,郭旭没有像别人一样,一听见是太监就拿着异样的眼神看他,也是可怜人,平等的对待是郭旭唯一能做到的。

    “郭大夫能留咱家这样的人吃饭,咱家那是打心里高兴,不过咱家还是不打扰了,郭大夫你先吃饭,至于其他的事情,下午在上门细谈,告辞。”从一进门,郭旭就拿着对待常人的态度招待李耀庭。

    李耀庭那是从心底高兴,可能平时也有不少人靠着皇帝过活的满族蛀虫对自己恭恭敬敬的,巴结的厉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他不知道呢。

    郭旭对于不温不火的态度十分让他受用,多少年了,他终于感觉自己还是个人了,而不是人们眼里的死太监,死奴才了。

    李耀庭带着一个随从走后,郭旭也赶紧进了厨房对面的饭厅。

    还没进门就闻见了浓浓的饭菜香味,郭旭进去一样,金华火腿的猪蹄子顿蘑菇汤,火腿片炒莴笋片,酱羊肉和这时令蔬菜十来盘。

    由于郭旭挺喜欢吃大米的,加上家里又有,所以主食一般都是准备米面两样。

    今天是一簸箕的白面馒头,一盆小米粥,还有一小锅白米饭,白米饭主要是郭旭吃。

    一来是郭旭喜欢吃,二来这玩意挺贵的,一斤大米可以抵好几斤精白面的哩,所以呢,郭婆子舍不得。

    “嗯呐,好香啊,弄了这么多好吃的,难怪三蛋都等不及了。”郭旭进来故意吸着鼻子打趣道。

    “才没有呢。”三蛋也知道害羞了,跪在靠背椅上趴着桌子上争辩道。

    可是眼睛盯着桌上的茶装都不转的样子,很明显口是心非,没看到口水都咽了几大口吗。

    “得了,多大人了,还跟着小孩似的,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了,不叫都不知道吃饭啦,别说三蛋了,连我都饿了。”田静曼白了一眼郭旭。

    得了,老婆大人发话,郭旭那里敢说什么呢。

    赶紧洗了手,落了座,当然不是主座了,郭婆子这个老泰山在,什么时候也轮不到郭旭。

    可即便如此,只要郭旭在家,一家人吃饭只要郭旭不开口动筷子,家里的几个小的,就连同三蛋和三妞也不敢偷偷吃。

    倒不是郭旭耍威风,学人家做封建大家长做派,而因为这是良好的家风,任何时候尊敬长辈,长幼有序的规矩还是要守得。

    就像小编家里的堂爷爷家,堂伯都当爷爷了,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 ,都会亲自给堂爷爷将饭盛好放在固定的位置。

    这是孝道,总比长辈还没上座,小辈就将饭菜抄的不像样子好。

    尤其还是现在这个社会,就算郭旭无所谓,别人家知道了家里孩子这么长幼不分,传出去对他们自己以后也不好,所以该有的规矩还是应该继承的,尤其是良好的家风教育。

    “吃饭吧。”

    郭旭发话了,大蛋几个也拿着碗筷起身问道:“奶吃饭,爹吃饭,娘吃饭。”

    郭婆子几个笑着点了点头,孩子们这才开始夹菜吃。皮归皮,宠归宠,该有的礼貌,规矩不能忘,这是郭婆子也是郭旭的教育经。

    不强求孩子成龙成凤,可是你也不能成为社会的毒瘤,当一个中庸也是可以的,毕竟多少个人才能出一个人才,而且,谁有规定你家孩子不能当一个普通人呢。

    郭旭先给老娘舀了一勺炖着软烂的猪蹄汤,然后又给田静曼舀了一勺。

    “饿了你不知道先吃点东西垫吧垫吧,来,补偿你一个大猪蹄子。”

    “嗯,别说,这火腿的咸猪蹄和新鲜猪蹄放在一起炖确实挺好吃的,不过照这样吃下去,等孩子生下来之后我肯定要胖的见不得人哩。”田静曼满意的啃着猪蹄,可是看到自己现在的身形却有些郁闷。

    “说什么胡话哩,你那里胖了,我看还瘦哩,等孩子一出生还要喂奶,没听说那奶水就娘身上的血啊,要是没有一个好身体你自己吃不消,孩子也养不好,来,多吃些,家里火腿还有几条,赶明个让大蛋爹再弄些回来。”郭婆子见田静曼爱吃,赶紧又给她舀了好几勺。

    “够了娘,你自己也吃,再这么吃下去,我肯定是要胖的走不动道的。”田静曼拿着碗小心避过郭婆子要接着给自己舀猪蹄的木汤勺。

    “老太太说的没错,您这一点也不胖,等孩子生下来立马就消瘦过来了,多吃些没关系,而且这东西吃多了对孩子和大人都好哩。”虎子娘张婶这时候也端了一盘菜进来笑道。

    放好菜,对着郭旭点头笑道:“东家,菜齐哩。”

    郭旭点了点头,“张婶你也别等了,也赶紧吃吧。”

    “不着急,你们吃完我再吃。”张婶一边伺候着几个孩子们,帮着给他们夹菜,尤其是三蛋人小胳膊短够不着的。

    自从虎子娘张婶被治好了之后,虎子留下来干长工,正好家里什么都卖了一干二净,郭旭这样的主家又好。

    所以张婶也留了下来干些杂事,郭旭想着也事,郭婆子年纪大了,田静曼大小姐,干家务到底差了些。

    于是就同意了,帮着洗洗涮涮,喂喂鸡鸭什么的,可是没有想到张婶干的十分好,尤其是灶上的手艺和规矩非常好。

    一问才知道,原来张婶以前就是在同村财主人家当了几十年的佣人,要不然她一个寡妇怎么拉扯大了这么的孩子,还都健康长大,娶了媳妇。

    可以说郭家的日子是一天天好起来,连人气也都旺盛起来了。

    去年还一个孤寡老婆子带着鳏夫儿子和四个拖油瓶,可转眼间就转了运。

    没过多久家里就进了人,还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没几个月有怀了崽子,马上又要添人口了。

    就连长工从老夏父子也增加了沉香,虎子,张婶三个,家里人口数越来越多了,郭婆子没少在外面炫耀说,人气一旺连带什么都旺。

    没看见家里的牛羊等牲口下崽都比一样人家多吗。

    “老夏虎子,你们吃菜呀,都这么久了还见外不成。”郭旭对着照旧捧着饭碗蹲在门口的老夏等人说道。

    “碗里多着哩,你吃你的,不用管我们。”老夏“呼呼”的吸着小米粥,啃着白面馒头说道。

    “咦,够哩够哩。”

    “进了咱家就是一家人,好东西没有,饭管饱哩,在吃食上可不能拘束,到时候饿的可是你们自己哩。”郭旭捧着菜盘子没给人划拉了一半。

    “夏天多吃些,正在长个哩。”

    “芳旭说的不错,都是乡里乡亲的,到了咱家就不要客气哩。”郭婆子也盘着腿点头道。

    “老太太,你和东家可是难得好人家,我们能到家里干活,可是我们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了,您放心,我们都当自己家里呢,亏不着自己。”张婶笑道。

    她这可不是恭维话,而是真真切切的发自肺腑之言,这些天她可是见识到了主家的态度,也难怪老夏那么卖力的干活哩,真心把所有的活计当做自己家的。

    “对了,刚才来的是谁呀,怎么说了这么大半天,听口音像是外人,不会又是找你出远门的吧?”田静曼突然看着郭旭问道。

    “天津来的,确实来找我看病的,你放心,我还没答应的,就算要出门也不了十来天就回了,肯定在你生产之前回来的。”郭旭自然知道田静曼担心什么。

    田静曼年纪小,又是第一次生产,难免有些害怕,同样郭旭也有些不放心,毕竟现在的医疗设备可是没法和后世相比的,女人生孩子的死亡率可是十分高的。

    所以郭旭早就说了要在家里陪着她生产。

    “哦。”听了郭旭这话,田静曼顿时就放心了。

    “天津怎么还打听到这了,什么人啊,去不去你可得好好说,可别得罪了人。”郭婆子嘱咐道。

    郭婆子说这话,不因为别的,而是她的思想觉悟还不高,一直把郭旭当大夫治病救人当做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没有拿着拯救病人于痛苦的神圣性质层面。

    所以呢,她的意思是,来人像是有钱人的富贵人家,出手这么大方,你要好好把握,去很好,不去也要说好,等忙过这阵子,过段时间抽空再去,可别放了这个大单。

    郭旭自然知道老娘爱钱的性子,笑道:“刚才是满清皇后身边的大总管,请我给他的男女主子瞧病哩。”

    听了这话,整个屋里的人都愣住了,不敢相信的看着郭旭,当然,三蛋几个还小,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自顾着吃喝哩。

    “啪”的一声,郭婆子拍着巴掌惊呼道:“哎呦,现在连皇帝老子都知道你了,狗子,这可真是天大的福气哩,赶紧的,这还有什么犹豫的哩,答应就是哩。”

    “是哩,凭着郭大夫的这医术,那什么御医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说不定还能能混个乌纱帽呢。”张婶也配合着郭婆子感叹道。

    “是这个理,咱们族里多少年没有出当官的了,你太爷,你爷,你爹哪一个不盼着家里有一个人出人头地的,现在好了,皇帝亲自请你瞧病,说不定真的得个一官半职的,巷子口又要竖起一块牌坊了,不行,我要给你祖宗上香,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说着,郭婆子就搞得是真的一样。

    见老娘这样,郭旭原来没有发现,现在看来老娘不止爱财,更是一个官迷哩。

    “行了老娘,现在都什么时候了,都民国了,早就没有皇帝哩,都跟咱一样,是普通老百姓哩。”郭旭制止道。

    “屁哩,那也比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强,没看见人家身边还有太监伺候哩,还不是和以前当皇帝一样的普。”郭婆子这点可却看得剔透。

    是哩,就算人家是已经退位的皇帝,那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不说别的,身边照样太监宫女成群的伺候,每天锦衣玉食,至于权力嘛 ,本来以前就没有,在那不都一样过他的皇帝日子。

    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至于其中的苦恼只有当事人才能知晓体会。

    “老娘,你就在这方面积极了,现在天天宣讲要革命民主,你这在带了退位皇室的乌纱帽是什么意思,□□吗,还是想要拥护封建□□搞复辟哩,还不得让人给你抓起来。”郭旭说道。

    是哩,没看见天天街上一大群学生学也不上,成天在拿着横幅小标语在介绍□□,喊着什么要民主的。

    郭婆子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也知道很众人作对是没有好下场的。

    可是对于家里几代人孜孜以求的乌纱帽还是有些舍不得,小心的问道:“真的?”

    郭旭郑重的点了点头。

    田静曼也劝道:“是哩娘,就算现在当个什么官,也都是虚职,还要整天伺候别人当奴才,谁还上赶着去呀,现在社会不一样了,以前的那一套不管用了。”

    “唉,我也是说说而已,既然这样我也懒得管了,这次他们来请你看病,这个你自己拿主意,当做普通的病人看待就行了,有空就去,没空就看你能不能推延一段时间或是请他们另请高明的。”郭婆子说道。

    “知道哩娘,你这想的和我一模一样,不愧是母子俩哩。”郭旭开玩笑道。

    一句话顿时惹乐了众人,尤其是因为遗憾而有些兴致不高的郭婆子。

    郭婆子笑骂道:“就会贫嘴,行了,吃饭吧。”

    ※※※

    吃完午饭没多久,郭旭刚准备睡午觉,李耀庭又带着小跟班过来了。

    上午来的时候,带了不少珍贵的药材补品的,都是一些有钱人常见的送礼礼品。

    下午来的时候,也没有空手来,只不过只有扁平细长的几个盒子,从数量上看,和上午相差可不是一点两点。

    可是,里面的东西却是让郭旭大开眼界,上午的那一大堆东西都抵不上这里的一个小珠子的。

    此刻郭旭手里正拿着一串一百零八子的东珠朝珠,此串东珠朝珠极其贵重,由其所用洁白无暇、浑圆硕大的东珠可见一斑,东珠是皇室专用制作朝服配饰的宝石中,最为珍贵之一种。

    而此朝珠所用更是东珠中的佳品,其尊贵珍罕程度可见一斑,朝珠的串制的格式及颗珠均有着严格规定,朝珠由108颗珠贯穿而成,每隔27颗珠间穿入一颗颜色、质料相异的大珠四颗,称为佛头。

    真是好宝贝呀,郭旭心里感叹道。

    见郭旭脸上的表情,李耀庭察言观色一辈子了,自然知道郭旭此时内心的想法了。

    赶紧趁热打铁,充当起了讲解员了,介绍道:“朝珠象征着四季,一百零八颗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24节气、72候,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记捻表示一月中的上、中、下三个旬期,总和为30天。”

    “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

    然后这郭旭手上的朝珠说道:“此串朝珠记捻、背云、坠角、腰珠、佛头佛塔都是用上好的红珊瑚和各色宝石制作而成,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难得是一百零八棵颗粒饱满的洁白无瑕的东珠。”

    “要知道这东珠可是只有皇帝,皇太后才能佩戴的,而这串正是雍正爷当年所带,见郭大夫喜欢古玩,今个我家主子就将这个送了过来,不知道郭大夫满不满意呢?”

    郭旭听了点了点头,这东珠他是知道的,这种野生的珍珠极其难得,加上清朝发源关外,对于东珠更是格外青睐。

    “不是说皇帝生前喜爱之物都跟着陪葬了吗,怎么这串雍正朝珠还在外面哩?”郭旭问道。

    对于这串朝珠的来历他是不怀疑的,因为东珠和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而且这东西还出自溥仪之手,怀疑谁也不能怀疑他,谁让这是他家的东西呢。

    “这个没错,可是哪一位主子爷喜爱的东西不是数以万计的,那里都陪葬哩。”李耀庭笑道。

    是这个理,谁为皇帝,用的无价之宝多的是,那里在乎这一串朝珠哩,再说,他又不是只有一串朝珠,稍不定溥仪这老小子手里还藏着不少历朝历代皇帝的朝珠哩。

    李耀庭接过郭旭上的朝珠,小心翼翼的镶嵌在扁平的紫檀雕花的朝珠盒里。

    看着郭旭直红眼,不说别的,就说这专门放朝珠的小叶紫檀盒子,用料和工艺方面就是好东西,真是奢侈,撇开眼不看。

    见郭旭这样,李耀庭嘴角有些微微上扬,不过很快就消失了,然后又拿出巴掌大的同样雕花的紫檀盒子。

    凑在郭旭面前打开,郭旭见了“咦”了一声。

    只见里面平躺着一方近两寸高的小白玉印章,此印章是用温润乳白的和阗白玉精琢而成。

    和阗白玉不难得,重要的是印面以篆体浅阳雕「太上皇帝」四字,玺顶则阳雕八挂中的干字,和与「隆」字同音的双螭龙纹,并以浅泥色入色渗以仿古玉之效,玺壁通体则阴刻「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

    不用李耀庭介绍,郭旭也知道这是乾隆退位后说用的印章,哦,不对,应该是玉玺才对。

    握在手里感觉极好,郭旭此刻也有种当太上皇的感觉。

    紧接着,李耀庭示意一旁的小跟班,打开了另外的几个小匣子。

    “知道郭大夫喜欢古玩,除了这两件御用之外,还有三幅宫廷密藏的古画,都是这两位爷都收藏鉴赏过得。”

    一招手,小跟班慢慢的展开了一幅,明代周之冕《百花图》,卷尾打满了印章,其中乾隆打的最多。

    郭旭过目之后,又说道:“还有两对翠绿翡翠手镯,是娘娘的喜爱之物,特意送给老妇人和夫人的,等瞧好之后,还有重谢。”

    话都说的这份上了,郭旭还能说什么了,今个这几件物件可是珍品中的珍品,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家里东西虽然不少,可是像这样的东西还真没几件。

    李耀庭是满怀欣喜的出门了,可是田静曼却不高兴了。

    看着桌上的东西板着脸说道:“这些东西就将你收买了,是钱财重要还是我和孩子重要?”

    “当然是你重要了,我这也是没办法,我不答应人家不走,天天上门烦,反正这次也要不了多长时间,我都把算好日子了,肯定在你生产之前回来。”见老婆生气了,郭旭一下子就将所有责任推到了李耀庭身上。

    说了半天,田静曼还是不乐意,这时郭旭对着一旁稀罕的老娘打着眼神。

    郭婆子也反应过来了,劝道:“曼啊,这事确实不能怪狗子,人家赖着不走,不答应怎么办哩,再说狗子上海药铺都歇业了,轻重他知道的,肯定在你生产前回来的。”

    “来,看看这镯子多好看哩,是娘娘戴的哩,看看我们曼儿这白嫩的手腕带着就是漂亮,比娘娘还漂亮。”郭婆子拿着翡翠手镯给田静曼戴上笑道。

    “噗”的一声田静曼笑了出来,“娘瞧你说的,你又没见过娘娘,再说我哪能跟她比哩。”

    “有什么不能比的,你不也说现在是民国了嘛,人人都一样,要我看谁也比不过你。”郭婆子一本正经的说道。

    郭旭在一旁看楞了,看来他还是不了解老娘,一天解锁一个技能,没成想睁眼说瞎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也这么在行。

    “狗子,虽说这次你出门瞧病也是迫不得已,可是也不能不惩罚你,这些东西都归我们娘俩每一件吧?”郭婆子扭头笑道。

    “没哩。”别说这些,都给都没有问题,谁让天大地大,都抵不过老娘媳妇大呢。

    听了这话,郭婆子立马就和田静曼将东西分了一干二净,手镯婆媳一人一对,三幅古画归了田静曼,东珠朝珠和上午送的一些古玩归了郭婆子。

    不过看着郭旭在一旁可怜样,田静曼就将分哪一方玉玺给了他,可不他高兴的哟。

    郭婆子拿着朝珠念叨说这是皇帝带的东西,可不敢大意,说要弄个东西宽表起来放在堂屋供奉着。

    果然等郭旭出门回来之后,就将堂屋多了一个木头做的上半身人形磨具,朝珠就挂在上面,外面罩着玻璃罩,这一摆就是几十年在,直到后来闹革命了才收起来。

    看着田静曼一扫清高样子,赶紧褪了手镯招呼沉香将东西放在箱子里锁好。

    郭旭打趣道:“怎么你现在也像老娘一样财迷了。”

    田静曼白了他一样,“要你管。”

    别的东西还好,可是这是宫里出来的东西,价值不是一般东西能比的,而且还在也要出生了,心态也多少改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