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四十九章
字数:6419 加入书签
杜月笙的杜公馆, 位于华格臬路。
杜月笙正坐在客厅喝着茶,手握折扇聚精会神地听《三国演义》, 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一声惊堂木,开讲!
“……
就在这时候, 听有人喊了一声:“三姓家奴!休得逞狂!你家三将军!在此!”
“咔~~~~!”什么东西狠狠砸到方天画戟上,就是吕布吧,要换别人这戟是非出手不可。赤兔兽往后退几步,“踏踏踏~~~”“吁~~~~”吕布手按鞍桥,停住画戟,举目一看,在他面前飞来了一将。此将生得镔铁塔一样, 头上戴的镔铁盔身穿皂罗袍, □□乌骓豹, 手持, 丈八矛。他生得豹头环眼,暴长钢髯。好威武啊······”
这个说书先生, 是杜月笙从北方重金请来的, 定期到杜公馆来专门给他说书。
别看杜月笙每天到点就准时听书, 比什么都准时, 你可别以为他就是单纯的喜欢, 娱乐打发时间。
要是那样你就大错特错了, 这也是杜月笙不同于黄金荣和张啸林之处, 也是为什么三人同样是流氓头子, 杜月笙形象却别他们要好很多。
穷的时候想要出人头地, 功成名就之后就像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有社会地位,这就是杜月笙的野心。
他不单纯的满足于流氓头子的身份,他要得到更多,首先他想到的是自己自幼失孤,流浪街头没有好好学习知识,现在身居高位没有一些知识怎么行。
所以听《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传》就成了杜月笙充电的渠道,通过这个他学习古人的智慧,尤其是权谋和为人处世的气度。
就像他总是教训手下兄弟,叫他们多读书明事理,“衣食足,应当礼义兴了,不能再让人家一看到就讨厌害怕。”这是杜月笙经常对身边人说的原话。
除了这个,还要每天听人读报纸,了解国家大事,要是连国内形势都不知道那还混什么,也正是热衷于急切的得到官方的认可。
而结交社会文人,尤其是名士,和做慈善捐款调解纠纷成了杜月笙提高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
这几年,杜月笙介入工运、调解纠纷,甚至是为赈灾募集善款,也确实做了不少好事,光他自己一个人捐款至少也有好几万大洋。
可惜杜月笙先天不足,又是帮会出身,他虽然努力做好事,但依旧臭名昭著,只贩卖鸦片一事就无法洗白。
顾嘉棠知道这个时候,杜月笙在书房听书,进了杜公馆不用通报就直接进去了。
看见顾嘉棠进来,杜月笙示意他不要说话,坐到一旁一起听贾先生所书。
杜月笙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听得十分享受,可是顾嘉棠确实着急的很,可是有没有办法,只得强忍着听完这一集了。
“啪啪啪。”
一集“三英战卢布”说完,杜月笙拍手叫好:“说的好,快给贾先生看赏。”
说书的贾先生也是上海滩评书大家,要不是杜月笙这样大的面子,一般还真难请他到家里单独说书的。
领了赏,贾先生不卑不亢的道了句:“谢谢杜先生赏,贾某先行告辞了。”
杜月笙笑着点了点头,伸手示意手下送送。
正是因为杜月笙这般的会做人,不管是谁都笑脸相迎,不会因为你的身份而有所歧视,相反还喜欢热心帮助处于困难中的人,因为他秉承锦上添花在好,也没有雪中送炭来的实在。
所以这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尤其是三教九流之辈,例如梨园行里的大家,别人请不到,甚至已经不唱的京剧大家,杜月笙一句话,就全都聚集上海为他唱堂会。
等说书先生走后,杜月笙这才转身问道:“怎么了这么急匆匆的,发什么什么大事了?”
“前些日子说的那个郭大夫有眉目了。”顾嘉棠回答道。
“真有说的那么高的医术,王亚樵的腿确实是他治好的。”杜月笙疑问道。
“恐怕比这还要神奇。”顾嘉棠说道,然后将小扇子打探的事情一字不落的仔细说了一遍。
听了顾嘉棠的话,杜月笙没有说话,要不是清楚自己这兄弟的性子,他也是不会相信这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人。
“月笙哥,你说这个郭大夫故意在小扇子他们面前显摆是什么意思,难道是给咱们下马威不成。”顾海棠问道。
杜月笙不喜欢别人叫他帮主什么的,而是喜欢别人叫他先生,杜先生,而亲近的长辈则叫他月笙,像顾嘉棠这样的兄弟则叫他月笙哥,在外面人面前也叫杜先生。
听了这个,杜月笙哈哈大笑,
说道:“看来这个郭大夫是个灵巧人。”
顾嘉棠不明白杜月笙这话是什么意思,这怎么跟灵巧人扯上关系了呢。
看到顾嘉棠的疑惑眼神,杜月笙解释道:“这个郭大夫既然是高人,你们那点小把戏肯定早就被识破了,而他在知道你们在试探下,还故意露出自己的底牌治病,那意图还不简单吗?”
顾嘉棠也是聪明人,只是刚才没有想到,现在经过这么一点,瞬间明白了里面的道道。
“这个郭大夫是想借小扇子几个,想要让我们知道他的本事,然后让我们为他在上海打开局面。”
“对了。”杜月笙笑道。
“相比这位郭大夫也应该清楚,斧头帮虽然现在看着厉害,其实也就是凭着一股狠劲,在人脉关系什么方面,那里有我们青帮来的有底蕴,你不也说了嘛,那个药铺开张这么多天还没生意呢,要是有我牵头,这个郭先生肯定马上就会名震整个上海滩的。”
“可是这个郭大夫和斧头帮关系亲密,药铺都是斧头帮出资的,我们要是帮他是不是有些不妥。”顾嘉棠觉的郭旭要是起来了,以他和斧头帮的关系,会对自己等人不利。
杜月笙摇了摇头,“我想这个郭大夫和斧头帮也就是大夫与病人的关系,只是第一次到上海受到他们照顾多一些,关系亲厚些,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立场应该是中立的。”
“再者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更何况是这样的奇人异士呢,行了,将周围的人都撤回来,这样的人你派再多的人监控也没有用,还有,你回去送一份厚礼和请帖过去,我明个在家里请他吃饭。”
知道杜月笙喜欢结交,尤其是厉害的人,所以顾嘉棠也知道改变不了,只能点头照办了。
不得不说,不愧是混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人,人情关系看的如此透彻,事情分析的这么精准,没见面就从这些信息中,看穿了郭旭的意图,真是厉害。
其实郭旭也就是这个想法,唯一有所出入的是,杜月笙低估了郭旭和斧头帮王亚樵的关系。
但是也没有什么关系,杜月笙多会做人啊,所以现在以后也没和王亚樵发生过明面的冲突,这就不会让郭旭夹在中间为难了。
※※※
“郭大夫请留步,明日杜先生的晚宴务必要参加。”顾嘉棠出了花园大门,拱手对郭旭客气道。
“那里话,杜先生好意请我,这么大的面子我怎么会不去呢,请转告,明日一定准时参加。”顾旭也是拱手答应道。
“告辞。”
“那就慢走不送了。”
等顾嘉棠出了院门过了拐角看不见了,郭旭这才转身回去了。
还没进门,就看见小福子一脸不乐意,郭旭知道小福子这是闹情绪了,虽然他没有加入斧头帮,可是在帮里带了这些年,早就把自己当做其中的一员了。
现在见对头青帮核心人物上门,心中自然有些不喜。
郭旭懒得理他,小屁孩一个,独自走向放在大红木长桌上的礼物去了。
长长的小锦盒装的古画五六幅,花瓶,景泰蓝香炉,翡翠鼻烟壶什么的,东西不少,都是好东西,尤其是景泰蓝瓷器还是清宫流传出来的珍藏。
看来传说中的杜老板果然如同传说中的那样,喜欢爱财却更爱散财呀。
“他来干嘛?”看到郭旭没有要解释的样子,小福子憋不住了,气鼓鼓的上前问道。
“小孩子管这些干嘛,快将这些东西搬到楼上书房里去。”郭旭懒得理他,敲了敲他的脑袋吩咐道。
不顾小福子的生气,然后又对里面喊道:“花婶,今晚就别弄别的了,将这大鲍鱼弄了,红烧和清蒸都弄些。”
“好哩。”小福子老娘花氏听了动静,丢了手上的抹布,从擦了一半的楼梯扶手处下来了。
看了看一箱子干鲍鱼,欢喜的道:“哎呦,郭大夫这鲍鱼不小哩,怕死不便宜。”
“管他便宜不便宜,好吃就行,行了,花婶子你赶紧忙吧,我今晚有事,找些吃饭。”郭旭拿着顾嘉棠送来的珍贵药材出了门,走向了前面的制药房了。
“什么有事,还不是忙着做药送礼呢。”看着郭旭的背影,小福子小声的吐槽道。
“哎呦。”话还没说完,头上突然传来一下剧痛。
“说什么呢,郭大夫说的没错,咱们都不是平头老百姓,不是帮里的人,以后老老实实学医治病,那些偏见找些丢下,难道你以后只给斧头帮人看病,别人找你看病都不管了,再说郭大夫现在是你师父,你怎么刚在后面说呀坏话。”
花氏板着脸很是严厉的教训道。
“这是郭大夫心肠好,要是别人这么好的医术怎么会受你这愣头小子,你有让我在发现你没大没小,看我怎么收拾你。还愣着干嘛,赶紧将东西送到楼上去,小心心,这些可都是值钱东西。”
花氏是个好的,虽然知道郭旭平易近人,不注重礼节,可是他们不能不懂事,相反要更加的尊敬他,这样才不枉他对他们娘俩的照顾。
既然要上门赴宴,总不能空手去,而杜月笙这样的人,什么金银宝贝没有见过,所以郭旭准备配一副药丸送给他。
“芝草养生丸”是郭旭根据各种养生古方中修改的一种新药丸,以灵芝,虫草为主的养生益气药丸。
一是用来送礼,二来也是想要用这药丸彻底让杜月笙折服于自己的医术,只要他都找自己求医,那上海滩的局面也算彻底打开了。
所以郭旭为了这药丸可没少花心思,用灵力仔细研磨,用灵火炼制,比以前极大程度的激发药效更胜几筹。
炼制好之后满屋透着药香,等收到玉瓶里之后,好久才完全消散去。
摸了一把额头的汗珠,不过看着玉瓶里的七颗药丸,郭旭叹了口,总算没有白费。
这次得了七颗,比以往上次多了两颗。
这种炼丹的方式是郭旭软磨硬泡,跟司命官那个合作伙伴央求的,是修仙者的炼丹方式,虽然是最低级的,但是对于凡人来说确实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