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85

字数:5213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这两年虽然还在乱, 但文化问题其实已经有领导重视起来,只是他们权利不大,所以影响面不广。

    就拿巴塘所属的军区领导来说,他就是一个支持教育事业的, 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他能做的也只是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圆梦岛离巴塘隔壁的西塘市不远, 岛上人口众多, 驻岛官兵也不少。岛上以前是有学校的, 但是前些年连小学都停课了, 教学楼也做了其他用途。

    这一次战争胜利, 整个军区算是扬眉吐气, 领导也趁着这个机会把归属军区的几个地方教育抓起来。

    不仅小学,初中, 高中都开课了。

    “听说他们那边好些军嫂都进了学校工作,有当老师的,也有搞后勤的。最重要的是, 孩子们进了学校, 学到了知识,家长们也能解放出来。”

    后面的这点才是薛嫂子最看重的, 圆梦岛上不仅有小学,还有幼儿园, 三岁的孩子就可以上幼儿园, 如果他们如梦岛也能把学校办起来, 那么她就可以送四个孩子进学校。

    学校一旦建起了, 食堂就可以向国家申请粮食,虽然要钱,但是如梦岛很多士官家里缺的不是钱,是粮食。一旦学校建起了,最少孩子们是能吃饱了。最多就是大人手里的钱短些。

    “明月,你能不能叫你家莫团长问问上头是个什么意思,我们岛上,能不能也建学校啊?”

    薛嫂子期望建学校,余秋月就更期望了,她是岛上文化程度最高的,外语都会四门,当个老师绰绰有余。

    王明月比谁都了解教育的重要性,只是这十年不结束,高考不恢复,即使是从未停课的中小学,也大多是跟着喊喊口号。

    一些学生因为一句话检举揭发老师,把学校弄得乌烟瘴气。若是这样的学校,把孩子送进去,怕是还不如留在家里。

    但军队是受波及最小的地方,既然是军队出头建的学校,教职工又大多是军嫂,那应该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一旦岛上有学校,有了工作岗位,随军的军属应该又会多一些,这可是莫照归一直头疼的问题。

    “行,我让莫照归去问问。”

    王明月和莫照归都是行动派,既然有了想法,那就立刻去实施。

    领导那边也好说话,可难处也不少。

    条子可以给你们批下来,但学校建设和教职工问题,团里自己解决。不能出现社会上混乱的情况,不然这学校就得停课。

    教职工自然是不缺的,事实上批条子的时候,教育部的人就想插手这个问题。

    是军长顶着压力以要安排军嫂就业的理由给顶回去了,就是怕招来一堆空喊口号不干事的。

    虽然不是绝对,但士官的孩子大几率都是参军当然,这些都是祖国未来的战士,不能叫他们长歪了。

    “行,我们自己解决。”

    莫照归皱眉,答应是答应下来了,但这其中的难度可不小。

    “现在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有这么几个,一是资金,二是老师三是后勤怎么分配。”

    建学校可是要钱的,可国家现在缺钱,军费都缺,所以拔不下来,圆梦岛那边是把以前的学校建筑又给腾出来了。

    可他们如梦岛,以前就没有学校啊,部队上岛以前,渔民都很少和外面接触,少数识字的,还是私塾式教育呢。

    老师这个问题也很严重,岛上高中毕业的军嫂就余秋月一个,初中毕业的加上薛嫂子有三个,小学毕业的也是有三个。一旦学校建起来,你不可能只招收官兵的孩子吧,那岛上的百姓怎么想?

    这样一来,老师的缺口也不小。

    而后勤相反,他们是海军,同时还是边防军,边远地区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所以随军资格上是有优待的,副连长极其以上就可以随军。

    如梦岛本来就是大团,这几年缩缩减减的,有六个营,二十四个连。

    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司务长政委等干部都是拥有随军资格的。

    所以哪怕随军率赶不上其他地方,但岛上的军嫂也不少。又因为条件艰苦,不能提供工作岗位,所以,来的军嫂大部分是农村里,没有文化的。

    综合这些原因,后勤这块和老师的情况恰恰相反,是要不完的人。都是军嫂,给谁,这都有说头。

    这还是上头顶着压力,不准其他关系户进来呢,不然像销售站那边,塞一群鼻孔朝天的关系户,那就更糟心了。

    “后勤这块,我的意见是,按随军年限来分配,从到岛上时间最长的嫂子开始安排,若是有嫂子放弃了,那就安排下一位。”

    薛凯是和莫照归一起上的岛,这个排法根本排不上薛嫂子,所以他这话不喊半点私心,会议室里的营长们也没话说。

    至于连长们,这种安排方式,对于他们来说那是最有利的,这种情况很多地方都是按丈夫军衔来排的。若是这样,根本轮不到他们家属,薛凯的办法反倒是给了他们机会。

    “没错,就按年限来排,岛上艰苦,来得早的嫂子,肯定是要给一些优待的。排不上的大家也不要着急,建学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我们还会争取更多的机会来解决军嫂们的就业问题。”

    “至于学校的建设,部队确实没钱,不过我妻子王明月同志和你们奎副团长的爱人余秋月同志在听说了这件事以后,找到了我,她们了解我们的艰难,每人捐助了我们一千元,作为校园建设费用。”

    一千元!

    这话一出,下头一片哗然!

    这可是一千元啊!在坐军官平均下来近一年的工资才有这么多!这说捐就捐了,这得多心疼啊。

    也只有两位嫂子那样,家世背景不错的才能这么大方了。

    “这钱虽然不够,但是奎副团长也给出一个建议,我们的学校可以向渔村那边一样,用石头来建造。眼下咱们巡逻的人手充足得很,可以调一批战士来开凿石头,建设学校,这样一来,就能节省不少开支,若是到最后还不够,咱们再想其他办法。”

    莫照归看了一眼,底下的人对这点没有提反对意见的,军人就是这点好,纪律分明。只要不是那种没谱的决定,就算是军官,也少有质疑上司的。

    “看来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眼下的问题,只剩下老师了。老薛,你来说。”

    “行,我来说,昨天晚上,我去了一趟档案部,咱们团里,拥有随军资格的军官,成家率竟然才五成多一点,我看在坐的一个个大小伙子也是模样周正的,你们就不能努力些成个家?”

    这话一出,没成家的军官都臊得低下了头,但是也有二愣子开口道。

    “政委这话说得,谁不想娶老婆啊,可是咱们天天在这岛上,去哪里找老婆嘛!”

    这话也没错,他们驻地远,又是边防区,假期实在是少,有时候家里老子娘给看好了都没时间回去相看。

    但大家都是进部队接受过先进思想的,盲婚哑嫁这种事都接受无能,这一年年拖着,可不就光棍越来越多了么。

    “所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啊,我已经给上头递交报告了,咱们如梦岛举行一个探亲活动,你们的家属额外可以过来探亲一个星期,不限定人数,你们家里如果有相看好姑娘的,可以带过来见一见,相处几天看看。”

    这时候结婚大部分都是男女双方见一面就决定了,操心的都是父母。但只要不是那种特别不靠谱的父母,大多都是要仔细打听对方人品,行事风格的,所以,这样的相亲和战士自己回家相看,也没什么区别。

    “只要成了,对方是初中以上文化的,部队就能安排工作。”

    这个提议其实是王明月和余秋月想出来的,造福的也是军嫂。

    现在的年代还是老人活着不分家呢,一大家子在一起,岛上有些军嫂早就能来随军了,可是老人家也是有私心的,一个儿子成器了,就要拉拔其他兄弟,为了牢牢把控儿子的工资,说什么也不愿意叫媳妇来随军。

    在那些老人心里,媳妇来随军就是来享福的,凭什么呢!所以他们压着媳妇在家,伺候老人一大家子,遇上那种重男轻女家庭的,若是军人儿子只生了女儿,那军嫂真是惨到家。

    这也是很多心疼闺女的人家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军人的原因。常年四季守活寡,男人女人的活都得自己干,病了累了生孩子了男人不在身边,工资还把握在公婆手里自己见不到一分钱。

    嫁个当兵的,还没有价格种田的汉子享福呢,心疼闺女的都不愿意闺女受这种苦。

    可是能在这个年代供闺女上初中高中的,十有八九都是心疼女儿的。所以啊,这也是军嫂学历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王明月就是想从根源上去解决这件事,莫照归也侧面把王明月分析的这个情况和大家提点了几句。

    至于能不能听进去,那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