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第 81 章
字数:5380 加入书签
悟空撤了阵法, 早就默契十足的唐僧立即按下云头一步步走到唐太宗身前, 躬身行礼道:“玄奘拜见我皇!”
唐太宗一愣,玄奘,很耳熟却一时间想不出来这是谁,仔细端详着这人的容貌,越看越熟悉, 加上有小太监提醒, 唐太宗这才知道这玄奘是谁。
玄奘道:“还望吾皇赎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之罪!玄奘徒步前行五万余里路, 一路所见所闻全都记于这里,感触良多, 还请吾皇过目。”
唐太宗一边接过《玄奘游记》, 一边心思急转,翻看两页之后,唐太宗道:“正值此时仙人到访,足以说明魏相绝非奸人, 并未辜负朕对他的评价。”
“朕曾对魏相说: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 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相在世时, 本与朕谱写了一段可传承后世的明君名臣、君臣相宜的佳话, 却险些让朕因为奸人误导而坏了这段情谊不说, 更是险些打扰了魏卿安眠,当真可恶!”
转身,唐太宗下旨,将妖言惑众的奸佞小人封德彝推出去。
悟空不知道唐太宗这是抓个替罪羊,还是这事儿上真有封德彝的参与,但是,这位却真的是满朝文武中唯一的奸臣。
于是,悟空笑道:“唐王乃是难得一见的明君,政治清明又一心为百姓谋算,老孙打心里佩服,这便送与唐王一枚太上老君炼制的仙丹。”
“汝为人间帝王,便只能享受人间富贵,这仙丹可保唐王无病无灾,寿终正寝!”
唐太宗大喜,双手接过飘来的散发着清香,让人闻一下便觉神清气爽的仙丹,心中明白,这绝对是好东西,当下也不迟疑,直接放入口中。
仙丹入口即化,而唐太宗只觉得体内一股暖流划过,因为年岁流失的力量又慢慢的恢复了过来,唐太宗大喜,赶紧躬身感谢。
天边祥云飘过,上面立着一老道,老道士长得有点怪,身材矮小却肥胖,大脑袋,脑门还有一个大包高高耸起,头发眉毛胡子全是白的,手里拄着一根弯弯曲曲的拐杖,但却是红光满面。
老道身前一对儿小童子童女,小童子捧着一葫芦,小童女捧着一仙桃,三人不急不缓的飘向众人这边。
悟空认识这老道,他是天庭中有名的老好人之一南极仙翁,乃是元始圣人门下的弟子,为白鹤所化,只是因其化形较晚,被收入门墙时,十二金仙早已成名。
再加上他本身并不擅长打斗,故,名气没有师兄们响亮。不过,若论百姓中的声望,倒是更进一层。
南极仙翁站在半空笑着对唐太宗拱手笑道:“吾乃元始圣人门下弟子南极仙翁,世人称吾寿星老儿,特奉玉帝旨意前来,唐王李世民,阳寿本剩三年,但因勤政贤明,应曾寿二十年!”
话落,南极仙翁身前的小童女捧着寿桃来到李世民身前,李世民赶紧谢过南极仙翁之后,又对着天庭叩首感谢。
悟空笑着对南极仙翁行礼,南极仙翁赶紧避开笑道:“大圣何苦多礼?你我当与师兄弟称呼,否则岂非见外了?”
一听这话,悟空自然领情地道:“师兄说的是。”
二人闲聊几句之后,南极仙翁道:“陛下与王母娘娘正盼着大圣回去呢,此间事了,大圣还是赶紧回去吧,陛下也好与大圣骨肉相聚,得享天伦之乐。”
“王母娘娘还说,今年的蟠桃宴要办的格外隆重。”
悟空知道,这是自己的父母,借着南极仙翁的口,在三界为自己证名了,悟空几世的心愿终于完成了,那个隐藏的结彻底消失了,自己也是有父母疼爱的,而非世人诽谤的天生天养、石缝里蹦出来的。
眨了眨酸涩的眼睛,悟空道:“悟空知道,马上就回去。”
南极仙翁笑着点点头,便带着童子童女儿先回了天庭。
唐太宗一听,这人不仅称寿星老为师兄,更是玉皇大帝的儿子,态度当即更加热情了,这可是天宫的太子,好好巴结一下,说不得还有什么好处呢。
悟空笑道:“唐皇实在不必如此客气,您乃是有道明君,只要一直这般,他日功德圆满之时,必有你的好处!”
唐太宗心里当即放下了,他相信神仙不会忽悠自己的,自己只要一心为百姓,必然会有好处的,这不就得了二十年的阳寿吗?
眼睛一转,唐太宗开始哭穷道:“魏公在世,常能提醒朕的不足之处,如今,没有良相辅佐,没有一明镜时时提醒,朕却总有失误时。”
“世人常说,千里马常有,却不知,朕是否还能再拥有一如魏卿一般的千里马?”
悟空失笑道:“唐皇果然是一代明君,时时刻刻不忘江山社稷,但愿后来之人,也能如唐皇一般,我九州何尝不兴?”
悟空心间一转,然后对唐皇道:“你附耳过来,老孙与你指出一人。”
送走唐僧一行人之后,唐太宗陷入了沉思,正巧下人来报,那大宛献的千里马,被他赐名狮子骢,性情实在顽劣,又撞伤了多人。
唐太宗道:“将那狮子骢带到御花园,招来朕的儿女们,看看他们谁能有办法驯服它,其他宫人,不限品级皆可前来观看,若是有办法驯服它,朕有重赏!”
不一时,全部准备好之后,唐太宗坐在高处,看着下面面对神态高傲的狮子骢全都抓头的众人,最后纷纷摇头,并不敢尝试,唐太宗说不失望,那是假的。
他倒不指着自己的儿女们真的能驯服烈马,但是,尝试都没尝试就退缩,这就有些让人失望了。
突然,一女子出列道:“妾能制之!”
唐太宗打量女子,眸中暗光一闪后挑眉道:“如何制之?”
女子又道:“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唐太宗暗道:仙人所言不假,此女子果然并非池中物,若是困于后院,实在可惜了,这般胸怀实在应该为国报效而不该将这般手段搭在这宫中。
否则,不是朕的后宫被此女祸害,便是此女最后折戟在这后宫之中,无论是哪一点,这都不是朕想要看到的。
接着,唐太宗又暗自庆幸,幸亏自己还没有受用这女子,否则,朕就只能...
唐太宗不喜不怒道:“汝是何人?”
女子跪地道:“妾本姓武,为宫女侍侧,位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太宗点点头,接着,就这么问了不少风马牛不相干的问题,至少,这些问题绝对不该是后宫女子应该参与的问题。
武姓女子并不像一般女子那般扭捏惧怕龙威,而是侃侃而谈,又言之有物,唐太宗越问越开心,武姓女子的言论思想,让唐太宗恍若又是在与魏征讨论问题。
半晌,唐太宗突然问道:“你的才华不该困于后院,若是朕封你为宰相,要你用你的学识手段来辅佐朕,你可敢?”
武姓女子目光坚定的点头道:“臣定不负所望!”好吗,这是直接认可了自己已经是宰相了,都开始自称臣了。
唐太宗愣了一下,继而哈哈大笑。
后世史书记载,一代明君唐太宗,不仅自己本身文治武功,在位期间,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更为传奇的是,贞观时期,唐太宗先后得两位名相辅佐,前一位魏徵传言乃是上界的人曹官魏征,下届历劫,因遇明君特来辅佐。
真假不知道,但是,他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绝对可以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而唐太宗的第二任相爷,竟然是一武姓女子,被赐名武照,意为如太阳一般,为百姓谋福。
武照不仅没有让唐太宗失望,更是被唐太宗不止一次的称赞其与魏公不相上下,只是更加支持法家治政。
但不得不说,武照为相时,朝中真的没有任何人敢阿谀奉承,每个人都兢兢业业的辅佐帝皇,只是相对于魏征以发展内部为主,武照武相更愿意开疆扩土。
武照为历史上第一任女相,凭借自己的智慧胸襟和手段,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前后共辅佐李家三代帝王,死后被供奉进凌烟阁,谥号“文贤”,受皇家供奉的香火。
唐太宗去世之前,将太子李治托于武相照看辅佐,并交代李治,女子可为官做宰,但是,这般才华者若是重用,便不可收于后院,前朝后宫必须分开。
李治尊父皇命令,并将其写入祖训,以便子孙遵循。
武照对此并没有任何不满,甚至很是赞同。
历史在这里转弯儿,虽然原本唐朝对女子的束缚就不严格,但是,因为武照的为官做宰,却彻底让女子不再困于后院,眼光不再局限在那一亩三分地。
也是因为武照做了第一任女相,后来历史上多出了无数惊才绝艳的女子,为史书讴歌。
而此时的悟空,正由自己的父母陪着来到菩提道人的府门前,跪着请师父重新收自己入门墙。
至于唐僧等人,则是围在地府观看大巫后羿友情提供的驯兽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