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二篇:花饼7
字数:3599 加入书签
当然,赵昭的父母并不是这么简单两句就能说动的,尤其是像崔思这样自己上门类似挑衅的举动之后。是崔思接下来的话说到了赵昭父母的心坎里去了,崔思说要是他们真的贸然出手把自己解决掉或者打发掉,那反而会让人怀疑,一个本来时刻存在在赵昭身边的人怎么就突然不见了,反常的事情发生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要是保持现状,他们对外始终就是学兄学弟的关系,只要表面功夫做得好,谁又会闲的发慌去探究他们的关系。
比起因为一时痛快去解决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到时候弄得所有人都知道赵昭尚未成亲就养一个男子做外室,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何况赵昭是个什么性子,就算解决了一个崔思,难道就不会有别人了,至少崔思在的话,以崔思的姿色,好歹能拴柱一阵子赵昭的心,让他不至于太过放荡,整日里走街串巷、欺男霸女。
这些年,崔思也果然说到做到了,生活上将赵昭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外人面前也始终只是赵昭的得力下属,私生活方面上还约束着赵昭,比起以往的欺男霸女,现在三不五时的应酬就只是男人的正常交际罢了,反正只要没在外头养粉头或者搞出私生子就可以了。赵昭的后宅里有崔思在,想要爬床的男男女女因为斗不过崔思的手段,也都一个个失败了。至少赵昭真的从一个纨绔,变成了一个后宅干净,风评不错的青年才俊。
再加上当时在赵昭也说了到年纪就会成亲,既然赵昭不是要跟一个男子过一辈子,那赵昭的父母也不愿强行插手去管儿子的私生活,免得徒增嫌隙。
今天,一向“乖巧懂事”的崔思,又一次没让赵昭的父母失望,在赵母开口之前就先提出了赵母想要的答案。
或许有人觉得,崔思这么上赶着的,就是自己作践自己。什么“乖巧懂事”,都是崔思自己乐意的。可又或许,崔思的这份“乖巧懂事”,可能也是崔思用来维持自己最后一分尊严的方法了吧。
只要崔思能一直“乖巧懂事”,赵昭就不会轻易腻了他,只要崔思能一直“乖巧懂事”,赵母就不会总是对他冷嘲热讽,只要崔思能一直“乖巧懂事”,赵父就不会特意抽出时间来处理一只小小的蚂蚁,只要崔思一直“乖巧懂事”,他就还可以维持一点表面上的体面。
只要崔思一直“乖巧懂事”。
可惜,人总不能时刻取悦每一个人。这一次崔思的乖巧取悦了赵昭的母亲,就得罪了赵昭赵大爷。
赵大爷对于崔思的先斩后奏心怀不满,碍于父母在场不能当场发作,一肚子火憋到了晚上。
吃过晚饭之后,赵大爷跟着崔思到了客房,本想等着崔思来跟自己伏小做低,然后赵昭再借此机会好好整治崔思一番。
可惜了,赵大爷满脑子的不良招式,在崔思的一句话之后,变成了更为憋屈的恼火。
“你怎么跟着来我房间了,有事情?要是没事,就早点回房间休息去吧,明早还要赶回去。”平时为了掩人耳目,只要是在赵家留宿的时候,俩人就不会单独待在崔思的房间太久,所以崔思对于赵昭这么晚了还不回房休息,真的只是惯常地问一问。
但是本来就搓火的赵昭不这样想,赵昭觉得崔思这是巴不得早一点摆脱自己呢,吃饭的时候说要找人接管后宅,现在在自己这么明显的提示下还敢把自己往外推,赵昭一口气憋到嗓子眼,吐不出咽不下,赵昭发誓要是自己年轻几岁,立刻一个巴掌把崔思打翻过去,不过赵昭毕竟不是压不住脾气的年纪了,赵昭狠狠地瞪了崔思一眼,转头就走了。
崔思好笑的看着赵昭负气离去的背影,崔思哪里不知道赵大爷是生气了,可刚刚崔思说的也是真心话,明日本来就是要早起的,今晚哪里会有精力去伺候赵昭。
反正不管今日能不能哄好赵昭,崔思都知道自己接下来怕是有一段不好过的日子了。既然如此,还不如让赵昭自己生气去,崔思要全心全力来应付接下来的这段日子了。
昨日是俩人带着一个车夫一起过来,今日又多了一个老嬷嬷同行。
起太早的难受加上昨晚的火气,赵昭一路上沉着脸不说话,崔思在低头思考,一时间车厢里安静的诡异。
当主子的心情不好不说话,当人奴仆的就也只能闭紧嘴巴。老嬷嬷抿着嘴,只拿一双吊眼去打量崔思。
崔思来过赵家有些次数了,但是由于崔思的低调行事,赵家上上下下一众奴仆见过崔思的人真的不多。但是这个老嬷嬷不一样,老嬷嬷是赵昭母亲这些年专门培养的人,崔思没见过她,她却是早早观察过崔思了。
赵昭母亲说不舍得身边这位老人,并不是随口一说的,老嬷嬷是赵母奶娘的亲妹妹,夫家姓王。奶娘去世的早,那时候那娘刚随着赵昭的母亲进赵家不久,奶娘去世之前一直担忧赵昭的母亲,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大小姐身边没有人能照顾好她,所以求了赵昭的母亲把自己的亲妹妹安排进府接替了自己的工作。
赵昭的母亲当时嫁进赵家时间不久,在赵家还没站稳脚跟,这时候长相、性格都酷似奶娘的王嬷嬷来了,给了年轻的赵母“安全感”,成了四处掣肘的赵昭母亲的心腹,王嬷嬷也努力完成了自己姐姐临死前的交待,一心一意辅助赵昭母亲在赵家立足。
所以王嬷嬷和赵母的亲近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赵昭母亲这么放心的把接手赵昭后宅的事情交给她的原因。
本来,王嬷嬷操劳一生,赵昭母亲是想给她养老的,但是崔思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计划。赵昭的母亲因为崔思的原因,着实是日夜难安了一阵子,白日里伪装得再好,夜深人静的时候,赵昭母亲的所有忧虑都暴露了出来,王嬷嬷就成了她最好的倾诉对象。
赵昭的终身大事不是小事,赵母再怎么焦急也不能贸然出手,也不可能把事情交给不放心的人来做,这时候本该养老的王嬷嬷再一次成为了赵母“无所依靠”的时候最值得信赖的心腹。
王嬷嬷为了这一次出手准备了不短的时间,有备而来的王嬷嬷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曾经让赵母烦忧的人。
对于王嬷嬷不怀善意的打量,崔思感觉的到。但是崔思不打算做些什么去改变王嬷嬷对自己的看法,崔思现在还不认识王嬷嬷,但是能被赵母派来的人,崔思不用猜也知道是个厉害角色。这样的人,不会因为崔思的可以讨好而改变态度的,她的目的性很明确,立场更是坚定,直白点说王嬷嬷和崔思就是不能共存的对立面。
崔思任由老嬷嬷打量,反正崔思是真心要交出赵昭后宅的掌控权的,不管赵母信不信,崔思从没想过要一直把控赵昭的后宅。
在一旁生闷气的赵昭,也感觉到了王嬷嬷对崔思的打量,王嬷嬷在自己母亲面前是个什么地位,赵昭是再了解不过的了。对于母亲会把王嬷嬷派来这事,赵昭也是意外的。
赵昭对于王嬷嬷不善的眼神也可以理解,王嬷嬷始终是和赵母站在同一条战线的,在赵昭看来王嬷嬷不善的态度源于忠心,反正王嬷嬷一个下人也做不了什么,爱打量就随她去吧,赵昭也不想管。
就是赵昭这么放纵和默认的态度,导致赵昭后来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