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 13 章
字数:3422 加入书签
等到宁兰走了,夏明将手中的毛笔放入笔筒,“你都擅长做些什么?”
“奴婢以前是在娘娘身边伺候的,平日也做些针线。”
“那你以后便在我宫中做个二等针线丫鬟吧。”
翠柳如遭雷击,面色一下白了,“可、可,奴婢知道了。”她本想辩白一番娘娘是要她在床上伺候公子的,只是到底没有那么傻,这里是公子做主,他要做什么,那就只能做什么。
翠柳是个有野心的姑娘,虽然头脑还稚嫩,但她并不傻,知道明公子并没有要她服侍的想法便改变策略老老实实的做个单纯的丫鬟。
夏明看人并不哭闹或者做出什么过分的事,也没有将这位姑娘放在心上。
在宁兰过来之前,内务府的大管事刚刚离开。
夏明派人将他叫来敲打一番,“若是连份例都分不好,我便换一个能分清楚的人来。”
孙六福内心一片苦笑,连连磕头,“公子,是小的鬼迷了心窍,以后定会看好下面的人。”
能爬到大太监这个职位上的人可能一叶障目,却不会傻,明公子深受大王信任,已经是公认的下一任主人,就连罗王后也越不过他去,这两位主子有了纷争,该听谁的还需要思考吗?
更何况小主子们那份例该是什么样的都是有数的,不像是赏赐可以随意收回,这东西谁也不能减少,这次是他迷了心窍了。
孙六福心一狠,啪啪在自己脸上扇几下,“还请明公子饶过小人这一回。”
夏明点头,“那我就瞧以后如何了。”
出了大殿,孙六福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豆大的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掉,好险终于过了这一关。
夏明整治了一回宫里那些看不清楚形势乱站队的家伙们,敲山震虎,一时间宫外的世家豪强们也都平静不少,自从昭王度假以来整个凤阳城暗中汹涌的波涛都安稳了不少。
一直暗中试探引诱的罗家终于认清了形势,明公子确实没有代昭王上位的心思,之前那一番布置只能撤去,若是被明公子知道了是罗家在背后动手脚推波助澜引诱父子反目那才得不偿失。
罗家主的打算很好,只是夏明手下的金甲卫也不是吃白饭的,顺着方槐之事查下去,早就已经知道了他这一番小动作。
不过查到了暂时也只能放着罢了。
八月,外出度假的昭王总算回来了,无论是有小心思的还是一心向大王的,都松了一口气。
昭王带回一幅祖父的画像,夏明好奇的看了看,祖父长相并不如何英俊,只是一双丹凤眼看着极有威仪,就算丑出天际,为王数十载,又有谁敢评论他的长相?
昭王与父亲相聚半月,解了思念之情,回来仔细思索一番告诉夏明,兄长对父亲将丰国封给他一直有意见,数十年来心中的隔阂不仅没有丝毫减少,反而越发深厚。
这次见了父亲,他才猛然间发现,父亲已经老了,虽说人人都想长生不老万古长青,但一头老了的雄狮终究会死去,新的王者会登上宝座,按照大哥的性格,说不定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付丰国。
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们要尽快修建边界处的防御工事。
昭王和夏明同时想到了石泥。
石泥刚被应用在沁河河堤修建的时候就受到了朝堂的瞩目,然而,连年救灾,国库不丰,再加上当时谁都没有想到如今这种情况,用石泥修建城墙的计划便被众臣不约而同搁置了。
大朝。
朝堂上坐着的站着的是决定这个国家命运的一群人,然而,在他们看来,这些决定了无数人性命的事与普通老百姓的鸡毛蒜皮并无什么区别。
一个面目圆润的白面男子忽然站了出来,“大王,连年旱灾,韩国赵国灾情严重,为防灾民涌入,臣请求加固边关城墙。”
大臣们都看了过来,心中思索,孟洪波怎么忽然说起这些事来,难不成家中有人被灾民所害?
高台上昭王神秘一笑,这就是他找的托啊!
孟洪波乃是边境之城世家子弟,只是世家皆以身在凤阳城为荣,看不起在其余几城的世家,更别说孟家只是一末等小世家,在朝堂上也没有什么相互扶持的世交,他几乎也算是寒门一员了,要说这人也是惨,世家看不起,寒门看不惯,两头不讨好,也难为孟洪波一人撑了起来。
昭王又给夏明上了一课。
什么样的人最好用?
有野心却无筹码的人最好用!只要他有向上爬的野心,就像是一匹马被人握住了缰绳,哪怕有一丝丝尥蹶子的可能,大体却还是令行禁止,无所不从。
孟洪波便是如此一人!
说起修城墙,大臣们忽然想起来,现在的城墙还是十二年前昭王登基那一年修建的,如今只怕早已破败不堪,如若有强敌来袭,整个丰国岂不是如同探囊之物唾手可得?
大臣们虽然不愿花钱,却还知道惜命,若是城墙破了,整个丰国上下就要遭殃,因此,虽然心中咬牙叹息大王真是宰起世家不心疼!却还是乖乖掏出钱粮来。
夏明觉得自己爹也是够混的,大臣们凑够了国库里不足的钱帛准备修建城墙,他爹居然这时候才拿出石泥这个好东西来,告诉大家不用那么多钱,堂而皇之的将余钱收归国库!!!
大臣们现在应该在家里扎小人吧!夏明默默瞪眼。
丰国这次大修城墙的消息自然瞒不过周边的国家,与丰国相邻的有周国、赵国、韩国三个国家,周国面积最大,位于丰国西侧,以母亲怀抱孩子的姿势,扇形怀抱半个丰国。
祖父当年为了防止新建立的丰国被其他国家觊觎的打算现在却成了一个尴尬的威胁,他们父子俩从不怀疑,大伯上位之后绝对会发动战争,战线如此广袤,对于丰国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事。
他们只能加快城墙修建的速度,派出靠谱的大臣监督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