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七
字数:2933 加入书签
苏磊现在在g市,一下飞机,就直奔上城区。
g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面积7400平方公里,处于亚热带,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又有花城的别称。常住人口1300万,是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处沿海,与海外交通源远流长,涉及甚广。但这些,都不是81475所选择g市为实验地点的关键。
苏磊不止一次觉得,他也相信不止他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实验会选择在g市进行,不是实验选择了g市,而是g市选择了实验。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想,苏磊也说不好。
当苏磊对出租车司机说出目的地的时候,司机诧异的瞪了他一眼,一边摇头一边启动汽车,“死了那么多人,你们还真当旅游景点了啊。”
从视频和图片看到的景象,配合文字和数据的说明,给人的感觉永远是处于冷冰冰、毫无感情共鸣的客观立场。苏磊被救离爆炸中心后,一直在被保护、被押送、被询问的状态中,即使重获自由,也是在远离g市的地方。作为当事人的自己,还没有体会过置身事发地点的身临其境感。苏磊希望亲眼看看事情发生的地方,亲脚踩踩事发地点的土地,亲自嗅嗅事发地点的空气,所以改道g市,把去s市寻找故人的事情放一放。说是临时起意也好,还是说早有想法也好。总之,他有的是时间,任性的挥霍时间对他来说不是错。而且,寻找s市故人并不是那么急迫,所以他怀着找得到就见,找不到就另寻他路的态度。再者,他对去见这个故人,有着难以名状的犹豫不决。
以爆炸中心点为圆心,半径600米范围内全都列为了禁区,建立了封锁包围圈,围起了铁丝网。本来是g市最繁华的地带,现在只剩一片荒芜。风卷扬尘,短短的几百米,竟然看不清内里。铁丝网两侧,不断的有巡逻的军人走过。
铁丝网外侧,满眼的断壁残垣,地上散落着瓦砾钢筋。挖掘机零星的散布着,举起巨大的钢铲,推倒残存的曾经是住屋、商场、地标建筑的断墙破壁,然后再把地上的废墟堆铲进钢铲,倒进旁边的渣土车里。一辆接一辆的渣土车装满了废土,开出视野,所过之处,扬起呛人的灰尘。渣土车连同从车厢上方横七竖八支出来的柱子、钢筋,被灰尘的墙幕吞噬的时候,犹在拼命的挣扎。又有更多的渣土车从灰尘的墙幕里开出来,空着车厢,蛰伏在挖掘机旁边,等着再次装满。
有人在靠近铁丝网的地方开起了出租望远镜的生意,在卖力的吆喝着、挥舞着手里的望远镜,还有凉茶摊、小吃摊、卖口罩的摊点也开在附近,真的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灰尘呛人的味道中,还夹杂着香烛的味道,燃烧的纸钱不断的被风吹散,灰烬在天空中飞舞,烧纸钱的人的目光追随着飞舞燃烧的纸屑,喃喃自语。红色蜡烛插在地上,火焰摇摆不定,暗淡无光。简陋的、堂皇的、完好的、破败的招魂幡随处可见。晴朗的南方天空下,竟然让人感到凄凉和毛骨悚然。
一阵吵闹传来,一个男的在一个望远镜出租点怒吼,从小摊上抓起望远镜摔在地上。一个女人跟在男人后面,掩面哭泣。看摊的男男女女冲出来一边叫嚷着一边要对那男的动武,那男的指着铁丝网的方向,吼着什么,男男女女慢下了脚步,男的回到摊里,女的继续上前劝住男的。
这里,曾经是g是最繁华的地方。苏磊站在这里,只是想亲眼见证这一切,感受空气中弥漫的情绪,唤回自己的感情,提醒自己——自己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时间,感情已经磨砺得残缺不全,但自己,仍然必须记得自己的人性。
一个有无限时间的人最终会变成什么样?苏磊曾经在很久以前和两个哲学家讨论过,一个哲学家说:“这个人一定会无聊。无聊到没有任何动力、也不会留下有建树的东西,所以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会有人知道,因为他太默默无闻。”另一个哲学家说:“他一定会很残暴。因为从他的角度来说,最有价值的生命对他一文不名,所以他会逐渐看轻生命的价值,最后用践踏生命来让自己有生活的动力。最开始是一个,然后是更多,再接下来就只剩下数字。”
“刘队,苏磊还在原地待着。”
“他现在在干什么?”
“就站在原地,看。”
“看什么?”
“……就是看,看了一个小时了。”
“有人和他接触吗?”
“这是接触记录。完全没有特别的地方。”
“郭科,目标在爆炸点附近呆了两个小时了。”
“有什么异常吗?”
“没有,他就站着。”
“……继续监视,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
“alpha。”
“怎么样。”
“他站在原地就一直没动。”
“要不你认为他去干什么?”
“凡事都有目的和动机。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我看不出来其他的。”
“目的和动机不一定是行为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他这心理的目的和动机?要不你们先研究个脑波探测器吧,省得他这样站几个小时,我们就得看几个小时。”
“幼稚!如果他真的是,那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都不可以用普通人的眼光去理解。”
“你已经是怪物了,如果这人比你还奇怪,我们怎么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