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

字数:7292   加入书签

A+A-
御宅书屋备用网站

    而对柏杨而言,从正常途径入仕显然不可能,利用自己所知道的那一点剧情皮毛,再隐于暗处为朝廷查探消息,反而比较合适他。

    这件事他暂时没有告诉薛蟠。一来薛蟠必不能够接受他做出这种“牺牲”,二来他的心思很浅,很容易就会被人试探出来,知道了这样的隐秘,并不是好事。三来,薛家同为四大家族之一,涉及到的事情不少,将来多少都会被牵连,这也是避嫌的意思。

    至于薛蟠是否能够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如今还不是担心这个的时候。至少对柏杨来说,他做了所有能做的,剩下的再交给薛蟠,也算是表明了他的态度,尽了他的努力。

    第章 探秘

    《红楼梦》原著秉承“真事隐去”的风格,既不具体题写是哪一朝哪一代的故事,更将涉及到朝政的部分一笔带过,含糊不言。后世红学家们由此争执不休,各有揣测,不过论算起来,既成书于清,写的又是曹雪芹本家旧梦幻影,自然背景设定也不会相差太多。

    但即便如此,对柏杨来说,要从自己零星记得的那一点东西里找出对应现实的部分来,然后一一探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虽然来到了西北,但他也没有想好将哪里当做切入点。

    好在柳湘莲并不知道他还掌握着“剧情”,所以并没有指望柏杨一来就理清楚线索,弄明白方向,而是将自己来到这里之后所掌握的各种消息都送了过来,让柏杨看过之后,对西北局势有个大致了解,然后两人再商量下一步该怎么走。

    平安州这边的情况如此明显,柳湘莲来了一段时间,自然也查到了不少东西。官员骄奢淫逸,肆意搜刮百姓、聚敛钱财、作威作福,这是不必说的了。但事情自然不可能只是如此简单,皇帝要的也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

    毕竟平安州虽然地处边陲,天高皇帝远,但毕竟还是被朝廷关注着的。哪怕皇帝一时半会儿腾不出手来管,但是这些事情既然做了,总会有痕迹,万一爆发出来那就是震惊全国的大案。——是谁给了这些官员胆子,敢将事情做得如此毫不遮掩?

    深入下去,这些官员跟朝中是否有往来?是什么人在替他们撑腰乃至遮掩,以至于这件事情一直都没有被报上去。

    尤其是,如今平安州的长官,已经在任进十年了。朝廷未免官员对一地掌控过深,官职达到一定品阶之后,轮换是非常频繁的,而且越是紧要的位置,轮换得就越快,免得官员们培植势力,掌握住这种命脉的部门。所以,也许六品以下,会有官员在一地任职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情况,但过了五品这个坎儿之后,这种情况就几乎不可能出现了。

    而要顺着眼前所掌握的这些情况调查下去,甚至查出对方在朝中的靠山是谁,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其中凶险重重。毕竟对方在西北经营多年,他们初来乍到,若行事稍微露出一点什么端倪,就可能被注意到。到时候人单力孤,真的在西北出了意外,朝廷甚至连证据都没有。

    事实上,在柳湘莲之前,尚虞备用处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排遣相关人员前来,只是这些人都一去不返,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了消息。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柏杨便让柳湘莲暂时松懈下来,不要再追查得那么紧了。

    目前他查到的这部分内容,其实已经触到了某些人的利益,只不过不明显,所以对方还没有动作。但继续查下去,很有可能就会出事。而要查清楚西北的事情,寻常的方法也是根本没有用的。

    “那现在做什么?”柳湘莲问。

    柏杨笑道,“柳兄来到西北之后,相比还从未放松过吧?”

    柳湘莲无奈的道,“任务在肩,岂敢松懈?”对这个机会,他是相当珍惜的。而且自己独挡一面,单独前来,责任重大,自然不敢有一点放松。

    见他还没有明白,柏杨又问,“柳兄来到这边多久了?”

    “不到一年。”

    “不到一年就查出了那么多的事情,而且如此顺利,竟未遇到过一点挫折,柳兄难道就丝毫不怀疑吗?”柏杨笑道。

    柳湘莲微微一愣,然后面露震惊之色,看向柏杨,“柏兄的意思是?”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柳兄还并非强龙?他们在此地经营十数年,早已铁桶一般。你一来就大张旗鼓的查此事,还查到了那么多的内容,对方岂会毫无所觉?”

    “所以不过是按捺不动,或许已经设下陷阱,引我入彀?”柳湘莲眉头慢慢皱了起来。

    “不排除这种可能。”柏杨道,“不过我想柳兄想必也十分谨慎,不会那么轻易被抓到尾巴。所以当不至于有事。但如果继续查下去,就不一定了。”

    “那柏兄的意思是?”

    “不妨休息一阵,等对方松懈下来。”柏杨道。

    柳湘莲想了想,看向柏杨,“我明白了,既然知道有人在查这里的事情,他们少不得就要同京城那边通个气。但我若是继续追查下去,他们肯定不会行动。所以如今要放松追查,让对方从容联络布置。说不得顺藤摸瓜,倒是能抓个大的。”

    虽然那肯定很难,对方全力戒备之下,危险更甚,但收益也悔更丰厚。

    “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他问柏杨。

    柏杨好笑,“满京城里谁不知道柳三郎的名声,这方面你是行家,怎么倒问起我来了?”

    柳湘莲也跟着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又轻声叹气,问道,“信里不便说这些,柏兄怎么也来了这里?我也就罢了,总归心里有这么个念想,不去试试,总不肯甘心。可柏兄你却不像是这样的人。走了这条路,许多事便都身不由己了。”

    便如他自己,从前多么洒脱,如今被肩上的责任压着,几乎有种喘不过气之感。

    柏杨想了想,才道,“谁知道呢?许多事,事先总是料不到的。况且这件事也没你说的那么玄乎,咱们这样的身份,多少还能自主,这就够了。”

    不管怎么说,柏杨来了,柳湘莲只感觉像是担子分出去了一半,就连思路都更加清晰了。他以招待来访的好友为由,也不去管其他事了,就每天带着柏杨到处游玩。虽然西北荒凉萧瑟,但是可供一看的景色倒是不少,而且绝不同于柏杨从前所见,倒也还算尽兴。

    如此将近一个月过去,那边才总算是有了动静,而柏杨和柳湘莲也立刻开始忙碌起来,不复之前的闲适。

    柏杨原本想得很好,几个月内将这边的事情理清楚眉目,剩下的就可以交给柳湘莲来负责,自己则可以轻松回京城去。这毫无疑问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不会绝对按照某一个人的心意来。

    如同柏杨所想的那样,这些西北官员们滑溜精明,又戒备极深,他和柳湘莲的调查便十分艰难,进展缓慢不说,有几次还险些惊动了对方。最要命的是时间紧迫,他们必须要在联络的人离开西北之前查清楚这件事。否则路上的变数太多,他们也没有权限追踪过去。

    然而最糟糕的结果发生了。

    对方设置了好几路线索来迷惑人,而柏杨和柳湘莲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一脚踩进了陷阱之中。

    第115章 陷阱

    西北民风彪悍,那些官员选择这个相对贫瘠的地方来发展势力,很显然也是看中了这一点。而且西北战乱频仍,人口流动非常快,鱼龙混杂,难以清查,也便于他们掩护。

    而在这乱世之中,能够有人给一餐饱饭,就足够让许多普通百姓卖命了。

    当柏杨和柳湘莲被一群面黄肌瘦,却手握武器的难民围住时,他才陡然醒悟到这一点。

    对方的势力,远比柏杨和柳湘莲设想的还要更大。虽然没有直接抓到两人的小尾巴,但实际上,并非对他们毫无怀疑。于是,一个针对二人的陷阱应运而生。

    一条假消息被传递到了二人手中。

    柏杨和柳湘莲毕竟人单力孤,很多地方都兼顾不到,对于消息渠道盲目信任,并没有再多做查探,就直接顺着这条线索查了下去。结果他们一路追到城外,却发现所谓的线索不过是对方故布疑阵。

    但等他们想要离开时,这些灾民却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将两人团团围住。

    柏杨心下一沉。因为他从这些人的眼中,看到的不是愁苦,而是一种麻木的仇恨和激动。——处在生死边缘的人,要煽动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稍微许给一点点东西,就完全足够他=他们用命去拼。

    如果时间充裕,一点点潜移默化,柏杨也未必不能化解局面。但是现在,这群人明显就是冲着他们的命来的,已经不可能听得下去劝解之言。

    思量间,柳湘莲已经低声在他耳边道,“逃!”

    柏杨点头。两人都没有说要怎么逃,但是心里却都知道,这一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虽然柳湘莲武艺过人,但毕竟还是普通人,能一打三,一打五,一打十,但几十上百个人呢?更何况他还带着柏杨这个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的累赘。

    所以柏杨想了想,对他道,“被围住就没有生机了,我们分头跑,趁他们乱起来的时候,或许能冲出去。”

    这些毕竟是灾民,容易被煽动,却不会被管理。所以只要情况出乎他们的预料,自然就会自己乱起来。这是两人唯一的机会。

    但即便如此,两人逃出去之后还是要面临追捕。柳湘莲也许能躲过,柏杨却很艰难。只要有两三个人追上他,结果就不难预料。但眼下两人都明白这一点,却谁也没有婆婆妈妈。以为拖延下去,很有可能一个都活不成。

    柳湘莲欲言又止的看了柏杨一眼,道,“你往西,我往东。”

    往西是回城的路,行人众多,又有不少依附城池的村落存在,柏杨能够隐蔽的地方多,活下来的概率也会增大。一旦回到城里,就算对方想动手也要有所顾虑。毕竟他们也不是真的去完全没有人。而往东则是一片荒漠,几乎没有藏身之处,只能硬碰硬。不过灾民身体瘦弱,在那种地方肯定是比不上柳湘莲自如的。

    这样一来,两个人都有了微小的生机,也算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柏杨本来想劝柳湘莲往西,但柳湘莲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话音才落就已经兔起鹘落般往东飞奔,瞬息之间就冲出来灾民的包围圈,引得对方一阵哗乱。柏杨咬咬牙,抓住了柳湘莲创造的这个一闪而逝的机会,也往西奔行。

    告诉奔跑的时候,脑子里的念头反而转得更快。再加上多少也有点缓解紧张的意思,所以柏杨一边奔跑,脑子里一边闪过了无数的念头。

    他想到自己和柳湘莲这一分开,不知道是否能活下来,不知道是否还有机会再见。又想到如果让柳湘莲往西,其实胜算更大。但下一瞬,薛蟠的影像从脑海里突兀的冒了出来。

    他想起自己对薛蟠承诺过的一生一世,如果此刻死了,岂不是要将薛蟠一个人留下?

    况且这件事,他根本没有跟薛蟠通过气。薛蟠到现在还一无所知,正期盼着数月之后,就能够在京城重聚。假如陡然听到自己死去的噩耗,会是什么反应?他会不会自责将自己送到西北来,会不会怨怪提出这个要求的薛姨妈,甚至迁怒即将成婚的宝钗?

    他又会不会……千里迢迢赶到平安州来,为自己收殓安葬,然后从此孑然一身?但以薛蟠的性情,柏杨觉得,搞不好他一时冲动就会选择殉情……

    脑子里这些千奇百怪的念头纷繁的闪过,一个接着一个,有些很清晰,有些却模模糊糊,但在这个过程之中,一点清明的想法却在柏杨的思想里逐渐凸显,越来越明朗,最终排除了其他的杂念,只剩下这一个念头。

    他不能、也不想死!

    柏杨的运气还不错。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大家都处于静止的状态,某一个人忽然动了起来,那么所有人的注意力就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并且下意识的做出应激反应。

    所以当柳湘莲奔出去的那个瞬间,上百个灾民混乱了一阵子,便都下意识的提着他们的武器追了上去,只剩下一小部分受到影响较小的,在原地犹豫了片刻,见追逐柳湘莲的人太多,才折身去追柏杨。

    而利用这个时间差,他已经跑出去了相当一段距离。

    柏杨并没有跑直线。因为那固然能够迅速拉开距离,但没有任何用处。毕竟只要对方还能看见他,就迟早还能够跟上来。所以他之前已经看好了一片灌木林。这是他们来的路,所以柏杨知道,灌木林后不远,就是一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村子。小村旁则有三条岔路,分别通向不同的地方。旁边又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蜿蜒而过。

    这已经是附近最复杂的地形了,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毕竟有岔路,对方要么做出选择,要么分兵前进。追他的人本来不多,分散开来就会更少。甚至,柏杨想,自己还可以像以前在电视上看过的那样,跳进河里,隐藏在水底,等这些人各自选路追击,再从容离开。

    不过电视之所以是电视,大概就在于其不可模仿性。来到水边之后,柏杨才发现如今正是夏季枯水期,距离秋汛还有很远,所以这条小河清可见底,根本没有能够给他藏身的地方。

    事已至此,柏杨也只能拼运气了。他选了左边的岔路往前跑,在心里祈祷走这条路的追兵人不要太多。因为他现在已经开始剧烈喘气,自己也不知道还能够坚持多久。一旦被追到,短兵相接不可避免。一两个人,也许还可以仗着必死之心回身搏杀,再多的话,就根本不可能有机会了。